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1.他的历史著作一般能在提纲掣领地陈述历史发展线索的同时,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以史家的眼光,哲人的思辩和文学家的语言,发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服务于法国乃至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作者觉察到,尽管三十年来法国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们精神上的危机感却与日俱增。这种危机感不仅把战后的乐观情绪一扫而光,而且对社会进步的目的提出了怀疑。
2.这是一部打破传统编撰法国史“民族”和“民主”主题的史学力作,时间脉络很清晰,描述客观公正,同时写到哪个部分往往会顺带分析这一时期的特点,比如写到高卢,米盖尔则分析了各个部族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是高卢的整个弱点等,而由于本书的作者即是巴黎四大的历史教授,又是通讯报道问题专家,因此文中的语句描写画面感很强。
|
內容簡介: |
米盖尔这部原文六百页的法国通史,上起商卢人,下迄戴高乐将军去世,上下两千年,一气呵成。作者采用叙述体,在有限的篇幅里简要地介绍法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突出重大历史事件。他强调法国地理、气候、人种、经济生活的多样性,特别注意巴黎以外的地方历史、文化的特征,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与对话,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纠正只从首都看全国的传统偏向。
米盖尔这部原文六百页的法国通史,上起高卢人,下迄戴高乐将军去世,上下两千年,一气呵成。作者采用叙述体,在有限的篇幅里简要地介绍法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突出重大历史事件(不像瑟诺博斯只注重各种制度的演变)。他强调法国地理、气候、人种、经济生活的多样性,特别注意巴黎以外的地方历史、文化的特征,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与对话,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纠正只从首都看全国的传统偏向。
——张芝联
他的历史著作一般能在提纲挈领地陈述历史发展线索的同时,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以史家的眼光、哲人的思辨和文学家的语言,发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服务于法国乃至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作者觉察到,尽管三十年来法国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们精神上的危机感却与日俱增,这种危机感不仅把战后的乐观情绪一扫而光,而且对社会进步的目的提出了怀疑。
——陈伏保 《读皮埃尔·
米盖尔的〈法国史〉》法国与我国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有人把它称为“欧洲的中国”。法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本而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现代化转变的国家。它所走的现代化道路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英国,是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的国家。它的现代化经验更易于被一些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所借鉴,因此研究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崇武 《中国的法国史研究》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皮埃尔·米盖尔,生于1930年, 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巴黎第四大学历史教授,著有《德莱福斯事件》《普恩卡雷传》等书, 以及一部16世纪《宗教战争史》。同时,米盖尔又是通讯和报道问题专家, 曾负责法国广播电视台的文献资料工作,组织并主持历史电视讲座。
译者简介
马莎莎,索邦大学法国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研究所讲师,讲授文学翻译、法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18世纪法国文学和启蒙时代思想史。在外文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
目錄:
|
第一部分 从高卢时期到宗教改革
第一章 高卢部落与高卢人
第二章 法兰克人
第三章 北部的小国王和南部的巨人
第四章 卡佩王朝的大家族
第五章 百年战争
第六章 在意大利的冒险
第二部分 从亨利四世(Henri Ⅳ)到拿破仑(Napoléon)
第七章 宗教动乱
第八章 王国的重建
第九章 君主专制制度
第十章 受人拥戴的路易时期的法兰西王国
第十一章 大革命到来
第十二章 法兰西的欧洲:1795-1815年
第三部分 19世纪
第十三章 三十年的倒退:1815-1848年
第十四章 1848年的政治暴动
第十五章 第二帝国的革命
第十六章 带来耻辱的共和国
第十七章 共和党扩张
第四部分 当代的法兰西
第十八章 法兰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29年
第十九章 30年代的法兰西
第二十章 解放时期的共和国
第二十一章 第五共和国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高卢部落与高卢人
要从人口起源处想象法兰西地界自然是不易的。与民族一样,风景也有其历史。人类和景色一样,不会一成不变,而资料的缺乏使人们难以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然而,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我们的祖先高卢人曾居住在以大西洋、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及比利牛斯山为界限的地区。最早可追溯至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3000年的公元前1世纪。
领土的占领
在很久很久以前,欧洲西北部曾有人居住。有些人离开了如埃及木乃伊般几乎未变质的丹麦的沼泽地。在第四纪,这些人的祖先生活在洞穴和岩洞中。该群体的踪迹在法国多处可循。
洞穴猎人
洞穴,这就是整个西欧人民既真实又神秘的起源。从第四纪的中叶起,法兰西地界上便出现了洞穴和人类。严峻的气候使得他们不得不躲避在西南部(多尔多涅)最掩蔽的地方,或者索恩-罗讷河峡谷的天然走廊(索留特累,索恩一卢瓦尔省)。这一时期的洞穴避难所因其岩画出名:拉斯科洞穴、孔巴雷尔洞穴以及佩里戈尔德的丰德高莫洞穴。在“三兄弟洞穴”(位于尼奥镇)中,比利牛斯山的居民竟然雕刻悬岩,发现了彩色颜料工艺!要知道,那可是处于大冰川时代啊!
寒冷的气候并不能持续使人类活动变得缓慢,恰恰相反,前者激发了后者。法兰西地界上的狩猎者走出巢穴来追捕猎物。他们发明了武器和工具。他们把大山里的燧石切割成很薄的片状。他们把骨头雕琢成利箭的尖头,拉开原始的弓来击中野牛、驯鹿和猛犸象。不久之后,他们又发明了骨制针,由此女人们便可以缝制皮毛衣物。这些猎人善于把成群的动物赶至某处,他们把其逼进狭窄的山谷便于捕捉。他们将其逼入岬角的绝境,例如索留特累的岬角,在这里成千的野马大量地跳向灭亡。
这些迷途之人在一个恶劣环境里的离群索居是可怕的。他们必须经过数代才能经历到更温和的气候,更易适应的环境和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接近公元前25000年时,人们开始关心如何更好地生活。他们不再是众多野兽中的游荡一员了。他们能够表达,也善于表达自己的信仰和焦虑。他们细心地埋葬死去的人,祭祀神秘的神明、拥有巫师和首领。毫无疑问,他们的数量已经大到足够应付土地。他们吃得更好,武器更精良,生活更舒适。在法国的西南部,神圣的小雕塑和无遮盖的洞穴岩画便始于这个时期。
公元前12000年,驯鹿群抵达靠近北极的国家及北半球以北地区。熊躲避进高耸的山脉。人类最终离开了洞穴。这里的气候比北美洲和亚洲大陆变化得更快。这里树木丛生。猛犸象和野牛消失了……鹿、野猪及狐狸的时代到来了:冰期自此结束了。
大游牧时代的结束
当时的大多数人都随着动物群到了北部,他们仍过着打猎和游牧的生活。为了生存,其他人在海边或河边安顿下来:如果说在茂密的树林中打猎更危险的话,那么还可以捕鱼。
对于人口稀少的欧洲西北部来说,大的动物群的消失意味着那里的人类必须缓慢而艰难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但是生机渐渐地从东方传来。
经由模糊不清的缓慢渗透,农业生产和冶金学的工艺渐渐地抵达欧洲西部。人类不再依靠捕鱼和采摘,而是开垦森林、圈养野生动物,而且已经开始播种农作物。人口迁徙也伴随着技术的到来:一次重要的地中海海岸的迁移毫无疑问发生于公元前4世纪。这次迁徙来自东方。这些善于航海的人类饲养山羊和绵羊,播种大麦。他们并不完全投入农业生产中,但是他们的工艺自此蔓延开来,由一个民族传播至另一个。得益干他们制造的印有贝壳类的陶器,这些定居的滨海渔民被识别出来。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