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王汉卿同志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研究人员。他自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从60年代前期,他就开始了地质力学的学习和研究,很用功,也很钻研,积极实践,长期坚持野外地质调查,积累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富于独立思考。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他退休之后,在身体健康欠佳、又无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其研究总结工作,其精神真是难能可贵。《中国纬向带褶皱构造研究》这一专著,就是他这一时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我很高兴地把他介绍给广大读者。
纬向构造带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20年代以来,李四光教授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尤为重要的是50年代他发表的《东西复杂构造带和南北构造带》,明确将这两项构造划分为两类构造体系,指出变形特点及成生机制,并在东西(纬向)构造带中加上了“复杂”二字。所谓复杂,根据他的研究,这类构造规模宏大,横亘全球几千公里,有的深及下地壳乃至岩石圈;成生演化历史悠久,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在中国,至少吕梁运动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都在其中留下了清晰可辨的构造遗迹;构造变形和组成都相当复杂,不仅只是南北方向构造应力作用下的东西向构造形迹,还包含、包容由于局部或区域地块差异运动而产生的东西构造带的变种构造,如山字型、弧形等中小型构造体系,以及其他同级构造体系等。经进一步深入研究,就全球而论,不仅纬向构造带相当复杂,经向构造带也是相当复杂的。二者相互穿插、切割,使全球形成条块分割的格局,并控制全球地质构造的成生、发展演化。所以,为深入研究这两类构造体系的相互关系及在各地区的成生、演化表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地质找矿和环境评价意义。
|
關於作者: |
王汉卿,196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在西秦岭、南岭及鲁西南地区研究褶皱构造的展现规律、相互关系、成生机理与演化等。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燕山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人岩
第一节 古-中太古代迁西期褶皱
第二节 新太古代阜平-五台期褶皱
第三节 古元古代末吕梁期褶皱
第四节 中-新元古代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二章 阴山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一节 太古代集宁期褶皱
第二节 新太古代乌拉山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三节 古元古代末色尔腾山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四节 中元古代白云鄂博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五节 加里东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六节 海西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七节 印支期侵入岩
第八节 燕山期褶皱及侵入岩
第三章 天山及邻区褶皱构造及其侵人岩
第一节 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地区
第二节 天山地区
第四章 大别山北东麓褶皱构造
第一节 中太古代末蚌埠期构造变形
第二节 古元古代末淠河期构造变形
第三节 新元古代皖南(二幕)期褶皱
第五章 豫西南地区褶皱构造及其岩浆岩
第一节 古元古代末中条期褶皱及其混合花岗岩
第二节 新元古代澄江期褶皱及其侵入岩浆岩
第三节 加里东期褶皱及其岩浆岩
第四节 海西期褶皱及其岩浆岩
第六章 西秦岭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一节 中-新元古代时期褶皱
第二节 加里东晚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三节 海西期褶皱及侵入岩
第四节 印支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七章 中昆仑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人岩
第一节 辛格尔期褶皱
第二节 中塔里木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三节 海西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四节 印支期侵入岩
第五节 燕山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八章 桂东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一节 加里东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二节 海西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三节 印支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九章 广东(南岭主带与其邻区)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一节 加里东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二节 海西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三节 印支期褶皱及其侵入岩
第十章 赣中南地区褶皱构造及其岩浆岩
第一节 加里东期褶皱及其岩浆岩
第二节 海西期褶皱及其岩浆岩
第三节 印支期褶皱及其岩浆岩
……
第十一章 湘中南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十二章 九万大山西南麓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十三章 冷家溪-益阳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人岩
第十四章 九岭山地区褶皱构造及其岩浆岩
第十五章 闽西北地区褶皱构造及其侵入岩
第十六章 贺兰山地区构造变形、褶皱构造及其岩浆岩
第十七章 大雪山-邛崃山地区构造变形、褶皱构造及其岩浆岩
第十八章 中国三大纬向带及贺兰山、大雪山-邛崃山经向带褶皱构造的成因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