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创新创业如何重塑大学

書城自編碼: 401465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王建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99822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6
《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在课例中让教师理解新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
+

NT$ 179
《 一线带班(跟着管建刚老师学一线带班,带好班不再愁) 》
+

NT$ 265
《 王君整本书阅读十二讲(清华附中王君老师最新力作,破解整本书阅读教学难题!) 》
+

NT$ 403
《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 》
+

NT$ 301
《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故事30例 ——基于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全国幼儿教师培训用书) 》
+

NT$ 245
《 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 》
內容簡介:
大学是历史的产物,是文明之花;大学也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灯塔。伴随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创新创业精神逐渐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以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大学必须也必将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创新创业必将重塑造大学。本书揭示了创新创业的挑战与大学范式变革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剖析了创新创业以及创业精神驱动大学转型的内在机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创新创业作为大学转型发展新范式的理论主张,并具体阐明了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创新治理体系、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路径以及注意事项。
關於作者:
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高等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成果获jiaoyubu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第五届“明远教育奖”(研究类)。
目錄
引言 创新创业的挑战与大学发展范式的变革
一、大学发展的范式困境
二、技术环境的加速变化
三、如何应对创新创业的挑战

第一章 以创业思维重新发现大学
第一节 大学中科学逻辑的困境与出路
第二节 大学的市场逻辑与创业思维
第三节 创新创业作为大学新范式的必要

第二章 以创业思维重新理解学科
第一节 传统学科建设范式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如何重新理解学科建设
第三节 从学科建设转向学术创业

第三章 以创业思维重新定义一流
第一节 大学排名的兴起
第二节 以排名论一流的危害
第三节 重新定义一流大学

第四章 为创新而治理:大学治理变革的方向
第一节 创新需要治理
第二节 大学创新治理的必要
第三节 大学的创新治理体系

第五章 重审大学发展范式
第一节 大学发展旧范式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大学发展新范式的涌现
第三节 大学发展范式的变迁

第六章 大学的范式危机与转变:创新创业的视角
第一节 如何理解研究型大学的范式危机
第二节 为何要朝创新创业型大学范式转变
第三节 创新创业型大学缘何难以扩散

第七章 创新创业与大学范式革命
第一节 创新创业:作为一种范式
第二节 朝向创新创业的范式转移
第三节 创新创业范式的扩散

第八章 创新创业: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
第一节 大学为什么需要创新创业
第二节 大学如何实现创新创业
第三节 创新创业何以成为大学的新范式

第九章 创业精神与大学转型
第一节 什么是创业精神
第二节 大学转型需要创业精神
第三节 创业精神如何改革大学

第十章 创新创业与大学转型
第一节 创新创业需要企业家精神
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如何促进大学转型
第三节 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创建

第十一章 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第一节 知识流动是创新创业的前提
第二节 创新创业需要一个生态系统
第三节 大学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 为何及如何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大学自身的变革
第三节 大学 “创新创业”的 “注意事项”

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以创业思维重新发现大学
本章要点:研究型大学奠基于公共科学的规范和学院科学的体制。在研究型范式下 ,大学的科学研究偏向基础科学 ,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发现原理或法则 ,成果主要以论著的形式呈现 ,并在科学和学科共同体内部分享。为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学术 )资源 ,至于这些资源怎么使用 ,是否有人使用 ,则不是大学要考虑的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 ,研究型大学赖以获得合法性的科学逻辑面临市场逻辑的挑战。在创新创业使命驱动下 ,随着市场逻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彰显 ,只有以创业思维重新发现大学 ,并基于创新创业的新范式重新界定学术研究的思维与行动 ,现代大学才能在新时代铸就新辉煌。

长期以来 ,植根于人文主义的想象 ,大学总是被赋予过多浪漫的色彩。理想的大学总是被设定为远离市场的逻辑 ,独守学术的寂寞。历史上,大学可能真的曾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也可能真的曾扮演过 世“俗的教会”的角色 ,具有显著的文化合理性 ;但今天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 ,基于经济合理性 ,大学的中心任务需要或必须转向创新创业 ,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要或必须服务于所在国家、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需要或必须致力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持续改进 ,而不能只关心大学自身的利益或学问自身的进展。我们时代大学正越来越快地演变成迈克尔 ·克罗所谓的 “综合性知识企业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enterprise)。按他的意思 ,“大学是一个国际网络 ,借助该平台 ,学术机构、政府、航空 航天、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等等 ,在有着共同利益的项目上合作 ,经常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财务收益 ”。无论何时 ,大学本身不是目的 ,大学的存在和发展只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 ,“仅仅创造知识并使之予取予求 ,这远远不够 ,高校还需利用市场的力量以确保这些知识得以应用 ”。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那些现代大学的曾经的理想典范 ,无论是博雅学院还是研究型大学 ,也无论是自由教育还是高深学问 ,一旦无法证明其在创新驱动发展进程中的有用性 ,就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合法性危机。“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与传统学术形态决裂 ,寻找到适合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教育模式 ,学校要更好地适应环境。阿特维尔认为 ,向主要的研究型大学看齐这种单一的卓越标准困扰着整个学术界。”对大学而言 ,“解决方法可以是发展出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看重的是解决问题 ,而不是组织自身利益 ,并且提倡通过激励个体教师和学生的方式鼓励责任制 ”。最终,大学需要通过创新创业重新发现自己。
第一节 大学中科学逻辑的困境与出路
近代以来 ,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科学与社会的距离较远 ,大学的科学研究主要目的是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并服务于大学的教学 ,即通过科研为教学提供资源。科研主要不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或解释世界。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 ,所谓论文原本只是科研成果的一个载体,但在以研究型为范式的大学里,随着学术激励和承认机制的过度强化,手段最终异化为了目的。为发表而发表,为论文而论文,甚至成为了科研生活的一种常态。其背后的哲学就是,研究者只负责研究,并写成论文公开发表出来。“至于研究成果能否为社会所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是否会发现这一论文,并很好地理解它。”这种孤立主义的做法将大学与社会进行区隔,表面上看似乎维护了科学的纯粹或价值的中立,但事实上却阻断了研究者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也阻断了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造成 “知识孤岛”现象,最终既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也不利于科学的繁荣。科学研究不能只为了科学自身或学科自身,也不能止于知识本身。“所有科学,所有知识,所有艺术,所有文学以及所有哲学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其自身,而是为了人类。”科学研究中,从数据的收集到论文的发表,再到研究成果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不能只是一种单向的逻辑,而必须建立起必要的循环链。“为了确立连接研究成果与社会间的循环链,仅追求理论是行不通的,研究者必须自己完成从 ‘存在’到价‘值’‘结构’到 ‘性能’‘性质’到 ‘意义’的转换过程。”为了完成这种转换过程,科学研究就不能只是从学者擅长的概念出发而必须从实践问题的需要切入。
现代社会大学里的科研活动吸引了以公共拨款为主的巨额资金,担负着社会各界热切的期望,科学知识的生产已不能止于论文的发表而必须满足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纯科学”研究已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先基础研究再应用研究再到市场开发和产品设计的制度安排,由于中间链条过长、效率低下且充满偶然性,已经过时。“大学可以作为孤立的象牙塔延续下来,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基本知识的这种观点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观点是 ,大学应该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柱 ,生成基础概念并同时为创造有用的产品和服务作贡献。”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强烈需求 ,大学的科学研究必须从一开始就有应用的意识 ,并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就为技术的商业化和最终的产品化作好必要的准备。“技术商业化要求将一个有前景的思想或者研究成果转变成有用的产品或过程 ,要能够以一种大规模的、经济的和可推销的方式为现实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商业化的范围不只局限于专利和知识转化 ,如果仅仅止步于专利活动和知识转化还是无法对大学和地方经济产生实际上的影响。技术商业化需要测试、演示、验证并最终将思想转变为有用的、可推销的产品。”当前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及大学和科学合法性的变迁 ,大学的科学研究也必须引入市场的逻辑 ,以实现方法论的转向 ,即从知识生产 (创造法则、发现原理 )逐渐转向知识创造 (创造新生事物)。
为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论 ,吉川弘之和内藤耕曾创造性地提出并定义了 “第1种基础研究 ”和 “第2种基础研究 ”。按照他们的定义 ,所谓第 1种基础研究 ,即通过对未知现象的观察、实验、理论计算 ,发现、解释 ,并形成其普遍理论 (法则、原理、定理等)。所谓第 2种基础研究 ,即为了特定的社会经济需求 ,将已确立的多种理论 (法则、原理、定理等)进行综合 ,通过不断重复观察、实验及理论计算 ,引导出与具有规律性与普遍性的研究手法、研究结果相关的知识以及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步骤。最后 ,运用由第 1种、第2种基础研究以及实际经验中得出的成果与知识 ,通过工程学及社会经济手段来具体研讨已发明的材料、装置、产品、系统、工程、服务的事业化可能性。第1种基础研究和第 2种基础研究的区分适应了市场逻辑的需要 ,反映了科学逻辑的局限 ,同时为现代大学从研究型向创业型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科学逻辑 ,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主要是第 1种基础研究 ,而基于市场逻辑的创业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则主要是第 2种基础研究。在那些创业研究型大学里 ,虽然研究的性质仍然是基础性的 ,但研究的范式和取向已经有了根本不同。
在公共科学和学院科学体制下 ,受科学规范和学院文化影响 ,对于研究者而言 ,从学科的话语逻辑出发 ,更看重的是研究对象的存在、结构、性质。但对于社会而言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 ,更看重的则是研究结果的价值、性能与意义。在学院科学的逻辑下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无论对于哪一个学科 ,没有不值得研究的课题 ,每一种研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义。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或从创业科学的角度讲 ,每一个课题或项目的开展都需要综合考虑它的科学价值、社会需求和商业化前景。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大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那些可能影响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现代大学里那种基于 “闲逸的好奇”或 “无用之用 ”的学术研究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再作为科研活动的主流。对此 ,或许会有学者持相反的判断 ,认为现代大学里的科研活动已经太功利 ,需要提倡 “闲逸的好奇 ”,并鼓励那些 “无用之用 ”的基础研究。事实上 ,在现代大学中科研功利主义的盛行虽是客观事实 ,但这种功利主义主要围绕着以论文发表为主导的学术锦标赛而展开 ,和研究自身的范式以及研究结果的去向并无必然关系。现代大学里那些以发表为主要驱动力的功利主义的科研 ,表面上看是功利主义的 ,但其成果的呈现仍然是 无“用”的论文 ,动机也多是为研究而研究 ,为论文而论文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毫无 “功利 ”可言。当下大学科研的关键问题不是缺乏 “闲逸的好奇 ”,也不是表面上的 “功利主义 ”,而是对于现实重大问题的关注不够 ,以论文为载体的研究成果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不彰。归根结底 ,当下大学科研的根本症结乃是研究范式和制度逻辑的问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大学的学术研究需要尽可能淡化论文发表的重要性 ,并引入创业思维和市场逻辑 ,努力从第 1种基础研究走向第 2种基础研究 ,从注重学科建设的学院科学向支持创新创业的产业科学转型。
当然 ,要促使大学的学术研究从科学逻辑转向市场逻辑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中使科学发现走向应用有时并不比从未知发现新知更容易。基于制度的惯性和观念的惰性 ,无论是大学组织的变革还是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都只能随着学术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而逐渐演化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组织结构调整迅速发生整体性的突变。此外,从科学的历史和大学的实践来看 ,按学科组织高深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既符合大学的传统 ,也符合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的比较优势。过去的经验也表明 ,就知识创造价值或创新创业而言 ,大学的确不如企业。“创新问题并非来源于学术科学家 (如果不包括经济学家的话 )或高校 ,而这两者在推动创新问题上也没有发挥重大的作用。创新辩论中甚至也较少涉及高校学术研究问题。大多数创新辩论都聚焦产业创新 ,只有一小部分政策提议针对高校。尽管如此 ,从长远来看 ,创新问题的出现以及创新作为一种政策框架的日益凸显 ,创造了一种即将彻底改变学术研究的环境。”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伴随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兴起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以基础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范式面临转型压力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业型大学开始迅速崛起。学术研究不再只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 ,科技创新本身正在被要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这一转变的发生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府的政策驱动 ,一是新大学观的引领。所谓政策驱动就是政府出台支持政策 ,鼓励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而不是再放任其作为不受限制、予取予求的共用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以经费资助作为杠杆,政府的决策可以改变学术研究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也可以改变大学对于自身使命的理解和认知。所谓新大学观的引领 ,就是在政府创新创业政策的驱动下 ,在新兴的创业型大学的示范作用下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将学术创业作为自己的 “第三使命 ”,立足学术的创新及商业化应用 ,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大学的使命和学术研究的目的。高校也渐渐认识到 ,学“术研究是开创新行业或彻底变革旧行业的创新源泉 ,具有积极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高校渐渐开始相信 ,学术研究可能真正成为经济引擎 ”。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 ,没有政府的政策驱动 ,大学的保守性难以克服 ,学术研究的科学逻辑难以改变 ;同样 ,没有新的大学观的产生 ,传统大学的变革将失去方向。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 ,为确保高深知识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我们必须摆脱对 “大学本身 ”和 “知识本身 ”的 “迷思 ”。“我们是环境的一部分 ,环境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周围的资源和机遇塑造了我们的日常行动 ,而我们的行动最终也会创造新的社会现实。”面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 ,大学自身必须融入社会 ,大学的学术研究也必须融入社会。未来 ,伴随着经济体系从 “管理型 ”向 “创业型 ”的转型 , “管理型大学 ”(Managerial university)也必须向 “创业型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转型。无论如何只有大学自身或大学人自身认为大学重要 ,只有本学科的从业者认为学科重要 ,或只有科学共同体认为科学重要 ,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高校确实得保住它们对学术价值的基本承诺 ,但与此同时也该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商业化。”一个组织或机构、一门学科或科学知识之所以重要 ,归根结底 ,在于相关组织或机构、学科、知识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而不在于它本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