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神的子民: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 第Ⅲ卷](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500885269.jpg)
《
神的子民: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 第Ⅲ卷
》
售價:NT$
500.0
![大学问·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59875303.jpg)
《
大学问·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
》
售價:NT$
500.0
![万有引力书系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 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18178967.jpg)
《
万有引力书系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 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
》
售價:NT$
454.0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2/9787521770056.jpg)
《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
》
售價:NT$
286.0
![大脑、思维和语言](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511747419.jpg)
《
大脑、思维和语言
》
售價:NT$
449.0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18134520.jpg)
《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
》
售價:NT$
653.0
![具身智能](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1772098.jpg)
《
具身智能
》
售價:NT$
352.0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2835402.jpg)
《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 探索自然奇迹:看生命如何通过钻孔、刮擦、啃食等方式,一点一滴地雕刻出我们的地球。
★ 启发思考的未来展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气候变化下人类活动带来的新挑战。
★ 生命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从地衣到鹦嘴鱼,从细菌到大象,带你认识各种生物塑造地球的奇特方式。
|
內容簡介: |
本书带领我们认识那些以挖掘、咀嚼和钻孔等方式重塑地球的生命体。著名的科普作家、古生物学家安东尼·马丁通过追踪地衣、海绵、蠕虫、蛤蜊、螺、章鱼、藤壶、海胆、白蚁、甲虫、鱼类、恐龙、鳄鱼、鸟类、大象乃至人类留下的痕迹,揭示了生物侵蚀如何随着生命之树的演化而扩展,成为生态系统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重塑地球的面貌。凭借广博的学识和不乏奇思妙想的幽默感,作者利用古生物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知识解释了生物侵蚀的惊人力量,促使我们深入思考生物侵蚀的过去和现在,并探讨对这种生物行为的深入了解如何帮助我们应对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安东尼·马丁(Anthony Martin),埃默里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讲授地质学、古生物学和环境科学课程长达30多年,研究专长为化石足迹学,即研究生物活动留下的现代和古代痕迹(包括足迹、钻孔、洞穴等)的科学。他是已知首个“穴居行为”恐龙的共同发现者,著有《没有骨头的恐龙》《地下的演化》等。
译者简介:
刘畅,生物学学士,生态学硕士。译有《博物学家眼中的世界》,近年从事小说的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钟山》等处。
|
目錄:
|
目 录
001 — 序言
004 — 第一章 生物钻孔的历史
013 — 第二章 生命虽小,减损不少
031 — 第三章 岩石,你的名字叫作泥
057 — 第四章 你的海滩,是鹦嘴鱼的粪便制成的
072 — 第五章 适合珠宝的死亡钻孔
097 — 第六章 狂热的贝壳粉碎者
125 — 第七章 在家里当木工
156 — 第八章 漂流木和木质基底
178 — 第九章 深海的食骨者
200 — 第十章 更多的骸骨可供挑选
236 — 第十一章 钻孔最大且最多的动物
256 — 致谢
260 — 注释
308 —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言
我正写着这些文字,而就在离此不远处,一块巨大的岩石正在与生命展开一场争斗。生命即将获胜。岩石主要由火成矿物组成,火成矿物在地下深处结晶形成。超过3亿年后,岩石隆起,上方地表经过剥蚀,显露出以硅酸盐混合物为主的核心部分。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地衣就在其表面定殖,形成了原始土壤,植物的根系便扎根于此。10000多年前,人类抵达此地,他们可能将这个圆顶的岩石看作了一处值得纪念的地标;事实上,后来它的确成为马斯科吉人(Muscogee)的聚会场所。在殖民者迫使马斯科吉人离开周围的土地后,他们很快赋予这处岩石露头一个简单的名字——“石山”。该名称掩盖了它的不可持久性。毕竟,这座“山”每天都在流失一点矿物质。这是由天气引起的,同时地衣、开花植物、松树,以及体形各异、穿梭于“山”间的动物,都在加速流失过程。
人们行走于它的表面,鞋底携带的矿物颗粒磨蚀着岩石,沿其侧面留下了一条条痕迹。就这样,人们造成了表面的侵蚀。短短几十年间,人们大量开采厚厚的岩石板,用于建筑物和路边石,这使得“石山”的表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附近的亚特兰大,被移走的岩石块仍然随处可见。在20世纪,一小群人“毁坏”了岩石,在一侧雕刻出庞大的浅浮雕雕像,以纪念一项失落的事业——它注定不断地遭遇挫败,直到渐渐淡出历史,最终消失,像极了这座山。
佐治亚州石山的故事,只不过是例证之一,展现了生命的日常行为——从极为缓慢到突如其来——如何改变我们世界的坚硬部分。在这个例子中,坚硬的部分是岩石,但其他的坚硬部分也可能来自生命本身,典型的如动物的外壳或骨骼,或是植物中的木质组织。我意识到生命一直在打碎、刮擦、钻孔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坚硬的物质,使其变得不那么坚硬,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10亿多年。这启发我写下这本书,讲述那段宏伟的自然历史。此外,我想写一写,史前生命如何以熟悉或陌生的方式磨损岩石、贝壳、骨骼和木材,这些行为通常都会留下持久的线索,告诉我们发生过什么,以及何时发生。这些遗迹召唤着我们,它们在坚实的材料中的缺空,反映出我们认知上的空白:生命如何适应世界的坚硬部分,而这个世界总在变化之中,无论这改变是来自其内部运作,还是生命本身。
这本书的构思起初是某种形式的“续集”,因为我想延续自己之前一本书的主题:《地下的演化——洞穴、暗堡和我们脚下奇妙的地下王国》(TheEvolutionUnderground:Burrows,Bunkers,andtheMarvelousSubterraneanWorldUnderOurFeet,2017,PegasusBooks)。那本书探讨了洞穴和适洞动物(或称洞穴动物)如何改变地球,以及在地球生命史上,洞穴如何帮助许多动物世系在最严重的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相比之下,这本书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探讨了生物侵蚀(即生命对固体物质的分解),以及生命作为那些物质的减损者和循环者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我突出了一些生物群体,如鹦嘴鱼、螃蟹、啄木鸟、蛤蜊和深海蠕虫,以更好地展示它们的演化历程,以及它们在塑造现代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我希望本书在对自然历史的热切好奇与对自然未来的深切忧虑之间取得平衡,尤其是在我们面对21世纪余下时间里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命的多重影响之际。
无论我的初衷如何,我都希望您能从本书中学到很多新知识,包括这样一个观点:尽管生活可能乏味无趣,然而了解生命如何钻孔却并非枯燥之事。在此,感谢您与我一同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