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近代后,尤其上海独立建市后,原本僻处东北的江湾地区,相较人烟稠密的南市、闸北,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空间,在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上一马奔腾,大块的农田、蜿蜒的河流、蒿草旁的坟堆快速消退,代之以四通八达的道路、拔地而起的住宅、书声琅琅的校园。
江湾,从田野小镇到繁华都市之重要区域,世事沧桑,见证上海近代的历史。本书的资料来源当时报刊、书籍、调查报告等,时有史料的海派味,文字的土泥味迎面而来,也许能让人领悟何以江湾的历史文化之味。
|
內容簡介: |
“虬江十八弯,弯弯到江湾。”江湾以虬江屈曲入境而得名,成陆距今1200余年,市镇始建于宋。所谓“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的铜江湾,就是指以江湾镇为核心的江湾地区。曾经的江湾,覆盖了今天的虹口、杨浦、宝山、原闸北地区,包括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全域,宝山区高境庙地区,杨浦区江湾五角场、新江湾城地区,以及新静安区的部分区域。
江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以来,江湾交通便利、学校林立,大量文化名人在此聚居。然而,20世纪30年代,江湾地区的大量优秀建筑被战火摧毁。
本书聚焦江湾镇并辐射周边地区,从档案文献、调查报告、报纸期刊等历史资料中发掘,以12个专题、130余幅各类图照,将历史上的江湾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關於作者: |
陈祖恩,祖籍宁波,东华大学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出版《日本侨民在上海》《寻访东洋人》《上海的日本文化地图》《上海日侨社会生活史》《上海:记忆的散步》等专著,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研究上海日本人社会及其历史的第一人。
|
目錄:
|
目录
序言
一 江湾镇旧事
二 江湾路忆往
三 从吴淞铁路到淞沪铁路
四 粤东中学:江湾的木棉花
五 叶家花园与澄衷医院
六 江湾医院
七 江湾五角场的“大上海”建筑
八 虬江码头与上海繁荣
九 “一·二八”江湾之战
十 淞沪抗战中的江湾战场
十一 公墓与火葬场
十二 战后的江湾审判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江湾是上海的富庶之乡,民风淳朴,物产富饶,距都市 20 余里,“其水自吴淞江屈曲入虬江,因曰江湾”,别号小桃源。千万亩田野,平坦畅茂,一丛一丛的青翠树林,与流水相映,令人意味其美。近代后,尤其上海独立建市后,原本僻处东北的江湾地区,相较人烟稠密的南市、闸北,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空间,在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上一马奔腾,大块的农田、蜿蜒的河流、蒿草旁的坟堆快速消退,代之以四通八达的道路、拔地而起的住宅、书声琅琅的校园。
1928年,上海特别市设立江湾区,大大扩大江湾的范围。所谓小江湾(镇)、大江湾(区)之说,赋予江湾新的意义。就地域概念来说,上海除了公共租界、法租界以外,还有华界,即所谓“两界三方”。但是,旧时的华界主要是南市与闸北,江湾是华界的新兴区域,更是“大上海计划”市中心所在地。实施“大上海计划”,其核心是在租界的外围重建华界新都市,与外国列强势力抗衡,意图将上海建设成一个内联全国,外通四海,能“取租界而代之”的大都市,可以说,面目一新的江湾是华界之荣光,大上海之精粹。
作为上海地情的乡土教育,江湾的淞沪铁路、江湾医院、叶家花园、万国体育场、虬江码头以及“大上海计划”等,均是近代上海历史的重大事件,而教育空气之浓厚,在上海郊外的区域里,更值得关注。当居民仅1131户时,小学已有4所之多,以全国小学教育比较,已为不少。1921年复旦大学自徐家汇迁来后,江湾迅速成为教育新区,大学有复旦、劳动、持志、法科,中学有立达、复旦实验、南洋商科、南洋女英专等。
随着淞沪铁路南北贯通,走马塘更东西绕行,市面为之振兴。近有江湾跑马场(又称万国体育场),赛马之季,颇足轰动全市,是时江湾道上,车马络绎,尤胜春明龙华道。清末民初,龙华寺院,江湾田野,成为上海郊游的著名风景。
江湾也是英勇慷慨之地。1932 年一·二八事变,江湾成为日军攻击的战略重点。十九路军以江湾为全军据点,屡经激战,全成焦土。1937 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战局重心依然是江湾,中国军队将士浴血苦战,周围的村落,都变成一堆堆的废墟烬土。但是,江湾的每一个地名,都永远不可磨灭。从背负笠帽的十九路军英俊姿形,到英勇献躯的中国军队将士,他们在江湾的土地上,伴着云天与草野长眠。同时,英雄的江湾民众,在村庄全毁的惨状下,英勇助战,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侵略。战后,自发建立“一二八忠烈墓”和“无名英雄墓”,让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永远发扬。
江湾,从田野小镇到繁华都市之重要区域,世事沧桑,见证上海近代的历史。本书的资料来源当时报刊、书籍、调查报告等,时有史料的海派味,文字的土泥味迎面而来,也许能让人领悟何以江湾的历史文化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