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1、孤独多好呀,来去轻松,孤独是人间常态,你我都不例外。
2、收录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季羡林、丰子恺、林徽因、徐志摩、老舍、郁达夫、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庐隐、胡适等华语文坛14位知名作家的知名文章。
3、作家们在书中谈好玩的事,有趣的人,可爱的花草,垂涎的美食,变化的四季,独处的时光,漫漫的山河,因敏锐的观察和创作力,他们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有生活的趣味,也有世俗的智慧,让我们的孤独得到慰藉、迷茫得到指引,带我们远离烦恼,领我们走向阳光。
4、收录丰子恺、周作人、林徽因、陆小曼、齐白石、汪曾祺等名人书画作品7幅。
5、人潮汹涌,各自漂流,各有渡口,各有归舟,我们终会上岸,玻璃晴朗,橘子辉煌。
6、随书附赠“人生都是上上签”书签,“悦己”金句卡随机掉落。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超越孤独、悦纳生活、生命丰盛的散文集。收录史铁生、汪曾祺、季羡林、梁实秋、丰子恺、林徽因、徐志摩、老舍、郁达夫、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庐隐、胡适等十四位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作家们在书中谈闲暇、谈美食、谈草木、谈世间相、谈远方、谈亲朋、谈生活、谈人生,谈哲理,普通人的人间烟火、一地鸡毛、关关难过、无尽欢乐,作家们都经历过,他们的体验和感悟让我们收获内心的治愈和感动,勇气和力量,心中常有欢喜,生命自由行走。
|
關於作者: |
史铁生,(1951—2010),作家,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以毅力和智慧度过了长达40年的轮椅生涯,留给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文字调和了时代的不羁与刚性,余味温雅、甜熟而平稳,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潮流并行的浪漫主义生存哲学。
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北京大学唯一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梁实秋,(1903—1987)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华语散文一代宗师,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来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嘉兴人,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翻译家,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师从弘一法师,著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其文章和画作“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洋溢着无穷无尽的美。
|
目錄:
|
篇章一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雅舍——梁实秋 - 002
北京人的遛鸟——汪曾祺 - 006
墙下短记——史铁生 - 009
想北平——老舍 - 020
苦雨——周作人 - 024
闲居——丰子恺 - 028
篇章二 人间烟火气,美食最治愈
西施舌——梁实秋 - 034
手把肉——汪曾祺 - 036
北平的零食小贩——梁实秋 - 041
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 050
贴秋膘——汪曾祺 - 053
饮食男女在福州——郁达夫 - 057
篇章三 与草木为友,每一刻都是欢喜
枸杞树——季羡林 - 066
鸟——梁实秋 - 071
草木春秋——汪曾祺 - 075
蝉与纺织娘——郑振铎 - 080
葡萄月令——汪曾祺 - 085
具象美——丰子恺 - 092
篇章四 静观世间事,因果纷扰忙
闹市闲民——汪曾祺 - 098
男人——梁实秋 - 101
女人——梁实秋 - 105
我的理想家庭——老舍 - 110
世间相——丰子恺 - 114
山市——郑振铎 - 124
篇章五 行走山河间,见众生,见自己
昆明的雨——汪曾祺 - 132
可爱的成都——老舍 - 137
苏州的回忆——周作人 - 141
泰山日出——徐志摩 - 147
南京——朱自清 - 150
山西通信——林徽因 - 157
篇章六 我思故我在,心安即吾乡
喜欢与爱——史铁生 - 162
旧——梁实秋 - 165
寻路的人——周作人 - 169
何处是归程——庐隐 - 171
论自己——朱自清 - 179
大账簿——丰子恺 - 183
篇章七 做一个旧梦,再饮一杯酒
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丰子恺 - 190
悼志摩——林徽因 - 204
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 - 214
宗月大师——老舍 - 219
爱眉小札(书信节选)——徐志摩 - 224
篇章八 纵浪大化中,无妨大自在
关于命运——周作人 - 230
神位 官位 心位——史铁生 - 236
刹那——朱自清 - 244
人生问题——胡适 - 249
剪网——丰子恺 - 253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季羡林 - 256
|
內容試閱:
|
北京人的遛鸟
汪曾祺
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当公共汽车和电车首班车出动时,北京的许多园林以及郊外的一些地方空旷、林木繁茂的去处,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他们手里提着鸟笼,笼外罩着布罩,慢慢地散步,随时轻轻地把鸟笼前后摇晃着,这就是“遛鸟”。他们有的是步行来的,更多的是骑自行车来的。他们带来的鸟有的是两笼——多的可至八笼。如果带七八笼,就非骑车来不可了。车把上、后座,前后左右都是鸟笼,都安排得十分妥当。看到它们平稳地驶过通向密林的小路,是很有趣的——骑在车上的主人自然是十分潇洒自得,神清气朗。
养鸟本是清朝八旗子弟和太监们的爱好,“提笼架鸟”在过去是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的一种贬词。后来,这种爱好才传到一些辛苦忙碌的人中间,使他们能得到一些休息和安慰。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个修鞋的、卖老豆腐的、钉马掌的摊前的小树上看到一笼鸟。这是他的伙伴。不过养鸟的还是以上岁数的较多,大都是从五十岁到八十岁的人,大部分是退休的职工,在职的稍少。近年在青年工人中也渐有养鸟的了。
北京人养的鸟的种类很多。大别起来,可以分为大鸟和小鸟两类。大鸟主要是画眉和百灵,小鸟主要是红子、黄鸟。
鸟为什么要“遛”?不遛不叫。鸟必须习惯于笼养,习惯于喧闹扰攘的环境。等到它习惯于与人相处时,它就会尽情鸣叫。这样的一段驯化,术语叫作“压”。一只生鸟,至少得“压”一年。
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因此养鸟的人经常聚会在一起,把他们的鸟揭开罩,挂在相距不远的树上,此起彼歇地赛着叫,这叫作“会鸟儿”。养鸟人不但彼此很熟悉,而且对他们朋友的鸟的叫声也很熟悉。鸟应该向哪只鸟学叫,这得由鸟主人来决定。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几种“玩意”,除了自己的叫声,能学山喜鹊、大喜鹊、伏天、苇咋子、麻雀打架、公鸡打架、猫叫、狗叫。
曾见一个养画眉的用一架录音机追逐一只布谷鸟,企图把它的叫声录下,好让他的画眉学。他追逐了五个早晨(北京布谷鸟是很少的),到底成功了。
鸟叫的音色是各色各样的。有的宽亮,有的窄高。有的鸟聪明,一学就会;有的笨,一辈子只能老实巴交地叫那么几声。有的鸟害羞,不肯轻易叫;有的鸟好胜,能不歇气地叫一个多小时!
养鸟主要是听叫,但也重相貌。大鸟主要要大,但也要大得匀称。画眉讲究“眉子”(眼外的白圈)清楚。百灵要大头,短嘴。养鸟人对于鸟自有一套非常精细的美学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他们共同承认的。
因此,鸟的身份悬殊极大。一只生鸟(画眉或百灵)值二三元人民币,甚至还要少,而一只长相俊秀能唱十几种“曲调”的值一百五十元,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养鸟是很辛苦的。除了遛,预备鸟食也很费事。鸟一般要吃拌了鸡蛋黄的棒子面或小米面,牛肉——把牛肉焙干,碾成细末。经常还要吃“活食”——蚱蜢、蟋蟀、玉米虫。
养鸟人所重视的,除了鸟本身,便是鸟笼。鸟笼分圆笼、方笼两种。一般的鸟笼值一二十元,有的雕镂精细,近于“鬼工”,贵得令人咋舌。——有人不养鸟,专以搜集名贵鸟笼为乐。鸟笼里大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鸟食罐。一副雍正青花的鸟食罐,已成稀世的珍宝。
除了笼养听叫的鸟,北京人还有一种养在“架”上的鸟。所谓架,是一截树杈。养这类鸟的乐趣是训练它“打弹”,养鸟人把一个弹丸扔在空中,鸟会飞上去接住。有的一次飞起能接连接住两个。架养的鸟一般体大嘴硬,例如锡嘴和交嘴鹊。所以,北京过去有“提笼架鸟”之说。
我的理想家庭
老舍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讲恋爱,讲革命,讲志愿,似乎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简直想不到组织家庭——结婚既是爱的坟墓,家庭根本上是英雄好汉的累赘。
及至过了三十,革命成功与否,事情好歹不论,反正领略够了人情世故,壮气就差点事儿了。虽然明知家庭之累,等于投胎为马为牛,可是人生总不过如此,多少也都得经验一番,既不坚持独身,结婚倒也还容易。于是发帖子请客,笑着开驶倒车,苦乐容或相抵,反正至少凑个热闹。
到了四十,儿女已有二三,贫也好富也好,自己认头苦曳,对于年轻的朋友已经有好些个事儿说不到一处,而劝告他们老老实实地结婚,好早生儿养女,即是话不投缘的一例。到了这个年纪,设若还有理想,必是理想的家庭。倒退二十年,连这么一想也觉泄气。
人生的矛盾可笑即在于此,年轻力壮,力求事事出轨,决不甘为火车;及至中年,心理的,生理的,种种理的什么什么,都使他不但非做火车不可,且做货车焉。把当初与现在一比较,判若两人,足够自己笑半天的!或有例外,实不多见。
明年我就四十了,已具说理想家庭的资格:大不必吹,盖亦自嘲。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
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帼帼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的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的很结实朴素;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鬈毛,鼻子朝着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