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NT$
468.0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NT$
519.0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NT$
207.0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NT$
302.0
《
河流之齿
》
售價:NT$
270.0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編輯推薦: |
岁月是条河,不息流淌;岁月像首诗,悠悠吟怀。从时光之流中舀取醉人的一杯吧,举起,并歌唱—用“夜光杯”文萃,品味人生,感悟岁月。
感谢读者一直以来的相伴与支持;感谢不断扩容的“夜光杯朋友圈”,给我们提供有温度、有情怀、有思考、有深度的好文字;也期盼更多读者关注“夜光杯”,从这本书开始,更多浏览我们的“夜光杯”版面、新民客户端中的“夜光杯”频道、“夜光杯”微信公众号,以及“夜光杯朋友圈”微信视频号。愿以“夜光杯”为媒,与你成为更好的朋友,共同扩大这个以文会友的朋友圈。读者、作者、编者,让我们在一起,用笔、用情、用心,一起悦读、悦心、悦人。
一起来吧,与生活干杯,为岁月喝彩,静待繁花盛开。
|
內容簡介: |
至2023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已历77年,本书编者延续一年一度的传统,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在“夜光杯”微信公众号等各渠道广受欢迎的佳作中,精选出77篇文章,集结成本书。从“晨读”“夜读”,到“封面人物”“文艺评论”;从聚焦当下的纪实,到回眸往事的记忆,再到记录历史的珍档……“夜光杯”的内容包罗万象。这些文章延续了上一册的编排体例,分为“看人集”“谈艺录”“叙往事”“恋上海”“念故人”“观世象”和“过日子”七辑,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刻,永远传递真、善、美,给人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这是我们坚守的定位、文风与价值观。
这本书的书名《岁月未蹉跎》取自书中所选文章,它道出我们的心声:过往的时光都是有意义的,未来的日子都是值得期待的。一如本书最后的句子:“只要有份好心情,年年都是幸福年。”
|
目錄:
|
看人集
我的父亲陆天明/陆 川
哥哥陈川和他的“孟光时代”/陈 冲
林青霞:千帆过尽,温润如昔/王悦阳
“群山之巅”上的迟子建/孙玉虎
爸爸肖复兴和作家之间/肖 铁
九旬闻玉梅卓越而有趣/李泓冰
我的姐姐张抗抗:当一只大雁飞过天空/张婴音
家有“猴母”王晓玉—田教授家的28件趣事/黄飞珏
谈艺录
《后浪》里的“前浪”/曹可凡
那个悠然独坐的人在想什么/潘向黎
《长安三万里》也有的几处“硬伤”/胡中行
在水一方/王安忆
从我们的时代看屈原/骆玉明
“我是为舞台生的”/胡雪桦
何来中国/陈保平
从一声“不响”到不得不响/毛时安
绽放上海的气质与品相/简 平
如何设计一套“繁花食谱”/李 舒
海子,在光明的景色中/徐立新
叙往事
作家的饭局/陈子善
“真由美”邀“佐罗”唱歌/童自荣
学历倒挂的老师/朱华贤
外婆红烧肉/杨锡高
聂卫平的吸氧/华以刚
“如果有来世,我还是愿意嫁给你爸爸”——纪念我的母亲王文娟/孙庆原
中秋忆韩非话轶事/梁波罗
四姐妹/姚锡娟
“爷叔”往事/许朋乐
想和天上的妈妈作长夜谈/赵 蘅
我的父亲陈望道/陈振新
年近思母时/冯骥才
金庸轶闻三则/茶 本
恋上海
美心还是美新/辛 迪
当年老饭店的本邦菜趣事/葛昆元
他们在武康大楼望什么/何 菲
怀旧冷面/孙小方
拿黄河路“响一响”/王家骏
跨了年的热闹/陈 村
跟着《繁花》,看一眼石库门房子/沈嘉禄
看完《繁花》,替上海人发个声/陈加林
外滩二七号记忆/周 励
安福路忆往/俞汝捷
念故人
晚风拂柳笛声残/刘心武
纪念黄永玉先生/南 妮
高安路上的赵有亮/梁 山
恩师袁鹰/赵丽宏
105岁的翁香光老人走了/丁言昭
寻常三事忆师恩/朱绩崧
洁来还洁去—忆谌容/任芙康
在灯光璀璨的江上/陈丹燕
一尘不染—献给恩师苏白/刘一闻
观世象
称呼背后的文化密码/李大伟
语文老师/梅子涵
细节/羊 郎
蹭饭容易请饭难/管继平
老式饭局/张 欣
果断拉黑/徐慧芬
关于上海的杂感/梁晓声
老派的上海人/石 磊
爷叔,侬好/马尚龙
上海女人到底咋巴不咋巴/龚 静
新的自己/张怡微
分手菜单/肖复兴
过日子
葱爆蚕豆/西 坡
野馄饨/彭瑞高
蒲扇缘/胡展奋
馒头记/王 寒
灵魂飞翔的姿态/徐立京
岁月未蹉跎/叶 辛
我去踢村超/关 尹
重阳,菊花须插满头归/韩可胜
蟹黄汤包的命运谜团/庞余亮
二〇二三年盘点/王 蒙
母亲的病/邬峭峰
父亲的远方/顾春芳
旧时桂林过年的三种年货/郁钧剑
山乡过年/王汝刚
后记
|
內容試閱:
|
岁月未蹉跎
叶 辛
2019年,国庆70周年的前夕,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同时我也被邀请参加十一国庆典礼文艺界的彩车游行,在庆典大会上驶过天安门前,接受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为此,贵州的读书界为我组织了一场纪念《蹉跎岁月》出版40周年的活动。活动现场,还陈列着一块展板,一面展示了40周年来改换过的《蹉跎岁月》的23个版本封面。在这个座谈会上,读者们看过我40多年来出版的书,有一位来自大学的读者说了一句:“你写出名的小说叫《蹉跎岁月》,可你与贵州结缘半个世纪的日子,应该是‘岁月未蹉跎’。”众人竟然鼓了掌,都讲这话说得对。
我当时也没怎么当回事,心里说,纪念会嘛,参加者要说些场面上的客套话,只是笑着对说这话的教授表示了感谢。
不料这话真传开了,现在贵州还以“岁月未蹉跎”立项并开拍了电影纪录片,连贵州星空影视和贵州卫视也一并参加进来,说55年岁月长得很,内容涉及很多,除了拍成一部纪录片电影,还要录制6~8集的电视片,在电视台播出。起先我还迟疑,真能拍这么多吗?可参加拍摄以来,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这么多的话。比如来到我当年做知青的修文县砂锅寨,人还没走进寨子,车子停在门前坝当年我们六个男女知青的自留地旁,放眼望去,砂锅寨我已经不认识了。
半个多世纪前的1969年4月初,我们几乎是站在同样的位置上,看到的砂锅寨,三分之一是泥墙茅草房,三分之一是褐色的木板房,只有三分之一是青砖砌的所谓砖瓦房。可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全是三四层楼宽大的房子。一边走进村寨,我一边问着当年一起出工干活的伙伴,这是哪家的,那又是谁家盖得这么豪华气派?正说着话,迎面走来一个农妇,大声喊着我的名字道:“我是你这次进寨子碰到的第一个人,你一会儿去我家吃饭。”
话说得又诚恳又肯定,随而黑黝黝的脸上一对眼睛,恳切地望着我。我只得回首瞅了一眼老伴,她又转而拉起我老伴的手,直呼着我老伴的名字道:“一起去一起去,去吃点家常菜。”旁边有老乡马上说,她家的家常菜可不一般啊!现在她家是砂锅寨的富翁!
这个叫张少群的农妇,50多年前嫁到砂锅寨来时,我应她丈夫的要求,参加了接亲的仪式。后来她又和我们一起上了湘黔铁路大会战的工地,在女民兵排里认识了我老伴,故而和我们都认识,这次相逢,因而分外热情。
到了砂锅寨上,细听老乡们介绍,才知道她的两个儿子经商的本事了得,在堰塘边修了漂亮的三层楼房。那外墙采用的材料,比上海弄堂里的丝毫不逊色。听村支书和村长介绍,砂锅寨上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全是三层楼和四层楼高的,不少人家的窗户,全用的是落地钢窗。不要说你们知青当年住的茅草房见不着了,就是木板房……
我连忙问:“大水冲毁了我的茅草房,在土地庙改建之前,我住过的那幢木板楼还在吗?”
村长小杨笑道:“就是你住过,县里下来的干部,三令五申不要拆,砂锅寨才剩下了这一小幢木楼板房。要不,早拆完改建了。还有你住过的土地庙,小么是小,只因是明朝末年的厚青冈石建的,现在成了贵阳市的‘非遗’,也留下来了。”
这只不过是我当知青时住过的砂锅寨,就整整拍摄了两天。导演还意犹未尽,说还要来补镜头。且不要说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我修建湘黔铁路时的重安江畔,我到过的布依村落,我去过的苗寨侗村,我一次一次走进过的十大贫困县之一的紫云,还有风情各异的水族、瑶族、彝族、仡佬族,几乎都有往事可以追忆,几乎都变得我不认识了。
最令我兴奋的是,以往我每次走进山乡,走到我曾插队的砂锅寨,或是其他的民族村寨,往往只有老乡看过由我的作品《蹉跎岁月》和《孽债》改编的电视剧,年纪大的人还看过由《高高的苗岭》改编的电影《火娃》。这一次拍摄过程中,也许是待的时间长了,经常有老乡买了我的书来请我签上名字。签过字后,他们那喜形于色的模样,对我这个作家来说,真的是最大的安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岁月未蹉跎,还是贴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