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一座深藏热带密林中的遗世之城,一段横跨六百余年的恢宏历史。吴哥遗迹为何凝结了如此多的钟情与热爱,让人因其独特的信仰之美而一见难忘?沐浴在夕阳斜晖中的浮雕残迹,又揭示了这个东南亚古国怎样的神秘过往?唤醒一个文明沉睡已久的黄金时代,探索万千伽蓝背后的盛大王朝。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根据早年间发掘成果、☆新的碑文解读,在建筑学、美术图像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订新史料、加入对遗迹修复中传统技法的新发现而成的著作。全书浅显易懂,是一本关于吴哥建筑、吴哥王朝历史、吴哥社会史的入门读物,图文并茂,填补了国内介绍吴哥王朝历史方面著作的空白,可以让更多中国读者不再只知晓吴哥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存在而不知其背后的历史,也可以让读者们对柬埔寨这一位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邻国产生更多的了解。
|
關於作者: |
石泽良昭,上智大学教授、上智大学亚洲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所长、上智大学吴哥国际调查团团长,第十三代上智大学校长(2005—2011)。曾多次前往吴哥遗迹进行考察,著有多种关于吴哥文明的著作,2017年因为柬埔寨吴哥遗迹保存修复及人才培养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拉蒙·麦格塞塞奖”。
|
目錄:
|
前 言
吴哥王朝遗址分布图
吴哥王朝遗迹与王道地图
吴哥王朝时期寺院遗迹一览表
第一章 吴哥遗迹是什么:臣服于强大的建寺力量
第二章 收整群雄割据局面的年轻国王:前吴哥时代末期至阇耶跋摩三世
第三章 营造吴哥王朝的炯眼之王
第四章 最早的大都城耶输陀罗补罗
第五章 推进吴哥再迁都的国王
第六章 最初的建寺王:宣誓忠诚的监察官们
第七章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巨大野心
第八章 伟大的建寺之王阇耶跋摩七世
第九章 浮雕所描绘的吴哥都城的众人们
第十章 条条大路通吴哥:人与物流动的“王道”
第十一章 世纪大发现:280座佛像的发掘重写历史
终 章
柬埔寨古代 · 中世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多文明互鉴视角下的吴哥世界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毕世鸿
进入20世纪20年代,在多极化和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环境下,因为全球疫情席卷、地区局势升温,国际局势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依然处于“一超多强”格局下,但欧洲的影响力逐渐削弱,亚太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日趋瞩目。因此,而今的世界文明史书写不再只是围绕“西方中心论”展开,包括伊格尔斯、卜正民、王晴佳在内的学者们呼吁在凸显融合与共性的同时,强调发现过去被“西方中心论”覆盖的各文明的个性。而我国学术界也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构想思路下,进一步关注和探索多文明互鉴下的全球历史进程。
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就有着密切友好的往来关系,我所在的云南大学也致力于从历史研究这一角度出发,寻求东南亚国家与我国进一步展开各领域积极合作的路径。2012 年我邀请海外东南亚研究专家孙来臣教授担任商务印书馆“海外东南亚研究译丛”主编,并得到国内外东南亚同行支持,推进《安南史研究Ⅰ》的翻译出版。当时,同在南开大学就读的瞿亮博士的毕业论文恰好涉及江户时代日本的海外史地,因而他也对山本达郎先生的《安南史研究Ⅰ》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因山本达郎该著规模大、内容多、考据细致,属于日本东洋史的经典著述之一,加之瞿亮初次涉及其熟知的日本史研究领域之外的学术译著,起初我也有些惴惴不安,所以我让他试译该著的元代中越关系史部分。瞿亮按照我所提出的先整理人名、地名,再梳理做好翻译笔记的方案,随时跟进并完成了《安南史研究Ⅰ》的部分翻译工作。他自己也从日本史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到日本的东南亚研究这个新分支。
2014 年,出版方“理想国”邀请我推荐“讲谈社· 兴亡的世界史”译丛中《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一卷的翻译人选,我随后就和瞿亮联系,让他进一步跟进而今日本的东南亚研究前沿,他听后十分兴奋,欣然同意。与山本达郎基于中越文献考证的研究不同,作为新一代日本东南亚研究学者,上智大学的石泽良昭教授更关注碑文、造像、艺术和社会生活,以吴哥文明为中心,探索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东南亚文明。由于著中的大量地名、人名和寺庙名很难找到合适的参考译名,相比中越关系史,吴哥研究对瞿亮而言更为陌生,难度更大。不过他凭借热情和勤奋,经过磨合与探索,完成了既定目标,该书系于2019 年顺利付梓,并在中国世界史学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反响。《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也因为关注到“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重要区域,在2022 年被列入习近平总书记的阅读书架。可能是受到译介两部东南亚研究著作的影响,近年来,瞿亮也将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从单一的国别史,扩展到跨国、跨区域方向上。2021 年,瞿亮在《世界历史》杂志上发表《砂糖产业与近代日本的南方扩张》,把研究视野放到了东南亚区域,促进了个人学术生涯的成长。2022 年春,译林出版社邀请我推荐《吴哥王朝兴亡史》的翻译人选,我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瞿亮,他也很爽快地应允,开始进一步学习、译介日本的东南亚史研究。
与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D. G. E. 霍尔、米尔顿· 奥斯本、林恩·霍伦、马丁·弗·黑尔兹等欧美学者从近代的角度研究东南亚史,聚焦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国家认同和独立运动不同;以石泽良昭为代表的日本第四代东南亚研究学者更关注的是欧美势力未进入东南亚之前,以吴哥为首的文明是如何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与兴亡的。著者石泽良昭1961 年毕业于上智大学法语学科,随后选择东南亚史作为研究方向,主要学习柬埔寨吴哥时代的碑刻学,而后还赴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钻研古高棉语碑刻。在大学时代的法国恩师保罗·利奇的介绍下,他结识了吴哥遗迹研究第一人,即撰写知名的《吴哥水利都市论》的格罗利尔教授,受其启发开启赴柬埔寨调查研究的学术生涯。石泽良昭见证了日本与柬埔寨之间的遗迹保护活动、研究活动被终止的历史时期,他为柬埔寨文化惨遭破坏而深感惋惜。1980 年,他作为西方遗迹保护专家前往内战中的柬埔寨,向世界宣传吴哥遗迹的荒废状况。1989 年5 月,石泽良昭又作为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团团长,向联合国、柬埔寨政府和日本政府提交遗迹调查报告书。1991 年,他所在的上智大学吴哥遗迹国际调查团参与了吴哥窟西参拜道路和斑黛喀蒂遗迹修复工程。2001 年,他带领调查团赴柬埔寨32 次,并致力于培养吴哥遗迹研究和整理专家,促成上智大学与金边艺术大学联合合作,常年派遣日本学生赴柬埔寨当地研修,也在上智大学接收柬埔寨留学生。由于遗迹调查和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推进了日本与柬埔寨文化、艺术和人员交流,20 世纪90 年代,石泽良昭获得了西哈努克亲王所授的奖杯和勋章。
石泽良昭的吴哥研究并非仅停留在文献和著述方面,还积累了大量实地遗迹探查经验和现场作业的成果,而且,其吴哥研究取得瞩目成绩的背后是日本政府和学界的大力支持。战后日本经济高速成长,为获得亚洲广阔的扩展市场,产学研各界都将亚洲发展合作的重心放在了东南亚。20 世纪70 年代“福田主义”出台后,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成为日本扩大其软实力影响、增强日本在亚洲和世界话语权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石泽良昭的研究不仅延续了日本东洋学研究实证细致的考察功底,还是战后日本向东南亚渗透其影响力战略的一部分。与《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一样,《吴哥王朝兴亡史》是石泽整理40 多年间在现场调查、恢复和发掘的资料,并结合格罗利尔等学者先行研究的成果而撰写的。不过,相比于涵盖多个东南亚国家历史的《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本书更聚焦于其更为擅长的吴哥王朝史,由于时间跨度小且焦点集中,加之原书出版于2021 年,因而更能凸显其吴哥研究的专业性和前沿性。
与书名一致,本书围绕“王朝兴亡”展开,按照吴哥王朝历代国王的先后顺序,阐述分析各王执政时期的统治手段、宗教信仰、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由于石泽本人具有深厚的碑文解读功底,在分析各王即位、仪式、内部斗争和对外征伐时,他都尽量倚仗碑文等一手资料,并结合寺院建筑、浮雕刻绘、贮水池和疗养院遗迹等,以空间诠释时间。
全书按照吴哥王朝历代国王执政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出吴哥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每一代国王在任时期的 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也能看到每任国王所做的诸如建设 都城、兴修寺庙、筑造巴莱和迁都改建等工程。在围绕王朝史 展开叙述的同时,石泽也通过分析浮雕刻绘,还原出更为丰富的 民众生活。本书将洞里萨渔民们捕鱼捉鱼、厨师们生火做饭、将 领领兵厮杀的种种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又结合美术史与宗教故 事,将娜迦上坐佛、“搅拌乳海”和高棉的本土信仰娓娓道来。难能可贵的是,石泽还运用了遗迹复原、现场勘察和修复固建事 业中的许多实际信息,对越田灌溉、石材搬运、发掘被掩埋佛像 等具体工程进行了技术性分析。石泽良昭通过对比新旧考古证 据、碑文、元代周达观留下的记录与过去法国学者的研究,不仅 不受限于西方中心史观,还超越了一般国别史和民族国家叙事史 的框架。他认为,尽管吴哥王朝采用了印度教和佛教等外来宗教 和文化,但其独特的自然风土和当地居民乐观随性的精神造就的 “密林须弥山”,是具有高度能动性的高棉文明。高棉本地的精灵崇拜与印度教、佛教的结合,不仅建构出“神即是王”的统治秩 序,也将王国、宗教、自然和生活相得益彰地融合了起来。在佛 塔、寺庙、巴莱、雕像周边,就是农田、渔船和家畜活动地,郁 郁葱葱的森林包围在充满信仰感和神秘感的遗址周围,体现出自 吴哥时代以来将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宇宙观。故作者认为,吴 哥窟既是过去笃信神明的人们的圣地,也是而今渴望洗涤杂念、接近自然的参拜者们的到访之所。
实际上,古吴哥文明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环境与神明信仰在密林中完美结合的魅力,人们穿梭于森林、佛塔、雕像、参拜道路之间,仿佛置身于工业文明之外的净土。本书也极力向人们呈现出一个抛开过往偏见后真实的吴哥,带领读者越过丰饶物资的迷惑,回到那个充满虔信的本初世界。吴哥遗迹将王朝易主但文明长存的这种难以言喻的精神特质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在如今的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稍许点燃中国人探究东南亚文明的热情,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国人在经历短暂阴云后,能够亲赴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感受那历经沧桑、洗净铅华又充满信仰力量的文明遗迹。
前 言
越过吴哥窟外大型环状护城河进入其内,五座大尖塔便清晰映入眼帘。沿着参拜的道路前行到达台地前,大尖塔又从视线中消失,而攀登台阶时它们又再现于眼前—这里使用了小的障眼法。从十字形台地前继续前行,横跨过第一回廊,便到达圣剑寺(千尊佛回廊)。之所以称其为千尊佛回廊,是因为附近的村民们在此供奉了大量而后兴起的上座部佛教佛像,祈求每日的安宁太平。
吴哥窟可谓是“浮雕的大剧场”。凡是有墙壁之处,从墙基至佛堂正殿上部,都刻有精细且毫无空隙的浮雕。光石柱基底部分的女神蒂娃妲(Devata)就有约1 300 座,各入口博风板上也有雕刻,这些浮雕颂扬着众神的荣光,述说着众神的事迹,“搅拌乳海”、“神猿战斗”以及“克里希纳的生涯”等各类话题也被塑造为通俗易懂的图像群,体现在浮雕内容中。而当时的识字率却接近于零。
如果沐浴在夕阳之下,西侧回廊墙面上的浮雕就仿佛跃然于壁面。而穿过格子窗进入回廊内,朝阳或夕阳透过格子点点漏洒下来,就起到了仿佛剧场照明的光线效果。来访者若能利用这般自然的西照光线效果在这个大舞台上观赏到吴哥式雕像群,定会感到心满意足。
连通圣剑寺回廊、中央祠堂及角隅塔的回廊里则供奉着作为高官、地方官吏、村落长老笃信证据的大量神像、佛像。回廊前端置有供物台,人们时常在此处献花、献香。为了家里的病人能早日痊愈,这些雕像的头发上都被前来祈祷的村民插上了花和香烛。村民们相信在这充满庄严氛围的寺院内进行的祭祀和祈祷都会特别灵验,而今依然崇信的参诣者们还在这里进行着日常的参拜活动。
在吴哥窟内,来访者能够深深沉浸于当时人们生活的喜悦之中—只要深呼吸就能感觉到。驻足于吴哥窟本殿前,哪怕只在此留驻瞬间,也能领略到吴哥境内大量宗教性空间所体现出的想象中的极乐净土世界,通过佛堂正殿的装饰、壁龛上的女神蒂娃妲以及回廊的浮雕等,都能感受到往昔人们的信仰之虔诚。
浮雕上的内容传达了当时的重大事件,它们作为历史的重要信息被大量刻画出来。而吴哥窟也同样祭祀这块大地上的守护精灵。当时,一味地受信仰激励的人们为了来世不停挥洒现世的血汗,其结晶的一部分便是这宏伟的大型寺院本身。这些浮雕,反复刻画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样态、地狱和极乐净土。
层层密林中埋藏的石造伽蓝和居住遗迹相继被发现。若对它们石壁上雕刻的古高棉语进行解读,并结合考古挖掘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便可明确得知:自称为“自神而王”的26 名国王活跃了约600 年,他们率领着王族和事务性高官推行着柬埔寨版的寡头政治。
进一步对蜿蜒于密林中的“王道”进行调查,会发现它们连接着吴哥周边作为副都城的五大地方都市。它们还连通越南、泰国、缅甸的陆路和中小河流,而借由贸易,这些“王道”还通往中国。自前吴哥时代(2 世纪—8 世纪)起,西方世界、印度就与该地有所往来,在当时扶南的港口袄盖还发现了罗马帝国的钱币。各地还有国王所设置的121 所“明灯之家”,这些应该就是当时为方便出差而修建的驿站。吴哥还开设了102 处将药石等药材配给给村民的诊疗院一类的诊所。据碑文考察可以明确得知,该地具有胡麻、胡椒、白檀、槟榔和大量野生漆液等,这些森林物产通过中小型河流汇集至此。位处印度后院的东南亚,已经开始出现满足自用需求的“香料之路”。
以而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吴哥王朝来再度考察东南亚的帝国,会发现26 代国王治下长600 余年的吴哥王朝兴亡史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世界史的舞台中。
本书在日本放送协会(NHK)出版的《吴哥·国王们的物语:从碑文·发掘成果来解读》(2005 年)的基础上,用最新的碑文和建筑学、美术图像学的研究成果等新史料对先前所述的发掘成果进行了全新解读,并增补了遗迹保存修复过程中新发现的传统技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