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叶先生1912年开始杏坛生涯,1930年底在开明书店做编辑工作时开始编辑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由叶圣陶先生编撰的上海开明版国语读本,至今仍为很多人所欣赏。在教学和编辑之余,先生还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
凭借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写作经验,先生留下的《作文论》、《语文随笔》等等著作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通过实例讲述学习语文和写作的成功诀窍和失败的根源,无不体现出深厚扎实的理论学养和亲切朴实的教学思想。为提高今天的小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和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经叶圣陶先生的后人授权,从叶先生的《作文论》、《语文随笔》等经典著述中,选编出适合今天日小读者阅读的部分内容,重新汇编为这套“大师教我学知识”。叶先生当年提出的问题,倡导的方法,解决的方案,都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全书采用全彩印刷,除了原有少量插图以外,插入了许多丰子恺先生的一些精美儿童漫画。丰子恺先生曾经多次为叶圣陶先生的著作配图。二人的合作珠联璧合,受到广泛赞誉。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讲述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学习国文该读些什么书,怎样读书看报、怎么讲故事,怎么进行辩论,邻里故事会的表达等,教给孩子怎么使用语言,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等。叶圣陶先生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简单的例子,采用对比的手法,有的甚至画图说明。既有各方面的知识又有学习方法,指导孩子如何学好语文。更为难得的是,书中插入了大量丰子恺先生的儿童漫画作为插图,使这套书在知识性之外,增加了趣味性和欣赏性。
|
關於作者: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3年创作了我国部童话集《稻草人》,其中,《小白船》是他的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1928年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他的本短篇小说集)、《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此外,叶圣陶还有着长期的编辑生涯,编辑过多种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內容試閱:
|
语法修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用词方面 语言好像一幢房子,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用砖和木头盖起来的,语言是用词组织起来的。用词要恰当,不要用那些模糊的词,要用表达意思准确的词。比如说,这一把茶壶,我说它的形状是圆的。这是不是对呢?不完全对。说圆茶壶就会使人家想到像皮球一样。像皮球一样的茶壶是少见的。 我们讲到的大多是客观的东西。比如这把茶壶,要把它讲清楚,就要用恰当的词。让人家听了,虽然没看见这把茶壶,可是像看见了一样。就是你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当作客观的东西,看应该用什么词把它说出来才恰当。比如说,“我非常愉快”。当时的情感确是这样,那么只讲“愉快”就不够,得加个“非常”。又比如说,“我悲哀得很”。当时的情感确是这样,那么只讲…… “悲哀”就不够,得加个“得很”。把客观的东西和你所用的词对照一下,就能知道用得恰当不恰当。这跟说话写文章的态度有关系。有的人自己心里先有一套程式,例如春景一定是桃红柳绿,而不管那时候的客观情况怎样。应该对准客观的东西说话。你说香山,就把香山说出来。你要写颐和园,就一定不要借北海的光。看清楚什么地方,说什么地方。你要写“五一”、“十一”,你就要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一下,你当时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感想,就把这些作为客观的东西写出来。 用词恰当怎么来的呢?靠自学,靠查词典。我们从小到大,因为生活经验的扩大,对于一个词的了解会逐渐丰富起来。还有些抽象的词,它的涵义要在生活中去体会。查词典,能帮助我们弄清楚一个词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不可以用。 现在报纸上和广播里还免不了有念起来不上口、听起来不入耳的语句。例如“步X X的后尘”。这句话没有文言修养的人不了解。放在广播里面讲,有文言修养的人也要想一想才能听出是什么意思。这种文言的词语少说为妙。 方言词好是不用。方言词很多人不懂得。比如在我们家乡,有一个词叫“日逐”,意思是“每天”,《儒林外史》上用过它。说这种方言的人看了懂,别地人看了就不懂。我们写东西不是专给同乡人看的。 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是自己造词。说话用词好比用钞票,钞票不能自己造。自己造钞票是犯法的。生造词虽然不犯法,却使人家模糊。我看到过一首诗,里面用了这样一个词——“聊寞”,算是“无聊寂寞”的意思。这样生造词是很不好的。 那么,是不是只能永远使用已有的词呢?不是的。随着语言的发展,要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词。词是可以造的,但是要看造出来的词起什么作用。用出去之后,大家觉得你这个新造的词有作用,跟着来用,那就通行了。词是要配搭着使用的。比如,动词跟名词配搭,“打倒敌人”,“克服困难”’“取得胜利”……这些都是两个词配搭起来的,而且都配搭得很恰当。比照着“取得胜利”说“取得失败”,就不行,只能够说“招致失败”。反之,如果说“招致胜利”,也是不行的。现在的报纸、杂志上,人们的口头上,用词配搭不适当的常有。这个毛病必须去掉。 (2)造句方面 造句越自然越好,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架子,用一些不同于平常说话的调子。我们经常受到一些外来的影响,比如从外语中学来了如下的说法:两件事情绝不相同,就说“这件事情与那件事情毫无共同之点”。两件事情关系密切,就说“这件事情跟那件事情是分不开的”。这两个说法汉语里本来没有,采用这两个说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当然好。但是,说到两件事情绝不相同,一定要说“毫无共同之点”,说到两件事情关系密切,一定要说“是分不开的”,这就不自然,有的时候不必要这样说。如果说“毫不相同”,说“关系很密切”,就很自然。不要故意这样说表示我能够从外国吸收一些新鲜的说法。新鲜的说法如果用滥了,反而讨厌。比如吃东西,山珍海味吃多了,就觉得厌了,还是青菜豆腐吃不厌。所以,写文章跟平常说话一样,一定要自然。 造句要用妥帖、恰当的句式和虚词。这在说话和写文章时都很重要。我们的话里有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比如,“因为”“所以”“但是”……这些都是虚词,虚词很重要,不能乱用。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乱用虚词,像“所以因此”这两个词,只要用一个就够了,但是,把它们连在一起用,几乎成了传染病,好像不这样说就不对似的。 怎样注意用虚词呢?就要研究平常说话是怎样说的。假如你的说法跟平常说法不大一致,就有些问题了。平常不说“所以因此”,为什么作报告的时候要说呢?又如“虽然”“但是”,平常说话用得很少,为什么写文章就要用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注意。工人、农民说话,很少用“虽然”“但是”之类的词,也能把意思表达得很好。知识分子就要摆出一副架子,左一个“虽然”,右一个“但是”,文章里只看见这些东西。尤其是文艺作品,用了那么多虚词,艺术性至少要减低一半。 文章中多用长句,恐怕也是一个毛病。报纸上短句不常见,长句常见。意思复杂不能断开的,那只好长,有的不必要那样长,就可以分成几句说。我手边没有现成例子,大家有兴趣的话,翻翻报纸,就可以看到许多长句。凡是可以分成几句说的,就不要写成一个长句。 说话有种种格式,如“在……时候”“除……以外”,都是格式。长句的长,往往由于运用这些格式拉成的。比如“在……时候”中间加上几十个字,等你从“在”看到“时候”,“在”已经忘了。这说明写文章的人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要看明白就得自己留心。其实写文章应该为读者着想,碰到这些地方,总要想点办法,使人家不太吃力,更要使人家不发生误会。 现在长句很流行。是不是可以发起一个运动,大家来写短句,说话也说短句。一个长句分成几个短句,看起来,听起来都不费力。这对读者、听者是有好处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