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本套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必修课以及“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的教学。本套书按照颁发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并在其基础上适当地扩充了内容。在本套书编写过程中吸收了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正确的教学思想和一些改革成果。
|
內容簡介: |
本套书按照颁发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并适当地扩充了内容,适用于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 本套书分上、下两册,包含八篇。 本书为上册,共四篇。第一篇紧密结合几种典型的实例,引出一些基本概念,并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本课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三、四篇分别介绍机构的组成和分析、常用机构及其设计和机器动力学基础知识,为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下册(另成一册),也有四篇。其中第五、六篇分别介绍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为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机械的方案设计”作为第七篇,放在两门课程的最后,可结合课程设计来讲授,以适应课程设计方面的教学改革;第八篇“机械创新设计”既可作为选修课的内容,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以适应当前课外科技活动的新形势。 本书也可供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设计人员参考。
|
目錄:
|
目录 目录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机械的组成、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认识机器 第二节机器的组成 第三节机械的发展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本课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 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 研发和设计 第二节产品研发与设计的模式和 策略 第三节本课程在产品研发中的 关系和作用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篇机构的组成和分析 第三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第二节机构的运动简图 第三节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 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四节平面闭链机构的组成原理及 结构分析 第五节开链机构结构简介 第六节机构的拓扑构造和类型 综合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用速度瞬心法做平面机构的 速度分析 第三节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做平面 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节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 表示法 第五节平面机构的整体运动 分析法 第六节运动分析的基本杆组法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第三节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 动态静力分析 第四节平衡力和平衡力矩的直接 解析确定 第五节机械的效率和运动副中的 摩擦及自锁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篇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第六章连杆机构 第一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特点和应用 第二节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和动力 特性 第三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概述和 刚体位移矩阵 第四节平面刚体导引机构的综合 第五节平面函数生成机构的综合 第六节平面轨迹生成机构的综合 第七节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综合 平面连杆机构 第八节空间连杆机构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凸轮机构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平面凸轮廓线设计 第四节平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 确定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齿轮机构 第一节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与齿轮的 齿廓曲线 第三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 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 第四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 传动 第五节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 第六节变位齿轮传动 第七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 设计 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第九节蜗杆机构 第十节直齿锥齿轮机构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轮系 第一节轮系及其类型 第二节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三节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四节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五节轮系的功用 第六节行星轮系的效率 第七节行星轮系的设计简介 第八节其他行星传动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其他常用机构 第一节间歇运动机构 第二节组合机构简介 第三节机器人机构 第四节螺旋机构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篇机器动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机械系统动力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分析 第三节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分析 第四节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第五节飞轮设计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机械的平衡 第一节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与 方法 第二节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 第三节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第四节平面机构的平衡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下册 第五篇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 第十三章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第一节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第二节摩擦学设计 第三节机械零件材料选用原则 第四节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四章螺纹紧固件连接 第一节紧固螺纹 第二节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类型 第三节螺纹紧固件上的载荷 第四节螺纹紧固件连接的强度计算 第五节螺纹紧固件连接的装配 第六节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结构设计 第七节提高紧固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五章轴毂连接 第一节键连接 第二节花键连接 第三节过盈连接 第四节其他连接方法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六章螺旋传动 第一节螺旋传动的应用和分类 第二节滑动螺旋传动 第三节滚动螺旋传动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七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带传动 第三节链传动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八章齿轮传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轮齿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 第三节齿轮材料及其选择 第四节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第五节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第六节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第七节齿轮传动的静强度计算 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九节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第十节齿轮传动的效率与润滑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九章蜗杆传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 第三节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章轴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轴的强度计算 第三节轴的刚度计算 第四节轴的振动与临界转速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一章滚动轴承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代号 第四节滚动轴承的载荷、失效和计算准则 第五节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第六节滚动轴承的静强度计算 第七节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第八节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二章滑动轴承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滑动轴承的类型与结构 第三节滑动轴承材料 第四节润滑剂、润滑方法与密封 第五节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第六节流体静压轴承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三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第一节联轴器 第二节离合器 第三节制动器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四章弹簧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弹簧的材料和制造 第三节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圆柱螺旋扭转弹簧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篇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第二十五章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准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案扩展 第三节结构类型 第四节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结构设计的原则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六章轴系及轮类零件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轮类零件的结构设计 第二节轴的结构设计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七章机架、箱体和导轨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机架、箱体及其结构设计 第二节导轨及其结构设计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篇机械的方案设计 第二十八章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第二节机械执行系统的功能原理和运动规律设计 第三节执行机构的形式设计和执行系统的协调设计 第四节基于功能分析的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第五节方案评价与决策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九章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第一节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第二节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常用部件 第三节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第四节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及其参数计算 第五节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实例分析 第六节原动机的选择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篇机械创新设计 第三十章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技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创新原理 第四节常用创新技法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三十一章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第一节机构创新设计方法 第二节机械结构创新设计方法 文献阅读指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本套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必修课以及“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的教学。本套书按照颁发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并在其基础上适当地扩充了内容。在本套书编写过程中吸收了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正确的教学思想和一些改革成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情况:①大多数学校的这两门课程分别设课,课程设计也独立进行;②少数学校将两门课程完全合并;③不少院校在将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合二为一方面进行着探讨和实践,但两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仍基本上单独进行。例如天津大学,两门课“独立设课、密切配合”,大体上属于第三种模式。 本套书分上、下两册,包含如下八篇。 上册有: 第一篇导论 第二篇机构的组成和分析 第三篇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第四篇机器动力学基础 下册有: 第五篇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 第六篇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第七篇机械的方案设计 第八篇机械创新设计 第二、三、四篇为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五、六篇为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机械的方案设计”内容一般放在机械原理教材中。但是,方案设计中包含着原动机的选择和传动系统的设计,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因此,我们将它作为第七篇,放在了两门课程的最后,可以结合课程设计来讲授。这样的编写安排适应了当前不少学校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合二为一的改革。 第一篇相当于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总绪论。在这一篇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机器,既有传统机器,也有现代机器。设置本篇的目的是:①使学生在学习系列课程的一开始就认识到进行机械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并对将要学习的数门课程有一定的概括了解,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②作为学习两门课程的从感性认识导入的环节;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篇可以结合参观典型机器、参观机构与零件的模型和进行机器的拆装这样一些实践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 近年来,课外科技活动在不少高校都有了相当规模的开展,一些学校已举办过多轮机械创新设计竞赛。2004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种趋向符合在建设理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要求中所提出的“建立课内课外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的方针。为此,我们编写了第八篇“机械创新设计”。它既可以作为选修课的内容,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 本套书的编写虽有如上考虑,但它当然也可以用于两门课程完全分离和完全合并的情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在机械原理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方法中,既有解析法,又有图解法,但以解析法为主。不仅介绍了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而且介绍了框图设计和编程的注意事项,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分析的全过程,也便于自学。用位移矩阵将连杆机构的综合理论统一起来,既将该方法用于刚体导引机构的综合,也将它用于函数生成机构与轨迹生成机构的综合;既可用于平面机构的综合,也可用于空间机构的综合。在运动分析的部分内容中,将图解法和解析法结合起来,发挥图解法直观、容易建立清晰的概念的优点。 2)在“第十一章机械系统动力学”中,提高了论述问题的起点。拉格朗日方程是广泛用于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程,在理论力学中也学习过。我们用拉格朗日方程先推导出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用它分析单自由度机械系统这一特例,印证并解释了等效动力学模型。 3)将原机械设计课程的内容归纳为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分为两篇讲述。传统教材中各种零件的结构设计一般分散在各章中,使这部分的内容偏软、偏弱。加强结构设计的内容,是强化工程意识、提高设计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教材将结构设计单独成篇,总结了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对轮类零件结构、轴系结构、箱体和导轨结构分别进行分析,力求使结构设计的内容既有实际,又有理论。 4)注意引入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如机器人机构、三环减速器、陶瓷轴承等。引入现代科技新成果已是近年来新教材的共同趋势,但重要的是如何做到适度而不过分。我们采用三种方法:稍加提及、简单叙述、适度展开。在每章之后编写“文献阅读指南”,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对一些有重要价值、但又不宜展开的内容稍加提及,并介绍有关参考文献,这样可以使读者开阔眼界、了解发展趋势,使教材具有开放性。 参加本套书编写的人员为:张策(第一、二、八章和第十章第一、三节),陈树昌(第二十一、二十六章,第二十九章的一部分),孟彩芳(第四、五、六、二十八章),卜炎(第十三、二十二、二十七章),陆锡年(第三章、第十章第二节),潘凤章(第十八、二十五章),程福安(第十七、十九、二十三章),唐蓉城(第十四、十五、二十四章),车建明(第三十、三十一章),宋轶民(第十一、十二章),郭玉申(第十六章,第二十九章的一部分),杨玉虎(第七章),孙月海(第二十章),刘建琴(第九章)。本书由张策任主编,陈树昌、孟彩芳任副主编;卜炎、陆锡年、潘凤章参加了审稿工作。 本套书由清华大学吴宗泽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张春林教授担任主审,他们认真地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对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是第一次按这样的体系编写教材,限于水平,错误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张策 副主编陈树昌、孟彩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