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历史的偏见:从觅食社会到工业时代,人类如何看待暴力与不平等

書城自編碼: 39832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伊恩·莫里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027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卫匡国全集·中国历史:从上古至公元元年
《 卫匡国全集·中国历史:从上古至公元元年 》

售價:NT$ 666.0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
《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 》

售價:NT$ 259.0
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 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

售價:NT$ 447.0
星球大战:千万级付费社群养成记
《 星球大战:千万级付费社群养成记 》

售價:NT$ 406.0
吸引力法则:如何利用心理暗示实现愿望
《 吸引力法则:如何利用心理暗示实现愿望 》

售價:NT$ 311.0
生活艺术
《 生活艺术 》

售價:NT$ 234.0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

售價:NT$ 406.0
不归路之门
《 不归路之门 》

售價:NT$ 25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8
《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 》
+

NT$ 562
《 地理即命运:英国与世界,10000年的历史 》
+

NT$ 619
《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
+

NT$ 562
《 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 》
+

NT$ 498
《 流氓、极道与国家主义者:近代日本的暴力政治(1860-1960) 》
+

NT$ 806
《 暴力与反暴力: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 》
編輯推薦:
1.以独特且罕有的角度洞察从古至今人类价值观的演变过程
作者认为,决定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价值观念的,是获取能量的方式和丰简程度。觅食社会、农业社会和当下的化石燃料社会各有迥异的价值观念,而每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得其所需”,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2.综合多类学科知识,以过去的价值观演变展望未来
作者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意识,从宏观视角,结合考古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综合知识,论述了人类获取能量的行为如何在两万年的时间跨度内,对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产生难以撼动的影响。回溯历史,并展望未来,并探究人类是否正在为自己的灭绝铺路。
3.为读者理解过去时代的价值观提供桥梁
作者认为,每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得其所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本书将为读者更客观、深入地了解过去时代的朴素价值观,理解当下价值观的发展基础,以及更清醒地看待未来世界的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跨越两万年的人类价值观演变史,讲述了人类在这段广阔的历史时期,对“暴力”与“不平等”的看法如何悄然而必然地发生转变。
作为当代人,我们如何理解原始社会绝对平均地分配食物,并且一言不合就暴力相向?为何封建社会的居民能接受等级制度的压迫,对男女不平权的容忍度极高?我们或许会认为这些观念过于陈腐落后,但事实上,以当下的视角评判过去的价值观,是一种“历史的偏见”。
在这本书中,全球知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大胆地提出,是人类获取食物、燃料等物质能量的强弱,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与其相配的价值观。因此,每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得其所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物质匮乏的觅食社会,族群以生存为第一要务,不惜频繁动用暴力保护自己的资源;而在农业社会,定居生活使人们有机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能量,渴望安稳的他们接受了等级制度所缔造的宁静生活……生存、繁衍、发展,这些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保障了物质能量的进一步积累,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高的阶梯。
伊恩·莫里斯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意识,从宏观视角,结合考古学、地理学和生物学等研究成果,论述了物质力量如何悄然影响,进而撼动人类已秉持两万年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并反思了人类有无可能正在为自己的灭绝铺路。
这本书为现代人理解乃至宽容过去时代的价值观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基础,亦为我们更客观地理解当下世界的多元价值观搭建了一座及时且必要的桥梁。
關於作者:
[美]伊恩·莫里斯
全球知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IDEAS智库高级研究员。曾任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系主任、考古中心负责人、人文与科学学院高级副院长。
他的学术生涯始于研究希腊城邦的崛起,随后转向古代经济学,目前主要研究冰期以来的全球历史。曾在英国、希腊和意大利进行考古挖掘工作,并主持斯坦福大学在意大利蒙特帕里卓的考古挖掘。
已出版《西方将主宰多久》《文明的度量》《战争》《历史的偏见》《地理即命运》《希腊人》等14部著作,其中《西方将主宰多久》已被翻译成13种语言,并荣获《经济学人》2010年度图书、《纽约时报》2011年度杰出图书,入围2011年英国奥威尔图书奖。
目錄
总序 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主线(葛剑雄)
推荐序 价值观缘何而来(何怀宏)
新版自序 何谓公平社会(伊恩·莫里斯)
导论(斯蒂芬·马塞多)
正篇
第一章 每个时代的观念都是得其所需
乔治先生的故事
不同社会体系的价值观分歧
历史的诠释与理解
一些“歪论”
历史学家的错误
第二章 觅食者时代
觅食者是什么人
证据
觅食者时代的能量、人口和社会组织
昆桑人的“大首领”与肖肖尼人的“兔老大”
第三章 农业时代
农夫是什么人
证据
农业时代的能量、人口和社会组织
阿格拉里亚
重返阿西罗斯
第四章 化石燃料时代
化石燃料使用者是什么人
从寻找证据到过滤海量证据
工业时代的能量、人口和社会组织
社会发展如何塑造新的价值观
阿西罗斯之后:塔利班枪击事件
第五章 人类价值观的演变:生物、文化与未来观念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准则:红皇后效应
从觅食到农业社会的演变
从农业到化石燃料社会的演变
要往何处去
评论篇
第六章 论“每个时代的观念都是得其所需”的想象意识形(理查德·西福德)
第七章 衡量人类历史价值观的局限(史景迁)
第八章 永恒的价值观、进化的价值观和自我的价值观(克里斯蒂娜·M.科斯嘉德)
第九章 灯火阑珊处:文明崩溃后的人类价值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回应篇
第十章 我对一切事物的正见
我的回应
两个假设
主张1:三个阶段,三种社会形态
主张2:能量来源与人类价值观
乔治先生犯错了吗
21世纪的演变核心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乔治先生的故事
1982年,我去希腊进行平生第一次考古发掘。我因此激动不已:虽然我在英国有过不少发掘经验,但这一次是全新的体验。我驾驶着老旧的路虎从伯明翰一路开到塞萨洛尼基,在那里转乘一辆更加老旧的公交车前往阿西罗斯,我们的工作地点就在那个农庄。在那里,项目进入正轨。我们整天对史前陶器进行计数、称量和归类,等到夕阳西下,就在发掘现场尘土飞扬的前院里喝上一两杯茴香酒,养养精神。
某个傍晚,一个老人侧身骑着驴,用手杖轻敲坐骑,从发掘现场边上的土路经过。有位老妇走在他一旁,鼓鼓囊囊的麻袋压弯了她的背。当他俩经过时,我的一个同学用蹩脚的希腊语问候他们。
老人停了下来,满脸笑容。他跟我们的代言人聊了几句,然后两位老人继续向前跋涉。
“那是乔治先生。”我们的翻译说。
“你跟他聊什么了?”有人问道。
“就是问候了一句。还问他为什么不让太太骑驴。
停了一会儿,有人问:“然后呢?”
“他说他们只有一头驴。”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古典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冲击。如果在伯明翰,男人骑着驴,却让太太费力扛着大麻袋,会被看作是自私的(甚至更糟)。而在阿西罗斯,这么做却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其原因也不言自明,以至乔治先生显然觉得我们的问题很蠢。
1/3个世纪过去了,我撰写本书,就是试图解释我在阿西罗斯的所见所闻。本书的内容基于2012年10月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有关人类价值观的两次坦纳讲座。受邀主讲坦纳讲座是一个学者学术生涯的至高荣誉之一,但老实说,我这样的人本来不太可能受邀,所以这更令我备感荣幸。在遇到乔治先生之后的30年里,我从未写过有关道德哲学的只言片语。当然,那件事的细节让我犹豫不决,但仔细考虑之后,我确信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研究中心实际上是我评论阿西罗斯事件的最佳场所,因为要想准确地解释乔治先生的话和我自己当时的反应,差不多需要一部近两万年来人类价值观文化进化的通论。我认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历史和考古学,而非道德哲学的专业知识背景。我自忖,这样一部人类价值观文化进化通论,道德哲学家或许也会感兴趣。
至于我的观点正确与否,在看过专家点评之后,留与诸位评说。我在本书前五章陈述了自己的理论,第六章到第九章是四位应答者对原讲座的回应,他们分别是古典学者理查德·西福德、汉学家史景迁、哲学家克里斯蒂娜·M.科斯嘉德,以及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第十章是我的总结陈词,即我对他们回应的作答。
不同社会体系的价值观分歧
过去这四五十年,针对我见到乔治先生、他的驴和他太太时所遭遇的那种文化冲突(以及比这更古怪的现象),学术书籍和论文早已堆积成山。然而,我即将在本书中探讨的问题与大多数此类研究全然不同。在我看来,放眼整个地球过去两万年的历史,我们会看到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大致交替出现的体系。每一种价值观都与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相关联,而每一种组织形式又都是由人类从周遭世界获取能量的特定方式决定的。归根结底,能量的获取方式不仅能够解释乔治先生说的话,也能够解释他的话为何令我大吃一惊。
不过我得抓紧时机补充一句:因为价值观体系—抑或文化,或者随你怎么称呼—是无形的存在,如果想用100多页的篇幅来论证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关注较为笼统的价值观体系中具体的子集。因此,我在本书中相对仅限于探讨(包括政治、经济和性别的)平等与等级制度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待暴力的态度。之所以选择这些主题,部分原因是我对它们感兴趣,此外,它们似乎也比较重要。不过我也怀疑价值观的大多数子集所揭示的模式相同,如若不然,对价值观的不同子集进行比较就会成为一个明显的逻辑漏洞,批评家们就会借此曲解我的观点。
我将用第二章到第四章这三章的篇幅展示这三种大致先后交替出现的人类价值观体系的现实。第一种体系,我称之为“觅食价值观”,因为与它相关的社会主要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野生动物来维生。觅食者倾向于看重平等而非大多数类型的等级制度,对暴力相当宽容。第二种体系,我称之为“农业价值观”,因为与它相关的社会主要靠驯化的动植物来维持生计。农夫倾向于看重等级制度而非平等,对暴力的容忍度较低。第三种体系,我称之为“化石燃料价值观”,它所关联的社会主要以已经转变为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化石的能量来增加现存动植物的能量。化石燃料使用者倾向于看重大多数类型的平等而非等级制度,且非常不能容忍暴力。
这一框架不仅解释了1982年乔治先生的话为何让我觉得如此奇怪(他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农耕阶段,而我已经进入化石燃料阶段了),似乎也对我们研究人类的价值观产生了两个更为广泛的意义。如果我的能量获取方式决定价值观的观点是正确的,它或许能引出两个结论:(1)道德哲学家们力图找到一个整齐划一的、完美的人类价值观体系的努力是徒劳的,以及(2)我们(不管“我们”是谁)如今视若珍宝的价值观,实际上很可能会在并不十分久远的将来的某个时间点变得全然无用。在那个时间点(前提还是如果我是对的),我们会抛弃这些价值观而进入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后化石燃料”阶段。在本书第五章,我提出了一些设想,探讨了那种价值观可能的形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