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書城自編碼: 396827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音乐
作者: 刘楚华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77997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70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4
《 广府琴人古琴传承口述史研究 》
+

NT$ 1274
《 古琴演奏法 》
+

NT$ 500
《 古琴之道:珍藏版 》
+

NT$ 1520
《 杨宗稷《琴学丛书》曲谱释译(全两册) 》
+

NT$ 704
《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

NT$ 1214
《 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增订本) 》
編輯推薦:
《现代琴学丛刊》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古琴研究领域第一部最全、最系统、具有前沿性、开拓性的琴学全集。该丛书涵盖学术论文、杂谈、琴谱等内容,均为首次面世,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近代以来的琴坛活动、琴学之见、古谱收集整理、新曲创作改编等。 丛书汇集了几代琴人与学者对古琴的思考与研究,包含了近代以来跟古琴或者琴人有关的一些故事、趣闻等,从中可体味琴家们的琴谊弥厚,诚挚感人,对考察研究琴史、撰写古琴大事记、深入了解琴家们的思想、生活、品格,都是极其宝贵的史料;对推进古琴的学术研究,传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质,引导古琴的发展,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书为《现代琴学丛刊》其中的一辑,内容丰茂,分别从写本、文献、考证、律学、音乐学、史学及人类学等角度出酸,探讨琴学胚史与傅承现状,深入浅出,知识与趣味兼容。该书的编辑出版,对传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质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该书的编辑出版,能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学习研究古琴提供便利,能有力促进古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书的编辑出版,对传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质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內容簡介:
内容简介: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选入了“第一届香港琴学座谈会”中的七篇论文,内容涉及较广的琴学领域,并且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编排。七位论文作者半数皆是德愔琴社成员,无分年龄、学历、职业,一概是学有师承的弹琴人。他们秉承着虚心学习文化、理性讨论问题的精神,通过这些论文,培养琴人之间的论学风气,助力琴学的健康发展。全书史料翔实、论据充分、架构合理。
關於作者:
刘楚华,女,中国香港人,法国巴黎大学博士,中国香港浸惠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独立琴人,资深古琴导师。20世纪70年代初,刘楚华追随居港琴家蔡德允女士学琴,一直受她的德学修养所熏陶。80年代,到内地游历,遍访名家,先后得已故之张子谦先生及浙派姚丙炎先生亲为指授,自此开阔学艺视野,并逐渐形成个人之演奏风格。其演奏特点在取音纯美、雅洁,指腕活泼、灵敏,乐曲演绎流畅、自然,气质秀逸,在怡然自得之中洋溢诗意的幽芳。代表作《水琴操》。
目錄
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代序)………………………………………………… 1
《碣石调·幽兰》与《琴用指法》合卷说辨正 ……………………………… 1
耶律楚材琴诗初探……………………………………………………………… 12
元季倪瓒琴道考略……………………………………………………………… 23
清朝琴曲的律制 :五度律、纯律还是民间音律?…………………………… 49
古琴之传承 :分析四个平沙落雁之演奏版本………………………………… 58
二十世纪香港琴学之发轫与传承……………………………………………… 88
古琴往何处去?——中国当代的古琴传习,消费主义与文人认同……… 105
內容試閱
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代序)
刘楚华(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
音乐学者说,音乐是一个民族身份的标志,要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最直接便捷的方法是听他们的音乐。如此说来,认识中国文化最宜听琴。“琴”“七弦琴”,又称“古琴”。它的发展有几个飞跃期——先秦、汉魏、唐宋,可谓与中国历史文明变迁同步。它的艺术生命柔韧而顽强,好比长江之水,悄然穿越了三千岁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自汉魏之后,古琴发展为文人音乐。文人对古琴文化具有较强的保育意识,故其道能传承不绝。它的性格独特,先秦时已流传“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伯牙子期、知音难遇”的故事。到唐代盛世,古琴发展达至新高峰,唐诗中却常见“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李白)之句。文人把古老的古琴艺术价值歌颂得那么高,流行程度却从来不热。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实有道理。古琴本质含蓄恬静,与其他热闹的乐器比较,不易讨好大众,故不曾成为潮流时尚。然而古琴平和雅静、意韵悠长的特质,却长期在文艺修养较高的爱好者之间流传,故能积淀深厚而历古弥新。琴,放在全世界音乐中,确是一线生态独特的文化景观。
“琴学”,指针对古琴的综合研究。六十年前查阜西建构现代琴学工作时,分别广、狭两种定义。狭义的琴学,接近今所谓音乐学研究范围,偏向实践性的:1. 琴器制造、2. 琴弦制造、3. 音律知识、4. 记谱法、5. 演奏技法、6. 作曲法、7. 弦法调式、8. 琴曲、9. 演奏形式。
广义的琴学,可延伸到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10. 琴人、11. 琴史、1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琴论、13. 琴社、14. 琴派 [1]。
周代经典关于琴的记载不少,琴学专门理论则在汉代出现。随着时间积累,与古琴相关的文献日益丰富,围绕着古琴艺术的学问体系逐渐形成。传统古琴音乐,从乐思、乐语,到乐曲、乐律都集中地体现汉民族音乐特征,而传统琴学负载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乃至思维方法,全面体现古代知识的形态特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牢固,文化环境长期稳定,古琴,无论是“琴乐”实践还是“琴学”理论,基本建构完整、里外一致。

百年琴学变迁
百年以来中国社会剧变,传统价值全面受冲击,古琴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古琴艺术的形态乃至人们对其中文化内涵的认知,都起了质与量的异变。
先说二十世纪上半叶。
清季民初之间,内外交患、社会急变,琴人数目骤减。跟其他传统艺术命运一般,古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五四前后,面对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全盘西化和对传统猛烈批判,琴人作了迅速的响应。其间为琴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当数杨宗稷(1864—1931)、周庆云(1861—1931),他们都视古琴为文化命脉,奋力整理散佚的琴籍,为古调保留纪录。杨宗稷自言在“干戈满地、文明竞化”“风声鹤唳”之时编写《琴学丛书》(1911),表现满怀焦虑,谓编书之旨在“荆天棘地、满目沧桑时,保存国粹之一端”[2]。同代琴人周庆云编《琴史补》《琴史续》及《琴书存目》(1914)等,为近代琴学资料编整开风气之先;[3] 继苏州怡园琴会(1919),他主办“晨风庐琴会”(1920),与会者百余人,操缦三十余人,盛况一时。[4] 十多年后查阜西(1895—1976)与同道在上海组织“今虞琴社”,《今虞琴刊》创刊号即在 1937 年战火中出版。[5]

[1]查阜西《古琴音乐的发展》,黄旭东、伊鸿书、 程敏源、查克承编《查阜西琴学文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00 页。
[2]杨宗稷《琴粹自叙》,《琴学丛书》卷一,中国书店重刊 1995 年版。
[3]周庆云《琴书存目》六卷,黄树志编《琴学丛刊》(四),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 2007 年版。
[4]周庆云《晨风庐琴会纪录》,1920 年刻印。
[5]彭庆寿《编后语》,《今虞琴刊》,今虞琴社编印 1937 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库”编辑委员会重印 2006年。
2
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代序)
尽管社会环境不稳,此阶段的琴坛基本尊重文化,守住传统精神。由于琴人对古琴的艺术价值有共同认识,故凝聚力特强。其间琴学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无官方支持,无论琴艺传授或琴学研究,都由个别琴人自发,故规模小,但独立自主,文化传承为本的定位清晰明确。
其二,教育方面新式学制已建立,尽管新文化运动大力批判封建,社会上传统价值并未消亡,民间多能接受西方知识,而不改对历史文化的尊重。琴人学艺兼修,又得益于旧学训练,经典基础扎实,具备整理旧籍的能力,又善于融贯不同门类的知识,故有所建树。
其三,琴人群体自觉地为保护传承付出努力,各地琴社纷纷成立。从他们结社、传授方式与雅集内容可知,大多沿袭旧式文人的修养情趣,游艺于琴书翰墨之间,虽每见地域差异与师承风格之多样,但于琴道观念与审美认知并无重大分歧。
总之,解放前的琴人数量相对于前代或有所萎缩,惟琴坛内的小生态圈能维持基本平衡,精神面貎未见实质的变异。这一辈琴人守住了古琴的传承脉络,贡献良多。
尽管解放后旧社会文人被新社会批评为抱残守缺的复古派、国粹主义、不足以挽救古琴没落的命运等等,实际上其功泽 20 世纪后五十年,一者直接利益新中国的琴学建设,二者间接使琴道远播,古风随着琴人外迁而流传海外,惠及港台两地的琴学传承。
以下看 1949 年以后的古琴情况。[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党和政府有保存的主观意图,民族艺术传统就有发展前途。黄金头十余年,被目为 20 世纪的琴学复兴。古琴被纳入专业体系,音乐院设立古琴演奏专科,延请老年琴家训练专业新手。研究方面,国家积极支持下,查阜西组织全国琴人参与采风普查,由中国音协和中国音乐研究所领导搜集琴谱、整理文献、编印辞典。其间发表的资料尤其嘉惠琴坛,不论规模与质量都是划时代的成就,影响深远。其后“文化大革命”,十年抛荒。80 年代开
[6]刘楚华《二十世纪琴学的救亡意识与改良运动》,刘靖之吴赣伯编《中国新音乐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1994 年版,第 397—411 页;吴文光《参患与揆度——琴乐百年之思考》,1996 年;乔建中《现代琴学论纲》,《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 年 2 期;章华英《古琴》,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3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放,古琴随大气候复苏。90 年代经济发展,琴坛老辈凋谢,新生代则赶上市场改革。
2003 年中国古琴艺术成功申报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至 2007 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在欢声沸腾中展示盛世新声,古琴名噪全球。
解放后颠寒作热,近期又披红挂彩。古琴的现代际遇,与社会转型后的文艺政策息息相关。1949 年后内地琴学发展有若干特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