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編輯推薦: |
国内以“人格解体”为主题的中文书
倡导接纳承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
美国精神病学家达芙妮·西米恩、接纳承诺疗法创始人史蒂文·C.海斯、喻东山、祝卓宏等国内外专家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美国认知与行为心理学家福根和她的同事共同撰写,从人格解体患者角度出发,阐述了人格解体的概念,何时需要就医、发病的原因、对发病原因的解释等,并利用接纳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和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中的实用技能来缓解症状。
|
關於作者: |
福根·涅兹罗格鲁,美国认知与行为心理学家、美国纽约市大颈镇的生物行为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兼主任。曾获美国行为心理学委员会和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认证。2016年,她获得了国际强迫症基金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她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行为研究与治疗》《焦虑症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175篇;她出版图书15 部,其中多部被译为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等语言。
凯瑟琳·唐纳利,美国纽约市大颈镇的生物行为研究所的行为治疗师。她感兴趣的领域包括:行为和接纳取向的疗法、强迫症谱系障碍的治疗。
|
目錄:
|
引言
阅读本书前的预设
如何使用本书
第一章 什么是人格解体,什么是人格解体障碍
什么是人格解体
什么是现实解体
什么时候会发生人格解体障碍
与人格解体障碍相关的行为、感受和思想
人格解体障碍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专业帮助
人格解体是一种分离性障碍
总结
第二章 为什么你无法逃离人格解体
自我关注让事情变糟,而不是更好
强迫思维与反刍思维
接纳现状而非“解决问题”
总结
第三章 为什么会患上人格解体障碍
创伤的影响
文化同化带来的创伤
家庭关系破裂带来的创伤
导致人格解体的文化因素
物质滥用的影响
人格解体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分析
人格解体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分析
总结
第四章 对人格解体障碍诱因的理解
两种人格解体的类型
发作性人格解体
慢性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
人格解体和其他心理疾病
惊恐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强迫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
情感障碍
总结
第五章 接纳承诺疗法视角下的人格解体
从接纳承诺疗法看人格解体
认知融合
从信念中辨识真正的“自我”
反刍思维与担忧
经验性回避
缺乏清晰的“价值”
行为方式狭窄
总结
第六章 接纳承诺疗法的应用
功能主义方法:做有用的事,而非感觉良好的事
认知解离:应对不愉快的思维、感受和感觉
超越自我感觉(或者说“自我的观察者”)
正念:活在当下
接纳与意愿
“价值”
有价值的生活 接纳 = 承诺行动
总结
第七章 辩证行为疗法的应用
辩证行为疗法
理性思维 vs. 感性思维
接纳 vs.改变
人格解体障碍的痛苦 vs.感到麻木
正念
痛苦耐受
关于培养痛苦耐受的几点建议
情绪调节
对抗人格解体障碍带来的冲动
通过命名内在体验来冲破迷雾
人际效能
总结
第八章 行为主义策略的应用
行为疗法
暴露与反应预防
行为激活
总结
第九章 其他治疗手段
其他心理治疗取向
认知行为疗法
全面健康
精神药物疗法
SSRI
氯米帕明
苯二氮卓类药物
纳曲酮
经颅磁刺激
扣带回毁损术
总结
第十章 常见疑问
参考文献
致 谢
|
內容試閱:
|
“我的朋友和家人不曾知晓我所遭受的一切。我的父母总对我说:“你现在就正在哭,你怎么能说自己毫无感觉?”每当我努力解释这一切,只觉得自己在做无谓的辩护。这有什么用呢?我生命中的这些人,永远也不会理解我。他们为何如此?他们从未体验过人格解体或是与周围一切脱离,以及那种似乎敷衍度日的感觉。谁能一天到晚跟个机器人一样?我整天为自己的将来而焦虑,为自己今后可能无法改变这种痛苦的不真实感而恐惧。一切似乎都很遥远,变得跟从前大不相同。我是怎么了?我的脑子怎么了?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它会不会在某一天消散?我想远离人群,但我知道这很难。”
上面这段话出自一个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年轻女性,她鲜明地描述了人格解体障碍患者的相似的生活经历。生活中大多数人不能理解人格解体是一种什么感觉,也无法体验它会给人带来多少痛苦,这些人里面包括你所爱的人和心理健康专家。你翻开本书也许正是因为上述遭遇是你再熟悉不过的了;也许你在向心理健康机构寻求帮助的这一路上跌跌撞撞,始终无果;也许你在恢复正常生活的路上被多次误诊,尝试了无数治疗。
如果你也有慢性人格解体的症状,那么当你偶然听到“人格解体”这个词,并得知其他人跟你有相同感觉的时候,你便会激动万分——终于找到了能确切描述你这种体验的词汇。当然,你也许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听其他人聊起过他们各自人格解体的体验。有一些心理学术语是大众熟知的。如果你跟朋友或家人说你经历过惊恐发作,那么他们一听便能大概理解,不用你进一步描述具体的感觉。人格解体却是鲜有人了解的,这就意味着你不但要承担病痛发作的压力,还需要进一步解释并让其他人也了解情况,甚至你可能还得独自为自我疗愈采取一些行动。找到能治疗抑郁症、恐惧症或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精神病学专家或心理学家很容易,但要找到一个能治疗人格解体障碍的心理健康专家却没那么容易。不过幸运的是,对人格解体障碍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会不自觉地体会到人格解体症状。有时,你会觉得脱离了自己,就好像是观众一样看着自己的生活。也许是在一个你所爱的人故去之后,你感觉到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物是人非,那个接受着他人吊唁,感激地小声回应并握手致意的你,仿佛一个机械的、空洞的仅仅是代表你完成这些行为的动物,而真正的你却在一旁沉思人活一世的缘由。或者是你在为“911 事件”而悲痛伤心,这让你感觉与周遭一切失去联系,仿佛生活在梦魇之中。自然灾难或是家人逝去等噩耗传来,人产生类似的感觉是正常的情况,并且对很多人来说,它来得自然,也会渐渐消失。
然而,你开始阅读本书可能不是因为你在噩耗袭来之际经历了暂时的人格解体,而是因为这种体验占据了你醒来以后的分分秒秒。每天,闹钟叫你起床,你吃早饭,上班,与家人互动,但不带有一丝情感、野心或参与感。你可能还会掐一下自己的大腿来确认这些感觉是否还长在自己身上。每天习以为常的话语似乎很陌生,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异样,就连自己的孩子都变得有距离。你的世界感觉不再真实,如梦一般,你的身体行动好像不再受你的意志支配。
什么是人格解体
50%~70%的人表示曾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有过人格解体的体验,因此有过此种体验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有心理障碍(Dixon,1963)。正常的现象成为长期的病症——人格解体障碍,大约只在2%的人身上发生(Sierra,2008)。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Ⅳ -TR)(APA,2000)(心理健康从业者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的参考资料),人格解体障碍定义如下。
? 持续或反复感到与自己的心理过程或身体分离开来,仿佛自己只是自己的旁观者。
? 人格解体的体验造成显著的痛苦,以及社交、工作或其他功能的损害。
诊断人格解体障碍,现实检验(reality testing)能力必须要完好,也就是说,如果你正在经历着人格解体,你会意识到这种经历不同往常。换句话说,你并没有产生幻觉,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清清楚楚。现实检验能力表明你仍有自知力,尚未脱离现实。你是否觉知到自己在与他人联系方面以及身体感知的方式、思考方式上表现出麻木和缺失?如果是这样,你仍然有着现实觉察能力,即使你不喜欢你正在经历的一切。要诊断人格解体障碍,应排除由其他精神障碍、物质使用或躯体疾病所导致的人格解体症状。基于这些标准,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患有人格解体障碍,最好找心理健康专家进行确诊。而且,因为精神障碍有时会伴发甚至多发,所以最好交由专业人士进行确诊。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家可以通盘考虑,帮你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格解体的感觉就像是你被一个气泡包裹起来,你无法参与周围一切事物。你可能会感觉到你处在“自动驾驶模式”中,或者好像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控制着你的身体,并且独立于你运转。人格解体使你的精神和情感麻木:你可能感觉自己过着日常的生活,却没有真实的情感联系,甚至对配偶、子女也是如此。你仍然明白本该关心、在乎自己的言行举止,然而你却毫不在意。人格解体症状逐步加重,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焦虑不堪、担心忧虑有时也会随之而来。孤立于世的感觉令你痛苦不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