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編輯推薦: |
南京大学著名教授莫砺锋、童强精品力作
探寻“诗圣”杜甫的人生轨迹,感悟一代仁者在苦难中的追求
|
內容簡介: |
《杜甫传》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适当穿插大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有关唐诗的演进背景,是一部将诗人与诗、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世称杜诗为诗史,他用诗记录了唐朝,也用诗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在书中,我们可以从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到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联,感悟和学习一代仁者在苦难中的追求。
|
關於作者: |
莫砺锋,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有《唐宋诗歌论集》《杜甫评传》《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等学术著作。童强,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史、魏晋玄学、空间哲学等,主要著作有《嵇康评传》《空间哲学》。
|
目錄:
|
引子 / 1
第一章浪迹丰草长林 / 3
1.“诗法乃家学所传” / 3
2.盛唐艺术的熏陶 / 7
3.“开元全盛日” / 12
4.漫游吴越 / 16
5.“一览众山小” / 22
6.“放荡齐赵间” / 29
7.陆浑庄:风林纤月,看剑引杯 / 33
8.“方期拾瑶草” / 35
9.“亦有梁宋游” / 40
10.李、杜的知己之交 / 42
第二章旅食京华的悲辛 / 48
1.“旅食京华春” / 48
2.献诗:“到处潜悲辛” / 53
3.从军之念:“何由却出横门道 ” / 58
4.献赋:“词感帝王尊” / 64
5.牢骚:“儒术于我何有哉 ” / 70
第三章游离盛唐诗坛之外 / 77
1.盛唐诗风 / 77
2.《饮中八仙歌》:浪漫群体中的清醒者 / 81
3.“仙侣同舟”的游兴 / 85
4.慈恩寺塔:览景与阅世的高度 / 88
5.《丽人行》:辛辣的嘲讽 / 95
6.《兵车行》:沉痛的哀叹 / 102
7.《咏怀五百字》:长安十年的总结 / 105
第四章赋到沧桑句便工 / 118
1.“渔阳鼙鼓动地来” / 118
2.逃难:“北走经艰险” / 123
3.被拘长安:“感时花溅泪” / 128
4.“日夜更望官军至” / 133
第五章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 137
1.投奔凤翔:“辛苦贼中来” / 137
2.羌村:“归客千里至” / 142
3.《北征》:杜诗中的第一大篇 / 147
4.曲江水畔的酒徒 / 152
5.“三吏” / 159
6.“三别” / 166
第六章关陇客泪蜀道悲歌 / 170
1.秦州:“客泪堕清笳” / 170
2.寂寞边城,故人入梦 / 175
3.往同谷:“我生苦飘荡” / 180
4.艰难的蜀道 / 187
第七章成都草堂暮年客愁 / 191
1.草堂:“野老墙低还是家” / 191
2.“自笑狂夫老更狂” / 201
3.“久客惜人情” / 205
4.晚年心境:“不堪人事日萧条” / 212
5.漂泊梓阆 / 217
6.重归草堂:“殊方又喜故人来” / 227
7.去蜀:“残生随白鸥” / 230
第八章夔府孤城:人生和历史的反省 / 236
1.沿江而下:“天地一沙鸥” / 236
2.夔州:“且就土微平” / 240
3.怀古:“怅望千秋一洒泪” / 243
4.回忆:《壮游》与《八哀诗》 / 248
5.秋兴:“每依北斗望京华” / 255
6.愁思:“泣血迸空回白头” / 261
7.诗即生命 / 269
8.出峡 / 274
尾声 / 278
附录一 / 288
杜甫简谱 / 288
附录二 / 294
杜甫著作(古今)重要版本 / 294
|
內容試閱:
|
“开元全盛日”
天宝四载(745)的秋天,杜甫遇到了大诗人李白,他写了一首《赠李白》,诗曰: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读罢掩卷,李杜二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形象一下子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首诗看上去是描绘李白的狂放平生,但更是李、杜二人的共同写照。诗中的“飘蓬”和“未就丹砂”是李、杜二人的共同的经历,“痛饮狂歌”是二人的共同举止,“飞扬跋扈”也是二人共有的神态,所以,这首诗虽是赠送李白的,其中也含有浓重的自抒怀抱的感情成分,《新唐书·杜甫传》中称杜甫“放旷不自检”,正有此意。
《赠李白》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狂士的自嘲、自赞之词。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的精神面貌不仅与当时诗坛的浪漫气氛氤氲相融,而且与整个盛唐的时代精神也十分吻合。
这是帝国的鼎盛时代,也是民族的鼎盛时代。
一个帝国和民族的成长也像个人的成长一样,大多会经历诞生、成长、鼎盛与衰落。大唐前期的一百五十年,正是帝国最为强盛的时期,而整个民族又正值上升时期,处处充满了昂扬、向上、恢宏、奋进的精神,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唐王朝自李渊建国以后,经过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其他几位皇帝的惨淡经营,终于使帝国的发展进入了急速成长的时期。唐初开始实行均田令和租庸调法,较为完善的税收制度和土地政策不仅使农业迅速发展,百姓生活安定,确保了帝国前期一个多世纪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并使国势日益强盛,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
唐前期沿用隋代府兵制度,中央政府可以随时调集到大量的兵员,保证了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全国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可以在短时间内调集到五六十万大军。民族的融合为北方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具有马上作战经验和能力的汉化游牧民以及有异族血统的汉人,这为唐帝国建立一支强大的精锐部队提供了条件。此时的北方贵族、望族子弟大多在国家的精锐部队中担任军官。在他们作为世家大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前,还发挥着一种其他阶层所不能发挥的特有的作用。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具有草原文化熏陶出来的各种特长,崇尚武德、追求荣誉、豪爽好动,他们富于挑战,能够胜任各种战争事务,爱好马匹,对饲养业有浓厚兴趣。没有这批将官,唐帝国在前期一百年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国土和势力范围就难以设想了。
长期以来,中国的北方一直受到突厥等外族入侵的威胁。唐帝国建立之时,尚没有力量对抗这些强悍的突厥人,不得不称臣退让,待机反击。唐太宗登基后,向突厥和吐谷浑出击,从此为帝国打开了通向西域之路,也在周边国家形成了大唐帝国的威慑力量。西至阿富汗,东至朝鲜平壤,北至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南至越南河内,都有唐军的足迹。富足的财力、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帝国的疆土和控制领域不断地扩大。
开拓的成功为唐帝国与外域的持续的贸易提供了保证,也维护了本土相当长的时间不受外族侵扰,同时,给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野和想象力,大大激发了其他时代少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李白的父亲李客带着全家从楚河河畔的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属吉尔吉斯斯坦)来到内地时,纵游于西蜀、山东一带,行程万里,这一路上大唐帝国辽阔的疆土和千姿百态的风光所给他们的感受、体验和想象绝不是一个小国寡民之人所能领略到的。没有这一领略,李白是发不出“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这样的感慨来的。
百年的积累终于创造出唐玄宗开元、天宝间一个灿烂辉煌的景象。
唐帝国建立以后,有过两个被史家称为盛世的时期,前一个是唐太宗贞观时期(627—649),后一个是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论政治清明,当然是贞观胜过开元,但论经济发达,则开元堪称后来居上。自贞观以来,虽然政治上也出现过比较混乱的阶段,但是唐初制定的各项开明的土地政策却一直在促进着生产的发展,经过一百年的积聚,唐帝国终于在开元间达到了隆盛的顶点。
此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杜甫后来回忆开元全盛时代,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海内富实,一斗米的价钱才十三钱,盛产粮食的青州、齐州一带一斗米才卖到三钱。一匹绢,钱二百。道路边都有店铺客栈,准备酒食以招待行人。店有驿驴,旅行千里都很安全,不用带什么兵器。此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相当可观,经济上的成功使国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初、盛唐时期尽管也有各种战争、灾难,也有各种困难、挫折,士人百姓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忧郁、悲伤,但是唐人始终都是那样自信,那样地充满着希望。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这是当时的时代氛围、精神取向。若从民族的整体来看,若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来看,当时唐人的精神世界中确实很少有担心、哀伤和失望,通体散发出一种蓬勃、昂扬、向上的气息。
帝国各个社会阶层的力量都被充分动员起来了。旧有贵族还在相当程度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在军队、朝廷中仍然拥有很大势力。人数最多的平民百姓在拥有了一片可以养活自己的土地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恰当的地位。社会中间层次直至小民百姓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进入社会上层,直至国家权力中心。府兵制与进士试,一武一文,成为平民出身的杰出之士发迹的两条道路。农民中家道殷实而又身体武健者,可以加入府兵,在南北征战中建立功勋;若是聪颖杰出的子弟则可以读书求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步入上层。那些已经成功的士人活生生的例子无疑给后来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这批士人进入权力中心之后也给国家的设计、构想以及治理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杜甫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盛唐的时代风貌、时代精神给了他最充分的影响。他与李白共同具有的那种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也正与这个时代精神完全相呼应。作为这个时期的佼佼者,杜甫也应该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本质的最鲜明的体现者。可以说不理解李白、杜甫,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盛唐,乃至整个唐代。
天宝末年,唐帝国经历了一场大动荡——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后的几十年,不仅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盛衰转折点。颇能缓和社会矛盾的均田制遭到破坏,社会冲突加剧,无限制的土地兼并以及由此引起的异族入侵和藩镇割据的形成,不仅彻底动摇了大唐帝国统治的基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此后一千年左右中国社会面貌的草图。杜甫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个皇帝的统治,正好与唐帝国由盛至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相始终。然而,人们在谈到杜甫的时代背景时,往往单单强调其所经历的唐帝国转折衰败的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那个多灾多难的大动乱时代。实际上,对于诗人的成长来说,其所经历的唐帝国的鼎盛时代同样重要。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安定不仅在物质上为诗人的读书、游历提供了条件,而且也培养了他青年时代的浪漫气质;这一时期不仅给他留下了极为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他在动乱之中始终对恢复太平盛世抱有热切的希望。
就在帝国最为辉煌的最后一段时期,杜甫拉开了他青年时代的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