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6.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3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深度解析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
內容簡介: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聚焦“新型生产关系”这一重要概念,精心选编迟福林、季正聚、郗戈、周文等3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视野下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4个部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路径展开全方位深度解析。本书是各级干部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重要论述、学界更好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深刻理解 《决定》中各项改革政策的重要参考读物。
|
關於作者: |
张占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入选国家“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目錄:
|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视野下的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 沈江平/003
新质生产力论 孟 捷 韩文龙/009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 郗 戈/019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胡 莹/026
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形成路径 王琛伟/047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基本命题再探讨 包炜杰/059
第二部分 新型生产关系的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理论逻辑现领路径 周文 李雪艳/075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蒲清平/093
以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刘志彪/103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与重点任务 刘志成/117
新质生产力对新型生产关系推进的若干思考 白暴力/130
系统解析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王伯鲁/135
第三部分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新质生产力及其培育和发展 洪银兴/151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罗来军 张迎新/165
发展新质生产力亟待打好五大创新战役 樊继达/173
推动形成与绿色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张云飞/181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尹 俊 孙巾雅/202
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李晓华/217
第四部分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赵长茂/229
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季正聚 王潇锐/232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及重点 迟福林/237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张占斌/250
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董振华/259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逢锦聚/265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陈志刚/278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重在全面深化改革 冯颜利/283
深化改革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和保障 刘培林/287
以正确的改革方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胡 敏/290
后记 295
|
內容試閱: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核心范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伴相生,标识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成为社会制度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贯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始终,是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时期紧扣的问题主线,更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一把钥匙。 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理论,并且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工作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 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邓小平指出: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江泽民指出: “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胡锦涛指出: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并随着生产力发展需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现阶段生产力发展反映出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重点是继续推进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任务的各项改革,以不断促进生产力新发展新提高。”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组织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布局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创造性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阐释了“新型生产关系”的丰富内容,阐明了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中国社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布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研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系统梳理总结“新型生产关系”的系列研究成果,利于全体党员干部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重要论述,利于学界更好地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便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理解《决定》中的各项改革政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