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編輯推薦:
《香烟股份有限公司:1870-1930中美烟草贸易研究》一书从19世纪末英国的第一个亮叶烟草市场的发展开始讲起,介绍企业帝国主义的形成基础;接着是关于在美国,公司赋权是如何让企业在法律和财务等方面获得更多权力;随后介绍了英美烟草公司如何在中国形成农业种植体系和工厂体系;中国分公司如何形成现代商业文化;知名香烟品牌如何在美国和中国同时崛起;爵士乐、俱乐部文化和香烟的流通;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之前中国分公司如何面对中国的一系列工人运动和反帝、反美运动。
本书的研究成果颠覆了长久以来关于西方的 “现代性神话”和“企业家神话”。在二者影响下形成的有关资本主义变革的传统叙述中,通常认为是来自西方的英雄企业家推动了经济变革,并将现代性——无论是好是坏——传递给了世界其他国家,而真实的历史远非如此。。本书荣获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阿伯特J.贝弗里奇奖(The Albert J. Beveridge Award)
內容簡介:
《香烟股份有限公司:1870-1930中美烟草贸易研究》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香烟的兴起与烟草行业的现代化为背景,探索全球第二大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BAT)在本土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创建分公司的历史,追踪了这一时期中美烟草工业相互联系与影响的过程。
作为社会组织,美国和中国香烟公司的内部情况非常复杂,人们在日常接触中必须跨越种族的差异才能实现香烟的生产和销售。作者以英美烟草公司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亮叶烟草关系网”为线索展开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个网络中不仅有精英企业家,还有不同种族及地域的农民、商人(买办)、工人、销售员、棒球运动员、爵士音乐家、舞女等,是他们奔赴商业活动的一线,在冲突、纠缠与合作中创造了历史。
關於作者:
楠˙恩斯塔德(Nan Enstad),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教授,研究方向为全球资本主义历史中人类的生存状况与斗争情况,长期致力于反种族主义、劳工、酷儿和性别问题研究。
目錄 :
前言 谁才是对公司重要的人…………………… 1
序 言……………………………………………… 8
第一章 帝国时代的亮叶香烟………………… 29
第二章 公司的“赋魅”……………………… 74
第三章 亮叶烟草关系网……………………… 118
第四章 组建跨国香烟厂的劳动力…………… 161
第五章 骆驼牌和皇后牌……………………… 204
第六章 爵士乐和香烟的亲密舞蹈…………… 244
第七章 种族的碰撞…………………………… 289
结 论 责任追究……………………………… 335
致 谢…………………………………………… 345
索 引…………………………………………… 350
內容試閱 :
前言(节选)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公司赋权的新故事,它植根于一个简单的前提:跨国商业巨头,尤其是在烟草行业的辉煌,是由无数普通人的日常行为和努力铸就的。我的研究从一个由几百名白人组成的团体开始,这个团体来自实行种族隔离的美国南部,他们在 1905 年至 1937 年间前往中国创建烟草企业,为英美烟草公司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Company,BAT)建造中国分公司。在这项人数众多的尝试中,一些人得以晋升管理层,但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第一次离开家园的底层工人。从他们的经历中,我追踪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勾勒出两国香烟业迅速崛起的新历史图景。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看到商业决策,还能看到来自美、中、英三国的企业家、经理、经销商、工厂工人、农民、佣人、妻子、性工作者、广告商、爵士音乐家和消费者这样一个跨国群体所经历的生活。这个跨国公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办的。
我在着手开展这个课题的时候,从历史上关于公司权力的辩论中获得了灵感,这些辩论已然十分接近公司归属的边界问题,只是今日已看不到这样的讨论了。20 世纪 50 年代,许多评论人士试图提出一种统筹公司成员资格和管理的方法,以赋予更多利益相关者权利。著名法律学者艾布拉姆·查耶斯(Abram Chayes)曾建议:“一个更宽泛的(公司)‘成员’概念,以及一个更接近真实公司生活的概念,应包括那些与公司关系足够密切的人或以足够专业的方式被公司管理的人。(他们理应)参与公司权力行使的相关决策。”查耶斯提醒我们,公司不仅是一个法律和金融机构,也是一个雇用和影响许多人的社会组织。修改公司的管理流程非我能力所及,但改变历史书中(关于公司归属)的界限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在查耶斯的“公司成员”(corporate membership)概念的基础上,衍生了一种更贴近“真实公司生活”(the facts of corporate life)。的叙事框架,这种框架基于新兴的社会和经济关系网,而不是正式的公司边界。它还改变了公司的原有属性,并使我们看到对公司更狭义的法律定义如何影响了历史的展现,以及如何让我们忽视了经济活动可能发挥的作用。查耶斯所使用的“足够亲密”(sufficient intimacy)这个措辞对我很有启发,因此,我把公司看作一种亲密的、充满生命力的形式,即使香烟这类的产品可能危害健康。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定义的角度:这本书里几乎每个人都吸烟,不管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英国人。读者应该把书中出现的几乎每一个空间都想象成烟雾缭绕的地方,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英国。公司员工不论在公司董事会会议室、部门办公室、工厂卫生间、绅士俱乐部,还是在商店、餐馆、卡巴莱 1 和家里都会吸烟。作为一种个人物品,香烟不仅价格低廉还便于携带,因此成为各级公司文化的一部分。高管和员工获得免费香烟的不同模式塑造了特权和层级制度。烟雾缭绕中,人们开启对话,敲定交易。在我意识到吸烟如此盛行时,两点领悟改变了我的研究方法。首先,人们互相递烟并约着一起吸烟时,无疑营造了亲密的、具有仪式感的氛围,这让我真正意识到:公司中的每个空间和每次交换都是一种文化形态。没有独立于“文化”的“经济形态”,它们的相互关联无处不在。我决定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待它们。
其次,从公司老板到工厂工人,每个吸烟的人都被香烟极大地威胁着健康,他们和其他消费者一样,因为吸烟而生病或死亡。尽管这个观点显而易见,它还是让我有几分触动,因为它揭示出,把公司权力的代理人和那些受这种权力支配的人截然分开并不那么容易。即使是身居高位的高管,也须承认自己是公司的一员,他们受制于公司的层级制度,享受公司带来的好处,承担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在问“谁才是对公司重要的人?”这个问题时,我的出发点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那些享有特权者,同时,关注公司如何在员工之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制造了不平等,进而使人们遭遇痛苦。我并不避讳记录欺骗行为,尤其全球烟草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但本书要讲的不是关于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道德故事。实际上,我必须先加以说明,就烟草行业而言,这种叙事本能有时会限制而不是进一步推进我们对公司权力的伦理批评。
最后,20 世纪 20 年代吸烟率飙升,伴随而来的是毁灭性的健康危机,心脏病、肺气肿和肺癌的发病率均急剧上升,这体现了本书所讲内容的重要性。在美国,几十年来公司对此模糊处理,诉讼纠纷连续不断,最近吸烟率和发病率终于有所下降,但在中国等地,吸烟率继续上升,声势浩大的香烟营销从未停歇——目前,仅在中国就有 3.5 亿人吸烟。这段历史起源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这片小地方,后来演变成一段围绕公司资本主义展开的全球性历史叙事,其中充斥着权力、享乐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