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破局(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古今中外人士都在践行的人生破局之道。决定人上限的,是一个人破局的能力·悦读纪·)

書城自編碼: 39810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成功/激励
作者: 何权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617422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售價:NT$ 510.0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售價:NT$ 510.0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售價:NT$ 270.0
暗黑历史书系·巴黎伦敦血色历史(伦敦巴黎双城记,城市社会生活的另类书写)
《 暗黑历史书系·巴黎伦敦血色历史(伦敦巴黎双城记,城市社会生活的另类书写) 》

售價:NT$ 811.0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

售價:NT$ 359.0
人鱼陷落:完结篇
《 人鱼陷落:完结篇 》

售價:NT$ 275.0
中国近代史-大有文库丛书
《 中国近代史-大有文库丛书 》

售價:NT$ 182.0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心理游戏——温暖的艺术互动魔法    [美]艾丽卡·柯蒂斯
《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心理游戏——温暖的艺术互动魔法 [美]艾丽卡·柯蒂斯 》

售價:NT$ 6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0
《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 》
+

NT$ 354
《 五种时间 》
+

NT$ 220
《 机遇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 》
+

NT$ 257
《 时间管理:充分利用一年的8760个小时 》
+

NT$ 278
《 精力管理:与其管理时间,不如提升精力 》
+

NT$ 394
《 改变人生的谈话 》
編輯推薦:
1.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人生如棋,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2.人生的很多痛苦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痛苦,就是提醒你该觉醒了。
3.书中展示了古今中外人士拿破仑、叔本华、曾国藩、稻盛和夫、俞敏洪、马斯克等名人金句,助力你找到人生破局之道。
4.决定人生上限的,是一个人的破局能力。
5.内容丰富,洞悉人性,打破困局,领悟智慧。本书包含35篇以小见大的人生哲思文,帮你打破局限、破解难题、突破困境。
內容簡介:
破局,指的是一个人打破局限、破解难题、突破困境,从而使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人生难免会陷入困局,想要破局,最大的障碍在于内心,即我们的处世态度。决定人生上限的,是一个人破局的能力。若想破解难局,就必须学会看淡人生,放过自己,放下那些阻碍我们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不让自己困在局限里、困在悲惨里,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以7大篇章精制35个人生破局锦囊,助你打破困局,摆脱精神内耗,重启人生,窥见新天地。
關於作者:
何权峰 贴近人性的心灵励志作家,著有畅销书《格局》《眼界》等。医生兼作家,同时在大学授课。1995年开始写作,目前出版的心灵励志书已累积40本。他的笔触细腻,平易中显哲理,妙趣中见智慧;对问题有很深的洞悉,不单是“诊断问题”,还为读者拓宽视野,将心灵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此,读者所获得的,就不单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全新的人生。”何医生如是说。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别让自己的无能,限制你所能
第一节 你是“不为”,还是“不能”?——自我设限 / 3
第二节 要小心,你所预言的很可能成真——自证预言 / 9
第三节 为什么明知道却做不到?——软弱与借口 / 14
第四节 只要有一次破例,就有第二次——拖延症 / 19
第五节 怪兽与它们的产地——内心恐惧 / 25
第二章 困在这种心态中,你会困在悲惨里
第一节 都是别人的错害得我——受害者心态 / 33
第二节 一心要除魔的人,最易着魔——怨恨与报复 / 38
第三节 令你痛苦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负面诠释 / 44
第四节 头号情敌是自己——错误的期待 / 49
第五节 如何做正确的决定——犹豫与后悔 / 54
第三章 你不做自己,要叫谁来做
第一节 你不喜欢自己,谁会喜欢?——不接纳自己 / 63
第二节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太在意别人 / 68
第三节 别拿别人的价值当自己的——自贬身价 / 74
第四节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没原则底线 / 80
第五节 你不做,要叫谁来做?——不做自己 / 86
第四章 用心避免的,会落入一心想避免的
第一节 专注不想要的,就无法得到想要的——聚焦问题 / 93
第二节 出现问题大多是耐性不够,而不是时间不够——不耐烦 / 98
第三节 为什么这种事一再发生在我身上?——人生课题 / 104
第四节 最严重的事是凡事看得太严重——小题大做 / 110
第五节 你总是“想太多”吗?——反刍思考 / 115
第五章 未提升的人性,是最大的不幸
第一节 永远不要从别人的口中去认识另一个人——说人是非 / 123
第二节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爱发脾气 / 129
第三节 受不了气,成不了大器——打击与伤害 / 135
第四节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两件事——担心与抱怨 / 141
第五节 心态决定一个人的状态——敷衍怠惰 / 146
第六章 正视弱点,迎向转折点
第一节 如果你都怀疑自己,谁会相信你——没自信 / 155
第二节 如果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不敢冒险 / 161
第三节 等我们觉察时,大多早已根深蒂固——坏习惯 / 166
第四节 真正让人无法相处的原因——自以为是 / 172
第五节 看清别人易,认清自己难——不反省改过 / 177
第七章 你自己要好,这世界才会更好
第一节 这辈子就只能这样——倦怠和无奈 / 185
第二节 这是个问题,还是个机会?——悲观消极 / 191
第三节 等以后,生命已经过去——错过人生 / 197
第四节 人的不幸就在于不知自己幸福——不满足 / 203
第五节 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抗拒真相 / 208
內容試閱
自 序
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但你真的搞清楚“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了吗?
或许,别人容易看清你,反而是你不容易认清自己、明白自己。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你在很多情况下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
你明知不可为,仍然做出愚蠢的选择。
你一遇到困难,不是想逃避就是想放弃。
你犯了错误,也许总是为自己开脱或将其归咎于他人。
你想讨所有人喜欢,却不喜欢自己。
你期待顺心如意,却想着不如意的事。
你渴望能改变人生,现实中却一成不变。
你觉得人生的时间不多了,却停止不前。
你听过“毒蝎子过河”的寓言故事吗?青蛙背着蝎子渡河,途中蝎子移动尾巴,试图用毒针刺青蛙。青蛙大叫:“你为什么要用毒针刺我?我要是死了,你也会没命的。你又不会游泳,为什么做这么愚蠢的事?”
蝎子回答:“我不知道。我也无法控制自己。”
你有多少次明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控制不住坏习惯……有多少回,你因某事而发怒,做出一些伤人又伤己的事。于是你暗自下定决心:以后我再也不要这样生气了。然而没过多久,你又再度生气,还气自己为什么生气,气别人惹你生气。你如今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了吗?
人们总是把和自己作对或伤害自己的人当作敌人,我们“内部”的敌人是自己负面的性格,挥之不去的阴影——愤怒、懦弱、贪婪、怠惰、拖延、悲观、憎恨、自卑、恐惧……这些敌人总会不定时地轮番跑出来作乱。这些敌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都在干扰我们、阻碍我们、打击我们、控制我们,这种“无法自控”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一位君王说:“我能征服帝国,却不能征服我自己!”
印度的甘地也说过:“人的一生,最大的与最艰苦的战争,都是与自己的战斗。”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能战胜自己的对手,却因不能战胜自己的种种弱点而最终败在自己的手里。人生的挑战说穿了都是挑战自己,即便赢得了全世界也先别高兴,因为你很可能会输给自己。
“活出自己”的最大障碍正是“自己”。你只要征服了自己,打破了自我设限的困局,就没有人能够阻碍你

第一章 别让自己的无能,限制你所能

第一节
你是“不为”,还是“不能”?——自我设限
孩子在浴缸里注满了水,将鱼缸里的鱼儿放了进去,转身去清洗鱼缸。孩子刷干净鱼缸后返回浴室,他惊讶地发现,纵使整个浴缸可以供鱼群悠游,鱼群却缩在一块恰如鱼缸大小的水域。浴缸里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东西阻挡,为什么鱼儿不敢自由自在地游呢?
我曾看过一项心理实验,是关于信念局限性的有趣研究。研究人员在长方形水族箱的中央放置了一块玻璃隔板,每次金鱼想要游过隔板的时候就会撞到头。数次之后,金鱼适应了只待在水族箱的一边了,免得撞头。后来即便研究者拿开了玻璃隔板,金鱼也不再想去水族箱的另外一边了。水族箱里的玻璃隔板没有了,思维却把它们限制住了。
很多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请你认真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也受制于类似的枷锁?
常听有人说:“不可能的,我学历那么低,怎么会有公司雇用我?”“我长得不够漂亮,他怎么会喜欢我?”“我没有人脉,怎么推销业务?”“我没办法好好沟通,因为一向跟他们处不来。”“没办法,我本性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在自己的心里设置了一道坎儿,阻挡着自己前进,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设限”。
很多限制都是从你的内心开始的,如“这事我做不好”“我不行”“我无法完成”“我办不到”;你可能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我天生就是不会”“我不擅长音乐”“我对于运动没天分”“我不是读书的料”“我不够聪明”“我不善交际”“我记性不好”“我还太年轻”“我年纪太大了”“我就是这样的人”~~这些内心独白的杀伤力惊人,它们限制了你对自己的看法,压制了自己的潜力。人若抱有这种心态,等于是扼杀了机会与可能。
马戏团有个广为人知的训练大象的方法:驯兽师会先将接受驯养的大象用铁链拴于木桩上。起初大象会试着挣扎逃脱,当它发现徒劳无功之后,便只能接受现状。而后,驯兽师仅以一条细绳便能控制大象。即便它的力气足以挣脱细绳得以逃脱,却从不会再尝试,因为大象已认定自己无法脱身。
那束缚着自己的东西,通常就是自己。我们原本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但在局限思维下,这些事往往变成了想都不敢想的事,以为自己只能这样了。
如果连自己都认为做不到某件事,那就肯定做不到
你是“不为”,还是“不能”?你想想看。
你究竟是真的没办法,还是暂时没想出办法?
你是真的无法完成,还是未尽全力?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一位杰出的零售商。好几年前,我去拜访他,他带我到他的几家超市参观。在他开车回家的路上,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从原本只有一家店面,现如今扩充到上百家分店,是如何办到的?”
他回答:“我相信自己可以办得到!”
朋友进一步说明:“很多人都习惯于只看自己‘办不到的部分’,缺乏信心就难以有所突破。我和其他人稍微有一些不同——我会刻意选择不去注意自己办不到的部分,这样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面临的困难或危机。”
办不到不是问题,你认为“自己办不到”才是真正的问题。是啊,你一旦认为自己不行,也就限制了自己的行动,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相反,若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就有可能找出可行的方法。
很多人听过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的故事。他天生没有四肢,却坚持不让自己的人生因此受限——他不去想自己不能做什么,而是去想自己能做什么。如今,起居饮食、写字、用电脑,甚至游泳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他还拥有会计及金融学位,开办了公司,出版了著作,到访过五大洲近六十个国家,举行过近千场演讲,影响了无数人。
引用爱迪生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人要去尝试做他原本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如果你都认为自己做不到,那就肯定做不到。
你把“我不能”这句话,改成“我试试看”。
你若想成功就需要尝试,实现理想需要尝试,个人的成长和突破更要尝试,勇敢地尝试是成功的一半。你如果试都不试,那么注定要失败。
你不要说“我做不来”,而是要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办得到”。
前者是在找借口,后者则是在找方法。前者令你寸步难行,后者则会让你不断进步。
你问自己:如果必须办到,你会怎么做?
你要突破内心的自我设限,向自己发起挑战!当然,挑战是困难的,但越困难,就表示你在突破自己,表示你会变得越来越强。
第二节
要小心,你所预言的很可能成真——自证预言
有一个人参加工作多年,但他清楚那个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既不敢改变现状,也没有勇气转行,无力地说:“我没有选择!”
我笑答:“是的,你没有选择!”
我说的是真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别无选择,这想法就可能会让你别无选择。
你相信自己做得到,是对的;你相信自己做不到,也是对的。
你认为人性本善,是对的;你认为人性本恶,也是对的。
你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社会不公,怀才不遇,所以一事无成,是对的;你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断努力拼搏,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也是对的。
你认定事实是什么,便会替自己在潜意识里找到“证据”,在不经意间使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预言”。
一个人说“我很倒霉”,在这种负面的心态下,他就会特别关注一些不顺心的事,便验证了这个自我预言。而另一个人认为“我很幸运”,通过这种正面的心态又会验证自己的预测,即“好事总发生在自认为好运的人身上”。
在生活中常有这类事例:你预测上台做报告时会很紧张,结果一上台果真结结巴巴的,证明了你的预测。有人觉得自己文笔差,抗拒写作,最后写出的文章果然了无新意,于是就会说:“我早说过了吧,我就是不会写作!”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常听到“他对我有偏见”“他老是和我作对”等这样的抱怨呢?我们认为某人对自己“不怀好意”,自然就会对其看不顺眼。
教育研究也证实,例如:学生自认为愚笨,其学习成绩也将日渐下滑。教师的预期也会影响其对学生的态度,并影响学生的自信、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再如,在既定的印象中,人们认为男生的数理能力比较优秀,女生则在文科方面比较擅长。其实从整体来说,男女的文理能力不相上下,只是发展时间的早晚不同,但有些人对自己的看法已固化了,便“自验预言”。
孩子被赞美得多,表现往往越好;孩子被批评得越多,表现往往会越差,就是这个道理。孩子被冠之以某种负面评价,就好比商品被贴上了劣质的标签,会使其贬低自我价值,逆向发展,同时强化了负面评价,形成恶性循环。
要小心,你所预言的很可能成真
一个思想消极的人,实际上是在进行自毁。觉得自己不幸的人很难快乐,因为就算有好事发生,他的心里也会怀疑:“我不相信有这种好事!”当有人对他好时,他会说:“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这样,他就把人推开了。若那人真的离开,他就会更加确定自己的怀疑:“我就知道他是虚情假意的!”
若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每一件事情,每天都对自己说:“我是失败者!”“我一事无成!”“我的运气很差!”那么你的脑海里便会一直充斥着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你就会变得悲观消极、自我怀疑、踌躇不前,“预言”或许就会成真。
我听说某学校棒球队的教练是一个典型的消极人物,凡事都从悲观的角度来看待。
有一次,教练带领校队坐车到别的学校参加比赛,他一路上都在对校队成员抱怨:“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坐了这么久的车,大家的肌肉都僵硬了,对方却在学校准备好了等着我们比赛——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赢他们呢?”结果,棒球队那天的比赛成绩非常差。
过了一周,另一所学校的校队要来校内参加比赛,教练又抱怨:“他们一路上都养精蓄锐,个个看起来生龙活虎,我们怕是很难赢球啊!”结果,那天棒球队又输了。
在尚未开始做事之前,便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么你不用去做了!或许失败正等着你呢!

为什么自认倒霉的人坏事连连呢?为何好事总发生在自认好运的人身上呢?
因为好的预期往往会带来积极的反馈,又强化了原先预期的乐观。相反,坏的预期往往会得到坏的结果,而坏的结果又强化了原先预期的悲观。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这么说:“我早就知道!”“我早有预感!”“果然不出我所料!”
既然如此,朋友,为何不多给自己以及家人、学生、部下等,来一个正面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呢?
第三节
为什么明知道却做不到?——软弱与借口
“你若想做,就会立马去行动;你若不想做,也会找到一个借口。”其实,“知道”跟“做到”是两码事。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减肥要少吃多运动,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大家都知道低头看手机不好,还是经常这样做。一些人下定决心开始调整作息,不再熬夜追剧、打游戏,可是过了几天故态复萌。一些人热血沸腾地说,“从明天起,开始健身、塑形”,可是没几天又恢复了原状。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一堂课,便觉得豁然开朗,决定开始彻底进行改变,然后就没有再行动了。一些人连续几年都制订了新的计划,结果坚持不了多久又不了了之。
有些人为什么明明知道要这么做,却又做不到呢?
因为这些人借口太多、理由太多。人的意志力往往是薄弱的,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要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还要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它们将督促我们全力以赴,不轻易放弃。
本来就不想做,之后才想出理由和借口
常有人问我:“老师,我要怎么才能戒掉坏习惯啊?”“我就是脾气大,该怎么办?”“我提不起劲,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呢?”
其实方法多的是,但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做,什么方法也没有用。
当非常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自动自发”,不是吗?当想吃冰激凌,或想做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你不会问“该怎么做”。但是在其他你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你会推托,会为自己找诸多阻碍的理由,因为你并不是真心想做这件事。
你会为了微不足道的理由就放弃。例如,你说要读书,却发现有人在教室里聊天,然后就不读了,并说聊天的声音使自己无法专心读书。事实上,如果你下决心读书,便会不顾这些小小的干扰。周遭的干扰反而会让你更加专心,不受到影响。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无论什么事,都是先有不想做的想法,之后才想出相应的理由。”我常听学生说因为读不下书,才会上网打发时间。错!事实是因为读书累、上网有趣,所以就忍不住上网,结果没时间读书。
你每次读几页书就分神,做几道练习题就觉得乏味,开始做事就觉得倦怠,一点儿干扰就受不了~~其实是你本来就想要放弃,只是为了给自己找借口而已。
做最坏的打算,期待最美好的结果
所以,请你扪心自问:“我有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吗?”“我是真的打从心底渴望实现这个目标吗?”
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做法,得到的结果就会和以前一样。我常这样告诉学生:“如果不改变,你们会年复一年继续像现在这样。这是你们想要的吗?”
当然,改变不能只是凭借人的意志力,方法也很重要。一项研究表明:改变需要一点点的乐观加上一点点的悲观。
首先,在纸上写下你要做的事,分析此事带来哪两个好处以及会遇到哪两个障碍。
以考取证书为例,你先想好的一面:第一个好处是为你的履历表加分,在面试时也会影响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第二个好处是提升你的竞争力,增加收入。
从坏的角度来看:你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忙着读书和练习。此外,需要牺牲你的休闲、娱乐、交际等时间。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如果你能做到上述建议,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做最坏的打算,期待最美好的结果。人生不会永远如意,当困难和挫折无法避免时,你要有心理准备,而不是一开始就投降。当想要放弃时,多想想完成时的美好,你就可以坚持到底。
人生常常有两件事:借口与结果。
首先,你问问自己:你的借口是什么?
如果回答是“我办不到,因为~~”,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写的内容就是你的借口。
接下来,把你常用的说辞和借口写下来,然后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你所说的借口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有没有试着清除这些障碍呢?有没有人像你一样面对同样的障碍,却能够成功越过呢?
最后,你问自己:若没有借口的话,你会怎么做?
第四节
只要有一次破例,就有第二次——拖延症
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地把“等我有空再做”“好累啊,让我休息一下”“隔一天再做也没有关系”等话挂在嘴边?计划中要读的书、要打的电话、要洗的脏衣服,或是要回的信,你总是一再拖延。
你明明工作或课业没完成多少,却不由自主地去点开社交软件、打游戏、看电视。你说:“我会开始做,只要等我看完动态消息或者玩完这一局游戏或者看完这个节目~~”你明明知道自己不应该拖延,可是每次都会拖到最后一刻,报告到了收缴期限才拼命赶进度,账单到额外罚款期限才去缴,事情总是拖到紧要关头才动手,往往太迟了才会觉得后悔。如果你有以上问题,就是得了拖延症!
时间永远不够用,因为被自己耗费掉了
你为什么一再拖延?因为拖延能让你逃避你不乐意去做的事。你只要继续拖延,便会一直保持原状,也能避免问题及负担。就像给信用卡还款,在你收到账单之前,一切都很美好。
拖延为你提供了极佳的保护机制。你只要不去面对,就不会把事情搞砸,就不必怀疑自己,就可以让自己感到心安。这些自欺心理只能暂时减轻你的焦虑感和罪恶感。
如果拖延了很久,最后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做事情,那你就可以为自己做不好找理由,为差劲的结果辩护,如“时间太仓促了”“根本来不及做”~~
这种自欺欺人就是明明心里很清楚自己在逃避什么,但你就是不想面对。拖延越久,你只会越加消极怠惰,无法自拔。
这点让我感触很深。我写作时经常会面临灵感枯竭或者截稿日迫在眉睫的情况,脑海中却没有任何想法。而灵感这种东西,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怎么办?“先写再说。”没错,我只有先动起来,灵感才会源源不绝。
你是否观察过,那些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更多的事,因为他们懂得有效率地利用时间;爱拖延的人才会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因为时间被他们的恶习给耗费掉了。
汉淮南王刘安曾说:“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意思是:“自认没时间学习的人,即使他有空闲时间,也不会用在学习上。”
你们不妨问问自己:如果现在有一个小时的空当,你会做什么,玩手机?看电视?闲聊?或去做其他事?反正就是不会去做那些你承诺过要做的事,对吗?
“永远别让例外发生!”想拖延时,切记这句话
以下是5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
1.只要开始去做就对了。只要你肯开始,就代表正在前进。否则,这意味着你还在原地踏步。
2.每次只做10分钟。因为你总把事情想得很难,以致心生逃避;你只要在10分钟内快速进入做事的状态,就可以消除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最后,你便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3.在做中学、错中学。你若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周全才开始做,那么事情将永远无法开始。你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可能会因为思虑太多,踌躇不前。以写作为例,你先不要要求自己达到名作家那样的水平,先把能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写下来,即便没有逻辑也没关系,写就对了。
4.确定目标。想象你正在跑一场马拉松,比起漫无目的的奔跑,知道比赛的目的地更能激发你的动力。比起“明天要做很多事”这个较为含糊的目标,“明天要完成这三件事”较容易让你采取行动。
5.试着将问题进行细分。当工作量过大,且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时,你与其想着非得完成一件大事,不如锁定一个有限度、合理、可完成的小事。比如跑马拉松,你可以先从3千米的入门级开始,提高自身的有氧能力后,再进阶到10千米长跑与半程马拉松。这会让你减轻许多心理负担,更容易达到最终的目标。
你想拖延时,切记“永远别让例外发生”这句话。你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你会设法骗自己“就只有这一次拖延的机会”。但你只要有一次破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此,“例外”会成为你的“常态”!
有哪些事情是你过去一直耽搁的?写下来,然后依照下面的问题回答:
1.为何我一直没有做出行动?行动起来,我会有何种痛苦吗?
2.我一直拖延,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3.如果我此刻拖延,将来有可能付出何种代价?
4.如果我能立即行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5.如果我不再拖延,想象一下“明天的自己”会如何感谢“今天的自己”?
第五节
怪兽与它们的产地——内心恐惧
你是不是会对很多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怕水、怕高、怕黑、怕蛇、怕死,或是怕上台、怕被批评、怕冲突、怕担风险、怕失败等。害怕是人的求生本能,人因为害怕才能做好自我保护,免于受伤,从而生存下来。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才是可怕的。
但是,当这种恐惧心理让我们动弹不得,变成我们前进的阻碍时,这种害怕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瘫痪”。
我常听学生说:“我想参加比赛,却怕表现不好,就放弃了”“我想发表作品,却怕被批评而迟疑却步”“我喜欢某人,却怕丢脸而说不出口”“我想在公众场合讲话,却怕得全身发软,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问:“为什么怕?”极少数人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他们畏惧的其实是自己恐惧的事物。对一个跳高选手来说,他可以轻易地越过2米高的杆,却不敢跳过等高的墙。对一个跳远选手来说,他可以轻易地跳过7米远的沙坑,却不敢越过等距离的河。所以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你每次向恐惧屈服,恐惧就会变得更强大
若不想产生恐惧心理,你必须先了解自身是如何创造恐惧的。
小时候,三五个伙伴熄了灯说鬼故事,夜半的敲门声、门外的人影、窗外的风声、在墙上投出的鬼魅影子,让我们屏住呼吸、心跳加速、身体紧绷。仔细想想,我们害怕的究竟是什么?
是自己想象的东西,对吗?一个人在黑夜中,看到一个黑影,便神色慌张地跑了起来。这个人遇到第二个人,说:“有鬼,快跑!”于是第二个人也跟着第一个人跑。而其他人看到逃跑的人神色如此慌张,或许也会慌不择路地一起跑。如果能有人冷静下来想一想,真的有鬼吗?即使有鬼,现在我们有这么多人,是人怕鬼,还是鬼怕人?
没有任何事物比无中生有的恐惧更可怕。想要消除恐惧,我们必须先认清恐惧的本质。我们不能在恐惧面前逃跑,得面对它,更得亲近它。就像我们小时候床底下的“大怪兽”——假如弯下腰瞧瞧床底下,就会发现哪有什么怪兽,但我们就是不敢看,选择继续害怕。
所以,我们该害怕的不是那些可怕的事物,而是任由“害怕”这件事让自己裹足不前,这才是最可怕的。
尽管害怕,仍向前行,这就是勇气
去做你害怕的事,就是克服“害怕”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很多事情,你现在觉得害怕,一旦面对并驾驭它们,或许就会将其变成自身喜欢、擅长的了。例如,学习游泳、开车、跳舞,或是上台演说等,一旦得心应手之后,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做这件事时,我会设想最糟糕的结果。在自己裹足不前、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时,我会这么问自己。例如,我想结交外国朋友,我会问自己:大胆开口最糟的结果是什么?大不了就是被拒绝,但如果我试都不敢试,不就连起码的交流机会都没有了?
接着我又问自己:如果害怕,我是否会迈开步伐?虽然承认这么做会感到害怕,但每次往前跨一步,我都能从中获得勇气。
以前我想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因自己太害羞而止步不前。我实在不想再这样下去,于是又问自己:要是不害羞,我会怎么做?答案很清楚,我会站起来,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心中的恐惧便会不知不觉地消失。
我想到“恐惧”(terrified)和“美妙”(terrific)这两个词,其实都是由同一个字根所衍生出来的。之前,我和别人交流还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而现在竟可以对大家侃侃而谈,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如果不害怕,你会怎么做?
有位名人曾说:“很多事我起初都很害怕,只是假装不害怕。慢慢地,我真的不害怕了。”
你表现出毫无畏惧的样子,便会勇敢起来;若能保持得够久,假的就会变成真的,你便会成为真正的勇者,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一次有勇气的行动可以让你无比自信。反之,如果你继续犹豫胆怯,可能会停滞不前。
第二章 困在这种心态中,你会困在悲惨里

第一节
都是别人的错害得我——受害者心态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你卷子分数太低,怪老师不喜欢你;你工作做得不好,升迁没你的份,怪时运不济、遭人打压;你和伴侣关系差,怪对方不理解、不体谅你;你失业,怪社会不公平;你诸事不顺,怪老天跟你作对~~总是这样,你就成了一名“受害者”。
你为什么要扮演受害者?因为跟承认自己的错误比起来,怪罪别人容易多了,你不但可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与支持,还不必承担成长的压力,更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保持这种心态,你将很难有机会做出改变。因为,你已放弃了自己。若你总带着委屈的情绪,只能悲伤与自怜,就会一直陷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若你无休止地指责、怪罪别人,周围的人也会渐渐远离你;最可怕的是,久而久之这会变成你的一种消极想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悲惨。
这样的剧本,我们不知道演了多少遍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则对话,大意是这样的:
甲没车没房。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买?”
甲回答:“家里没钱。”
“你都40岁了,怎么没点儿积蓄呢?”
“因为我父母很差劲~~”
“你父母和你有什么关系?”
“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你不知道啊?”
乙40岁了,还没有结婚。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结婚呢?”
乙回答:“因为父母天天吵闹,婚姻太失败,对我的心理影响太大,我对长期的亲密关系充满恐惧~~”
“可你已经长大了呀!”
“是的,但我的内心还是一个孩子~~”
“都是因为别人的错,才害得我~~”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因为家庭破碎,所以才害我误入歧途;因为客户难缠、同事不支援,所以我的业绩无法达成;因为他说了那些话,所以让我一整天都不开心;因为他做了那件事,所以影响了我的心情;因为某人伤害了我,所以害得我好几年都活得不好~~这样的剧本,我们不知道演了多少遍!
错在他——他无法替你的人生负责
有太多的人深陷在自己的“连续剧”里面,痴迷于其中的角色、剧情。我们述说的是他人对我们做了什么事,如何残酷地对待我们。但当说完那些是是非非之后,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只有愤怒、心痛、怨恨,以及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对吗?
如果你的痛苦是来自别人,你将很难快乐起来。如果你把产生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别人,自身将无能为力,只能继续深陷在受害的情境里。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情受别人的影响。
你要重获自由,就要跳脱出受害者的角色。第一步,你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别人说了或做了什么,你所有的情绪都由你自己负责。错在他——他既无法替代你的情绪,也无法为你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都要明白:不管之前吃过多少苦,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是你让自己活得不好,不是别人,因为那是你的人生。从今天开始,你要为自己负起责任,才能从别人手中拿回自己的力量。

责任让你拥有力量,责怪让你失去力量。
我们责怪别人,是源于自身的无力感。这只会使我们感觉更糟糕,变得更加无助。相反,负责意味着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拥有主动权。
你要检讨自己的错误,问自己:
我有做错什么吗?否则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我想要改变,应该怎么做?
当你遇到其他问题时也一样,承担责任能将责怪转变成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这种状况如何帮助我学习和成长?
我如何应对这个挑战?
我如何保持平静喜乐,不受外在事物所左右?

第二节
一心要除魔的人,最易着魔——怨恨与报复
当提到“忘了吧”这句话,你的脑海会浮现什么样的景象?谁最先出现在你的脑海中?是哪一个人、哪一件事让你忘不了呢?
是那些伤你最深的人和事,对吗?别人伤害你的那个当下早就过去了,自己却还在念念不忘地回忆受伤害时的情景,一直沉浸在被伤害的情绪里。等到自己的伤口慢慢愈合时,你又把记忆翻出来,一遍遍详细地重播,还告诉其他人,那个人就是这样伤害自己的。
你想想,如果有人用棍子殴打我们,接着我们拾起棍子再打自己,那么究竟是谁伤害我们更重?
许多人以为只要怨他、恨他、羞辱他、指责他、报复他,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儿,却没有意识到怨恨这种情绪比你愤恨的对象伤你更深。若对方有意伤害我们,我们等于帮他们把伤害执行得更彻底;而如果对方无意伤害我们,我们这又是何苦呢?
原谅,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那个人太可恶了!我就这么轻易饶恕他,未免太便宜他了!”有人觉得,原谅对方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毫无正义、公理可言;他们没得到该有的惩罚,没向我道歉、悔过——我怎么可以轻易放过他们?
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你原谅别人的过错,不是因为对方值得你原谅,而是他们不值得你浪费生命。
巴西作家保罗·科尔贺在《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的后记中记载了一段与友人的对话:“原谅简直是唱高调,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轻易原谅忘恩负义的家伙。虽然原谅这些人确实非常困难,但你别无选择:如果不原谅,你将为他们对你做过的事而感到痛苦,永无止境。”
一心想要除魔的人,最容易着魔。想想你希望惩罚的某个人,留意当你的大脑冒出报复或惩罚那个人的想法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愤愤不平与委屈,内心无法平静,对吗?当你一心想着报复,脑海中一遍遍地想着他对你的伤害行为,这样对他有什么影响吗?他根本都不知道,你只是在折磨自己而已。这样一来,被惩罚的人岂不是自己?
放过别人,你会失去什么?你会失去的唯一东西就是痛苦而已。原谅别人之后,你会发现得到解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
时光不能倒流,但人生可以逆转
放下过去谈何容易?是的,并不容易。但是,让你放下过去并不是让你完全忘记过去,而是让你不再陷在过往不好的回忆之中。
有位心理咨询师曾对某位每次来都拼命抱怨她婆婆的病人说:“记住,今天你只能说这个星期发生的事,在这之前的事情都要当作不存在!”这位心理咨询师说的便是原谅和忘记,听起来或许有点儿宽泛,但它是放下过去的最有效的方法。
无论过去发生的事有多么让你痛苦,它都只是一种记忆而已。这份痛苦可能强烈地折磨过你,但它已经过去了。人无法抹去过去,却可以重新看待那些事情,这也是我一再提到的观点。一般人的看法是因为过去所发生的不好的经历,才造成了你今天的不幸。但事实是,当你改变了对于过去的看法后,你的未来或许也将随之改变。
时光不能倒流,但人生可以逆转。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回顾他们生命中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并找出每一次事件的转折点,让他们选择如何经营往后的生活。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能将转折点转换成学习点——不让自己继续沉溺在过去,而是探寻这些事为自己带来的价值与意义,这些事不但不会成为人生的阴影,反而能照亮他们未来的路。
尼采有一段话,几十年来我一直忘不了。因为从写作开始,我就以此自勉,那就是:“无论什么人,一旦在文章中述说自己的苦难,就会成为忧郁的作者。当然,当他能够告诉我们,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如何拥有现在的喜悦,他才能够成为令人信赖的作家。”
诚哉是言!重要的不是你曾经待过漆黑的房间,而是你的双足能够离开那个房间并往前迈进。
每次老调重弹的时候,我会立刻让自己回到现实中。我会告诉自己:我对这部“影片”已经厌烦了,已经在内心将它播放了无数次——这部“影片”我已经看腻了。然后,我会按下“停止”的按钮。
你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情发生在多久以前?也许自己会有点儿意外,这些情绪的源头已是多年以前,甚至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了。
你再问问自己:我还要沉溺在这种伤痛中吗?我还要虚度另一周、另一个月,甚至一辈子,让自己继续留在往日的痛苦中吗?我想让现在的幸福毁在这件事上面吗?
第三节
令你痛苦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负面诠释
有个学生极为敏感,别人几句玩笑话也会轻易惹恼他。当他被这些玩笑话所伤害时,是谁令他受伤的呢?
你若能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就知道让他受伤的是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而非事情本身。例如,被人批评,觉得很受伤时,你可以换个想法——他是在教导我,是为我好。此时,生气可能会转为你对别人的感激之情。你被某人的话惹恼,结果事后发现对方只是在开玩笑,可能当下就会释怀,还会为自己反应过度感到抱歉。可见,外在事件并没有改变你,改变的只是自己的看法。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讲台上演讲,有一个人走出去了,你的内心会怎么解释他的行为?如果你认为“他一定是觉得我讲得很烂”,内心当然会觉得不悦。但有可能他是出去接电话了,或者是去上洗手间了,也有可能是因有急事要提早离开。所以真正令你不悦的,是你对事情的诠释,对吗?
诠释,决定你的情绪反应
有两户人家,彼此是邻居。男主人都是早出晚归的,经常要加班应酬。他们往往半夜才回家,回到家时孩子们多半已经睡着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太太经常在孩子们的面前抱怨:“唉!每当你们需要父亲时,他永远都不在身旁,只知道工作,对家一点儿责任感都没有。”所以这些孩子长大后就只会记得,他们的爸爸是一位“不负责的父亲”。
林太太对子女说的话就完全不同:“孩子们,你们有一个最顾家的父亲。为了这个家,他每天从早忙到晚。你们要好好用功,以后报答他!”这些孩子就会对他们的父亲充满感激之情,因为觉得他们的爸爸是一位尽责的父亲。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是指事件的起因,B为个人的解释和想法,C是事件的结果。相同的A可能导致不同的C,关键就在于B。
有位学生因男友离去而痛不欲生,终日以泪洗面。她说:“男友狠心抛弃我,害我变成这样。”这种说法表面上说的是“男友离开”和“痛不欲生”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人分手后也没有痛不欲生,那是谁造成这位学生目前这种状况的呢?
我认为并不是分离导致这位学生感到痛苦,而是这位学生认为“他欺骗了我”“他辜负了我”让她自己感到痛苦;是“他抛弃了我”“他不该离开我”等想法让这位学生痛不欲生。
一位哲学家就说过:“事物本身并不能让我们忧郁、高兴或生气,而是我们的诠释导致自己的情绪发生反应。”
一位智者曾说过:“还记得是什么伤害了你吗?并不是别人侮辱你或打你,而是你认为有人在伤害你。所以如果某人让你生气,要知道这是你自己的评断来为你的愤怒负责。”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在医院里看到过很多病患,如果他们只有肉体上的伤痛,这对他们来说还不算什么问题;如果他们开始自怜,有了像“天啊,我真不敢相信这种事竟然会发生在我的头上”“为什么我会生这种病”“我觉得好痛苦、好无助”这种想法,他们就会陷入愤恨沮丧之中。在人们面对不愉快的处境时,心境取决于自己受苦的程度。
周末我单独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约会,没有人打电话给我,觉得很孤单。其实孤独和凄凉的感觉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事实上我只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面,如此而已。
当一个人独处中生出这类“大家都不理我”“我真可悲”“永远孤单下去”等负面情绪时,他就会觉得特别难过。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其实蛮美好的。”“自己独处可以自由自在、安静思考、沉淀心情,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当我们改变自己的诠释后,就可以把原本的孤单变成新鲜的体验,寂寞也会让我们自得其乐。

在生活中感到有负面情绪时,请你近距离检视负面情绪并思考问题的所在。是因为你自己吗?是因为负面的想法导致的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我的负面情绪是~~?
我有这种负面情绪的原因是~~?
为了不再有这种负面情绪,我必须改变的想法是~~?
随时观察“我的想法”与“我的感受”。人的想法是瞬息万变的,并且想法往往伴随着感受,感受则会衍生情绪。我们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在每一个情绪激烈的当下往更深层次去探查,就可以看到情绪下的真
实想法,以及我们对事情
的诠释。
第四节
头号情敌是自己——错误的期待
期待是爱情中最大的难题,不少人对爱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例如,你期待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会永远把你放在第一位,期待对方和你有同样的爱好、采用你的做事方式,期待你的善意付出能收到相应回报、对方能为你做出改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为爱心碎神伤。
你想过吗?当以平常心去对待一个人,你为什么会生气?是不是因为结果和你期望的不一样?当你对一个人付出得越多,就抱怨得越多,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他让你失望、他辜负了你?你想得到的,没得到;你认为他应该做到也可以做到的,他没有做到。于是你对伴侣、对父母、对孩子破口大骂,大发雷霆,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争吵也随之而来。
你满心期待,却换来满腔不满。
当你不再去改变对方,关系就会改变
这是谁的错?这个期望是谁创造的?这个失望的人又是谁?如果你曾静下心来想过,就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你一直把期望投射到对方身上,这就是问题所在。不是我们要求对方该怎么样他就要怎么样,因为你没有理由让别人符合你的期待。
在我参加的一场研讨会中,有位女士提及夫妻感情不和的事,以下是她的自述:“我和丈夫结婚已经五年了。刚结婚的那段时间,我迷上了电视连续剧,期待丈夫能像剧中的男主角一样温柔地对待我,为我做出改变~~但他做不到。于是我开始责怪他,认为是他让我不快乐的。我期待他在我不快乐时,千方百计地逗我开心,但他还是让我失望了。从此,我动不动就生气,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渐行渐远。
“后来,我去参加了一次成长营,上了好几堂婚姻课。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才发觉自己有多自私。我领悟到我的快乐来自自己,而不是靠我的丈夫提供。当开始对自己好时,我变得越来越快乐,跟丈夫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这个事例值得人们思考。有时候让你受伤的,是你心存的幻想;你对某人失望,并非对方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表露出本来的样子,你明白了吗?真正让你不快乐的并不是那个人,而是你对那个人错误的期待,你的头号情敌其实是你自己。
你不再幻想,不再期待他成为你心目中的丈夫,如实地接受他真正的样子,从那一刻起,失望就消失了。当你不再去改变对方时,你们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
对方不按照我的想法做事,是很正常的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爱我,就要为我改变。”“只要他改变了,我就会快乐。”你活了几十年都很难改变自己,凭什么要求对方为你做出改变?如果对方一直不改变,你是否一辈子都不会快乐了?
你最初的爱是单纯的,显示出来的就是单纯的快乐;然后,你有了期待;当期待落空后,你会感觉遭受挫折、失望,显示出来的就是不满、愤怒、怨恨、伤心。如果你的爱是一再重复负面的模式,那就表示你的爱并不是爱,而是期待。
你要想改善关系,首先得清楚地认识到“对方不按照我的想法做事,是很正常的”。没有人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存在,也没有人有义务给你提供期待的东西。不要试图把别人改变成你心目中的样子,因为你也没办法把自己变成你期待的模样。若你自己都无法做到,又怎能寄希望于他人呢?
在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人能为你的人生负责,那个人就是“你”。一位作家说过:“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乞求别人的施舍。”
如果从别人那里得不到期待的东西,那么就由你来给自己吧!你何必去求人给呢?

如果你很喜欢吃牛排,你会拿牛排去喂兔子吗?当然不会,因为你知道不合适。事实上,兔子吃了牛排还可能会不舒服,甚至会生病。
同样的,现在请你想一下。如果以自己的喜好和期待来要求别人,若对方拒绝或抱怨你,你可能会很不高兴:“为什么替你安排最好的,你不要?”“我给你最好的,你还抱怨什么?”你气愤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却没想过其实问题在于自己。他本来就有自己喜爱的,是你硬要改变他,这无疑是请兔子吃牛排。
第五节
如何做正确的决定——犹豫与后悔
很多人常常认为生命之路只有两条。
一条正确,一条错误——我们应该在交叉路口就先判断出哪一条是正确的。
我们从求学开始,就要选择念什么学校,是公立还是私立?文科还是理科?毕业后,我们要选择就业还是升学?我们面对感情和事业时,要选择先成家还是先立业?升迁还是生小孩?人们总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万一选错了怎么办?”“要是做了决定,却不如自己的预期怎么办?”人们就怕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
我们往往对这些选项存在误解,认为一定有一个正确的选项,但事实是根本没有唯一完美的选项。人生有选择就会有遗憾,就像我们吃早餐,在甜甜圈与麦片之间选择,甜甜圈好吃,但不健康;而麦片有营养,却没那么美味。每件事都有利有弊,每个选择都有好有坏,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选择。
人们常后悔当初做出的决定,但如果当初是另一个选择,你又会想:说不定没选的那个才是正确的。你如何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确的选择或决定?
答案是,你不知道。
人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犯下足够多的错
你投资亏钱了,可能会说:“假如当初我早点儿卖掉股票,就不会被套牢。”“假如当时我不急着卖,至今身家何止增加10倍。”
遇人不淑,你可能会想:“假如当初我和某人交往的话,一定会幸福美满。”“如果当年我不早早嫁人,而去从商,现在一定是个女强人。”
我们经常会假设我们的人生——假如当初做出的是另一个选择,那么今天我就~~假如当初读的是理工科,那么今天我就~~假如当初投资的是房地产,那么今天我就~~假如当初选择的是某工作、某公司,那么今天我就~~
结果真的是这样吗?难说。之所以难说,是因为人生无法预测。即使正确的决定仍有可能会出现意外。而意外如果可以预测,那就不叫意外了。
一位年轻人向成功的企业家求教:“前辈,请问您是如何成功的呢?”
企业家笑着说:“我是因为做了正确的决定。”
年轻人又追着问:“您是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的呢?”
企业家:“靠经验。”
年轻人又问:“您的经验是从哪儿学来的呢?”
企业家依然带着笑容:“从做错误的决定而来的。”
人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犯下足够多的错。一个从未犯错的人,多半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所以你不要害怕犯错,因为错误表示你曾勇敢尝试过,表示你知道什么是错的。
我想起迈克尔·乔丹当初退役后跑去打棒球,成绩乏善可陈。在他的自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如果不打两年棒球,我永远不知道自己这么热爱篮球。”是啊!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事前不犹豫,事后不后悔
面对选择,最重要的是你要“忠于自己”。你要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这适合我吗?这会给我带来喜悦吗?在做它时我是否觉得快乐?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你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毕竟自己需要什么,只有自己是最清楚的。
你只要记住一件事:“完美”的选择不存在,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的。放下“要百分百正确”的观念,你就会发现,做决定变得易如反掌。
一旦你做出决定了,就要抛开所有的怀疑,不要再三心二意。当你年岁渐长,开始回顾过往时,你会发现:最让你后悔的是你没有抓住的机会、你没敢去面对的勇气、还有那些你错过的梦想——这些,才是你最大的遗憾。
事前你不要犹豫,活出自己,勇敢前行,过得好是精彩,过得不好是经历;事后你不必后悔,要从中找到教训、启示,这个过程就不会白费。
人生的阅历多了,你自然更聪明,也更有智慧,后悔的事也会跟着变少。
人们要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我提供以下几个原则:
1.好的决定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不是让你的选择变少。
2.好的决定会为你和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而不是幸福变少。
3.你要看长远些,从大局来看,从一辈子来看,从子子孙孙的角度来看。看看这个选项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并依此做出决定,你将来就不会后悔。
4.无论你做出的决定是什么,要让这个决定成为你做出的正确决定。
第三章 你不做自己,要叫谁来做

第一节
你不喜欢自己,谁会喜欢?——不接纳自己
一位读者写信谈到她的苦恼,说:“我很内向、害羞,所以很羡慕那些活泼、外向的人,假如我能像他们一样,就能变得自信,交到很多朋友。”
我说:“你先要接纳自己的内向、害羞,自在地与你真实的自己相处,才能变得自信,交到喜欢你的朋友。”
你可能要问,接受自己的缺点,还要有自信,不是很矛盾吗?接受缺点并不等于认同你的缺点,而是你知道自己或许不完美,但依然接受这样的自己。知道自己有些地方不好,需要改变,而不是视而不见、避之不谈,甚至是用各种方法掩盖过去。
其实,当接受自己时,你就已经改变了。越不掩饰自身的缺点,你就越能展现自信。
全然接受自己真实的面貌,就会活得轻松自在
接受是你改变自己的开始。你觉得自己无知,这没什么,多充实自己、增长见闻。至少,你已有了自知之明。你不是帅哥、美女,但可以让自己变得顺眼、有气质。先天的长相无法改变,但你可以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
如果你很胆小,那就接受自己的胆小,因为有勇气的人才会承认自己胆小的事实。没自信的人,最怕别人说出自己的缺点,但如果自己主动说出来,就会走出自卑的阴影。
以前我怯场,上台说话会感到焦虑、紧张,看着众人的目光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我在求学时期,还特别选择不需要在同学面前发言的课。直到我进入职场,常碰到演说的机会才决心克服恐惧。
我一上台就先开诚布公:“我很怕上台演说,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包涵,也希望大家能多指教。”当说出这句话后,我顿时如释重负。神奇的是,我渐渐不再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够完美,语言和肢体表达也变得轻松活泼。我深切地体会到,原来接受自身的缺点可以产生那么大的力量。
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不管我的缺点有多少,我都完全接纳。”
接受自己的缺陷、自己的平凡、自己的无能为力,你对自己的排斥与厌恶就会消失。当你不那么苛求自己,你的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就会立刻得到释放。全然接受自己真实的面貌,接受自己不够美丽、不够好,你就会活得轻松自在。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美好
没有人是完美的,再成功、优秀的人,还是有缺点的;你的缺点只代表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你;这个地球上有脏的地方,并不代表整个地球都是脏的。每个人不是完美无瑕的,而是要活得自然真实,因为是它们让你变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没有一个人可以讨全部的人喜欢。再完美的偶像都还是会有人讨厌的。你不被喜欢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已。永远别妄想所有的人都能够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是喜欢这世上的所有人,怎么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
你是否发现有些人看起来总是自信满满?他们中的一些人外表既不出色,还有许多缺点,却能受到大家的喜爱,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很自然真实,忠于自己。
你可能认为“我要美丽迷人,别人才会喜欢我”。但如果大家都喜欢你,你还会怀疑自己不美丽迷人吗?
爱不完美的自己,你才能看见自己的美好。当你真心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时,别人才会接纳你的缺点,喜欢真实的你。

做真实的自己,有些人会喜欢你,有些人或许不会。然而,你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在意那些不喜欢你的人呢?
你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本质,就不再需要证明自己。不论别人如何评价你,都不影响你的本质,你不必为了讨好那些不喜欢你的人而做出改变。
第二节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太在意别人
你为什么一直在意别人的眼光?
因为你很在意自己。
我还记得第一次用英语上课,怕自己太紧张把讲授的内容忘了,就将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在课本上,然后对着镜子反复演练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忽然间,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太在意学生对自己的观感,而忘了我讲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让他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而不是对我感兴趣。我应该忘了自己。
人们常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管做什么事总想着:不知道别人会怎么说?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甚至还会想:我这样做,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所以,你变得紧张、害怕,怕自己表现失常、怕自己犯错、怕自己看起来很愚蠢、怕自己被否定,对吗?
你想一想:如果不想借由别人来肯定自己,你还会感到如此不安吗?如果不再顾虑“要怎么
表现才会让别人喜欢,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你会担心焦虑吗?如果你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还会不自在吗?
全世界有那么多人,要在意永远也在意不完
有位哲人说:“二十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法;四十岁时的人,已经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六十岁时的人,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每个人最关注的都是自己。也许你觉得鼻子上的青春痘很显眼;也许发型设计师把你的头发毁了,让你羞于见人;又或者你认为每个人都在背后谈论你的糗事。但实际上,人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你,别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惦记着你。
有次女儿上课迟到不想进教室,是因为“我怕大家会盯着我看,好丢人”!
“你以为自己是英国王妃啊,”我说,“放心吧!你同学都会忙各自的事。”
吃晚餐时,我问起早上迟到的事。她想了想,才惊讶地说:“真的啊,班上好像没有人注意到我。”
大部分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只顾着自己的事。他们在意的人也是自己。他们同样也很在意你的眼光,以及你的评价。
其次,大家还要认清的一点是每个人对于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样。不管你做什么,怎么做,都会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到最后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做不对。
就像《父子骑驴》的故事,如果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有人责备父亲只顾自己享受;如果换成儿子骑驴,父亲牵着驴走,路人又说儿子真不懂事;如果父子都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他们对驴太残忍;如果两个人都不骑驴,又有人笑他们真蠢,有驴不骑~~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你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
按照你自己心中的那支曲子跳舞
有个故事我曾一再提到。
有个人一直郁郁寡欢,因为很在意别人的眼光,经常把自己搞得疲惫倦怠。他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决定到远方旅行。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很偏僻的少数民族村落,发现这里的村民似乎都非常快乐。每天晚上,人们吃完晚饭,就在一片空地上点起篝火,乐师们弹起他们心爱的乐器,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直到尽兴才归。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快乐,为什么呢?他百思不解。
一天晚上,在村民们跳舞的空当,他与一位年长的乐师攀谈起来。他问乐师:“为什么你们总是那么快乐?”老乐师听了他的话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弹起一首古老的曲子。老乐师对他说:“年轻人,你也来一起跳舞吧!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不论我弹什么曲子,你都不要受我的影响,而是要学会按照你自己心中的那支曲子跳舞。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就这样,他真的跟大家跳了起来。虽然整晚都在跳,但是不知怎么回事,他一点儿都不疲惫,觉得自己完全放开了,那是一种过去从来没有感受过的自在和快乐。就在这时,他突然明白:原来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按自己心中的曲子跳舞。
我们本来是快乐的,却常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自乱阵脚,进退失据。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没有谁能替你生活,遵循自己的内心感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不自在?
当你在意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你的时候。你怕自己不被接受,怕自己不被喜欢。你想讨好别人,内心很在意自己的表现,担心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就会觉得不自在。
怎样你才能变得自在?
当你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看法、评价,内心对旁人无求,视他人为不存在时,你就自由自在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