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类文明史:中国人的文明观
》
售價:NT$
1010.0

《
网络红蓝对抗技战术:攻防策略参考手册
》
售價:NT$
449.0

《
中医脉诊自学入门
》
售價:NT$
172.0

《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
》
售價:NT$
254.0

《
殷商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售價:NT$
602.0

《
古法艾灸:寒湿一去消百病(第二版)
》
售價:NT$
203.0

《
时间的刻度:新京报年度好书20年
》
售價:NT$
500.0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第二册
》
售價:NT$
1428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哲学、美学意义上的“身体”概念为视角考察新诗的现代性进程。本书通过丰富的新诗史现象和诗歌文本说明,新诗的现代性与“身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新诗的现代性是“身体”从艺术形式到精神内涵全面展开的过程。如果说新诗的发展要经历不断的自我建构和修正,那么,“身体”是否在场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在场,都通过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和实践获得了呈现。现代汉语诗人自觉的“身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在他们的精神立场、诗歌方式和语言风格上,语言、“身体”与现实构成了相互支撑和对话的关系。在感性中融入智性,让个人的“身体”走向他人,这正是新诗现代性发展中“身体”所显示出来的走向。
|
關於作者: |
李蓉,文学博士、博士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和摘编,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十七年文学”(1949—1966)的身体阐释》。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目錄:
|
导论 问题的提出:身体与新诗的现代性
一 背景:当下新诗研究状况及思考
二 身体:从哲学到诗歌
三 新诗现代性中的身体问题
第一章 早期新诗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借鉴和误读
一 实用主义哲学与胡适的文学革命
二 “具体的做法”对实用主义哲学的误读
三 废名的“当下观物”:修正及缺失
第二章 “抒情”:“身体”内外
一 “感伤的诗”与“生理的冲动”
二 “素朴的诗”:离弃“生理的冲动
三 浪漫主义与身体的意志化
第三章 感性的崛起:早期新诗的现代性
一 感官的觉醒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二 戴望舒诗歌的“感性”:从修辞到经验
第四章 从“声音”到“呼吸”: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
一 “声音观”与新诗的格律化追求
二 “呼吸观”与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
三 “呼吸观”与语言的诗性
第五章 感性与当代诗的先锋意识
一 “身体”的受虐与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精神向度
二 南方诗歌传统与当代诗的审美享乐主义
三 光锋之后:激活“现代的感性”
第六章 “文本的快感”与“第三代诗”的语言实践
一 罗兰·巴特与“第三代诗”的“零度写作”
二 “文本的快感”:“第三代诗”的语言狂欢
三 文本的困惑及突围
第七章 身体、语言与后新诗潮
一 “第三代诗”的口语策略及其身体问题
二 20世纪90年代诗歌中的“色情”因素
第八章 语言与现实的博弈
一 现实:作为一种修饰
二 “最高虚构”:在语言中创造现实
三 “身体在场”与新诗的当代经验
第九章 新诗现代化进程中的“诗人”问题
一 浪漫的诗人
二 代言的诗人
三 隐匿的诗人
四 边缘化和文本化:寻找诗人
第十章 “身体”与“土地诗学”的三种向度
一 “身体”之于土地
二 土地之于“身体”
三 重拾“土地诗学”
第十一章 穆旦的“身体信仰”
一 “身体信仰”的摇摆及其原因
二 “我歌颂肉体”:穆旦的“现代身体认知”
三 “身体的信仰”与“生活的智慧
第十二章 “神性”及其“下移”:陈东东诗歌的“身体性”
一 “希腊梦”:“神性”的身体
二 “身体”与对古典的借用
三 都市、“色情”与上海经验
第十三章 以“身体”为源:翟永明的性别之诗
一 关于“身体”的一次对话
二 女性身体:从“黑暗”走向“自由”
三 疼痛的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