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806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张锋,任智英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77055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NT$ 347.0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NT$ 607.0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NT$ 403.0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NT$ 449.0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NT$ 407.0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NT$ 398.0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NT$ 500.0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NT$ 439.0

編輯推薦:
本书以马来西亚槟城、吉隆坡,泰国曼谷,印尼雅加达,新加坡等华人聚居地为研究样本,对多处代表性宗祠进行文化解读。第五章对中式坛庙式、东南亚融合式、现代风格三类宗祠建筑形制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曼谷林氏大宗祠、雅加达六桂堂等典型案例,揭示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风格的在地化演变。附录独家收录200余幅珍贵图像,从梁架榫卯到门神彩绘,构建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的影像档案库。本书通过轴线空间解析祖先崇拜的空间叙事,以木雕梁饰解读闽粤吉祥符号体系,从岭南灰塑溯源移民的原乡记忆。书中归纳了东南亚华人宗祠的核心装饰母题,结合潮州嵌瓷等工艺技术流变,阐释装饰背后的隐喻机制。宗祠乃华人社群的记忆载体。本书突破建筑本体研究框架,对东南亚华人宗祠的社会功能,包括仪式空间对宗族凝聚的作用、文教传承功能、跨境宗族网络建构等进行了深度剖析,梳理了东南亚华人宗祠从19世纪“同姓联络所”到当代“文化遗产空间”的功能转型轨迹。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是一部建筑艺术专著,更是一部以榫卯为笔、飞檐为诗的东南亚华人精神史诗。当闽南红砖厝漂洋过海,在槟城的烈日下化作龙山堂邱公司的龙脊凤檐;当潮州的嵌瓷工艺与曼谷的鎏金佛像
內容簡介:
《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系统梳理了东南亚华人宗祠的历史脉络、社会功能与艺术特征。全书以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等地为核心研究区域,通过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跨学科视角,剖析宗祠从闽粤原乡到东南亚的本土化演变。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式坛庙式、东南亚融合式、现代风格三类宗祠建筑形制,结合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曼谷林氏大宗祠等典型案例,解读其空间布局、装饰纹样中的文化象征。附录收录200余幅珍贵图像,完整呈现华人宗祠(会馆等)建筑的梁架结构、彩绘雕饰等细节,为东南亚华人建筑文化研究提供全新学术视角。
關於作者:
张锋,设计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贺州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广西高校创新设计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东方创意学刊》副主编。专注传统宗祠建筑艺术与文化保护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bu、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等10余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有《贺州古厝》《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等。
任智英,硕士研究生,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乡村社会史、宗族文化、口述历史研究。
目錄
001 第一章 绪论
004 第一节 研究背景
006 第二节 研究内容
011 第三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
016 第四节 资料搜集与研究思路

019 第二章 东南亚华人社群历史与宗祠
022 第一节 华人在东南亚的历史
028 第二节 乡缘与血缘:宗乡会馆及宗祠的起源与发展
034 第三节 宗亲会与宗祠在华人社群中的社会功能

045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对华人
宗祠建筑的影响
047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
052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华人社群
059 第三节 “一带一路”对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的影响

067 第四章 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的艺术特征
069 第一节 建筑风格
076 第二节 空间布局特点
079 第三节 装饰艺术及象征意义

087 第五章 案例研究:华人宗祠实证分析
090 第一节 中式坛、庙、宇式祠堂:马来西亚槟城龙山堂邱公司
117 第二节 东南亚风格祠堂: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125 第三节 现代风格祠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六桂堂宗亲会会馆

135 第六章 结语

141 附录 东南亚华人宗祠(会馆等)建筑风貌图版
143 马来西亚槟城李氏宗祠
146 马来西亚槟城梅氏家庙
148 马来西亚槟城王氏太原堂
160 马来西亚槟城世德堂谢公司
181 马来西亚槟城张氏清河堂
184 马来西亚槟城文山堂邱公司
200 马来西亚槟城龙山堂邱公司
217 马来西亚槟城福德正神庙
223 马来西亚槟城庇能台山宁阳会馆
224 马来西亚槟城永大会馆
226 马来西亚槟城椰脚街观音亭(广福宫)
229 马来西亚槟州南阳堂叶氏宗祠
236 马来西亚槟榔屿潮州会馆
246 马来西亚马六甲颍川堂陈氏宗祠
249 马来西亚吉隆坡陈氏书院
262 马来西亚吉隆坡灵尊殿
266 泰国曼谷吕帝庙
268 泰国曼谷广肇会馆
275 泰国曼谷林氏大宗祠
284 泰国曼谷沈氏宗亲总会
288 泰国曼谷王氏大宗祠
292 泰国潮州会馆
294 泰国海南会馆
295 泰国揭阳会馆
297 泰国郭氏宗亲总会
299 越南河内孔庙
306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內容試閱
原本属于建筑艺术领域的问题,在《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作者的笔下,转而成为中国人传统文化信仰的独特议题,而这正回应了当前“一带一路”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迫切问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敬祖祭祀的传统,这种文化习俗不仅体现在宗族观念的形成上,也反映在宗祠的兴建与发展中。宗祠作为家族的精神圣地,是族人缅怀先祖、凝聚血缘关系的 重要场所。无论是雄伟壮观的外观,还是精雕细琢的建筑细节,宗祠建筑艺术无不彰显着华人对故土、对祖先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随着华人的足迹,从中原大地延展至东南亚的各个角 落,东南亚各地华人宗祠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文化现象因应而变的深层结构与演化逻辑。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宗祠风格各异,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及华人社群的来源密切相关。以马来西亚的槟城为例,这里是东南亚最早的华人聚居地之一,保留着众多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宗祠。这些宗祠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装饰上,都极具中国原乡的传统特色,反映了当地华人社群与祖籍地文化的深厚联系。对这些典型建筑风格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画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宗祠逐渐演变为当地华人社区的文化中心、社交场所,甚至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该书不仅限于对典型建筑风格的描述,更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角度对东南亚华人宗祠的功能与 意义进行了全面阐释。例如,他通过分析宗祠的建筑空间布局与装饰图案,揭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象征与社会功能。宗祠的建筑布局往往蕴含着家族的等级与权力结构,而建筑装饰则通过符号与图腾传递着家族的价值观与历史记忆。宗祠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连接故土的纽带。这些细节反映了华人在异国他乡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与坚守,也展现了宗祠建筑艺术在传承华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宗祠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宗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承载了不同的社会功能。早期的宗祠更多地用于祭祀与宗族活动,而在现代社会中,它们逐渐成为华人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与旅游景点。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宗祠在当代社会中的新功能,也展现了华人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东南亚各国文化的深度融合。宗祠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宗族走向社会,这一过程不仅见证了华人社会的变迁,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宗祠在承载华人历史记忆的同时,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促进中外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重要桥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南亚地区作为重要的华人聚集地,其华人宗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更加引人注目。通过对这些宗祠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华人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也能更深入地探讨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传播。这种研究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增强华人社区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指出,宗祠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亦是代表华人身份的重要文化符号。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宗祠作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符号,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力,也反映了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在这片辽阔的文化海洋中,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宗祠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背景,展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独具魅力的建筑艺术形式。这些宗祠随着华人移民的脚步扎根异国,既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些宗祠中,华人通过建筑艺术表达着对祖先的敬仰与对文化的认同,同时也与当地文化实现了深度交融。这种文化的双向流动,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具体体现。《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探索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的钥匙。这些宗祠不仅记录了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史,也见证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创新,更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我到过贺州三次,考察过临贺故城,一个宗祠汇聚的西汉古城,张锋教授的宗祠研究正是从这里出发,做到了“校级课题起步—厅级课题跟进—省级课题推进—部级课题扩展—国家社科深化”的长线思考和着力,扎根一隅,一坚持就是十五年,切实难能可贵。我深感荣幸能为这本意义非凡的专著作序,并希望它能够启发更多的读者去关注与研究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部著作的出版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尤其珍贵。特此推荐。

陈汗青
2023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