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 本书拓展了一种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新视角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我国的新闻产品展现出了多元化的新兴形态。新闻生产也因而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介产品制作的全新规律,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以视觉化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首次系统地整合、考察了我国自1990年开始新闻领域的几乎所有主导视觉产品形态,并通过不同主导形态之间的对比提炼我国新闻生产规律的整体发展轨迹。
* 技术已经构成学界讨论视觉产品、文化的主要研究范式
本书通过归纳、提炼多样产品背后的主导技术话语,并将其纳入技术可供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兼顾技术特性与新闻媒体的诉求关系,形成对技术话语变迁规律的总体把握。
* 西方新闻传播学理论的“水土不服”
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大部分理论属于西方舶来品或其移植、改造的产物,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其所根植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与我国存在差异,不少理论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新技术提供的新语境我重建更适合我国现状的理论提供机会。本书尝试从视觉技术话语的变迁,透视视觉化对新闻边界和相关理论的解构与重构,为形成根植于中国的本土化理论奠定基础。
|
內容簡介: |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视觉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主导形态;我国新闻业经历多次转型,形成了全新的新闻秩序,视觉化成为重要的发展议题。本书以视觉化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整合我国1990年以来新闻领域的主导视觉产品形态。通过对多样产品背后主导技术话语的归纳和提炼,并将其纳入技术可供性理论的分析框架,兼顾技术特性与新闻媒体的诉求关系,形成对技术话语变迁规律的总体把握。同时,本书还尝试从视觉技术话语的演变,考察视觉化对新闻边界和相关理论的解构与重构,为形成根植于中国的本土化新闻理论奠定基础。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王晓培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时代的视听传播、国际传播。目前,累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SCI、CSSCI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科青年课题1项。其代表作曾获国家广电总局第六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三等奖、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学术新秀奖等。
|
目錄:
|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图像宰制的世界
二、回望:我国新闻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对象
一、研究问题与范围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信息生产的视觉转向
第一节 视觉之辨
一、知觉与理性的弥合
二、文化的图像转向
三、后现代、景观与拟像
四、视觉文化研究概述
第二节 技术作为视觉转向的重要动力
一、技术发展与视觉化趋势
二、视觉技术与社会的互构
三、技术模态的理论基础:可供性理论
第三节 中国新闻生产的视觉技术话语
一、新闻生产研究综述
二、新闻报道的视觉化趋势
三、新闻视觉形态发展概述
四、三套主导的视觉技术话语与分析框架
第二章? 视觉的基本语法:蒙太奇与新闻叙事的再造
第一节 理论溯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诞生
二、蒙太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蒙太奇在中国新闻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一、艰难起步:新闻蒙太奇意识缺位
二、走出阴影:新闻蒙太奇思维的逐步确立
三、新形态与新闻蒙太奇的新发展
第三节 新闻蒙太奇的可供性分析
一、信息新奇化
二、重塑时空
三、拼贴整合
四、统制意义
五、刺激情绪
第三章? 信息之美:数据可视化与新闻的交互生产
第一节 数据可视化的发展
一、可视化的发端:从地图说起
二、可视化之辨:定义与类型
三、数据可视化与新闻
第二节 数据可视化在中国新闻领域的应用
一、前奏:数据与图表
二、起步阶段:数据意识不足
三、成熟阶段:可视化思维的不断强化
第三节 新闻数据可视化的可供性分析
一、信息科学化
二、时空多元化
三、可视化叙事
四、交互协作
五、具象化情感
第四章? “墙”的打破:虚拟现实与新闻的多模态体验
第一节 虚拟现实的起源与发展:当梦想照进现实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概观
一、相关技术定义
二、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与特性
第三节 虚拟现实与新闻:沉浸式新闻及其应用一、定义与特征
二、全球视野:西方媒体的沉浸实践
三、本土实践: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第四节 虚拟现实的可供性分析
一、升维信息
二、超越时空
三、身体叙事
四、“适人化”交互
五、共情
第五章? 从旁观到浸润:视觉逻辑的演进规律
第一节 视觉技术可供性变迁的四个面向
第二节 时空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一、液态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
二、时空关系的再造
第三节 认知维度的拓展与深化
一、接合感官:“超能”的身体
二、诉诸感性:构建“想象的共同体”
第四节 多元交互的叙事与对话
一、信息库与个体化叙事
二、“物的语言”与互动对话
第五节 人机边界的消解与融合
一、媒介的融合与泛在
二、后人类与人机智能的耦合
第六章? 流动与重建:新闻生产的视觉边界
第一节 发掘新闻本质:对生命的关切
第二节 视觉客观性体系
一、事实性
二、公正性
三、透明性
第三节 新闻价值的新发展:视觉新闻价值
一、中外新闻价值研究综述
二、视觉新闻价值:新要素的出场
结 语
|
內容試閱:
|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视觉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我国主导的社会文化形态。我国新闻业也经历多次转型,视觉化成为新闻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创造出了全新的新闻秩序。新兴技术的涌现催生了新闻产品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同时也在实践和理念层面改变着中国新闻业本身。新闻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之一,是人类认识、理解世界最主要的透镜。一方面,视觉化趋势必然会导致新闻生产过程的变革;另一方面,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演变也反过来会引发知识图景和信息图景的更新。
本书希望能够系统讨论中国新闻生产视觉逻辑自1990年以来的发展变迁,试图发掘纷繁的产品形式背后隐藏的规律及其对新闻业的影响。本书首先从视觉入手,考察人类对于视觉的认知变化:从一种次于理性的、代表混沌和秩序缺失的感性存在,发展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主导存在。在视觉化转向的过程中,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甚至可以说技术就是图像的一部分。因而,技术作为视觉化的原初推动力为考察新闻产品提供了有效进路。为避免走入“技术决定论”的陷阱,本书使用可供性理论作为构成性诠释的分析工具,考察生产主体的诉求与技术能力的接合地带,发掘技术为媒体视觉话语提供的可能性,进而揭示其发展规律。当下,我国新闻生产中存在三套最主要的“技术—观念”话语,即蒙太奇、数据可视化与虚拟现实。这三套技术话语遵循不同的新闻生产流程、观念和实践方式,共同组成了我国新闻业的总体版图。
第二至四章分别对三种视觉技术话语进行讨论,以信息内容、时空调度、话语组织、表现性内容四个面向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为基础,从技术可供性角度挖掘不同视觉技术话语的特征。作为首个以视觉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新闻媒介,电视的普及标志着视觉霸权时代的来临。源于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从电视新闻开始,新闻实践在其感染下,叙事开始呈现出一定的艺术特性,并增加了对画面审美方面的要求。新闻蒙太奇为新闻叙事提供了信息新奇化、重塑时空、拼贴整合、统制意义和刺激情绪的可能性。
在数据呈现指数增长的信息时代,人类对于数据的解读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产生速度。可视化作为处理、转化数据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数据及其可视化形式不再只是充当辅助新闻叙事的手段,而构成了新闻本身,促成了新闻在呈现形态、表征方式和思维逻辑的转型。作为一种技术话语,数据可视化为新闻生产提供了信息科学化、时空多元化、可视化叙事、交互协作和具象化情感等五个维度的可能性。
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沉浸式技术无疑构成了未来信息传播的发展方向。在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沉浸式新闻场景中,曾经分隔用户与影像世界之间的“第四堵墙”被打破——用户能够直接置身虚拟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将新闻的视觉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的目的不仅是展现事实,还更多是为用户提供体验事实的机会。虚拟现实技术为新闻生产提供了升维信息、超越时空、身体叙事、“适人化”交互和共情等五个维度的可能性。
虽然新形态不断更替,但每个技术的出现和盛行背后都折射出了视觉逻辑变迁的一个侧面。从事件影像的旁观者到影像活动的参与者,再到将身心浸润于影像环境,人们开始全面卷入媒介世界。第五章在前述视觉技术可供性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了视觉逻辑的演化规律及其为叙事带来的变化,包括时空关系的解构与重构、认知维度的拓展与深化、多元交互的叙事与对话以及人机边界的消解与融合。第六章从理论层面探索视觉逻辑对新闻相关理论和价值观的影响和重塑。本书基于对新闻本质的反思,试图通过建构“视觉客观性体系”和“视觉新闻价值”阐释视觉主导下新闻边界的解构与重构。最后的结语部分就未来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开放式的批判思考。未来视觉媒介或将转型为“全觉”的媒介系统,然而,这可能会为人们带来比视觉传播更为彻底、颠覆的主体性问题。因此,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及批判性研究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种更加智慧的生存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