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集中体现了步老师“唤醒学生的经验”等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主张,直观展示了步老师丰厚的实践成果与独特的教学艺术,所言当行本色,可以指导当下的语文教学,启发未来的教育方向。
|
內容簡介: |
《唤醒学生的经验》是上海市语文老教研员步根海老师的遗文集,由最熟悉步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步老师同事、朋友陈祳老师主编。书稿分上下编。上编为步老师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给语文同人论著所做的序言、在各种教研活动上的发言,体现了步老师鲜明的教学主张。下编为步老师所上示范课的教学实录,跨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体现了步老师独特的教学艺术。本书涉及各种文体、各种课型教学的探讨,尤其对当下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如整本书阅读、任务化学习、读写转换等等,所言当行本色,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著者:
步根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上海市jiaowei教研室原语文教研员。在上海市、长三角乃至全国语文教育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曾主持《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行动纲领》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写,主编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拓展型教材,参加多部全国高中语文教材和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编写。
主编:
陈祳,上海市jiaowei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曾主持编制《上海市中学社会课程标准》,参与编制《上海市语文课程标准》。步根海老师多年同事与好友。
|
目錄:
|
平生风义兼师友 001
上编
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002
重新认识钱梦龙老师的训练观 /005
《学科德育探微——语文学科德育案例集》绪论 /008
《探索文本解读的路径》序 /018
《反思论证过程》序 /021
《上海名师课堂 小学语文 王雅琴卷》序 /025
关注语言形式,感受思想情感及文化内涵 /030
记诵、沉浸文本 提升文化敏感性 /033
如何让热爱阅读的天性伴随孩子终生 /035
关注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040
如何上好现代文阅读课 /066
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 /074
在“紧扣学习任务群,开展单元教学”市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083
在川沙中学“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088
在松江二中“赓续英雄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项目化学习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096
在莘庄中学“读学术类整本书,育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讨活动上的发言 /101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市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124
谈谈《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141
在青浦、普陀两区“单元教学视野下的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初高中联合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148
在民办田家炳中学语文学科基地“单元视野下自读课学习任务的设计”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155
在静安区语文学科实训基地“关注小说情节”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164
谈谈对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理解 /173
下编
《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182
《简笔与繁笔》课堂教学实录 /188
《草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阐释 /198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 /215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222
“逻辑的力量”课堂教学实录(二教时) /230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一) /243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二) /252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阐释 /260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 /270
《纪念白求恩》课堂教学实录 /279
《好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286
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295
“学会记事”课堂教学实录 /307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314
《赤壁之战》课堂教学实录 /323
《莫泊桑拜师》课堂教学实录 /332
《养花》课堂教学实录 /339
《慈母情深》课堂教学实录 /346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 /358
《少年中国说》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阐释 /366
《金银岛》课堂教学实录 /381
《鲁滨孙漂流记》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阐释 /388
《朝花夕拾》课堂教学实录 /402
《红星照耀中国》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阐释 /411
《乡土中国》课堂教学实录 /423
编后记 /433
|
內容試閱:
|
平生风义兼师友
陈祳
1990年8月下旬的一个午后,热。
推开办公室的门,进来的是孙元清主任。身后跟着一人,脸上、敞开衣领的脖颈处泛着酡红。老孙说,我找了步根海来帮你,杂志的事你和他谈。说完,转身离开。
于是,我们坐下聊天。我说,我知道,我们是校友,徐振维老师他们多次说起你,今天终于得见本尊了。他笑说,我也不止一次听说过你。那天下午,我们在办公室,聊大学的老师,聊他那些成为我的老师的同学,聊读书时的趣事,也聊办杂志的想法……直到天黑,他才带着一叠稿子骑车而去。
当年,步根海原本准备报考数学系,经不住厂里同伴的撺掇,改填了中文系,竟然录取了。大学实习时,因不满实习学校的语文课,便立志做一名语文老师。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弃之,转而去了复旦附中。不久,赴新疆支教两年。1987年,以《警察与赞美诗》一课,获首届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第一名,深得市语文教研员徐振维老师的青睐。此后,与张鸿昌等一批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组织成立了“青语会”,开展语文教学研究,一时风生水起。1989年,协助徐振维老师编写H版高中语文教材。
从那天起,我们共事长达三十多年。那时,我和他每月至少去丹阳印刷厂一次,对红,签字付印。几次以后,根海便对我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了如指掌,住在丹阳时,每每迁就我,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在往返的火车上,在印刷厂的工余时间,我们大多说的是与教学相关的话题,达成了不少共识。这些共识,我们用了一个共同的笔名,采用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杂志的补白,居然收获了不少共鸣,尽管现在看来,其中的一些内容,不过是空洞的概括。
根海有很多朋友,一来是因为他好酒,酒桌自然是结交朋友的好地方。他酒品好,喝酒时从不劝人酒,自言只喝罚酒,不喝敬酒;二来是因为他仗义,遇事敢担当。但凡人有所请托,基本没有回绝的,即使很多事情他也需要再托人。通过根海,我结识了他的不少朋友,为杂志的组稿带来方便。
《上海教学研究》成为我们开展研究、驰骋理想的舞台。1991年和1992年,我们和潘鸿新、李静艳、徐淀芳三位学科教研员一起组织了两次中小学语文、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暑假培训活动。1994年,我们策划并组织编写了国内首创的各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中学语文的每册书中都有不少课文的教学设计是因根海不满意底稿而亲自撰写的。
1998 年,上海开始“二期”课改,根海和我是领导指名要求参加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不久,根海接替退休的潘鸿新老师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2003年,教研室安排我兼职协助薛峰老师开展小学语文的课改推
进工作。小学语文的课改力度大,试点工作繁重而困难,加上1998年第二次语文大讨论的余波,反映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不知道如何上课了。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和专家认为,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我和薛峰也对语文课堂的一些现象深感忧虑。于是决定,一方面从研究与课改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入手,解决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进行文献研究,梳理语文课程的发展史,学习最新的学习科学研究成果,重新审视当时的一些语文教学主张。那时,根海、薛峰和我在一个办公室,交流十分方便。我和薛峰经常将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和根海沟通,根海有时默不作声地听,有时会发表他的意见。有一段时间,研究遇到了瓶颈,不知如何找到突破口。我对根海说想要听听中学老师的课,以获得一些启发。根海想了想,说:你们去听听张大文老师的课吧,再和他聊聊。我来帮你们安排。此后,我、薛峰,还有几位小学老师就经常出现在张老师的课堂。每次听完张老师的课,以及课后阐释,大家都会讨论,内容涉及对当时的一些语文教学主张的重新审视,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的再思考,以及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借鉴意义,等等。经此过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和推进路线渐趋清晰。
2005 年起,针对阅读教学中的现象,我们适时地提出语文教学的主张: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充分关注表达、语言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等等。根海总是认真听完我们的论述,给出他的意见,然后给予支持。根海的指导,于我们,当然是大有启发,而他自己也在不少场合多次论述这些主张。有时候,他会主动和我讨论一些语文的话题,我知道,他是想听听我的意见。
根海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是在 2015 年前后,才逐渐变得清晰、完整和稳定。
他认为,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而各学段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小学阶段以积累为主,主要积累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语言积累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小学阶段需要有大量的读写的经验。初中阶段,以理解为主。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通过不断地唤醒、调动,从而对某些语言现象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并将这种认识用文字阐释出来。尤其是对偶然使用的比较特殊的,包含着文学因素的语言现象。高中阶段以“建构”为主,就是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重新结构化,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
根海多次说起,教学评比胜出后,徐振维老师找到他,说,你对文章的分析很到位,课也上得很好,只是你的学生什么时候能像你那样分析文章呢?他听后,如同醍醐灌顶,忽然明白语文教学的目的了。从此,他觉得徐振维老师就是他的老师,他也以“授之以渔”作为语文课堂的追求。有段时间,他寓居徐老师处,每天晚饭后,就是他和徐老师讨论语文教材和教学的时候。我也有幸参与过几次。成为语文教研员后,他秉承徐老师的衣钵,研究路径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程研究者,而是将学、思融入实践,再从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升认识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课堂是根海钟爱的地方,是他将对语文的认识付诸实践的场所。他认为,学生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对很多语言现象并非一无所知,只是习而不察,因此,语文教学就要不断唤醒学生的记忆,或变无意识为有意识,或引发认知冲突而形成新知。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读写贯通等方式,促使学生从知到能的转化。他的教学风格,起初是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他将学生的问题全部写在黑板上,然后这里画一条线,那里画一个圈,梳理出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惑。有一次他上完课,我和他在校门口边抽烟边聊课。我说,你用让学生提问的方式来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这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学生并不知道对于阅读同类文章,什么问题是有价值的。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框架,这样,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更有质量。再者,你用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对于想要学习的老师而言,模仿的难度太大,而教学环节清晰的课,可能对老师们的帮助更大。他微微地点头。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听他的课时,他的教学风格变得多样,即使是让学生提问的,也是先提示他们提问的角度,再梳理问题组织教学。不久,根海明确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核心问题以及与解决核心问题相关的问题链来组织教学的主张。这一主张,是根海多年来思考阅读教学内容的结果,其实质是指向阅读的方法或策略的,也就是阅读的思维过程的。这一主张,也已经溢出了语文课程,为其他学科所采纳。
2023年4月11日下午,得知根海辞世消息的那一刻,我很平静。随即,便觉悲从中来。2012年教师节,是根海从教30周年。教研室在庆祝活动中安排了向他献花致敬,然后,主持人让他说说30年来教学和课改的感想,他顿了一下,说了“举步维艰”四个字,引来台下的共鸣和唏嘘。然而,根海并不因此而颓唐,依然孜孜地在语文课程领域耕耘。
根海在教学上像个赤子,不计毁誉地不断探索、实践,永不满足于现状,绝不重复自己。根海是个才子,对于一些必须回应的教学主张,他总能用自己的话语给出诠释,为己所用。根海重情,故能相识满天下。根海认理,故能兼收并蓄,堂庑乃大。
根海对语文课程的阐释,“或有时而可商”,但他所付出的这些努力,不会成为水画冰镂。故将其思考所得和课堂教学实践裒为一册,借以沾溉后来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