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能使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获得发展的应用科学。它致力于帮助人们在身体、心理、社会、情绪健康等方面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从而提升幸福感和更有意义地生活。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课堂,既能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增强意志,提高免疫力,又能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社会关系,获得更高层次的意义感和满足感,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课堂是当前艺术美育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
關於作者: |
周岚,女,1989年9月生于杭州。本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后在马德里欧洲大学心理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又在杜伦大学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创办杭州红色小舞星舞蹈培训机构并运营至今。
在求学和工作期间,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进行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的培训。取得多个国际协会的资格认证:国际治疗师协会儿童艺术治疗师资格认证、国际鼓励咨询师资格认证、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家长讲师资格认证和学校讲师资格认证、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获得多个国际协会的成员资格包括美国心理学学会会员、教育心理学分会会员、美国艺术治疗协会会员、国际舞蹈科学和医学协会会员等。
凭借多年一线教研工作的贡献和研究入编《中国舞蹈美育家大辞典》,被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库专家委员会评选为“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库优秀美育教师”。
|
目錄:
|
推荐语:在艺海中拾贝的舞者/001
绪?论/001
第一章?各美其美(积极投入)/007
01 了解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必要性/008
02 发掘积极优势/016
03 理解何为基于优势的积极教学理念/025
04 促进学生优势培养为主的积极沟通/040
05 探索积极心理学中老师的存在价值/051
第二章?播种美育/067
01 从优势脑科学剖析舞蹈学习过程/068
02 揭开舞蹈能力之谜,助力舞蹈技能/077
03 论有效提升舞蹈学习中的记忆/085
04 寻有效应对表演中的情绪问题/094
05 用多元智能理论拓展舞蹈教学/102
06 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有效策略/108
第三章?陪伴成长/115
01 说 “我能行”自我效能要赶上/116
02 增加复原力和抗逆力的重要性/125
03 提升学生专注力才能变得高效/132
04 拓展创造力,让学习更精彩/139
05 培养情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52
06 理解教学中的情绪管理能力/157
第四章?润物细无声/163
01 正念老师培养正念学生/164
02 推动心流产生巅峰体验/169
03 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善良/177
04 善用气质特征/187
05 教出不轻易言败的学生/192
06 调试自身积极教学风格/200
第五章?舞动人生/203
01 专属于舞蹈老师自己的积极心理学/204
02 积极心理学为美育提供新的视角/214
03 做孩子美育路上的欣赏者而非控制者/217
04 舞蹈从业者们心灵的自我成长之旅/220
后记:我的心声/223
参考文献/225
|
內容試閱:
|
绪?论
也许你并不知道,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和心理学的关系最为接近。这是因为舞蹈艺术的载体是身体本身,而身体的动作则是人类心理的延伸。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心理控制着身体的动作、情感的流露、思绪的放飞。那又是什么在控制着舞蹈动作呢?其实就是人类的所思、所想、所感。
舞蹈是通过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协调来展示人的审美情感和理想的,身体只是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物质载体,心理才是赋予舞蹈真正内涵的重要核心,舞蹈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舞蹈艺术又是远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舞蹈作品应该是具有完整的艺术感觉、丰富的艺术想象、强烈的艺术情感、典型的艺术气质和完美的艺术人格的艺术表现形式。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它关心的是如何培养并提升每一个人的积极心态,如何帮助每一个人获得积极、正向的力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更深层次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人在各个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并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应用在舞蹈教学当中,自然也是如虎添翼。
第一次接触到积极心理学是我还在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时,它是其中一门课程。学习后,我才发现这就是我一直追求和渴望在舞蹈教学中实现的目标。如今我已经在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一名一线儿童舞蹈老师跨界到心理学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不解。为何好好的舞蹈艺术不研究,偏偏要研究心理学?舞蹈老师懂那么多心理学知识真的有必要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耳边。
当然,我特别能够理解他们的质疑。这来源于大众对舞蹈或者艺术从业者的刻板印象——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搞艺术不需要深厚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理论的认知阶段,很难将艺术老师和学术成就画上等号。但事实上,我认识很多著名舞蹈家、艺术家都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舞蹈老师,培养出几个走专业道路的学生固然可以视作业务能力的体现,但这就能诠释“老师”二字了吗?老师,还是先要把人教成“人”,让他们知道“人”的真正含义,才能促使其成为“人才”。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教学理念首先就是用心做教育,用专业做舞蹈。心为先,而后“高”“精”“尖”。那么,“心”从何而来呢?“心”还是要从心理学中寻找真正的含义。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的课程当中,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乐观积极的情绪,通过一些延迟性的满足,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有意义的社会关系。一个舞蹈课堂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凝聚力的集体,如果能在其中找到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艺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具备这些积极、正向的情绪和心理,就更有可能获得积极、正向的人生,因为在面对那些无法规避的逆境时,他们已经具备能力去克服重重困难。从这个角度出发,让积极心理学走进舞蹈机构,呈现在课程之中,便是当前中国教育美育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的积极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勇于拼搏、永不言弃,或者是该如何教育学生把积极的力量用在维护友谊和服务社会中呢?
舞蹈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摒弃那些存在缺陷的旧式舞蹈教育的模式,将自己的关注点从学生所犯的错误和所谓的劣势转移到学生的积极优势上。相信每一个学生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缺点,只是特点不同。把积极心理学带入课堂,融入教学,同时要遵循科学的舞蹈学习的神经机制,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就,因为积极心理学本身就具备让学生提升并最终实现幸福的积极力量。
不论是户外演出、与朋友分享比赛成果和收获、在教室中进行规范化训练,还是全身心地投入舞蹈表演,这些活动都能够获得很丰富的积极体验,能帮助学生去感悟人生的美好真谛。如果将积极心理学带到课堂上,那么,舞蹈老师想要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不再是学生能完成几个高难度动作,几岁能完成下腰……而是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的积极力量,让他们提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配合度,从而让他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化解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情绪,获得更多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加他们对他人和自身的积极关注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课堂的成果之一。
不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勇气,这份勇气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毕竟任何人都有可能面临困难、挑战和风险。比如,在学习初期,学生都有想要做到最好的心理,渴望获得成功。然而,这种心理一旦超过了一个“度”,就有可能让学生因为失败而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进而凸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无助。在学习舞蹈和表演舞蹈时,他们有可能会感到尴尬或有被拒绝的风险;同时,老师在课堂上无意中显露出的或焦虑或烦躁的状态也会影响学生,让学生同样产生焦虑和胆怯的情绪,故而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学术领域的蓬勃发展,更多老师都意识到,应该把情绪和思维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的行为。因为他们确信,学生们通过教育,已经具备了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会在老师的积极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愤怒有时并不是坏事的起源和导火索,而是不懂得控制情绪的结果。如何更好地识别、管理这些情绪,并促进行动更加有成效呢?举个例子,某个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忽视了,他很愤怒,并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同学。但如果这位学生接触过积极心理学,便会进行自我调节:“虽然老师没有及时回应我,让我感觉很不好,但我不会做任何破坏课堂的事,不会让同学受到影响,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让老师看到我,或者直接去找老师,询问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
在教学过程中,一线老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辅导学生如何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继而用有效的方法训练他们学会管理各种情绪。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用“共情”去思考同伴或老师的感受,想人之所想,感人之所感。遇到苦恼产生消极情绪时,能够积极地调动舞蹈学习中的美好回忆,而不是稍微遇到困难就退缩,跳得没别人好就放弃。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它是以观察情绪为起点,以个人能够自主控制情绪为终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关注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为主要方向。
如果舞蹈老师能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有效策略,那么,就能在舞蹈课程中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哪怕每节课只花费5—10分钟,就能达到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克制的效果。积极心理学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利用这种情绪去实现他们的积极结果,帮助他们学会消化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情绪。自此之后,他们就会发现,学习舞蹈的过程绝非枯燥乏味、疼痛难忍,而是可控的,且充满了乐趣与成就的。这也就是将积极心理学纳入舞蹈一线教学的真正意义。
当学生将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常规的学习心态之后有什么变化呢?最显著的变化便是他们开始用新的方式讲述学习舞蹈的经历,如他们的感受,他们是否觉得困难,他们是否获得学习成果,以及他们收获成功时的喜悦心情。
“学习舞蹈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开心。”
“学会了这个舞蹈特别有成就感,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舞蹈动作。”
“每次老师对我投来赞赏的眼光,说出肯定的话时,我都很高兴,尽管我还不是最好的,但老师很肯定我的付出。”
“学习舞蹈动作虽然特别累,但今天又学会了几个新的动作,还做得有模有样,明天一定会更好!”
如果在一线教学的舞蹈老师愿意花几分钟、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时间,坚持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对舞蹈教学有利,也会对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生活情绪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让老师掌握积极心理学,能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
当然,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每个人都无比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从老师这里接收的都是积极能量,自然也会受学生的认可和爱戴。无论是在哪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这样的老师越多,就越能做大做强。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建构积极教育的方向和桥梁,那么,这本书不容错过。
第一章
各美其美(积极投入)
01 了解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曾经有研究人员统计过,一个学生平均每年在教室里会度过1602个小时,包括教学时间、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可以说,学生时代中,除了家,教室就是他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然而,有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学生对上学的意愿非常低,仅略高于看牙医,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去主题公园,比如游乐场、环球影城等。原因是什么呢?绝大多数学生的理由是,那里能让他们感到高兴。毕竟那些主题公园里能够通过景象和声音给游客提供感官神经的刺激并激发愉悦情绪。但是,主题公园的快乐终究是短暂的、易逝的。
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得到长期的、有效的积极情绪呢?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与之非常符合:以更长久的、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持久的而非短暂的,能够引导他们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积极力量、人际关系和意义。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份问卷调查,询问老师对学生最大的期望是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希望学生能够快乐成长”,接下来依次是“希望学生能够获得成功”“希望学生取得好成绩”,等等。换言之,快乐成长和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快乐这种正向情绪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自然会有成就感,也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的根源。老师所要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要如何定义所谓的成功?如何去引导学生正面看待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也会提到快乐教育的真谛和矛盾,那么,成功的教育和快乐的学习究竟是什么呢?
积极心理学老师的工具箱:成功的学习
在了解成功的学习和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一个问题:什么是成功的学习?它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室里按部就班地学习,还是指学生能够就问题进行自主的讨论呢?它是要满足外部规定的标准,还是指自身已经理解和消化的有意义的理念呢?它是指必须参加各种课程,还是指独自进行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呢?它是指达到各个阶段的指标,还是指能够促进个人成长的能力呢?它是指必须掌握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还是指学会控制情绪、充满力量、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准确地指出,所谓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什么具体的技能和知识,也包括他们所做的选择,克服的困难和完成事情的性质、范围、影响及意义。故而,学生要拥有相信自己可以获得成功的心态。
成功是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和付出后所获得的满足感,并不单指具体的成绩,即使存在着不完美和遗憾,也无法让努力的过程黯然失色。在学习的过程或生活的轨迹中,有更多成功经验的学生会变得知足、自信、坚忍、平和和快乐,也更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他们充满兴趣地努力学习,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轻言放弃,遇到问题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育。
有时,我觉得成就像是一份考卷,但是这份卷子上的答案往往是开放型的两面。有些当下看似学生错误的行为方式,但从不同的时间维度去看,多年后,也许正是此刻这样的行为促使着这个学生最后能够通往积极正面的人生之路。
拥有积极心理学知识的老师可以通过开展积极情绪、积极力量、人际联结和生命意义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去理解该如何获得人生的成就、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可以说,在积极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关于人生的。
老师可以通过将舞蹈和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会积极面对人际交往、生命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举个例子,我经常在课堂中朗读有意义的寓言故事,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学会分享,甚至还能够举一反三,将寓言故事带入自己的人生成长历程中。我曾经在给小孩子教授和蝴蝶有关的舞蹈时,讲了一个关于“毛毛虫变为蝴蝶”的故事,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小孩好奇地问我:“老师,毛毛虫想要变成漂亮的蝴蝶,最需要的是勇气吗?”我反问他答案,他想了想,说,“是,我也要变成漂亮的蝴蝶,我也要勇敢!”这个小孩年仅5岁,可在这个时候,他就懂得了勇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想要取得成功,老师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努力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去关注最终的成果。老师不能完全为了达到某个确定的标准去教导学生,而是应该侧重于向学生传授舞蹈动作以外的文化背景和更加深刻的内涵意义,起到发掘和提升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的是什么。那些标准的舞蹈动作,是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努力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衍生的副产品而已,切勿本末倒置。
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的成就标准并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而是有一套标准的具体要求,对学生在各年级、各阶段应该掌握的技能水平有明确的标准。一般而言,这种标准设置得比较全面,将那些看起来比较宽泛的内容和范围都包含在内。比如,按照年级划分的1年级学生舞蹈标准(以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教材3—4级别内容标准为例),虽然对学习成就标准的讨论至今依旧没有定论,但是,这份舞蹈标准也依然是老师用来授课的基础,更是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
用1年级的舞蹈教学举例说明,通常情况下,老师要求这个年级的学生必须了解相关舞蹈的文化知识,并让他们掌握对应的中国舞考级教材3—4级别的舞蹈动作。最后,以考试、考级的形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测验。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下文中,我会详细介绍一个参加比赛的班次,是如何通过“建立友谊”和“找到意义”作为基础的教育目标,主要做法是老师给学生指定舞伴(选择标准是老队员带新队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搭档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指正不足之处;运用积极的力量,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借此完成个人的学业目标,并收获内心的成就感。运用这种方法的根据在于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分享时,内心会产生更大的满足感。
在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课堂上,不仅不会降低教学内容的标准,还可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交际关系,遇到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树立一个学习舞蹈的榜样。这对学习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有了榜样的力量,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不仅如此,老师还能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与他们分享学习心得,让学生在技能方面获得充足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和交流并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每当他们完成一个舞蹈之后,就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即使只完成了其中部分内容,并没有完成全部,但只要把这部分做好,他们也会感到满足和骄傲。老师应该转变心态,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成果是情感健康的副产品,而非唯一的追求。在这种宽松的、积极的环境下学习,学生要比在压抑、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获得提升和精进的空间。
如果能在所有课程中都加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老师就会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将舞蹈动作能够达到最高标准作为唯一评判,就会产生与之对应的智慧和经验,如果老师能够很好地借助积极心理学,便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思维认知中的积极力量,如创造力和分析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同样,在此过程中,内在情感的积极力量,如学会感恩和懂得宽恕,这种能量也会得到积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是帮助他们取得成就感的先决条件。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指一节课里能够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而是可以帮助他们在感到困惑时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可以在他们遭遇挫折感到力不从心时给予其坚定的支持,可以在他们感到形单影只时勇敢参与到社交中去,可以在他们感到犹豫不决时让其做出不后悔的决定,让学生全身心地享受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老师会心生顾虑,这样的教学就能达到优秀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成功的学生吗?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过程,相当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育目的,的确需要老师重新学习和适应,但这是必需的。
成功的积极心理学教育目标分类不仅是大脑中的智慧,更多的是从心灵出发达到真正的身心统合。我始终认为,舞蹈教学不能仅追求成绩,而是要体现在有没有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让学生的人生更有价值,辅助他们茁壮地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让老师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生做错了什么”转移到“学生做对了什么,且这种正确是否能够扩大到每位学生身上”。具体而言,老师不再关注学生到底做错了什么,应该如何去纠正他的错误,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做对了什么上。这是教育本质上的改变。老师能够发掘出学生的优势和自身动力,并使其靠此获得发展,他们才能产生成就感,并勇敢挑战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
积极心理学的分类标准的重点主要是:要构建学生的意志力和调节能力,即使面对艰巨的任务和高难度的挑战,他们也依然会勇往直前,勇于接受挑战,并享受努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高的自我效能感、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以及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在逆境中重新找到动力、坚定决心。由此看来,衡量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分类基准的标准也应当确立为:学生们是否能树立一个目标,并朝着它进行有计划的努力,最后达成目标,即便没有完全成功也可以做到泰然处之,坦然接受失败并从中寻找自身问题。
想要获取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以下三点:
1.设定目标;
2.努力开发积极的力量;
3.自主进行学习。
这三项要素是非常基础且关键的,如果老师合理利用这几项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并获得情感上和学业上的成功。
成功的分类基准究竟能做什么呢?它能够辅助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执行计划,收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比如,在现在拥有了大量网络学习资源之后,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对学习的定义去选择有兴趣的、适应自身情况的学习内容,而且,视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多重感官的学习体验,发展他们的归纳能力和逻辑能力,引导并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力量,可以在单一的教学中注入行之有效的正面意义。这些都是多维度多层面的,而每个层面又都指向了成功的其中一个方面。
作为老师,处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位置,决定了教学中什么是核心,以及哪种传授技巧最有效。在教学开始时,学生会设定一个或多个想要完成的目标,而老师就是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关键因素。他们可以决定利用哪些资源,如何扩大它们的利用价值,以及利用哪种技术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积极心理学融入课堂之后,老师一般会采用建立情感、灵活社交和有目的的测试调查作为教学的开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法真正的期望是要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赢得人生,而不是得到有人赢、有人输的结局。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分类最核心的标准是帮助学生明确将自己的目标摆在首位。老师必须要注意,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身上。在学生们设立目标时,老师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增强他们的信心,要教给他们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只有学生相信他们可以达成心愿、完成目标,并意识到内心所蕴含的情感、积极能量和目标有多重要,就更能对获得的成果和对全过程做的努力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的标准应该是把核心从建立自尊转换为建立自我效能感。学生学会在学习上、社交上和情感上建立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完成,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自我导向。这种自我导向并不是通过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需要学生自我摸索、自我检测、自我实践。如果想要达成此目标,学生必须先找到真正的目标,并思考实现目标的众多路径,规划自己的执行方案,评估它们是否具备执行力,能否坚持下去,记录行动过程,检讨自我表现,报告成就等级,并重新制订下一个新的目标,并预想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设定目标有助于形成成功所必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设定目标需要学生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而不是空泛的、盲从的。举例说明,某个学生的人生目标是“我想成为一名舞蹈家”,细化之后,可以逐渐变为“我对中国舞蹈和某些民族舞蹈的内容很有兴趣。我计划研究这几个舞蹈分类的文化历史,并写出相关的报告。因为舞蹈家想要在舞蹈中表现出其内涵,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舞蹈文化及其历史”。
在实现目标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尽可能多地列出各种方式。目标设定环节是所有后续的基石,需要运用情感上的创造性、灵活性、流畅性,以及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角度灵活地思考目标,并试图找到实现目标的多种途径。也可以将此目标与其他目标进行关联,认识多重成就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用能够完成的目标代替无法完成的目标,即便是失败了,也能从其他选项中选择当时更有希望完成的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想到达成功的彼岸,第一步就是要先指定合乎现状的目标规划。然后结合当下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对症下药开始下一步的落实行动,并且不间断地记录学生在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形成一个积极的正向循环。
积极心理学更侧重于教授学生如何在心理上做一个强者,用积极力量去面对一切。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成为一名积极正向的人,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信,遇到困难也能够更加坚强,在社交领域中也能结交更多的朋友,把合作视为更理所应当、相互补充的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加融洽。这样一来,学校不再是只能学习的“封闭场所”,同学之间也不再是一分之差就落后多少的竞争关系,能够让他们学习变得更主动、更自信,取得成绩后也能更具有成就感。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范畴,成就感的峰值是用正面且积极的情绪、全方位的高度参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向的人生意义和成功来实现学业、情感、社会认可度所收获的幸福。学生学习是为了内在的、真实的收获,老师可以采取互助学习、解决矛盾、培养复原力、劳逸结合等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与幸福相关的内容。
老师教授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并不仅仅是针对学业本身,而是让这种积极能量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并最终将积极能量传给社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这并不代表老师只要做好教学本身的工作即可,而是要教会学生在未来拥有积极的情感、力量,获得友谊,确立目标,在人生中收获付出的回馈。这种教育才是持久的、远视的,而这样的老师能够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他们终生怀念。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那请你一定继续读下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找到正确的奋斗目标与方向。
02 发掘积极优势
很多老师应该都听到各类教育专家说过类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建议,但有多少人能真的做到呢?即便是老师,也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劣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对那些做得好的方面会产生习以为常的错觉。久而久之,会常常自省,甚至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当中,而忘了发挥积极优势,忘了动用积极能量。
我们也更倾向于关注劣势,更多地关注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或者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根本不怎么提及他们的优势,只会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长,才能变强,才能逐步走向成功。然而,你或许已经察觉到了,过分关注事物的消极面一定会让人觉得太艰难了,有太多需要攻克的难题,严重一点的,甚至会让人怀疑人生。这绝对不是老师们想要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给予学生的,更何况,这么做并不能让教学这件事变得轻松,反而会让老师身心俱疲。
通过工作和研究,我发现在舞蹈课堂上,学生能够变得开朗,变得坚韧,从而使其获得学习舞蹈的乐趣,更愿意投入精力,最终收获成功。无论是对老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能够收获快乐且有意义、有价值的过程。原因是收获快乐的同时,学生的舞蹈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是最让老师感到高兴、提升自我价值且认同的事情了。
很多家长都会说,他们不求孩子以后有多大出息,只是想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度过一生。但在我看来,社会中存在这种“出发点是好的,方向却是错的”的情况,类似家长、老师口中的“我是为了你好”。我们错误地认为,让孩子开心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改正自身所有的缺点,但坦白地问一句,这可能吗?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倡的积极教育相关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科学且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焦点放在帮助他们发挥优势上,而非去盲目地改变劣势。更简单地说,就是要发挥学生们的长处,利用长处去弥补短处带来的弊端,而不是极端地消除短处,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身的缺点和劣势。
积极教育对教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聚焦于优势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当中过度地纠正、改错、批评、教化,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去发掘自己的潜能优势毫无益处可言。那么,优势到底是什么呢?关注优势真的会让学生的“尾巴”翘上天吗?
并非如此,优势是自我效能感的最佳体现,在这个方面我感觉我能行,我可以,我想让所有人都看到——这就是优势。
以我个人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加上相关的教育学、积极心理学和舞蹈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我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我确信,积极教育的方法行之有效,各种文献、测试和分析也证实了它的功能,在本章将帮助所有阅读此书的舞蹈老师或其他学科的老师践行这一方法。
为什么老师关注优势在当下更有意义?
对“开心过一生”的另一种注解就是“掌握更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其实人们对如何定义“美好人生”这一问题的探讨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哲们。这真的是个历史性的疑问。但近几十年来,人们开始用科学的视角重新思考这个疑问。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从优势出发”,能够让我们利用内在的积极力量去“掌握更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当老师运用积极教育的方法指导学生时,并且一以贯之,就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并相信它、发扬它,由此而掌控人生。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总是更倾向于关注身边人的劣势而忽略优势呢?有些父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当然深爱着孩子,经常批评他,只是希望他改正错误,难道这是不对的吗?”老师也是一样,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后又后悔,但下一次仍然忍不住。我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保守。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艰难求生。即便到了现代,基因也让人类的大脑保持着灵敏的探测器功能,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周围潜在的危险,或可能置身于不利的因素中。比如,灌木丛中有动静就代表那里可能潜伏着一只凶猛的野兽;部落篝火旁那张不笑的脸可能代表着那个人是被敌对部落收买了的内应;如果跑得比别人慢,就有可能在大自然中遇到危机时被甩在后面……“有点不对劲儿”这类刻在骨子里的敏感能够被大脑所识别,在某些比较特殊的时代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存概率,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现代社会早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也脱离了与野兽共同生活的境况。大多数人已经不会真正去面对这种极端情况了,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比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在持续努力的奋斗中,过分关注负面因素是十分不利的,因为这样做容易使人丧失信心,看不到希望,看不清时局,从而无法进行专注的思考,更无法将精力放在创新、合作、适应、成长和取得成功这些事情上。
可以这么说,关注负面能让我们在危急时刻幸免于难,而关注正面则可以让我们在更多时刻大放异彩。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儿童也好,成人也罢,以注重优势为基础的积极教育和积极生活,有以下几点益处:
1.在学校收获满足感,产生幸福感,参与度更高;
2.升学或更改学习环境的适应过程会更加顺畅;
3.有更优秀的学术成就(在高中生和大学生中都有此类倾向的数据);
4.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5.更能够持之以恒;
6.工作表现更出色;
7.更有可能长久地维持婚姻,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感到满意;
8.生活习惯更健康,身体就更健康;
9.生病后恢复得更快、更好;
10.对生活比较满意,能够产生满足感,自尊心更强;
11.拥有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比较低;
12.更能积极面对压力和逆境。
就现实情况而言,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逐渐了解,积极教育比过去那种更关注负面的模式更科学、更健康,也更能让学生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老师,只需要更明确地知道,那些积极教学的工具到底是什么,以及怎样利用它。
本书能够让教师对于助力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信心,书中所讲的方法都有相关的科学依据。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老师拥有更多辅佐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能力。
在后面的章节中,本书会充分介绍作为舞蹈老师,如何利用积极教育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如何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并根据这些进一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管理。在书中,你会读到很多具体的案例,都是具有后发性、引导性的小故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关于一个叫皮皮的学生的故事,她在班级里被称为“混世小魔王”,最终通过我在舞蹈课堂中践行的积极教育而有所改变,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读者能够学到一些简单的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不自觉从关注劣势转化为关注优势(这一点,不仅是针对学生,也针对自己)。这些方法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和谐,也能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其实,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优势,如高智商、强体魄,又包括智商衍生方面的优势,如高情商、抗压性强、创新能力强,还包括美好的品质,如勇敢、善良、公正……积极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优势、特长和那些美好的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非常直接地改变老师和学生的状态。
另外,积极教育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你不用担心这会使学生变得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会把积极教育视为“只夸赞优点不指出缺点”的快乐教育。老师也会担心,这么做会不会太理想主义了?教育出来的学生会不会都是“绣花枕头”?其实,对这种问题我也曾有过担忧,也和很多同行探讨过,但实际上,我可以很坚定地回答:不会。
作为大人,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总认为没有管教、没有指责,他们就会随波逐流,放任自我。实际上,学生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能够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他们可以正视并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让自己更加优秀和出色,而不是想把缺点藏起来。所以,立足优势并不等于忽视缺点、隐瞒缺点,而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缺点,并及时进行纠正。
另一个误区则更为致命:积极教育只是单纯的夸奖吗?我们看到过很多亲子关系的专家倡议,要让家长学会“表扬”“赞许”小孩,这种“表扬”和“赞许”绝对不是虚伪的、夸张的、毫无实质内涵的,不当的“表扬”“赞许”只会引发学生自命不凡的自恋情节,而不会真的形成良性循环。鼓励也好,表扬也罢,都是要针对学生真正的优点,能够让它继续发扬光大,进入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积极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即务必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优点”只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特殊性”。有很多家长采用了错误的方式,让孩子错误地以为,他们身上的优点是多么与众不同,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超凡脱俗。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尤其是家长总爱说“别和差生玩,会被带坏”“别和纪律散漫的人合作,会搞砸小组任务”,等等,实际上都是在传递不平等的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成绩并不是唯一的体现标准。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优势,且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利人利己的情况下来使用优势,而不是仗着优势高高在上,这才是积极教育要达到的效果。
不过,尽管积极教育能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让老师和学生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但并不代表老师必须要刻意营造过分积极的环境,而是应该积极教育学生可以在逆境中运用优势克服困难——如果能以积极正面的方式解决问题,走出逆境,便可以从中得到锻炼,这是每一个老师能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了。
多年来,我是如何接触并认定了积极教育的?
你们也许会很好奇我的经历,当然我也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我是如何接触并认准了积极心理学的。
2012年,我开始了舞蹈老师的职业生涯,但我的内心一直有个疑问——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老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舞蹈老师?
在2017年我成为母亲之前,我一直秉持着“严师出高徒”这个保守却有效的权威型教学理念。用“保守”二字来形容毫不夸张,而且,那时的家长也都支持且崇拜比较严厉的老师,认为那样的教学更能教出好学生。于是,那几年我勤奋敬业也算是有了点名气,学生队伍日益壮大。2017年,我做了母亲,同时,我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高度,组建老师团队并先后开设多家分校。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看着老师们用他们的方式去教学,并且获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更是让人引以为傲。这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我们向往的方向稳步前进,然而,我依旧无法想通萦绕在脑海多年的问题——到底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老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舞蹈老师?
我想找到答案,这时候,心理学走进我的视野。我先是报考心理咨询师,学完之后还不满足,又考取应用心理学的硕士,直到在硕士课程中接触了积极心理学这门学科。当时有一份推荐书单,其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著的《教出乐观的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似乎,它们一直在等我。就如同塞利格曼教授说的,并不是他选择了积极心理学,而是积极心理学选择了他。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尤其是看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中传达了积极心理学这个新领域的基本观点——我们应该放弃“只看到缺点”的教育理念,去关注学生究竟有什么强项,充分发挥它、加强它。
看过之后,我好像找到了一个领路人,这个领路人让我懂得一个道理,除了显性的优势,如成绩、学分、学历,我还有很多隐藏在性格之下的优势——善良、坚毅、好学、意志力、幽默,等等。这么多年来,就是这些隐性优势支撑着我一步步走到现在,从最初创业办学,教舞育人,到后来遇到我的丈夫,生儿育女,并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这些人生际遇,显性优势只能做到开始,却无法持续,尤其是在遇到问题和麻烦的时候,隐性优势才是鼓舞我始终坚持的动力。
渐渐地,我开始明白,优势就好比是一艘救生艇,能够让我避免陷入繁重的教务深海之中,能够让我在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的同时,还可以高效学习新的知识。
身边人总是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工作这么忙,还能去考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生活中也没有疏于对丈夫的关心、对孩子的陪伴。我当然没有魔法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而是利用隐性优势,避免精神内耗,在有限时间中挤出学习的时间。对积极心理学的自学,让我首先接纳自身有劣势,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优势,主动发挥优势让我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可以调用的内在资源,内心踏实了,自然会有很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在自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便下定决心,要让我的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这种调动自身优势的积极能量,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这就是我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自此,积极教育的理念就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田。这样说或许会显得很空洞,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我认为需要持之以恒去做的,现在,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教学领域的探索处于初步阶段,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成效,可是远远不够。我也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它也可以帮到更多的老师成就更多的学生,一同开启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
如何吸引更多的老师关注积极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呢?其实,任何一名老师只要开始运用“发现学生优势,并主动将优势发扬光大”,时间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从而看到优势教育的成果。
可以这么说,从何时何地开始关注优势教育都不算晚,既然如此,不如就从此刻开始吧。
分享:作为老师,你应该怎么做,才能以优势教育为基准去教育学生呢?
在开始了解积极教育之前,我们得对自己的现状做出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列举两个练习,它能让你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开始实践积极教育,且指导实践积极教育的程度。比如,知道自己在哪些领域中做得已经非常好了,需要保持下去(发挥优势),也能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改正劣势)。不过,如果你的得分很低,也不用担心。这本书能够让你在阅读之后有所收获,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
练习1:测测你的优势教养程度
测试网址:http://www.wjx.cn/vm/wVyL81U.aspx。你可以把这个练习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者进一步优化积极教育体系。
练习2:发现你自己的优势
想要看到并培养学生的优势之前,老师要先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我准备了一些问题,需要你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填写完答案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的才能和积极的个人品质。这些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你最成功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候?回想一下那个瞬间,你成功教育了学生,你都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那位学生或者是那个班级的学生的反馈是什么?
现在详细地描述一下:你做了什么?自我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反应是什么?这对你的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