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毛泽东遗物故事(本书中倾情介绍的一件件毛泽东生前代表性的遗物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39623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领袖首脑
作者: 《湖南红色基因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864869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1
《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
+

NT$ 473
《 榜样:周恩来的故事 》
+

NT$ 1112
《 拿破仑传 》
+

NT$ 337
《 青年毛泽东 》
+

NT$ 500
《 毛泽东读史有学问(全二册):跟着伟人一秒钟看透事物的本质,教你轻松悟透身边事身边人,轻松鉴别朋友圈中的高质量人群。 》
+

NT$ 348
《 周恩来真情实录(走下圣坛,走进内心!一本书还原周恩来真实一生!) 》
編輯推薦:
★ 从6000余件毛泽东遗物中精心挑选出最具代表的遗物,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 全书分六大部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情感世界、人格精神,真实展现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 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 16开正度开本,全彩印刷,睹物思人,倍受感动
內容簡介:
编者从6000余件毛泽东遗物中,精心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余件遗物,深入挖掘这些遗物背后的故事,诠释遗物的文化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把其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光辉传递给广大读者。
全书分为勤政为民、艰苦朴素、博学多思、情理分明、情趣盎然、艺术鉴赏六大部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情感世界、人格精神,真实展现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追忆一代伟人追求救国兴国的心路历程,展示一代伟人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与人民共忧乐的崇高品质。
阅读此书,广大读者可以增进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了解,从遗物这个独特的视角进一步寻觅伟人的足迹,感受伟人的精神,领略伟人的风范。
關於作者:
《湖南红色基因文库》编纂出版领导小组是中共湖南省委为湖南省重点出版项目《湖南红色基因文库》成立的领导机构。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在省委和省委党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是中共湖南省委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部门,又是省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
目錄
第一章 勤政为民 鞠躬尽瘁
第一节 日理万机
菊香书屋里的办公桌
理发箱
饼干盒、糖果盒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出席证、196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请柬、北京医院诊疗证
第一次访苏穿的黑呢中山装、皮毛大衣
第二次访苏时戴的礼帽、在孙中山纪念大会上穿的中山装
第二节 注重调研
行李袋、外出视察日程表
棕色皮鞋、布鞋
大皮箱、公文包
灰色大衣、毛哔叽大衣
视察时常穿的白衬衣
视察长江三峡用的望远镜
水箱、盐盒
医药箱
第三节 鞠躬尽瘁
特制的沙发、沙发靠枕
晚年的鼻饲食谱和临终前的护理记录
第二章 艰苦朴素 清廉如水
第一节 厉行节约 不搞特殊
《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
热水瓶
购物用的票、证
第二节 生活朴素 艰苦奋斗
补丁摞补丁的睡衣
接长加大的棉毛衫、裤
可拆换的活动领、袖
补丁裤
多次修补的皮拖鞋
旧皮带
长筒袜
旧毛巾、小方巾、浴巾
肥皂盒、牙刷、牙粉
第三节 粗茶淡饭 反对浪费
食谱
调味瓶、竹木筷子
第四节 克己奉公 无私奉献
烟嘴、外交部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
火柴盒、烤烟箱
上交礼品清单
人民大会堂餐厅科开具的收条、外出交粮票收据
生活费收支报表、日常杂费开支账
第三章 博学多思 孜孜不倦
第一节 广收博览
藏书柜
樟木书箱
《物种起源》
《物候学》
《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
《基本粒子的新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
英语单词卡片
第二节 不动笔墨不读书
《讲堂录》《伦理学原理》
铅笔、卷笔刀、铅笔盘
第三节 学以致用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
《甲申三百年祭》
《共产党宣言》
《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的信
给刘少奇的信
第四节 持之以恒
军用毛毯、提花毛毯
热水袋、暖手炉、护膝、大毛巾
放大镜、大字本书
单腿眼镜
《容斋随笔》
第四章 重情执理 公私分明
第一节 亲情依依
给儿子的信及保存的岸英遗物
小提琴、小手风琴
送给毛泽连的皮箱
送给表兄表嫂的皮箱、大衣、拐杖
给亲友的信、给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的信
第二节 乡情眷眷
给王首道的信
给家乡好友的信及赠礼
给黄克诚的信
吉姆轿车、草帽、纸扇、签名、橘饼缸
第三节 友情挚挚
资助工作人员的记载
还章士钊钱的记录
鸭绒枕头、宋庆龄给毛泽东的信
公文包、雪茄木盒、红领巾
周恩来送的眼镜
齐白石送的砚台、郭沫若送的手表、邓散木刻制的印章
第五章 雅情逸趣 坦荡情怀
第一节 喜爱的体育运动
登山用的拐杖
游泳裤、洗眼杯
第二节 缓解压力的休闲方式
乒乓球拍、球网
围棋、麻将
第三节 独特的生活习惯
兰花茶杯
葡萄糖
第四节 看戏、听曲
电视机、电视节目单
手摇留声机、收录放三用机、常听的磁带和唱片
第五节 诗词、书法
手迹《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忆秦娥·娄山关》
手迹《商鞅徙木立信论》、文房四宝
第六章 戏曲音乐鉴赏
第一节 京剧收藏
第二节 地方戏收藏
第三节 曲艺收藏
第四节 乐曲收藏
第五节 现代戏曲收藏
第六节 外国音乐收藏
结束语
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勤政为民 鞠躬尽瘁
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第一节 日理万机
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毛泽东的工作量一点也不比战争年代少,他夜以继日伏案办公,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昼夜通明。
★ 菊香书屋里的办公桌
菊香书屋里的办公桌北京中南海丰泽园是毛泽东生活、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丰泽园内有颐年堂、澄怀堂和菊香书屋。菊香书屋是毛泽东1949年至1966年7月的居所。
菊香书屋里设有毛泽东的办公室、书房和卧室。办公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添置的。183厘米长、124厘米宽、83厘米高的宽大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文件。桌上一盏淡绿色的台灯经常通宵达旦地亮着。这盏台灯照亮了开国领袖毛泽东为国事辛勤操劳的身影。当年,为毛泽东站岗的卫士们心中常唱着一首歌:“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伟大的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
晚上办公,既是因为国事繁重,也是毛泽东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形成的习惯。白天要行军打仗,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工作、读书或进行理论创作。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工作十分繁忙,每天总有无数份从各个战区拍来的电报等待着他审阅、批示,有无数的事情需要他决断。因为战事紧张,毛泽东经常一天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坚守在地图、电话机旁边。如沙家店战役,战役打响后,毛泽东一直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起查看地图,研究下一步作战方针,时而接电话、作指示,时而看电报、回电文……在这次战役中,常常电话铃一响,他就立即拿起了话筒。战役进行到第三天,窑洞里的电话中传来了捷报:国民党36师一个旅被我军全歼,敌军旅长刘子奇被活捉!旗开得胜,实现了毛泽东首战必胜的初步设想。其后捷报接连传来。战斗持续三天两夜,毛泽东亲自指挥,未合一眼,最终沙家店战役以我军胜利宣告结束,敌军每一步居然是规规矩矩地按照毛泽东为他们摆下的章法走的。
指挥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又是好几次连续两三天没有上床睡觉,好不容易可以躺下来,因为惦记着战事,睡不着,睡不稳,躺下不过三四个小时,便又坐起来办公。以至于其他首长见了毛泽东的卫士,第一句话总是关切地问:“主席睡觉了没有?”“主席睡了几个钟头?”“主席还是没睡吗?”
带领人民走进新中国的毛泽东,延续着夜晚办公的习惯。毛泽东笑说自己是“按月亮的规律办事”。他曾努力想改掉这一习惯。在1950年12月29日给同学周世钊的信中,毛泽东说:“晏睡的毛病正在改,实行了半个月,按照太阳办事,不按月亮办事了。但近日又翻过来,新年后当再改正。”按毛泽东的习惯,他一般是下午3点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才休息。但其实休息时间并不能保证。稍遇大事,毛泽东不仅是夜晚办公,白天也没有多少休息时间。保健医生徐涛说:“他每日超负荷工作,有时每日仅有4小时左右睡眠,每日工作至少20多个小时。”毛泽东身边的一个卫士计算过他一周内的工作和睡眠时间,结果在这一周的168个小时中,毛泽东的睡眠时间还不足27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在工作和读书。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不统计他每天睡觉的时长,只计算他一星期睡了多少小时。通常,毛泽东一星期睡眠不超过30个小时,有一个星期睡了35个小时,工作人员还为此高兴得喝了酒。
伴随毛泽东晚上办公的除了台灯,还有一台红色电话机。进入中南海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室里都安装上了红、黑两种颜色的电话机,黑色机是外线电话,红色机是中央内部电话,安装红色机需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签字。因为领导们都知道毛泽东有晚上办公的习惯,所以白天除非发生重大事情,一般都不直接往毛泽东的红色电话机上打,尤其是周恩来总理,他每次打电话,都要先问接听电话的秘书:“主席休息没有?”
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熬夜,毛泽东养成了吸烟、喝浓茶的习惯。办公桌上的茶杯和烟灰缸成了他每日必需的物品。毛泽东喜欢喝浓茶提神,喝完茶水后还喜欢拈起茶叶放口里嚼碎吞掉。
吸烟是毛泽东的嗜好。据说沙家店战役中,毛泽东吸了五盒半香烟。定国安邦的日日夜夜里,毛泽东依旧与烟为伴。卫士封耀松回忆,有一次毛泽东在书房办公,两堆文件足足有一尺多高。他左手夹烟,右手抓笔。过了一会儿,封耀松走到办公桌旁,捧走烟灰缸。数数这烟头够几名卫士抽一天的。为了使毛泽东尽量少吸烟,卫士们将烟一分为二,半支半支地插入烟嘴。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像往常一样拿起了《人民日报》,一则新闻就这样映入他的眼帘:我国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之一——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心潮澎湃,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7月1日早上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
这里的“瘟神”特指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流行地域之广、危害面积之大可谓历史罕见。据统计,当时的湖南、湖北、江苏等12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有血吸虫病。一些血吸虫病患者因腹胀如鼓痛苦不堪,用剪刀刺破腹部放水而死,一些患者变成了侏儒。由于血吸虫严重破坏人体机能,人和动物一旦感染就会丧失基本劳动力,因此许多疾病流行区田地荒芜、村舍废弃。正如毛泽东在诗篇后记中写的:“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
人民的幸福安康始终牵挂在毛泽东心头。1956年,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消灭血吸虫病被中央列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按照他的指示,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在各级行政区都建立了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和防治机构,轰轰烈烈的防治运动由此展开。
余江县以撼天动地的气魄率先在全国消灭了血吸虫病,这不能不令毛泽东高兴无比,信心百倍。于是有了深夜的吟唱: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毛泽东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竭尽心力的思考和无规律的作息使他得了严重的失眠症。为了能够得到短暂休息以保证继续工作的体力,他只能依赖安眠药。进驻北京后,中央指派专门的保健医生负责督促毛泽东按时睡眠,又不断组织专家对毛泽东失眠的问题进行研究,先后制订了多种治疗方案,然而收效甚微。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工作强度有增无减,他又长期服用大剂量的安眠药,身体产生了抗药性,尽管保健医生试图减少毛泽东的用药量,又一度以中药治疗,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理发箱
毛泽东从来都是抓紧点滴时间工作、学习。他的最后一任理发师周福明回忆说:主席平常很少有消闲的时间,他的消闲就是看书。理发也不例外……特别是会见外宾,主席要利用理发这点工夫看看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了解这个国家的基本概况,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不会见外宾,主席就看书。主席看起书来非常专注,遇到有趣的情节,他老人家还情不自禁地咯咯笑,头也不住地前俯后仰。因此,周福明为毛泽东理发时,从来没有随意地指挥他,调动他,总是随着他坐着看书的姿势为主席理发、刮胡子。就像毛泽东对周福明说的那样:“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我们互不干扰。”
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个深棕色的理发工具箱,里面装着手推剪、剃刀各一把,梳子、剪子、刷子各两个,还有生发油瓶、发乳瓶各两只,以及剃刀布、粉盒、剃须膏、棉球等老式用品,丝毫见不到当时流行的吹风机、电动剃刀等新式理发工具的影子。
理发箱这个理发箱是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的理发师王惠买的,因为事先没有征求毛泽东的意见,他为此还挨了批评。这个理发箱直到60年代才开始启用,它见证了毛泽东抓紧点滴时间办公的精神。
毛泽东感到疲劳时,他总是坐到藤椅上,倚靠着椅背,微闭双目,让卫士给他慢慢地从前往后一遍一遍地篦头、梳头。片刻,他重新神采奕奕地回到办公桌前继续工作。通过篦头、梳头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是毛泽东自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
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指挥锦州战役,两天三夜没上过床,靠着几包烟、几杯茶连续工作。那年,他已经55岁,却精力超人,工作起来4个20多岁的值班卫士都熬不过他一人。卫士们见毛泽东长期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心里很着急,可一下子又想不出好办法让他睡觉或是把他从那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拉出来散心。于是卫士长李银桥想了个办法,在他批阅文件时,拿着篦子和梳子站在他身后为他篦头、梳头。果然这使毛泽东感到轻松了很多,他高兴地说:“银桥,你为我解决了一个难题,篦头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以前,毛泽东身体很健康,满头乌发。可到了平津战役后期的一天,李银桥为他篦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头发。李银桥将拔下的白发拿到他面前,毛泽东说:“白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毛泽东争分夺秒地工作,居家办公很少花时间注意仪表。他还有过一段“不修边幅”的时期,那是1927年到1936年,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带领红军长征、发展陕北根据地的十年。第一位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见到了毛泽东,形容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1972年初,年近80岁的毛泽东出现休克。经抢救醒来后,身体极度虚弱。2月21日,仍在病中的毛泽东清晰地记得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在这一天访问中国,躺在病床上的他不时地询问工作人员关于尼克松的行程安排。
尼克松早就得知毛泽东身体不好,然而到达中国三个小时后,他惊讶地收到了来自中南海的消息——病重未愈的毛泽东即将接见他。此时,中南海丰泽园里,久未刮胡子的毛泽东正叫人帮他理发、刮胡子。
原来,凡是参加外事活动,为了体现对客人的尊重,毛泽东要求仪表整洁。但他并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每次都是接见外宾前的十几分钟才匆忙放下手中的工作离开办公桌,让理发师给他理发、刮胡子,他要求理发越快越好,不吹风,也不抹头油。
★饼干盒、糖果盒
毛泽东日理万机,大多数时候一天吃两餐,有时候只有一餐。除非有客,他吃饭的时候都是手不释卷。他左手拿着书或报纸,两眼紧紧盯着,右手拿着筷子,在菜盘和嘴之间运动,筷子始终落在盘子的一个位置,很快菜盘的一边夹光,筷子夹不到菜了。值班卫士悄悄转动菜盘,让他的筷子落在有菜的位置,又及时将荤素两盘菜换个位置。毛泽东两餐间隔较长,工作强度大,他有时也会觉得肚子饿。有一次,他跟卫士张景芳说:“你给我搞几块糖来吃。”张景芳和管理员说了以后,取来了一包糖果和一铁盒上海泰康食品厂产的饼干。毛泽东吃了几块,也舍不得多吃。饿了,仅用烤芋头、麦片或压缩饼干充饥在毛泽东这里是常有的事。
1957年2月,毛泽东为赶写《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报告稿和筹备最高国务会议,连续三天两夜伏案工作没有休息,只吃了一顿正经饭,喝过两茶缸麦片粥。工作人员非常着急,但又不能随便打扰他,更不能强迫他去吃饭、睡觉。又过了一天,夜深了,正为毛泽东健康担忧的值班卫士封耀松忽见毛泽东头往后仰,手在额头上不断揉着,同时做着深呼吸。他意识到可能是毛泽东感到疲倦了,赶紧抓住时机,几步小跑到写字台,小声问道:“主席,您好久没吃饭了,给您搞点来吗?”
听到声音,毛泽东把手从额头上放下来,不解地问道:“怎么又吃饭了?”废寝忘食的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到底多长时间没进餐了。封耀松心疼地告诉他:“您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了。”谁知他还是摇摇头说:“不要搞了,你给我烤几个芋头来就行。”封耀松不甘心地劝道:“主席,你都一天没吃正经饭了,还是……”没等他说完,主席轻轻一挥手,又埋首文案中。
封耀松只得走进厨房动手烤芋头。这惊醒了睡梦中的厨师,他睡眼蒙眬地嚷道:“你胡闹!主席一天没吃饭了,你怎么烤几个芋头?”封耀松只得苦笑着道出实情。厨师听明原委也无言以对了,赶忙帮着烤起了芋头。
不一会,封耀松用碟子端着几个烤芋头回到办公室,刚迈进门,就听到阵阵鼾声。一看,毛泽东左手拿着文件,右手抓着铅笔,就那么睡着了。他不忍喊醒毛泽东,轻手轻脚地把芋头放在暖气片上,退到门口等候。十多分钟后,封耀松听到毛泽东一声咳嗽,赶紧进去说:“主席,芋头烧熟啦!”
这时,天已破晓。毛泽东放下笔和纸,双手搓搓脸,说:“噢,想吃哒,拿来吧。”他拿起一个芋头,轻摇着身体,惬意地吟起了自己的旧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封耀松悄悄地退到了门口,过了十多分钟,又听到鼾声再起。他走进屋去,见办公桌上的碟子里只剩了一个芋头,毛泽东头歪向右肩又睡着了。封耀松忽然感到鼾声不太对劲,像是被东西塞住了,他探头仔细一打量,鼻子一下就酸了:主席嘴里竟然含着半个芋头,另外半个还拿在手里。
封耀松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淌了出来。他轻轻地、轻轻地去抠毛泽东嘴里的芋头。谁料毛泽东被惊醒,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睛瞪住他,问:“怎么回事?”封耀松请求道:“这芋头是从你嘴里抠出来的。你必须睡觉,必须休息了。我求求你了……”
看着泪眼婆娑的小封,毛泽东终于起身离开办公桌,准备上床睡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