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5.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观察手术台上的人间百态,发现被隐秘的人间温暖
一个还在母亲子宫里的20周大的胎儿被查出患有脊柱裂,出生后会有严重的残疾和短暂的生命,年轻的父母将会作何选择? 患有颅缝早闭和查理氏畸形的女婴在5年的时间里要接受8次大型手术,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的医生紧密合作,都是为了让女孩能够在去超市的时候不会因为头部的畸形被人注意……长了蛛网膜囊肿的男孩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双腿和肾脏的功能,无法行走也无法正常排尿,在紧急安排的手术后,没有人知道男孩下肢的功能能够恢复多少,每个人都在等待他动一动自己的脚指……
从医患矛盾到温暖联结,医生如此关爱病人、关心家属
在手术台下,每一个生病的小孩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他们的家属也是“病人”,作为医生,杰伊除了接受诊室里的人生百态,还要与形形色色的人互动并产生联结。除了手术台上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生死时速”,杰伊还要面对为了孩子的病情吵得不可开交的父母,决定变卖家产举家搬到德国的绝望母亲,因为小孩死于意外事故而指责医生害死孩子的父亲……
他是一位外科医生,更是一个与你我一样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手术台上,他是听着电音,手起刀落、不差毫厘
|
內容簡介: |
开颅有两种方式:美观的和快的。一般我会先剃掉病人的头发,用手术刀划开皮肤,然后用电刀完成接下来的切割,直至分离出头骨。这是一种细致精确的操作方式,术后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时间。但持续发出哔哔声的心脏监护仪正提醒着我:没时间了,最快的方式就是唯一的选择。
杰伊每天都在做生死之间的抉择。因为他是牛津一间医院里的儿童神经外科顾问。每一天都有孩子的父母在他身上寄予最沉重的希望,指望他可以治愈自己生病的小孩。他为每一次成功感到骄傲,也被每一次失败紧紧缠绕。他作为孩子们的医生,不仅有出众的手术技巧,更有一颗坚韧温暖的仁者之心。对杰伊来说,没有一个病人只是统计学上的一个数字。
本书从他1970年代于一个英国的亚裔家庭的成长开始,讲到他早期的医学院经历,以及往后从医几十年中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他经手过的病例,虽然不是每一个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杰伊还是在压力和挑战中一次又一次接受生死的洗礼。
|
關於作者: |
[英]杰伊·贾亚莫罕(Jay Jayamohan)
杰伊毕业于全球前十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圣玛丽医学院。现在是牛津大学下属约翰·瑞德克里夫医院的儿童神经外科顾问医生,也是牛津的荣誉高级临床医学讲师。他是BBC两个知名纪录片中的主角。师从众多顶级神外医生,他的其中一位授业老师是《医生的抉择》的作者亨利·马什。他还和当时全英唯一的儿童家暴案法庭顾问医生彼得·理查德斯合作,用专业技术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小孩,经法律途径伸张正义。
|
目錄:
|
前言:但求无伤 6
第一章:“天呐!” 8
第二章:叫我“先生” 15
第三章:看一次,做一次,教一次 27
第四章: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周六夜晚 33
第五章:蝙蝠侠和罗宾 46
第六章:那不是脂肪 52
第七章:所以为人 62
第八章:动动你的大脚趾 72
第九章:乐购测试 84
第十章:脑疝 96
第十一章:牛津犯罪现场调查 105
第十二章:死马当活马医 113
第十三章:之前那个病人结果很糟 119
第十四章:在窗户上砸个洞 125
第十五章:你会怎么做? 135
第十六章:你也是那种人 147
第十七章:你想谋杀我们的孩子! 157
第十八章:这是你的选择 168
第十九章:不是你,是我 178
第二十章: 顾客永远是对的 185
第二十一章:上次你就是这么说的 190
致谢 200
附录 201
|
內容試閱:
|
手术台另一头的推车上还堆着一些别的设备,比如吸引器和电刀(一种用电流切割组织的设备,顺便一说,我觉得这是现实生活中最接近《星球大战》里光剑的东西了)。四台电脑分布在手术台周围,方便大家使用。其中一台的大屏幕用来投放扫描结果,另外一台对病人进行电子监护,还有一台给麻醉医生提供记录。当然,这是在所有机器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这些技术装备只要有一样在关键时刻出一次毛病,你就会彻底对它们失去信心。还好今天我们事先检查了一下。
“杰伊,我发现只有一个屏幕亮着!”助理对我说。我又不是比尔·盖茨,哪里懂这个!但我还是走过去看了看:“你觉得是机器的问题还是屏幕的问题?”
“不知道。”
“帮我个忙,去十二手术室换一台过来。”
*
在神外,我们可以去手术室参观,但“只许看,不许碰”。和其他专业的低年资医师参与手术的程度相比,这是段非常“降职”的经历。我几乎可以单独完成腹腔手术的很多步骤,但在神外实习的时候却只能老老实实看着。
这样挨过一年,我才有资格开始真正参与一些手术,学习一些操作,比如缝合伤口和操作吸引器,都是一些没什么风险的步骤。每次学习新操作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高年级实习医师或者顾问医指导——通常是两个都在。尽管他们不承认,但包括老板1在内,所有人在第一次做任何操作的时候都会非常紧张。
*
她第一次来就诊时才8周大。最好的选择显然是尽快安排手术,把这个吓人的肿瘤切掉。虽然肿瘤是恶性的,但活性似乎很低。幸运的是,这个肿瘤并没有往大脑里边长,而是向外生长。检查她的脑片可以发现,脑组织和肿瘤不是乱七八糟交织在一起,而是一半一半明确分开,仿佛太极图里的阴阳分割。两者并排生长,就像两个人挤在一辆小车的后座,很不舒服,但不碍事。
换作很多年前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都不敢认定她能活到一岁——那时候的我还没见到过这么“乖巧”的肿瘤。客观来讲,现在这种情况,脑组织是有功劳的。在女孩还处于胎儿期时,这个肿瘤就开始生长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孩子出生前,她的脑组织就已经适应肿瘤的存在了。控制我们身体左侧部分的脑组织一般长在大脑的右边,但现在肿瘤已经把那块地方给占了。本来应该长在这里的大脑会被挤到别处吗?在她的颅内,这些重要的中枢神经真的被挤到了其他更便于生长的地方。儿童的脑组织有着无与伦比的构建和重组能力,具有惊人的可塑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他早就没命了。成年人的大脑已经定型,而这个小女孩儿的大脑却是一个活着的、不断进化的杰作。
*
我在男孩的脊髓上寻找的囊肿,可能厚度只有我小拇指的一半。当我抬起男孩脊椎的一环时,包裹脊髓的纤维囊,也就是硬脊膜便暴露出来。我们借助显微镜放大术野,打开了硬脊膜,并用缝合线使它维持张开状态。
这是阶段性的胜利。现在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囊肿了,它内部充满液体,格外显眼。现在的目标就是打开囊腔,引流液体,同时试着做“开窗”,也就是在囊壁上尽可能多切一些洞,避免它再次被液体充满。
我们可以只做一个穿刺就完成囊液的引流,然后缝上它,等着男孩在几天后恢复一些身体功能,但这样做会导致不久之后的并发症。无论囊肿是由什么引起的,液体都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和积聚。半年内,这个男孩就会再一次因为类似的症状到医院来。因此,只切一个洞是不够的,我需要切好几个洞,最好是五六个。人体有个烦人的特点,就是会对任何伤口进行无差别修复。通常情况下这是好事,但对这个病例而言,这种无差别自愈就会造成大问题。切两个洞,身体可能会用半年的时间修复一个,一年以后另一个可能也会长上。但要是切五六个洞,还能全都长上,那就真的是太倒霉了。
扎小人似的缝针工作做完以后,我缝合了硬脊膜,然后把端出来的脊柱链条放回正确的位置固定。还原的过程必须尽善尽美,这样才能确保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的完整性。如果位置稍有差池,这个正在长身体的男孩可能就会出现脊柱侧弯或者其他问题。
把切开的组织拼回去和关闭伤口花了一个小时。最后所有结构都被重置回了原本的位置。整个团队已经竭尽所能,我宣布手术结束。大家可以开始为过去几个小时里原本该做的那台手术做准备了。而我则需要去和孩子的父母谈一谈,然后就是等待,耐心地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