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 1本超实用的写作指导书
这是一本不教条、不取巧、不浅尝辄止的文学创作指南,所有写作指导建议都来自作者对学生亲身的创作案例以及对文坛巨匠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这本书有深度与广度,兼具趣味性、文学性和实用性。
激发灵感的5大妙招:解决孩子的写作困扰
谋篇布局的8个细节技巧:教孩子打破写作误区
打动人心的6种体裁写法:帮助孩子梳理作文逻辑,建立写作信心
★ 21堂高质量的写作课 31篇名家经典作品(节选):阿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从日常生活推开写作之门,培养孩子自然而然的写作能力。
18篇作者的代表作品:多篇文章入选各地中考测试卷、联考等各类语文试卷阅读题,助力学生考试阅读。
22篇学生优秀示范案例:教孩子如何写高分作文。
|
內容簡介: |
容简介:
名师王秋珍近30年的写作经验,给孩子的21堂课阅读写作课!
从语言描写、人物塑造、悬念设置、通感运用、标题巧用等多方面详解好作文的写作技巧,从细节到整体盘活诗歌、演讲稿、书信、小说、散文等文体的写作构架。这本书还以经典名著片段、优秀学生作品、作者被收录到考卷的经典作品等为例进行解读,串联起文章的整体写作要点。所选文章条理明晰,自成风格,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式,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让他们会阅读、能写好文章。
|
關於作者: |
王秋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全国作文优秀指导老师。
出版文学作品《走过冬天便是春》《阿克苏的风吹来》等17部,参与编著图书《中学古文鉴赏辞典》《初中作文系列训练》等75部。指导学生在《中国妇女报》《读者》等报刊发表作文4000余篇。
|
目錄:
|
第1课 巧设悬念,让文章扣人心弦
第2课 运用通感,表达更生动
第3课 学会写闲笔,文章多趣味
第4课 联想和想象,带你策马扬鞭
第5课 故事新编出奇章
第6课 妙用小标题,文章更好看
第7课 外貌描写,是折射心灵的图画
第8课 让语言描写直达心灵
第9课 投入的动作描写,就像冬天吃火锅
第10课 一曲一诺一人心,令人心动的心理描写
第11课 让景物描写富有生命力
第12课 写出小人物的大境界
第13课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第14课 一波三折的故事
第15课 亲情类作文的写作要点
第16课 诗歌的美,用艺术表达
第17课 写演讲稿,贵在真诚
第18课 书信体作文,要以情感人
第19课 如何炼出别具一格的大主题作文
第20课 写好作文,我有“七要诀”
第21课 让同一素材开出并蒂花
|
內容試閱:
|
第1课 巧设悬念,让文章扣人心弦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写文章如果平铺直叙,情节设置毫无波澜,读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巧妙设置悬念,能使文章读起来犹如拨开层层迷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那么,悬念是什么?法国著名剧作家贝克如此解释 :悬念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心理”。设置悬念是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设置疑问或矛盾
冲突,激发人们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热切关注的兴趣。说的通俗一点,设置悬念就是“故弄玄虚”,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比如,波兰作家格罗津斯卡的作品 :
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您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 :“部长,我认为他新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快更正。
部长摇了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
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了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更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
达清楚。”
部长摇了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 :“这衣领真别扭。”
这篇小说中,面对部长的摇头,文艺评论家马上对先前的回答进行了修正。部长一次次地摇头,他一次次地修正,最终说出了和一开始完全相反的评价。当部长摇头的真相亮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也水落石出。
该悬念创设的成功,除了开头的设悬和结尾的释悬,中间对悬念的强化和推进,也非常重要。该小说一直在用“部长摇了摇头”来推进情节,同时也在不断地强化悬念,最终谜底被揭开,从而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这样的评论家,哪里有一点点评论家的样子?他的心里,没有作品,没有评论,只有如何迎合部长,讨取部长的欢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置悬念呢?
一、标题设置悬念
文章的标题就像我们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猜测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我们拿到一本杂志,总喜欢先看目录,挑选最喜欢的标题,再去阅读相应的文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家喻户晓的标题,都用了悬念法。而“小蔡捡到了一排别墅”“非常约会”这些标题虽然不是疑问句,但同样用了悬念法。
二、开头设置悬念
开头设悬法,可以让你的文章一开篇就有点与众不同的韵味,吸引读者一探究竟。
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只用了一句话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简简单单的语言,却激起了读者内心的波澜,急于探究文章后面的发展。为什么这么久不相见?是因为空间的阻隔,还是内心的隔阂?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背影?
再如《鹊起》的开头 :“天气好的时候,老庞总是出现在街心公园,坐在斜角那条磨出本色的长木椅上。”这样的开头,带领读者根据已知信息,预测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情。
三、细节设置悬念
著名导演希区柯克特别喜欢用门窗和楼梯做道具,来设置悬念。门这一元素,意味着多重身份,引导观众探寻“门”后面的故事。而楼梯,则隐喻未知领域的不确定性,把人物与不可知的命运连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道具来设置悬念。比如,我们在文章中使用椅子做道具 :售货员坐在椅子上微笑,阳光洒在她身上,特别美好。你每次去买东西,她每次都笑得那么灿烂。后来,你无意间才知道她双腿不能站立。
我们可以采用省略法,来完成细节上的悬念设置,或者说局部的悬念设置。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章,陆谦等人行为鬼祟,小二夫妇觉得事情蹊跷,但他们只听得“高太尉”三个字。谈话内容上的有意省略,就形成了悬念。
四、总体设置悬念
总体设悬法,即指某种悬念在文章开篇就已展现,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直到结尾才解开真相,掀开底牌,让人恍然大悟。
这种悬念法 , 运用比较普遍,上文中的《文艺评论家和部长》就用了此法。它用巧合法来设置悬念,读到最后,读者不禁哑然失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说 :“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
巧合是过滤器,能把生活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巧合是置换反应,促使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发生突发性的转变,从而深化文章主题。《驿路梨花》则用误会法达成了总体设悬。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在一次又一次的误会中,推进情节,最终揭开答案。
总体设悬法,旨在通过一个又一个事件,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境。读者被悬置的疑问终获解决 , 文中的悬念才宣告结束。
正如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所说 :“一个新手会把惊心动魄的雷电,全部朝人们心里扔去,结果毫无收获。而艺术家则不断发出小霹雳,一步一步向目的走去,正好这样完全穿透别人的灵魂,只有逐步推进,层层加深,才能感动别人的灵魂。”
比如我的一篇文章《想偷一本书》(2022 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小升初语文试卷作为阅读理解题):
想偷一本书
文 / 王秋珍
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天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子上,似乎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有一次,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儿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来留意一本书呢?
慢慢地,我看见灰尘把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噘着嘴巴在哭泣。
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却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可机会还是来了。
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后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那位漂亮女同事的桌前。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 :“你想干吗?”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 :“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东拉西扯的。”说话间,我看见这位女同事飘逸的沙滩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我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行为沾边。
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次日,我把书拿出,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忘返。
出版社只给了我少量的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那本曾被她垫过杯子、扫过灰尘的书,似乎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 :“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那边传来的笑声。
该文既在标题上设置了悬念,也在开头设置了悬念,更有贯穿文章总体的悬念。
“我”为什么要去偷书,成了贯穿本文的一大悬念。为了强化和推进这一悬念,文章用大量的细节呈现“我”偷得迫切、胆怯以及矛盾等心理。比如,爸爸教育“我”不要偷,“我”在寻找机会,同事打电话差点吓倒了“我”,等等。当偷书的悬念解开,读者恍然大悟,又不觉得突兀。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看出“我”是非常珍爱这本书的。这篇小说通过写“我”偷回自己写的书,来呈现一个社会现实 :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文章呼唤大家多多阅读,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可见,悬念在文中的位置并非单一的,设置的目的是吸引读者探求真相 , 并最终服务于文章主题。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离奇而去生硬地设置悬念。为了悬念而悬念,为了刺激而刺激的文章,必然不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总之,悬念的设置,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合乎情理,使读者既能受到感染,也能收获人生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