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編輯推薦: |
探索设计的精髓,领略日本中生代代表性设计师佐藤卓的深邃思考
《刚刚好的设计》是继《鲸鱼在喷水》后,日本中生代代表性平面设计师佐藤卓先生倾注40年设计心血与智慧,呈现给我们的设计与人生哲思之作。深耕平面设计领域40年的他毕生都在追求设计的真谛。从技巧到方法再到哲学,他遵循术法道的层级步步求索,一语道破所有设计从业者梦寐以求的真理——“设计是将人与事物连接起来的技能,好的设计就是建立起更智能的联系。”
本书既是设计与创意灵感的启发之书,更是好好生活的答案之书
佐藤卓先生用72幅作品图,捕捉了他设计生涯的辉煌瞬间;用26篇随笔,深入挖掘并坦陈他心灵深处的思考轨迹,最终汇聚成这本充满设计与创意灵感的启发之书;又以独到的见解,从13个风靡全球的精粹项目中,凝练出3字至简箴言,让身处便利至上的时代中的我们,拥有了一剂对抗焦虑的灵丹妙药——刚刚好!在心灵难免茫然与麻木的当下,“刚刚好”不仅仅是设计之道,更是生活艺术。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那份恰到好处的平衡与和谐,让生活回归本真,让心灵找到安宁。
知名设计师、学者、艺术家联袂力荐!
日本平面设计师、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创始人兼会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口红外管必须做成直立的呢?设计师需要品位吗?我们真的应该教导那些有抱负的设计师,告诉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创造并发展自己的标志性风格吗?既然我们有幸拥有无法用机械交换的人类的身体,为什么不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佐藤卓先生的提问振聋发聩,唤醒了沉睡的思考。他,一位深耕平面设计领域40年的设计大师,毕生都在追求设计的真谛。72幅作品图,捕捉了他设计生涯的辉煌瞬间;26篇随笔,揭示了他心灵深处的思考轨迹,汇聚成这本充满设计与创意灵感的启发之书——“设计是将人与事物连接起来的技能,好的设计就是建立起更智能的联系。”
本书又超越了设计。便利“病毒”入侵,“刚刚好”就是反焦虑大师佐藤卓先生开出的一剂“灵药”。他以独到的见解,从13个风靡全球的精粹项目中,凝练出3字至简箴言,也才有了这本好好生活的答案之书——在心灵难免茫然与麻木的当下,人情的温度就是佐藤卓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刚刚好,你就翻开了这本书……
|
關於作者: |
佐藤卓 日本中生代代表性平面设计师
佐藤卓设计事务所(TSDO)创始人,以没有标志性风格的强可塑性闻名。40年设计领域从业经历,超过100个经典设计项目,打破设计只为商业服务的固有偏见。
他主导设计的三宅一生副线品牌PLEATS PLEASE、一甲纯麦威士忌、乐天木糖醇口香糖等设计项目广为人知,曾获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奖、纽约艺术指导协会年度奖、日本包装设计奖金奖、原弘奖等荣誉。
|
目錄:
|
推荐序1 HODO-HODO,佐藤卓佐藤卓眼中的美好与舒适
浅叶克己
日本平面设计师
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创始人兼会长
推荐序2 是时候重新评估刚刚好的生活了
琳达·霍格兰德
双语电影导演和制片人
重磅赞誉
译者序 刚刚好,有多好
刚刚好的设计
消费者体验设计
一甲纯麦威士忌(1984)
设计无处不在
设计与拉面
设计,或不设计
对显而易见的质疑
蜜丝佛陀(1986)
灵活思维
设计师需要品位吗
顺应自然
木质石头(2010)
一切都是经过设计的
让功能可见
味滋康公司210周年纪念(2013)
深思熟虑
启蒙教育
电视节目设计(2003—)
边玩边学
拟声词屋顶(2017)
风土设计
红薯干学校(2007—)
开门见山
基本要素设计(2005)
为艺术家做的设计
便利让我们失去了什么(1989)
便利是病毒
加一点精神(1985)
一甲原桶原装威士忌项目(1985)
附加值
唤醒记忆
P.G.C.D.包装设计(2000)
结构和外观
日式设计
北海道大米(2005—)
冲浪
始终是一名平面设计师
词汇表
图片来源
|
內容試閱:
|
HODO-HODO,佐藤卓眼中的美好与舒适
浅叶克己
日本平面设计师
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创始人兼会长
我很高兴佐藤卓先生的著作《刚刚好的设计》已经由熟悉日本设计的巩剑女士翻译并出版。这本书收录了他在设计生涯的不同阶段所写的十几篇短文,包含了他对设计理念、设计教育以及大众对设计的误解等的分析,并插入了各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此外,中文版还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新作品。日语“HODO-HODO”意为刚刚好,这是这本书的关键词。它代表佐藤卓先生的价值标准,反映了他对何为美好或舒适的看法。我有幸与他一起在国际平面设计联盟和日本各地参加讲座,担任评审,见证了他对所遇事物进行批判性观察的热情。在经过大量观察和思考后,佐藤卓先生确信的一点就是“HODO-HODO”,这反映了一种以日本文化为背景的设计美学,也是他的生活态度。
例如,餐具箸、收纳用品风吕敷和家具屏风并非艺术品,也不是特别方便的物品,但它们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能触动我们的身心,引发思考。此外,尽管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家用电器泛滥,便利性成为现代设计的目标之一,佐藤卓先生也不忘指出这种便利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人类身体和大脑的退化。在享受现代设计的便利性并亲自创作的同时,他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这些设计不应破坏迷人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感,并将这一点作为一种价值点来明确表达和提出警告。我经常被父母提醒要“适可而止”,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变得固执。有时候我会因为过于固执而失败,之后就会反思如果当时能适度行事就好了。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佐藤卓先生敏锐的感受力和幽默感。例如他提问,一家美味的拉面馆是不是像美发沙龙一样干净呢?或者在一家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拥有新式风格的咖啡馆里,坐在具有现代风格的椅子上吃拉面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呢?想象这样的场景时,我不禁笑了出来。他的描述让人容易理解,同时也引人深思。他还解释说,在日本,让人们垂涎的拉面馆往往隐藏在随着时间风化的木式建筑中,并借此阐述了 20 世纪在日本发起的民艺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应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冲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使用本土的设计和手工艺品,是一场将目光集中于日本日常生活工具的设计运动。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建议,今天我们遵从最开放的天性,更进一步去审视那些一直存在着的空间和事物,即便它们既不动人心弦,也非美丽异常,但会有助于我们认识真正的日本美学的价值。事实上,每当我陪同来自国外的游客前往一家老旧却美味的拉面馆或居酒屋时,他们都会开心地惊呼:“这就是我期待找到的地方!”
佐藤卓先生平时自称为“平面设计师”,因为他具备了相关的平面设计技能。然而,他的好奇心远远超越了二维的平面媒介,涵盖了三维的媒介、空间、声音和鉴赏等多个面向,他因此参与了多种多样的项目。这本书中也包含了许多关于媒介关系、数字与类比之间的见解,例如,“既然我们有幸拥有无法用机械交换的人类的身体,为什么不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书中的金句彰显了他的深思熟虑。
佐藤卓先生对于这世上“应该创造什么样的设计”,以及同等重要的“即使被委托,也应该避免哪些设计”有着明确的判断标准。他在这本书中慷慨地分享了这些观点和秘诀,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刚刚好的设计
ほどほど,意为“刚刚好”,是一个源自古代日本的奇妙短语。它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 11 世纪,在具有开创性的小说《源氏物语》中,作者紫式部曾使用它指代那些与自身拥有的社会身份或地位相匹配的人。如今,它的含义更加广泛,既可以对应“一般般”,也可以解释为“刚刚好”。ほどほど属于日语中数以千计的拟声词之一,它能够根据上下文语义的不同,传达出微妙的差别。当我完成的设计项目越来越多时,我也越来越能体会到这个词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日语中,ほどほど可以指在事情还未完成前就停手,而在设计中,它可以被理解为“刚刚好的设计”。乍一听,这似乎不是什么好设计,但如果将其理解为“设计到一个刚刚好的程度”或“适可而止”,则无疑会改变你的印象。换句话说,我想用它来表达一种刻意的克制,当然,这也需要事先对理想的完成状态有充分的认识。
在未完成前便停下,是为了给突发状况留有余地,也使我们有可能根据个人特有的敏感性去调整对策。你可以认为,这是我们为了让自己得以重新校正个体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而留下的空间。鉴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面对一个毫无余地的目标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会因层层封堵而感到窒息。同样地,当一个目标看起来像是在嘲弄我们,冲我们说“你得为了我这么干!”或是令人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时,这些情况都等同于没有余地。品牌与设计师往往会一味追求精益求精,好像是在打磨一件艺术品。但设计不存在固有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个体与目标共同推进的关系当中。鉴于不同个体的侧重不同,难道我们不应该将设计控制在一个刚刚好的程度,留出余地以备不时之需吗?这就是空间存在的意义。
在这个模棱两可的词语中,隐含着有关设计作用的珍贵经验。这一点,在几个世纪以来日本人一直使用的基本工具中可见一斑。
如果重新审视日本人与日常工具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够发现一种鲜明的日本设计理念。例如,有一类工具,它们的存在是以使用者的能力为前提的,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箸”。它是一种餐具,在英文中写作 chopsticks。通过熟练操作两根末端同步变细的锥形小木棍,人们得以进食,夹起从米粒到土豆的任何东西。这种看似简单的工具还可以用来分割、刺穿包括肉食在内的软性食材,搅拌酱汤,将滑溜溜的裙带菜送入口中,将紫菜包裹在饭团上,等等。由于日本人从小就开始接触它,因此能够每天自然地、熟练地使用它。
在箸上,我们能够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刀叉的设计关系。为了更加便于抓握,现在的刀叉一般都设有手柄,且手柄的样式往往透露出某些设计特色。相较之下,箸不设手柄,也没有任何抓握的提示,意即在箸的设计中,不存在“你需要这样来使用”的指引。恰恰相反,本质上就是两根木棍的箸,平静地表白着:“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所以我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第一次使用箸时该有多么困惑。但一旦他们弄明白了,那么箸作为餐具的高效性也是无可比拟的。
就是如此简单的两根小木棍,推动了人类潜能的不断开发,与之同步进化的还有灵活优美的手部动作。在日本,人们不会去琢磨箸还能怎么做得更加便利,因此,箸不像西方刀叉那样持续进化,它基本上保持了两根小木棍的原始形态。而且人们通常使用木头或竹子制作箸,而非金属材料。此外,通过对锥形尖端的精细调整,箸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了使用者对于灵敏操作的特殊要求。通过精心的上漆工艺以及精选的木材,箸也体现了日本的传统习俗。这就是日常生活揭示出的一种日式设计的理念:为了超越,我们需要保持刚刚好的克制。
餐具的演变伴随着人类与食物之间关系的变更,因此,它必须放在国家或地域餐饮文化的大背景下讨论。在这一前提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食品行销全球,而箸则依旧保持着它鲜明的日本特色;另一方面,日本料理的流行让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人能够熟练地使用箸进餐。我想说,与其关注那些由知名设计师大张旗鼓操刀的设计项目,不如重新审视一下默默无闻的箸吧,它身上充满了日本人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展示的日式设计精髓。
风吕敷也具有代表性,它是出行时用于包裹行李物品的一块正方形织物,可以配合不同的收纳需要。人们可以在这样一块织物上随意发挥,产生多达几十种包扎方式,在使用后也可以直接折叠存放。它既无手柄,也无接缝的特色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设计,人们仅仅用一块布自由包扎,就能形成样式各异的口袋。当人们习惯于优先考虑便捷性时,这种工具貌似已经过时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激发了人类聪明才智和适应能力的风吕敷,成功地留存至这个任何包裹都能直达家门口的时代。它的存在本身恰恰对应了刚刚好、不过度的设计精髓。显而易见,这块原本就方方正正的织物,在平面设计上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个重视便捷性的时代,我们不断为每一种需求创造新的可能,进而不断推出新的设计。反观这样一块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有些麻烦的织物,却恰恰因为克制的设计,而成为一张可以无限表达自我的画布。
回顾早年间日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屏风也显示出与箸、风吕敷同样克制的设计。这些大型漆画屏风,在需要时可打开作为室内的隔断,不用时就折叠起来储存。我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老式日常生活用品,值得在今天重焕生机。
思考设计,就是思考繁荣的意义。设计的定义是不断扩展的,它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产品等有形的物体中,也存在于肉眼不可见的体系和机制当中。如同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属于统治管理方面的一种设计,它基于对国际地位的准确评估而制定。此外,设计还存在于政治、经济、医疗、社会福利和教育当中。所有人都认可字母是经过设计的,但从我的理解来看,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也是人们设计出来的。顺着这个思路,文明也是人类历史设计的产物。今天,当我们面临全球变暖、能源和食物短缺以及传染病等一系列危机时,这恰好说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上,必须重新思考文明的定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当提问:人类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设计方向?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繁荣的本质。
回顾 20 世纪下半叶的日本,人们似乎在那个时期力求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具打磨成艺术品。我好奇的是,进入 21 世纪后,这是否还是一个值得继续追求的目标?只要对当代生活快速浏览一番,我们就会发现许多非凡且经久不衰的工具,类似于箸、风吕敷和屏风,它们都受到了日式风俗习惯的影响而沿用至今,我们能够在它们身上看到刚刚好、克制的设计理念。今天,日本进入了一个过度追求便捷性的误区,这个误区越来越多地压缩了人们身体甚至心灵方面的需要。所以,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到底什么是完美的刚刚好了。这种探究,与日本在资源、能源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面临的危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