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工作抗疫丛书”单品,献给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社会工作者。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从国内外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理论基础、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结合社会工作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与实践,尝试总结和反思社会工作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行动,尤其是探索迈向社区为本的本土理论和实践取向,并进一步提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建议,以对后疫情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路径。日渐频发和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不仅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困扰,也给传统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社会工作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生命转向,促进了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兴起。作为公共卫生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积极响应健康促进的时代趋势,从大健康观、生态文明观以及全球治理观的理论出发,积极创新和拓展实践策略、核心技术及专业服务优势,促进全面健康与健康中国的战略实现。
|
關於作者: |
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全),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兼),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沪?深?广?莞)副主任(兼)。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
目錄:
|
一章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研究进展: 国内外视域 / 1
一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中西发展镜像 /1
第二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 /4
第三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与功能发挥 /9
第四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与生成机制 /16
第五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路径优化与机制创新 /21
第六节 结语 /24
第二章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实务模式与本土取向 / 27
一节 问题提出 /27
第二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与实务模式:美国的探索 /28
第三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国内探索: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的实践 /39
第四节 以社区为本: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取向 /46
第五节 结语 /49
第三章 专业自觉与体系之外: 社会工作介入新冠疫情初期防控的双重逻辑 / 51
节 问题提出 /51
第二节 自觉的专业行动:各类人群的需求驱动社会工作及时介入 /53
第三节 体系之外的尴尬:中国社会工作介入疫情防控的边缘化处境 /59
第四节 迈向整合性治理取向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构想 /62
第五节 结语 /65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韧性的生产机制与韧性社区的目标构建 / 67
一节 问题提出 /67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69
第三节 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中社区韧性的生产机制 /75
第四节 社会工作助推韧性社区构建的多元目标 /80
第五节 结语 /84
第五章 迈向赋权由人的乳腺癌患者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整合实践与本土理论建构/ 86
一节 问题提出 /86
第二节 赋权产生、赋权悖论与赋权由人的实践脉络 /88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 “蓝丝带”项目小组乳腺癌患者康复服务的整合实践/96
第四节 迈向赋权由人的社会工作本土理论建构 /110
第五节 结语 /114
参考文献 / 118
后记 / 137
|
內容試閱:
|
新一轮全球性大流行病给世界带来了诸多灾难性后果,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多重风险。在新冠疫情防控前期,有关方面未能及时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力量纳入疫情防控体系中,进而相对忽视了对不同群体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有效回应。随着疫情防控体系的逐渐完善,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不断参与到疫情防控治理中,在参与突发应急事务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为推动社会工作参与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事实上,早在19世纪末,英国慈善组织会社 (COS)就已开始探索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并扩展到美国。20世纪初,社会工作者正式参与到公共卫生体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因此,公共卫生领域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领域之一,在国际上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公共卫生与社会工作之间形成了紧密关联。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社会、患者和卫生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群体解决心理、精神和社会问题。以美国为例,不少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专门的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截至2017年,已有超过40所高等院校专 门 培 养 社 会 工 作 硕 士 (MSW)和 公 共卫 生 硕 士(MPH)双硕士学位,所培养的公共卫生人才在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医院、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等不同机构中发挥着显著的专业优势。目前,美国约60万社会工作从业者中近50%在健康领域内就业,社会工作对公共卫生领域发展的支撑与促进作用显著。另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雇用了一支规模超过300人的行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队伍。他们与流行病学家、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合作,也与其他联邦机构和非政府合作伙伴合作,致力于研究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的持证社会工作者约有90万人,但真正在健康、医疗和康复等领域开展工作的比例不到5%,社区社会工作者较少关注社区健康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社区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与康复、社区融合等方面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发挥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专业优势及其治理效能,以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势在必行。其一,弄清并确立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位置,增强其国家合法性与实践话语权。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与行动实践要求我们将它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的应急管理系统中,使其作为一种制度化角色在公共卫生领域内发挥资源整合、情绪疏导、精神压力缓解、增能适应等专业优势。具体来讲,在构建公共卫生防控体制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要赋予社会工作应有的合法位置,明确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前、中、后不同时期的角色定位,进而针对不同群体并从不同层面实施差别化、精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听取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提出的发展建议,从而构建起系统完善、机制健全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目前,在应急管理方面,深圳地区的应急管理预案是邀请社会工作者一起参与制定的,社会工作在其中有专门的分工和任务,能够与其他主体有效协作,这样在实践中能更充分地关注到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特殊群体的独特需求,以提高对不同需求的辨识度,同时也提高服务回应的精准度。其二,确立社会工作在国家和地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将社会工作作为各级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面对当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所处的边缘化、被动性的现实状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法律体系,从国家层面明确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法律地位,逐步提高各级政府、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者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水平,充分信任社会工作者,保障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更好地提供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服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在各级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内建立社会工作部门 (目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建立了覆盖大型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培养一支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合法性,推动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和本土化体系建设。其三,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中的专业效能,精准回应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具体来讲,我们要切实结合社会工作所具有的群众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将社区民众充分调动起来,构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活力型社会。同时,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借助专业服务技术为不同群体 (如困难群众、被隔离人员及其家属、严重焦虑者、心理压力较大的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等)提供及时有效的关怀疏导、减压服务,并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优势,协调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别化需求,引导特殊群体的心态和情绪,疏解怨念,从而降低社会风险,减少社会情绪政治化情况。在近几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积极倡导全国范围内的心理咨询师和医生等志愿者,组建 “社会工作者 心理/医务”线上联合服务小组,通过三级微信群为不同群体开展了科普宣传、信息咨询、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服务协调、资源链接和个案管理等多元服务,彰显了社会工作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优势与综合效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做好被感染者、被隔离人员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和社区融入无疑是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促进弱势人群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社会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保障疫情后期的有序过渡与社会稳定。第四,将健康的社会性因素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中,构建以公众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包括经济稳定、教育、社会和社区环境、卫生和照护、邻里环境等。结合新冠疫情防控经验,未来我们应将社区居民在健康状况方面的处境和需求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中进行关照,将社区健康与现有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整合,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与专业社会工作的 “三社联动”作用,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机制,鼓励、引导更多居民大众参与到社区健康促进实践中来,积极消除各类影响群体健康福祉的因素,促进健康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场域、 “三社联动”为实践支撑,“个体—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行动体系,从而建立健全以公众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第五,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跨学科合作的能力,逐步形成跨专业学科体系和跨专业协作团队。在具体实践中,鉴于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涉及不同领域的互通协作,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与医生、公共卫生人士、应急管理人士等进行跨专业沟通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社会科学等新兴学科优势,加强不同学科人才之间的合作,提升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是从病理学角度出发,更多地聚焦于服务对象生理层面的病态情况;社会工作者则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地看待服务对象所表现的状态,聚焦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实践,从而揭示更多的细节需求和实际需要,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精准化与精细化程度。第六,加强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的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总结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理论与服务模式。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助人职业,积极开展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是有效推动政策创新、提升实践效能的重要手段。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要组织有关方面力量积极推动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研讨和开发设计与公共卫生相关的课程,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激励等体系建设,以推动社会工作更好地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政府要及时对新冠疫情防控治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总结提炼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的本土服务模式或实践经验 (如流行病防控中社会工作实务指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干预手册等),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工作干预行动和公共卫生政策体系的优化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