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你无需讨好所有人

書城自編碼: 40698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美]海莉·麦吉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70336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零开始学压花
《 从零开始学压花 》

售價:NT$ 301.0
尤物·情钟篇
《 尤物·情钟篇 》

售價:NT$ 230.0
定江山:西汉政界往事
《 定江山:西汉政界往事 》

售價:NT$ 347.0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2024)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2024) 》

售價:NT$ 2448.0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二辑)
《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二辑) 》

售價:NT$ 500.0
索恩丛书·罗尔夫·盖苓(1884~1952年)
《 索恩丛书·罗尔夫·盖苓(1884~1952年) 》

售價:NT$ 454.0
须生一脉——京剧马(连良)派剧目与传人
《 须生一脉——京剧马(连良)派剧目与传人 》

售價:NT$ 602.0
LangChain与新时代生产力——AI应用开发之路
《 LangChain与新时代生产力——AI应用开发之路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取悦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你的人生不必讨好任何人
好好爱自己
不再唯唯诺诺,告别讨好型人格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专注于让自己更优秀
西班牙语、希腊语、波兰语、葡萄牙语、俄语、荷兰语、斯洛伐克语、 罗马尼亚语等语言版本陆续推出
你是否倾向于取悦他人,往往不愿透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易于自我批评,对他人的情绪反应过于敏感,常因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感到内疚,害怕因此被排斥;难以启齿拒绝他人,倾向于承担所有压力,导致生活变得相当艰难;在对话中害怕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时刻,会努力回应各种话题,即使内心感到不适;避免表现出负面情绪,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对别人产生不良影响;害怕面对冲突和不同意见,宁愿自己受些委屈,也要维持表面的和谐,容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担心给他人带来不便,即使非常需要帮助也会尽力自己解决,更倾向于关心和满足他人的需求;非常关注他人的评价,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对负面评价会长时间耿耿于怀。如果你有上述特征,那很不幸,你拥有讨好型人格。
讨好他人是一种应对机制,它在过去让我们在身体或情感上保持安全,但在现在却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破坏。幸运的是,这种模式是可以被打破的。本书解释了
內容簡介:
本书提供了一种基于行动的方法来打破讨好行为模式,它以研究和心理学为基础,用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力量。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我们如何发现并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需求、价值观、自我概念和愿望;在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我们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尊重自己的需求,向他人提出请求,设定自我保护的界限,并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和主体能动性;在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我们在打破讨好行为模式时如何面对所面临的成长痛苦;在第四部分,作者展示了打破讨好行为模式将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關於作者:
海莉·麦吉(Hailey Magee)
她是一名经过认证的生活教练,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摆脱讨好行为并找到自己的力量。她在设定界限和自我倡导方面的新颖而微妙的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数百万人的关注,她的公开演讲和研讨会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与者。海莉由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Erickson Coaching International)认证,致力于提供明确的、有研究支持的改变策略,帮助正在摆脱讨好行为的人重新发现他们的力量和主体能动性,以及他们的快乐、喜悦和惊奇感。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发现自我
第一章 了解讨好行为
第二章 寻找我们的感受
第三章 发现我们的需求
第四章 发掘我们的价值观
第五章 更新自我概念
第六章 满足我们的愿望
第二部分 维护自我
第七章 不满足于最低需求
第八章 给自己设定界限
第九章 提出请求
第十章 与他人设定界限
第十一章 设定情感界限
第十二章 我们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
第十三章 压迫如何使我们保持沉默
第三部分 照顾自我
第十四章 穿越火线
第十五章 面对恐惧、内疚和愤怒
第十六章 摆脱现有的人际关系
第十七章 允许悲伤、转变和新的开始
第四部分 充实自我
第十八章 没有我,就没有我们
第十九章 讨好行为模式和性
第二十章 重新发现玩耍
第二十一章 允许模糊性并练习辨别力
结语 重新发现给予的(真正)快乐
致谢
內容試閱
那是波士顿的八月中旬。骄阳似火,我站在繁华大街的人行道上,手上提着棕色的购物袋。我只想回到我的公寓,坐在空调前。但我此时却要努力去听绿色和平组织的募捐者讲话,十分钟前她把我拦住,告诉我北极熊的困境。
汗水顺着我的额头滴落,我尽力保持着十分关切的表情。我喜欢北极熊——谁不喜欢呢?但我没有时间,也没有钱。30 分钟后我有个电话会议,再不走我肯定会迟到。但出于礼貌,我还是站在那里没动。我不想让这个可能再也见不到的陌生人觉得我无礼。
当她终于开口问道:“那么,为了让我们这些毛茸茸的朋友活下来,你能捐30 元钱吗?”出于无法抵挡的负疚感,我伸手去摸钱包。就在这时,我的购物袋裂开了,罐头一连串地滚落到人行道上。我连声道歉,但当我终于收好最后一个罐头时,募捐的人已经走到别人那里去了。
让我再给你讲一件事。
几周后,我去听一个音乐会,我朋友的乐队正在那个音乐会上演出。但我被困在了吧台。时间已经过去了35 分钟——我每5分钟就看一眼时间,所以我很确定这一点——而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还在和我不厌其烦地说他的12 把吉他。在最初的几分钟里,我一直很专注地听他说——我总是乐于和友好的陌生人进行简短的交谈——但到了最后,我穷尽我能想到的一切来暗示我对此不感兴趣。譬如,我瞥了一眼手机、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我回一个字敷衍他的问题,但他还是继续说个不停。
我没有受到这个人的恐吓或威胁。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恶意。但不知怎么回事,我无法鼓起勇气说:“和你聊天很愉快,但我现在要去听乐队演奏了。”
我说不出这样的话。相反,我只能等着他放我走。
过了一个月左右,我和一个在网上认识的人开始第一次约会。一见面,我就知道我们不合适。他长得和他个人资料里的照片不一样。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他还经常打断我说话。吃甜点的时候,我听了一段有关股市错综复杂的长篇大论。
当约会终于结束时,我坐上优步出租车,如释重负。“啊,总算过去了。”我想。不到一小时,我却收到了一条短信:“这次约会真的很有趣。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到要如实地回答——“谢谢你约我!
我并没有一丝心动,但我祝你幸福”——就感觉很刻薄。我根本无法拒绝。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我没有回复他。过了三天,我又收到一条短信。他说:“你知道吗,你不回我短信是相当不礼貌的。我们共进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顺便说一下,钱是我付的。你欠我一个解释。”
我没有质疑他的权利。我也没有考虑这种交易性的观点是否与我的女权主义精神相符。我只知道,我感到内疚。于是,我没有如实地告诉他我的想法,相反,我找了个借口:“真对不起,我最近一直很忙!”然后,我同意了与他进行第二次约会的请求。
四次约会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跟他说再见。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讨好别人如同呼吸空气。这对我来说是如此自然,以至于我甚至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它。当有人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时——无论是家人、朋友、爱人还是陌生人——我都会给予,无论我当时内心是多么不舒服、感觉多么疲惫或者怨恨。
是否我开会迟到了,不重要;是否我错过了朋友乐队的表演,不重要;是否我再也不想见到他们,也不重要。我曾是一名讨好型的人。我总把他人放在第一位。我说不出“不”。
恋爱期间,我听男朋友选择的音乐,与他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连吵架都以他的方式进行。在家庭中,我觉得照顾别人的情绪是我的责任,我对他们情绪的观察和照顾远比对自己的更尽心尽力。在朋友圈里,我努力发自内心地分享;我深信自己“无趣”,所以我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在我的社区里,我被称为“总是面带微笑”的“快乐的人”,虽然这些标签是为了表扬我,但它们掩盖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悲伤:一种痛苦的感觉,即没有人真正了解我,更不要说关心了。
经过多年的治疗,我开始认识到导致我成为一个讨好型的人的原因。但我不知道如何将这种认知转化为行动,从而切实打破这种循环。我每天早上写的日记中不时出现一些恼怒的问题:“我怎么才能为自己发声?”“我怎样才能在想说‘不’的时候不再违心地说‘是’?”“我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一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在特别崩溃的一天,我用红笔愤怒地写下了这样一句夸张的话:“如果我能在死前学会为自己发声,我将会死而无憾。”我还保留着这篇日记。当我需要提醒自己已经走了多远时,我会时不时地翻看它。
在我写下这些挫败感后不久,打破讨好行为模式就成了我的个人使命。我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分手,与那个让我完全失去自我的伴侣分开了。在他离开的日子里,我清晰地感觉到,如果我继续把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我将永远找不到满足感。我意识到——是痛苦地、突然地、发自内心地意识到——没有人会把我从对他人的讨好行为中“拯救”出来。我必须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这不是我可以推卸给别人的责任。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慢慢有意识地把自己与自身的情感、需求、愿望和梦想联系起来。起初,它们怯于表现——多年的忽视让它们不相信我能照顾它们——但我越是关注它们,它们就越是大声疾呼。我越是关注自己,就越能自如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