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看见三星堆
》
售價:NT$
908.0

《
1517:全球视野下的“奇迹之年”
》
售價:NT$
449.0

《
经纬度丛书·靖康之败:从太原之战到汴京之围
》
售價:NT$
398.0

《
基因密码:生命探秘之旅
》
售價:NT$
403.0

《
AI摄影与后期:高清细节、真实质感创作与商业应用
》
售價:NT$
500.0

《
旷野人生2: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52.0

《
指挥文化: 1901—1940 年美国陆军和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教育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
售價:NT$
398.0

《
科举1300年(中国读书人的阶层跃迁之路,读懂中国历史,无法绕开的科举1300年)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中国地域广大,环境和文化要素复杂,为探讨不同时空尺度的人地关系提供了丰富材料。中原地区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但我们对该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环境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仍较匮乏,是当前环境考古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中原地区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不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论题,通过广泛的野外调查和对重点剖面的系统采样、实验室分析与集成研究,揭示早期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原地区环境变迁、生业经济与聚落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邑兴废对环境的影响。本书力图探讨以下问题:1)中国早期农业的地貌背景,中国有没有类似西南亚新月沃地那样的山麓地带?2)中原地区环境变迁、农业发展和 聚落格局的关系;3)早期城邑兴废对环境的影响如何?4)中原地区植被、人口 变化与社会适应的关联。
|
關於作者: |
推荐序一
研究过去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我们理解当今的人地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第四纪环境与环境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环境考古学是考古学和古环境学的交叉学科,我国丰富的古环境记录和悠久的史前文化为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近些年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涌现,以及古环境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新进展,环境考古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原地区是我国早期农业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在农业和文明起源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及其演变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任小林撰写的《中原地区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书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宏观尺度上,该书第二章考察了早期农业的地貌背景,提出存在一条农业起源的山麓地带,并称之为“中国弧”;在区域尺度上,该书第三、四章讨论了中原地区气候、地貌、植被等环境要素与人口、聚落、生业经济等社会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遗址尺度上,该书第五章以郑州东赵遗址为例,探讨了早期城邑的兴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研究案例多是建立在扎实的野外和实验室实证工作的基础上,不乏新意。
该书作者任小林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莫多闻教授的指导下接受了较为完整的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理论和方法上的训练。随后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第四纪环境的研究领域得以进一步深造。出站后入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环境考古与科技史的研究工作。上述科研经历有助于任小林形成学科交叉的研究路径。作为他博士后期间的合作导师,我很高兴看到他这本专著的出版。希望他在此基础上不忘初心,在过去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等领域继续钻研、不断精进,为回答该领域真正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做出一份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郭正堂
2024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