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刑罚体系研究是秦汉法制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而出土简牍史料展示出秦及汉初刑罚体系结构复杂。本书基于刑罚体系的“本体”、“运行”和“历史变迁”等不同视角,充分利用新史料、重视重释旧史料,提出了秦及汉初刑罚体系具有“规定刑—加减刑—替换刑”的三重系统构造,讨论了三者的排布原理、适用方式与顺序等基本问题。本书进而总结了秦汉法制史研究的史料和研究方法问题,提出法律简牍史料具有主体地位,需区分不同史料的时代、性质与证明效力差异,应综合运用法学、史学及简牍学方法去研读史料与描述制度。
|
關於作者: |
张传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无党派人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制史和比较法律史。出版译著《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从霍布斯到洛克》,在《历史研究》《法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
|
目錄:
|
前 言
一、题解与概述:“秦及汉初刑罚体系”及其研究脉络
二、材料问题:简牍材料完整性与时代差异
三、方法与写法:简牍学、法制史与法律简牍“本位说”
第一章 “刑罚体系三重构造论”的引出
第一节 《法律答问》“狱未断”疑难简的解释
一、诸简“狱未断”刑罚叠加原理
二、“狱未断”刑罚叠加的类例与例外
第二节 诬告的刑罚反坐与修正
一、《法律答问》109~112简的问题
二、一种解决思路
第三节 刑罚体系“三重构造”及其唐律参照
一、唐律刑罚体系三重构造
二、秦汉刑罚体系三重构造的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重构造之规定刑系统
第一节 规定刑系统概说
一、规定刑分类、特点及其历史成因
二、对“死—刑—耐”序列的认识
三、对徒隶的认识
第二节 先秦文献中的“死—刑—耐”序列
一、《周礼》中的“死—刑—耐”序列
二、《商君书》中的“死—刑—耐”序列
第三节 “迁”刑专论
一、“罪”与“刑”:“啬夫以奸为事”之迁
二、“迁”与“处”:迁的徙户移籍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重构造之加减刑系统:加罪
第一节 《法律答问》1~2简“加罪”的形式与原因
一、“害盗别徼而盗”的“加罪”形式
二、“害盗别徼而盗”的“加罪”原因
第二节 秦简所见秦“加罪一等”的逻辑
一、秦城旦舂刑序列内的“加罪一等”
二、秦耐刑序列内的“加罪一等”
第三节 汉初律“加罪一等”的问题
一、“加罪一等”之制的制作年代
二、“加罪一等”之制的理解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重构造之加减刑系统:减罪
第一节 《二年律令·告律》127~129简:内容与写法
一、《告律》本条定位
二、《二年律令·告律》本条撰写形式
三、《二年律令》《汉律十六章》的差异
第二节 “减罪一等”之制的表达:《二年律令·告律》130、131简
一、对129、130和131简连排的不同看法
二、130、131简系“减罪一等”的具体表达
第三节 《告律》“减罪一等”之制的延展
一、《告律》缺失的待减等刑名问题
二、《告律》“减罪一等”之制的例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重构造之替换刑系统
第一节 替换刑的类型与逻辑
一、“优待式”替换刑
二、“执行不能”之替换刑
第二节 刑罚叠加和修正中的替换刑:《法律答问》50、117简
一、50简:数罪刑罚叠加中的刑罚替换
二、117简(后):反坐刑罚的修正替换
第三节 替换刑系统的延展
一、刑罚替换与加减的适用顺序
二、刑罚参引中的修正替换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重构造”说的展开:亡罪之狱
第一节 一般逃亡的规定刑
一、亡罪之耐
二、“鬼薪白粲亡,黥以为城旦舂”的复原
第二节 犯罪逃亡的叠加刑罚
一、犯罪逃亡与“数罪以重”原则
二、《二年律令》100简与犯罪逃亡的刑罚
第三节 逃亡刑罚的确定方式
一、秦律上的一般逃亡:“削爵”与治狱
二、犯罪逃亡:“论,命之”及“论,令出、会之”
第四节 逃亡自出的减罪
一、一般逃亡后自出的法律效果
二、犯罪逃亡后自出的法律效果
本章小结
代结语
一、刑罚体系构造的描述:“静态的”与“历史的”
二、刑罚体系构造的解释:“法律的”与“简牍的”
三、简牍法制史料的证明效力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