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NT$
1214.0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NT$
347.0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NT$
403.0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NT$
347.0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NT$
398.0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NT$
581.0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NT$
908.0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NT$
388.0
|
編輯推薦: |
1. 提出中医药文化较为标准的英译策略:对中医药文化英译标准和策略进行严格论证和研究。
2. 打破中医文化走出去瓶颈:通过中医学、翻译学等学科融合,还原中医文化在译介中的本真。
3. 构建国际传播有效媒介:提出层级分明的英译策略,为本土中医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助力。
|
內容簡介: |
该书主要梳理中医文化翻译历史,客观分析其贡献与缺失,提出总体研究问题。通过中医经典著作文化挖掘,厘清中医文化的内涵,提出符合当前中医界共识的可选义项,减少中医文化内涵误传。与此同时,作者从中医学、术语学、翻译学、词源学等角度论证和研究中医药文化英译的理据和可行策略,明确支撑中医文化的中文认知系统、思维方式,在前人英译技巧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中医文化英译的原则、标准,进而提出较为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
作者重新审视和完善中医文化英译的实践标准,通过提出英译策略搭建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媒介。媒介的内涵和外延与中国文化的本土认知紧密相连,化解西方文化在中医文化认知层面的差异,如通变性思维与解析性思维的差异、辩证统一与二元对立的差异等。
|
關於作者: |
朱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国际部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医学考试中心外语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翻译协会专家会员,青岛市高级翻译人才库专家成员;多所高校外聘硕导及特聘研究员;获得青岛市拔尖人才称号。2008年以来承担大活动常规同声传译;科研方向为翻译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等项目17项,出版并发表学术成果近30项。文见《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编著国内第一部医学口译教材;译著新冠肺炎预防手册系列发行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
|
目錄:
|
第一章中医药文化概述1
第一节引言3
第二节中医药文化起源5
第三节中医药文化内涵11
第四节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历程18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英译策略概述31
第一节引言33
第二节中医药文化特征35
第三节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39
参考文献57
第三章中医药典籍英译策略研究——《黄帝内经》63
第一节研究现状65
第二节《黄帝内经》英译策略67
参考文献85
第四章中医药典籍英译策略研究——《伤寒杂病论》89
第一节研究现状91
第二节《伤寒论》文本特征93
第三节《伤寒杂病论》英译策略96
参考文献111
目录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第五章中医药典籍英译策略研究——《难经》115
第一节研究现状117
第二节《难经》文本特征121
第三节《难经》英译策略126
参考文献133
第六章中医药典籍英译策略研究——《神农本草经》137
第一节研究现状139
第二节《神农本草经》文本特征142
第三节《神农本草经》英译策略147
参考文献153
第七章中医药术语翻译标准研究155
第一节引言157
第二节术语标准概述159
第三节《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研究169
第四节《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研究174
参考文献178
第八章案例分析183
第一节《金匮要略》方剂术语译名文体风格特征分析185
第二节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格式探讨194
参考文献203
第九章现状、问题与展望207
第一节引言209
第二节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研究的现状209
第三节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213
第四节结语218
参考文献219
|
內容試閱:
|
序言
如果从西汉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算起,中国的翻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新中国成立后而言,变化大的是过去20年,其标志之一是从“翻译世界”转向“翻译中国”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医学,作为“翻译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思想性和学术性成为对外翻译中较为厚重的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专职推广中国图书的发行商诺伊斯先生告诉我,在 “传统中华医学” 翻译出版系列里,《中国针灸学》成为美洲中医协会3000多名会员人手一册的图书。
不得不说,中医药文化翻译的难度相对更高,比如,其中有大量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思想精髓的医学术语,以及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重要理论和医学命题,都需要通过好的翻译将其内涵向国际社会讲清楚、讲透彻。
中国是世界文明大国,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种深厚在中医药文化中熠熠生辉;另一方面,多种历史和语言因素导致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外国人的广泛了解。基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和政治的因素,我们也难以指望其他国家能够系统地把中国传统医学介绍给他们的受众。不可否认,从传教士开始至今,很多外国人——特别是汉学家——热衷于翻译中国,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序言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研究中外历史不同、中外文化各异,中医和西方医学形成的背景不同,语义理解等存在巨大差异,百分之百的直译,字对字的死译,传播效果不佳。换句话说,中医药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外国人不熟悉,这给对外翻译提出了特殊挑战。作为一个大国,我们需要时刻意识到,全球近80亿人当中,除去14亿中国人,有大约66亿外国人看不懂中文,听不懂中国话。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学会一言一行都从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范围去考虑,要思考我们的话对方是否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来正确理解。我们必须掌握现在流行的国际话语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合作的话语体系。这个任务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翻译这个过程来实现。
那么,怎么做好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和国际传播呢?这需要中医药文化学者和译者协同协作。中医药文化学者对中医药文化理解得很透彻,但是,对国际受众关注哪些传统医学问题往往不及译者;译者作为联结不同语言和思维的桥梁,更了解外国受众的思维模式和阅读习惯,但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理解通常不如医学专业学者。因此,中医药文化学者要给译者提供相对宽松的语言思维转换空间,译者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医学素养和国际传播意识,遇到专业问题及时向医学专业学者请教。学者和译者应加强交流合作,双方提供不同的视角,各自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珠联璧合的翻译效果。
以朱珊为代表的一代医学翻译人才,既在专业领域经历了多年历练,为国际医疗卫生组织、国家政要和各类机构提供同声传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翻译经验;又在中医药对外传播领域勇于作为,努力开展医学翻译的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了深厚的理论素养。这类人才内知国情、外晓世界,成为搭建中西医学文化交流的有效桥梁。翻译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同社会结合,为国家发展服务,就本书的内容来说,就是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服务。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国门在于未来,需求也在未来。
2021年,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对外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顶层设计方案,提出了培养中译外人才的具体措施,为培养中译外人才提供了及时的指导思想。中医药文化翻译大多数情形下是中译外的一个典型场域。这本书承载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医学智慧,希望其中阐释的翻译策略能够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增进中西医学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中医药与其他医学体系之间的融合与发展,为促进人类文明互鉴增砖添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