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

書城自編碼: 39836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陈斯一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47882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60
《 《礼记·乐记》研究论略 》
+

NT$ 509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
+

NT$ 326
《 文艺复兴哲学中的个体和宇宙(汉译名著本21) 》
+

NT$ 204
《 哲学与人生 》
+

NT$ 273
《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
+

NT$ 301
《 与自己和解: 做自己的心灵疗愈师,活得通透自如,认知觉醒一句顶一万句 》
編輯推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对柏拉图《会饮篇》的一份详细、全面、综合的哲学解读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是对《会饮篇》进行系统研究的原创学术专著。
★ 本书基于国内外多学科文献,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做到了跨学科沟通与对话,弥补了国际学界对《会饮篇》研究的割裂化、碎片化之缺憾。
★ 作者认为,从某种现象以及围绕该现象的种种意见出发,逐渐上升到现象背后的人性根据和深层真理,同时并不彻底抛弃现象的表层特质与关于现象的俗常观念,而是尽可能将散乱的真理之碎片统合为整全的智慧之视野,这正是柏拉图对话录这种独特的文体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內容簡介:
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会饮篇》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由于这部经典作品在文体和内容方面的多重性和丰富性,在当下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局面中,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缺乏建设性的对话,容易导致学术成果的割裂化、碎片化。《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力图进行沟通和融汇,弥补学界缺憾。
本书是对柏拉图《会饮篇》的一份详细、综合的哲学解读,在文本阐释与论证重构之基础上,结合古代历史与法律等领域的多种文献,同时吸纳人类学、历史学、古典学、修辞学的相关研究,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会饮篇》的爱欲哲学,并以此为框架和载体,探讨柏拉图对欲与爱、同性与异性、身体与灵魂、人性与政治、诗歌与哲学、自然与文化、生成与存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
關於作者:
陈斯一,四川人,1986年1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剑桥大学古典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理事,著有《从政治到哲学的运动:<尼各马可伦理学>解读》《荷马史诗与英雄悲剧》《存在与试探: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幸福与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十讲》等。
目錄
前 言1
第一章 古希腊男童恋1
第二章 《会饮篇》的情节与结构12
第三章 斐德罗与包萨尼亚22
第四章 厄里克希马库斯与阿里斯托芬33
第五章 阿伽通与苏格拉底49
第六章 阿尔喀比亚德92
附录:《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129
內容試閱
本书是对柏拉图对话录《会饮篇》(The Symposium)的一份哲学解读。《会饮篇》的主题是爱欲,尤其是古希腊社会流行的男童恋爱欲。尽管随着对话的展开,柏拉图阐述的爱欲观念将逐渐摆脱男童恋色彩,直至普遍化为人性对于不朽的渴求,但是这部对话的主题毕竟是以男童恋爱欲为出发点的,即便是苏格拉底讲的爱欲也仍然带着男童恋色彩,甚至可以说著名的“爱之阶梯”也仍然是对男童恋爱欲的某种升华与改造,而且整部对话的最后一幕和最后一篇讲辞以最显白的方式回到了男童恋主题。笔者认为,像《会饮篇》这样,从某种独特的习俗现象以及围绕该现象的社会意见出发,逐渐上升到现象背后深层的人性根据和自然真理,同时并不彻底抛弃现象的表层特质与关于现象的俗常观念,而是尽可能将散乱的真理碎片统合为整全的智慧视野,这正是柏拉图对话录的典型书写方式,也是柏拉图式辩证法的思想意义之所在。因此,为了充分理解《会饮篇》关于爱欲的哲学论述,我们有必要从古希腊社会的男童恋风尚出发。本书的第一章即旨在提供这样一个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从第二章开始,本书正式进入对《会饮篇》的诠释与研究。第二章是对开场情节和讲辞顺序的解读,涉及的文本范围是从对话的缘起(人们关于多年前一场会饮的追忆)到主题的提出(那场会饮的参与者决定轮流发表对于爱欲的赞美)。第三、四、五章按照两两分组的方式,依次解读六篇主要的爱欲赞词。笔者认为,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考察的核心问题是爱欲如何展现自然和习俗的张力,沿着这条思想线索,对话的主体论述从男童恋之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意义出发,逐渐深化至爱欲之本质如何满足人类最内在的灵魂需求。在爱欲的具体表现中,自然和习俗的张力又落实为哲学与政治的张力:政治生活的爱欲根据在于,由于自身的不完整,每个人和命定的同伴相互需要,归属于一个共同体,从而尽可能接近完整;哲学生活的爱欲根据在于,人基于自身的必死性而渴望不朽,为实现这种渴望,人需要从变动不居的个别之美升华至永恒不变的普遍之美,通过对永恒之美的观看来接近不朽。政治爱欲是“属己之爱”,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充满张力的横向联合;哲学爱欲是“善好之爱”,体现为人性符合自然秩序的纵向上升。在柏拉图笔下,阿里斯托芬是诗人的代表,他讲的爱欲神话为政治做出了最深刻的辩护,而苏格拉底是哲学家的代表,他在言辞上批评诗人的观点,阐述了一种超越城邦的哲学爱欲,同时又在行动上遵从诗人的教导,一生忠实于自己的城邦。在这个意义上,《会饮篇》的自然和习俗之争是“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执”在爱欲问题上的展现。笔者试图证明,柏拉图并未简单地赞同哲学、批判诗歌,他对这场争执的呈现是复杂而公允的。
在对话的末尾,阿尔喀比亚德闯入会饮的现场,代表狄奥尼索斯仲裁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的争执;他没有发表对爱欲的赞美,而是发表了一篇对苏格拉底的混杂着抱怨与责备的赞美,让整部对话以极为戏剧性的方式收尾。笔者认为,如果说男童恋是《会饮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那么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之间极具爱欲色彩的师生关系、阿尔喀比亚德的政治抉择和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就是柏拉图探讨男童恋与爱欲问题的现实背景。在输掉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人控诉苏格拉底败坏了阿尔喀比亚德,导致后者背叛城邦。面对这场不公正的审判,柏拉图并没有简单地为苏格拉底正名,而是以喜剧的语言书写了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之间的爱欲悲剧,以剖析哲学家与政治家不可调和的天性差异如何导致爱欲教育的失败。从这个角度看,《会饮篇》实际上在个体的层面呼应了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对西西里远征与雅典“帝国爱欲”的政治分析。本书第六章将借助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柏拉图的另一篇对话《阿尔喀比亚德前篇》,并结合阿尔喀比亚德的政治生涯和爱欲经历,仔细考察柏拉图笔下的他在《会饮篇》中对苏格拉底的刻画,力图准确还原柏拉图对阿尔喀比亚德和雅典民主制的诊断以及对苏格拉底的辩护与反思。
本书的写作思路和一些个人思考,最初是笔者在多年前留学英国期间与好友樊黎讨论时产生的。笔者希望借此机会向他表达感谢,也纪念我们在异乡结成的友爱。附录文章原是笔者在就读博士期间完成的一篇英文论文(“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Timaeus”),这篇论文的主题亦与本书相关。感谢段奕如将它译为中文。

阿伽通与苏格拉底
(节选,注释从略)
在《会饮篇》中,代表自然哲学的是厄里克希马库斯,与他相比,阿里斯托芬和苏格拉底的讲辞都称得上是“次航”,因为二者都从无差别的自然回到了人性。区别在于,诗人讲述的是关于属己之爱的神话或“秘索斯”(μ?θο?),而政治哲学家阐述的是关于善好之爱的理性言辞或“逻各斯”(λ?γο?)。阿里斯托芬的赞词紧跟在厄里克希马库斯之后,并且直接针对厄里克希马库斯另辟蹊径,因为诗歌和神话并不需要辩证;苏格拉底的赞词紧跟在阿伽通之后,并且始于苏格拉底和阿伽通的对话,因为政治哲学以辩证为前提。如果说斐德罗和包萨尼亚的发言代表着城邦关于爱欲的意见(爱欲以不同的方式为城邦带来善),那么阿伽通的发言就完成了对于城邦意见的提炼(爱欲就是善)。进一步讲,斐德罗和包萨尼亚都是从城邦习俗的视角出发赞美爱欲的,而阿伽通的赞词则在一个更加自然的层面展开,这集中体现为他是从爱欲之美出发赞美爱欲之善的,爱欲之美(年轻、柔软、轻盈)是比爱欲之善(四大德性)更加自然的品质。虽然斐德罗、包萨尼亚、阿伽通的赞词都表达了城邦关于爱欲的意见,但是在阿伽通发言之前,厄里克希马库斯和阿里斯托芬已经开辟出一个比习俗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自然视野,阿伽通继承了这一视野,他的爱欲赞词一方面装饰着最受城邦欢迎的修辞,另一方面着眼于自然的美和善。在这个意义上,阿伽通的发言是对于城邦爱欲观念的最高表达,他所赞美的爱欲最符合习俗所能设想的至高自然:爱若斯是“最美和最好的”神。不仅阿伽通这个人物是辩证法的合适对象,而且他所表达的意见也是辩证法的最佳起点。
阿伽通的赞词赢得听众们的热烈掌声,唯独苏格拉底不为所动,他评论道,“我原本愚笨地以为,当我们赞美一物时,必须讲出关于该物的真理,再以此为前提,从中挑选最美的要点,进行最恰当的安排”(198d36),但是从现场听众的反应来看,最受欢迎的赞词竟是“把尽可能伟大和尽可能美的属性归于该事物,不管是否属实”(198e12)。最后,苏格拉底尖锐地指出,“只有对于那些无知的人,这样的赞词才显得是华美的,对于有知识的人则并非如此”(199a13)。如果说阿伽通先前无意中冒犯了在场的客人们,那么苏格拉底现在就是在直言不讳地批评所有其他客人;同时,这也说明阿伽通只在口头上区分了“少数有理智的人”和“没有理智的大众”,因为实际上,他对在场少数客人发表的爱欲赞词和他在剧院大群观众面前上演的悲剧作品并无实质区别。苏格拉底试图用行动指出,适合少数明智者探讨问题的方式是理性的对话,而非迎合大众口味、煽动大众情绪的演说,因此,他向先前打断对话的斐德罗请求道:“我能否问阿伽通几个小问题,从而和他达成一些共识,作为我发言的出发点?”(199b810)
接下来,苏格拉底就展开了他与阿伽通的第二轮辩证,他问阿伽通的一连串“小问题”直指阿伽通发言的根本矛盾:如果爱若斯作为一种欲望是有对象的,如果爱若斯欲求某个对象就意味着他并不拥有这个对象,那么,一旦阿伽通承认爱若斯欲求美,他就必须承认爱若斯并不拥有美,而这就证明他对爱若斯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199d200b)。阿伽通几乎毫无反抗地接受了苏格拉底的逻辑,只是在一个关键要点上表露出一丝迟疑:他不能完全确定是否欲求某个对象就意味着不拥有这个对象(200a7)。针对阿伽通的迟疑,苏格拉底立刻在爱欲和缺乏之间建立起“必然”(?ν?γκη)联系:有时候,一个人表面上会欲求他已经拥有因而并不缺乏的东西,例如一个健康的人也会希望自己健康,但事实上,这种欲求仍然以某种缺乏为前提:虽然此人现在拥有健康,但是他未来不一定继续拥有健康,他所希望的其实是自己“将会”始终保持健康,而这是他在任何一个“当下”都并不拥有的(200ae)。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欲的对象必然是爱者缺乏的东西,换言之,爱者必然并不拥有他所欲求的对象。因此,既然阿伽通承认爱若斯欲求的对象是美,那么他就不得不承认爱若斯并不拥有美从而并不美。面对苏格拉底的严密辩证,阿伽通最终承认自己对于爱欲一无所知(201ab)。最后,苏格拉底补充道:既然爱若斯缺乏美,而阿伽通认为善是美的一种,那么他就必须承认爱若斯也缺乏善(201c)。
对于苏格拉底的爱欲赞词而言,上述关于“小问题”的辩证至关重要。首先,苏格拉底纠正了阿伽通的根本错误:爱若斯并不是至美至善的,而是欲求自己所缺乏的美和善,从这一点出发,只需要再添加一个步骤,就可以得出爱欲的本质了。其次,苏格拉底在看似不经意间扩展了“缺乏”的意义:“缺乏”指的不仅仅是“现在不拥有”,还包括“未来不一定持续拥有”,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一点揭示出爱欲最根本的对象,那就是“永远”拥有美和善。接下来,苏格拉底将转述蒂欧提玛关于爱欲的教导,作为其爱欲赞词的主要内容。蒂欧提玛的教导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讲授爱欲“是什么以及是什么样的”,然后讲授爱欲的“活动”(201e12),第一步教导阐述的是爱欲的本质(居于丰裕和缺乏之间),第二步教导阐述的是严格意义上的爱欲对象(不朽)。通过与阿伽通对话,苏格拉底已经以辩证的方式为这两个步骤做好了铺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