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影响力·情境篇

書城自編碼: 40692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美]萨姆·萨默斯[Sam Sommers]著,王非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334301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多轴心世界: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经济全球化(《白银资本》进阶版,《大分流》的完整叙事,近代工业化,印度棉花,国际多元主义)
《 多轴心世界: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经济全球化(《白银资本》进阶版,《大分流》的完整叙事,近代工业化,印度棉花,国际多元主义) 》

售價:NT$ 551.0
蝶变
《 蝶变 》

售價:NT$ 269.0
罗马帝国2200年
《 罗马帝国2200年 》

售價:NT$ 332.0
经纬度丛书:拜占庭帝国
《 经纬度丛书:拜占庭帝国 》

售價:NT$ 347.0
春秋大变局 : 华夏奠基与融合的三百年
《 春秋大变局 : 华夏奠基与融合的三百年 》

售價:NT$ 296.0
高尔夫球杆量身定制理论与实践
《 高尔夫球杆量身定制理论与实践 》

售價:NT$ 3540.0
医隐:伤寒易玄(最新版)
《 医隐:伤寒易玄(最新版) 》

售價:NT$ 374.0
大自然中的美食(全5册)(帮助宝宝通过最熟悉的食物接触自然,引导孩子善待食物,敬畏自然)
《 大自然中的美食(全5册)(帮助宝宝通过最熟悉的食物接触自然,引导孩子善待食物,敬畏自然)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用心理学科学破解隐藏的环境密码,让你快人一步洞察先机,轻松构建说服高手的认知格局。
一本让你笑出声的心理学科普书,风趣幽默但不失严谨和深度,让你以社会心理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
职场小白和商界达人都值得拥有的高效决策秘籍,规划情境影响力,就是在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知名科普达人、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系长聘副教授王非翻译;
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怪诞行为学》作者丹·艾瑞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大停滞》作者泰勒·考恩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人们在截然不同的情境中,思维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我们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比我们以为的要大得多,性格、爱情,还有成功全都高度依赖于情境。《影响力·情境篇》探索了那些影响你生活的隐形力量,它将颠覆你头脑中原有的人性假设,帮助你回答:
l在什么情况下,人的性格可以改变?l那些袖手旁观的人都是麻木不仁的混蛋吗?l无辜的人为何会认罪?l女生天生数学差,男人天生有攻击性吗?
本书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看待自己的方式,并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更高效的决策,对周围的世界做出更准确的观察。它可以:
l帮助你预测周围的人在各种情境下会如何反应;l教会你置身事外思考问题,更冷静地评估你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社会困境;l怎样能通过操纵情境因素影响他人;l让你抵御情境的过度影响。
《影响力·情境篇》一书富有洞见和魅力,具有高度的可读性,是一本内容丰富而且引人入胜的入门读物。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出人意料的启示。请记住,情境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
關於作者:
萨姆·萨默斯(Sam Sommers)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其研究被《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关注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并用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国的司法系统。
他的教学和演讲睿智风趣,富有激情,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译者简介]
王非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心理学和脑科学的交叉研究。
他在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过上百篇科普文章,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拥有几十万粉丝。
目錄
导 言 理解情境,理解人性

第1章 发现情境,抢占先机
生活可不是情景喜剧
情境操控的典型代表
无辜的人为何会认罪
你只是不想承认罢了
发现情境,抢占先机

第2章 把握情境,战胜冷漠
无处不在的群体力量
我们习惯了无所作为
利物浦的38个普通人
地点,地点,还是地点
把握情境,战胜冷漠

第3章 跳出情境,拒绝从众
痛苦非常小的行动方式
其实你害怕独立思考
藏在幕后的从众之手
情境操控与有威望的人物
跳出情境,拒绝从众

第4章 破解情境,挑战差异
女人糟糕的数学成绩
男人攻击行为的迷思
到底谁是真正的路痴
破解情境,挑战差异

第5章 拥抱情境,反思自我
情境影响了我们是谁
没有比较就无从了解
文化差异与自我认知
镜子原来是谎言大师
拥抱情境,反思自我

第6章 享受情境,享受真爱
脸蛋、身材还是智慧
爱情可不是命中注定
你的爱情没那么纯粹
心跳在前,爱情在后
火星和金星上的爱情
享受情境,享受真爱

第7章 重构情境,化解仇恨
这样做就能操纵恨意
社会分类带来的敌意
自以为是的公正无私
重构情境,化解仇恨

结 语 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人
致 谢
內容試閱
一场跨越一万公里的文化旅行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与读者分享我20多年来在大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人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人不仅有可预测的个性,而且我们所处的环境塑造了我们,反映并改变了我们。我们都有潜力更好地相互理解,更有效地驾驭我们周围的世界。

我的目标是写一本能让读者了解自己和彼此的书。秉承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的《影响力》等经典著作的传统,我想把心理学从大学课堂带到个人读者身边,促使他们以新的方式思考自己的世界,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科学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如果我能让他们脸上露出笑容,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引起一两声笑声,那就更好了。

自这本书首次出版以来,我们周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方面,从疫情的爆发到地缘政治的动荡,我们发现自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但另一方面,就书中探讨的基本心理过程而言,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人性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而人类还在继续忽视这一事实。

《影响力·情境篇》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每当它以一种新的语言出版,呈现到一个新的国家的读者面前时,我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感觉。我记得,当我得知这本书将在中国出版时,我非常激动,因为中国拥有如此多样而迷人的文化传统,人们对个体生活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有着深刻理解。

我很好奇,这本书翻译给中国读者会有怎样的反响。我指的并不是字面意思的翻译——我非常确信,本书优秀的译者会出色地将我的思考翻译成中国读者能够理解的文字。但我确实想知道,我在书中分享的例子、参考和经验教训能否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我毫不怀疑,情境在中国和美国一样重要,并且塑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我能向中国读者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我真的适合为中国读者写书吗?

我想,这本书即将推出新版本这一事实一定意味着,有一些懂行的人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呼!不过,当我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郊外的客厅里写下这篇序言时,我承认,我仍然很想知道,远在一万多公里之外的你们读到这本书时会怎么想。也许你们会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告诉我。也许你们会和我分享书中哪些地方是你们熟悉的,哪些地方不熟悉,或者有哪些你们日常遇到的情境还没有被写进书中。

希望你享受阅读这本书。我希望你会发现,阅读这本书就像旁听一堂寓教于乐的大学讲座,并能在书中找到共鸣。我感到荣幸的是,许多辛勤工作的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将我在半个地球之外打出的这些英文单词安全地送到你们的眼前和脑海中。这样的跨文化旅行竟然是可能的,这让我觉得人类的聪明才智几乎是一个奇迹。让我们为这一特定的情境以及生活中所有其他重要的情境干杯。
萨姆·萨默斯
2024年12月

无辜的人为何会认罪
1988 年秋天的一个早上,长岛地区一对富有的夫妇,被他们的儿子发现他们在卧室里相对着倒在血泊中。54 岁的阿琳·坦克立夫(Arlene Tankleff)被重击并刺死。62 岁的西摩·坦克立夫(Seymour Tankleff)努力挣扎求生,但很快陷入昏迷,一个月后也去世了。因为没有强行闯入的迹象,
警方很快将他们 17 岁的儿子马蒂·坦克立夫锁定为主要的嫌疑人,将他逮捕并立刻开始审讯。几小时后,当这个年轻人的律师得知了他的客户所在的位置时,便打电话给地方检察官要求终止审讯,但一切都已经晚了:马蒂已经认罪了。
法官认定马蒂两项谋杀罪名成立。除了他自己的供述之外,公诉人还提供了证人,他们作证说马蒂在犯罪现场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无动于衷,而在几天前,他还被人看到在公共场合和他父亲大声争论。法官判处马蒂不少于50 年的刑期;在 2007 年获释之前,他已经在监狱里待了 17 年。
为什么马蒂只服了最小刑期的 1/3 ?因为他并没有杀死自己的父母。他被诱骗认罪,然后花了将近 20 年的时间,试图让纽约州政府知道真相。这个悲剧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所见即所得”。
回头看看,指控马蒂的证据自始至终都不能令人信服。根据警方的陈述,马蒂承认在早上 5 点半到 6 点之间,使用杠铃和水果刀攻击了自己的父母。
但是,法医分析认为阿琳死亡的时间要比这早几个小时,对两样凶器的血检均未呈阳性。阿琳身体上的防御性伤口表明,她曾与袭击者扭打,但马蒂身上却没有刮伤或擦伤。相反,有一位心怀怨恨的商业合作伙伴当晚在坦克立夫家打扑克,欠了西摩 50 万美元。在袭击案发后不久,他突然刮掉了自己的胡子,溜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用假名进入了一家温泉浴场,马蒂当时立刻就向警方指证他是有作案动机的嫌疑人。
尽管如此,公诉人的指控以及陪审团的裁决,都是基于马蒂在发现父母去世之后的几个小时内在警察局说出的几个字:“是的,是我干的。”
这样不是很合理吗?不管怎样,谁会承认自己从没犯下的罪行?当然,马蒂在法庭上否认了当初的供述,声称他当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受到了逼迫。但是嫌疑人和律师碰面之后不都会这样做吗?正如摩根·弗里曼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你知不知道,这里每个人都是无辜的?”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即认罪总是出自内部因素,认罪是因为此人知道自己是有罪的,这使公诉人起诉了马蒂,让陪审团给他定罪,并因为他并没有犯下的罪行判了他 50 年。这就是“所见即所得”,它自动假设没有外部因素会让一个无辜的人承认自己有罪。当然,公平地说,如果我们是陪审员,大概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承认自己没干过的事情。
不过,请临时抛开你习惯的信念,更仔细地考虑一下马蒂的处境。他只有 17 岁,刚刚发现父母的尸体,完全处于震惊当中。警察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就把他抓去审讯,并在逼迫他解释为什么不哭的过程中越来越咄咄逼人。接下来,他们努力罗织证据来构陷马蒂。马蒂被告知,在他死去母亲的手中发现了他的几缕头发。他们说,有一个所谓的“湿度测试”表明他在袭击过后立刻洗了澡,而非他自己所说的前一个晚上。
你说,这算什么?警察不是不能编造谎话吗?哦,当然,他们可以这样。他们不能把它呈现在法庭上,不管怎样,这是虚假的证据。但是在审讯中,警察可以肆意编造。他们可以让你接受测谎测试,然后告诉你没通过。他们可以告诉你,凶器上发现了你的指纹。或者,医生给你濒死的父亲注射了足够的肾上腺素,让他可以从昏迷中清醒,有足够的时间指认你是凶手。
对马蒂来说,最后这一条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悲痛和警方审讯带来的疲惫让他崩溃,当被告知父亲指证了他时,他有那么一瞬间放下了防备。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不禁疑惑自己是不是因失去意识而犯下了罪行。在被问到几十次相同的问题之后,马蒂终于向周围的情境屈服了。这仅仅是为了让他的世界停止旋转,仅仅是为了能争取一点喘息的空间,让自己可以理解一下这个早上发生的一系列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件,因此他回答说:“是的,是我干的。”
于是,警方起草了一份声明,说明了他们对于事件的描述和解读。他们的解读很快就被法医鉴定证明是不可能成立的。马蒂绝不同意签署这份声明,他几乎立刻就后悔了,要撤回他所谓的认罪。
马蒂并不是唯一遇到这种情况的人。据统计,20 世纪 80 年代,马蒂所在的萨福克郡在凶杀案件上有高达 94% 的认罪率,这个百分比远高于周围的地区,高到了肮脏的程度。我的意思是,94% 是麦道夫投资这种庞氏骗局的回报率,但不可能出现在凶杀案的调查中,也就是说不可能只有 6% 的嫌疑人不认罪,除非有什么问题。也许有几个陪审团能够看穿这些所谓的认罪,能够正确地判定,案件中的被告在认罪时不具有自由意志,或是头脑不清醒。然而,对于马蒂来说,很不幸,他的陪审团不在其中。
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个事实,你我都有可能在马蒂案件中做出相同的判决。
威廉姆斯学院的法学研究者曾经要求模拟陪审员评估一份审讯总结记录,在这场审讯中,一名警探通过大喊大叫、用威胁性的方式挥舞他的手枪,让嫌疑人承认了谋杀的罪名。被试说,认罪并不是自愿的。模拟陪审员们报告说,这不会影响到他们在庭审中的判断。他们宣称,自己完全不会采纳它。
接下来,当他们被要求做出判决时,与那些没有被告知嫌疑人已认罪的模拟陪审员相比,他们仍然会有高出四倍的可能性认为被告是有罪的。
这种问题并不限于长岛地区。“清白工程”(The Innocence Project)是一个全国性的联合会,参加者包括律师和其他法律专业人士,他们致力于推翻错误的判决。在过去的 20 年里,通过 DNA 检测,它成功推进了超过200 项免罪,例如证明一个被指控犯下强奸罪的男子的精液并不符合强奸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样本。
在这些因 DNA 检测而免罪的案例中,虚假或受逼迫的认罪在最初的定罪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比例超过 25%。这意味着,在这些被送进监狱的无辜男女中,至少在某个时候,有超过四分之一曾经做出了某种形式的认罪。
与直觉相反,情境会让一个无辜的人认罪,这样的情境多得令人惊讶。公开的威胁、酒精作用以及认为警察不可能编造证据这种法律上的无知,以及一场让人身心俱疲的持久审讯会带来诸如这样的念头:我会说他们想要我说的任何东西,这样我就可以离开这里,睡上一会儿,明早一切都会弄清楚。
对于马蒂来说,这个“明早”过了 17 年才到来。当你与“所见即所得”抗争时,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