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毛泽东读史有学问(全二册):跟着伟人一秒钟看透事物的本质,教你轻松悟透身边事身边人,轻松鉴别朋友圈中的高质量人群。

書城自編碼: 39561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领袖首脑
作者: 冷成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864067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小白学编织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1
《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
+

NT$ 394
《 邓小平(一部平民视角的伟人全传!了解现代中国的极佳读本!) 》
+

NT$ 500
《 毛泽东 “领袖影像背后的故事”丛书 》
+

NT$ 348
《 周恩来真情实录(走下圣坛,走进内心!一本书还原周恩来真实一生!) 》
+

NT$ 428
《 毛泽东传 》
+

NT$ 264
《 三联精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
編輯推薦: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沉淀之作。本书以朝代先后为序,撷取各朝读史精粹,一窥伟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高屋建瓴,直呼过瘾,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本书是写给工商巨子、企业人力专员、体制内生存者、给胸怀大志想扭转命运、谋身谋生的人。
內容簡介:
毛主席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泽东爱读史,也最善于读史,他在历史中读出了大学问,读出了大智慧,更读出了中国革命,读出了豪情壮志,本书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来读史,以思想家的深邃来考问历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来透析历史,当然也是以诗人的激情来感受历史。毛泽东追溯了人类的历史,俯瞰了兴亡成败,获得了经验教训,表现了革命理想,这就是毛泽东对历史、对革命、对人生的总结!这就是毛泽东读史的大智慧,大学问!
關於作者:
冷成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学者,主攻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智典》、《辨经》、《读史有学问》等历史漫谈作品,在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錄
第一篇
毛泽东读先秦史的学问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老子“搞阴谋,写在了书上”
中国的权谋之术十分发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古代军事学方面出现了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等。就是《老子》一书,据说也可当作权谋之书来读,更不用说其他政治、历史著作里面融会的一些权谋思想和权谋事例了。毛泽东说:“我看老子比较老实,他说‘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写在了书上。”
但应该看到的是,权谋只能起一时的作用,并没有根本的、永久的效果。真正起根本的决定作用的还是治国安邦的大道。即人心的向背。离开了这一点,越是取巧,越是奸诈,就越容易引起反感和敌视,那更是自取灭亡之道。
“青年人打倒老年人”的“例子多得很”
“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战国时候,秦国有个甘罗,是甘茂的孙子,他12岁当丞相,他才是个‘红领巾’!”
毛泽东似乎特别器重甘罗这个少年英才,认为他12岁就当了丞相,而吕不韦这个大政治家有的时候都不如他。那么,毛泽东所说的这段历史是怎样的呢?
也许是天妒奇才的缘故吧,甘罗未能长寿。但甘罗的事迹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毛泽东就拿他作为例子来说明年轻人是可以胜过年长的人的,并以此来反对经验主义,反对论资排辈,这些无疑都十分正确。但有时也要注意,年轻人毕竟经验少,容易冒进,而甘罗的例子也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当我们借鉴这一历史经验时,就应该十分慎重。
“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都是法家”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历来喜欢法家,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如此。后来甚至发动了评法批儒运动。毛泽东1973年8月5日同江青谈话,令其记下七言诗一首,题为《读〈封建论〉呈郭老》。
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上,儒家的虚伪与僵硬已经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那是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化了的儒家,与文化意义上的儒家是不同的,就像清泉流经工厂被污染了一样,我们不能说源头就是污水。也许,有人会说能被污染的泉水就不是好泉水,但谁又能为我们提供不会被污染的泉水呢?是法家吗?恐怕也不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1963年,毛泽东在给女儿李讷的信中说:“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毛泽东借这一则故事来告诫人们不可做井底之蛙,不可故步自封,不可骄傲。
《庄子》的寓言至今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极其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喜欢《庄子》是必然的,至于喜欢《庄子·逍遥游》,其根本原因在于文章有着无比的气魄和超凡的想象力。
“那时打仗,形势那么紧张,谁还管得什么《孙子兵法》”
毛泽东常说,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的将领,绝大多数没有上过什么学校,是工人农民出身,没读过多少深奥的兵书,但仍然是经常打胜仗,最后消灭了蒋介石的庞大军队。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凯丰曾提出毛泽东迷信《孙子兵法》来贬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凯丰质问毛泽东,“你懂得什么是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硬说毛泽东的军事战略都是从《孙子兵法》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毛泽东反问道:“你读过《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既然你也没有读过,又怎么知道我是靠《孙子兵法》打仗的呢?”凯丰被问得哑口无言。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活的灵魂。不是不读兵书,而是不死读兵书。即使满腹诗书,如果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也只能有害无益!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但在具体的方法上却大相径庭。贫寒人家即使想娇惯自己的子女也没有条件,所以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而富贵人家则不同,他们也想子女志向高远,勇猛顽强,但因方法不当,其结果往往是三代而下,便由龙种蜕变为跳蚤。
真正地爱护子女,就不能只看眼前的安逸,应当“为之计深远”,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要想让人按照这一道理去做,却不是容易的事。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1967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推荐大家读《触龙说赵太后》。

“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
“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到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评论,要一分为二。”
总的看来,毛泽东对待秦始皇的基本态度是“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评论,要一分为二”,这种态度无疑是正确的。
“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
将压力变为动力,历来是毛泽东性格中的基本特点。实际上,不但是个人包括国家也是一样的,“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这有助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克服困难,个人、国家和民族才能进步。那么,毛泽东为什么选了这么一则故事给在场的人讲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当他的长子毛岸英不幸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媳刘松林请求将岸英的遗体迁回安葬,毛泽东摇摇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早在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在离家求学的前夕,就将改写的一首诗夹在他父亲的账簿里,题目就叫《呈父亲》:“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事隔40年后,毛岸英实践了他父亲当年出乡关时许下的豪迈誓言。
“马革裹尸”,说的是东汉时马援的故事
“一个阶级革命要胜利,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
“一个阶级革命要胜利,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你们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魏、蜀、吴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知识分子,有高级的知识分子,有普通的知识分子,那个穿八卦衣拿鹅毛扇子的就是知识分子。”
说来也奇怪,秦国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全是由“外国”人直接促成的,秦国本土的人士,却名不见经传。秦国由一个地不过几十里的无名小卒而至统一中国,应该说“外国”人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秦国的历史经验,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一个阶级革命要胜利,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时至今日,历史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知识分子的作用却是一如既往的,毛泽东的话,有其深刻的道理。
“孔学名高实秕糠”
“儒俗者万千,而贤者不一,不如过去法家之犹讲些真话。儒非徒柔也,尤为伪者骗也。”
毛泽东认为,法家是讲真话的,而“儒术伪耳”,即使历代统治阶级口口声声说是用儒教治国,或者像梁武帝那样,以佛教为招牌,其实都是骗人的,行的仍是法家那一套,用的还是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因此,在读史中,他对历史上的暴君(如商纣王、秦始皇)并不反感,而对竭力主张或实行法家路线的人物(如商鞅、曹cao)却非常欣赏。孔子说,“仁者爱人”,并教人实行仁政。孔子的思想虽然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本,是我们的民族灵魂之根,但纵观整个历史,“爱人”的封建帝王有几个?“仁政”又曾现了几回?
“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杀么”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秦始皇)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四百六十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应该说,叔孙通果然很“通”,即使没有他,同样也会有别人来为统治者制定这样一套礼仪。这里要说的是,治世需要书生,尤其需要书生来建立政治制度与文化秩序。因此,书生大可不必为自己不能生逢乱世成为英雄而慨叹,毕竟,在人类历史上,治世多而乱世少!
“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
这些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
在传统社会中,开国帝王绝大多数起于草莽,他们开始并不懂得文治的道理,往往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了文治的重要性。
秦朝一统天下,又短命而亡,原因何在?消灭文化、消灭思想。思想和文化不是导致灭亡的原因,消灭思想和文化才是覆亡的根本。其实前人早已替我们总结出来了。
“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
“司马迁讲的这些事情,除左丘失明一例以外,都是指当时上级领导者对他们作了错误处理的。我们过去也错误地处理过一些干部,对这些人不论是全部处理错了的,或者是部分处理错了的,都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加以甄别和平反。”
毛泽东本人也经历了革命的大风大浪,最后以超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取得了胜利,所以,毛泽东对司马迁所提到的那些历史人物有着极大的兴趣,是完全自然的。其实,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毛泽东让革命干部要不畏曲折,甚至将挫折当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优秀的作品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这样的论断可谓抓住了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产生的根本条件,也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以巨大的鼓励。
“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如果敌方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在抗日战争中,围魏救赵的方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了很多成功的战例。这与毛泽东善于古为今用是分不开的。因此,毛泽东评论:“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什么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对于历史上的是非成败,毛泽东可以说是洞若观火。在论述战争时,他曾经这样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那么,宋襄公是谁,宋襄公究竟做了什么事,会被毛泽东称为“蠢猪”和“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呢?
但像宋襄公一样的人也不是没有,直至今日,脱离实际的空头口号主义仍不绝如缕,甚至时有泛滥,是否也跟宋襄公大搞“仁义”之师有类似之处呢?
宋襄公贪欲深重,已经不仁了,还要这样搞外交,这样指挥战争,岂不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第二篇
毛泽东读两汉魏晋南北朝史的学问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炕灰未冷山东乱同,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为什么说“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刘邦终定汉鼎,项羽乌江自刎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对于刘邦和项羽,后人可谓述说不休。毛泽东更是对此作出了众多的论述,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说:“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毛泽东所说的刘邦出身下层,懂得实际情况,决策符合事实,用人得当,的确是用朴素的语言说出了刘邦胜利的根本。而项羽逞一己之勇,决策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再加上刚愎自用,不能明辨贤愚,因此最终成为悲剧式的英雄人物,而不是成功的政治家。应该说,毛泽东对于刘邦和项羽的评价是十分深刻和准确的,对于我们的现实工作,也应该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毛泽东一生很注意从项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1949年,大军渡江解放南京,他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著名的诗句。1963年1月3日,他将新标点出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各同志一阅”;过了4天,他在一次谈话中讲:“项羽有三个错误,一个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一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却认真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再一个就是他建都徐州,位置没有选好。”今天,当我们重温毛泽东读史的学问与救国的智慧时,对历史是不是又多了一种更深刻的思考和体会呢?
“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
“‘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毛泽东历来重视底层人民,对待历史人物也是这样。在历代的帝王中,毛泽东最佩服的主要有刘邦、朱元璋等人,主要原因是他们出身底层。的确,历代起义者基本上来自下层,而刘邦、朱元璋是其中的成功者,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在道德上,司马迁并没有肯定刘邦,他认为刘邦治人治国不是依德,仅仅靠术,是不足取的。其实,术到极处也往往是德。
“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
“西汉高、文、景、武、昭等读起来较有兴味,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
毛泽东在很多地方谈到了刘秀的军事才能。他说:“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
这里是拿刘秀作楷模。显然,刘秀敢于以少胜多,与毛泽东的性格和军事才能均为相似,也与革命战争年代的要求相适应,所以,毛泽东自然会成为刘秀的隔代知音。然而,刘秀的为人和他的“干部政策”更是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兴趣。
“中国历史上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
毛泽东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
毛泽东非常重视《史记》。194J4年他写的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史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后来他又说:“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将《李固传》“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
1965年,毛泽东读《后汉书》的《黄琼传》、《李固传》,认为值得一读,亲手批示:“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李固多次上书顺帝,规劝他慎重选用官员,协助他整顿朝纲,为天下树立榜样。他说:“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李固是汉顺帝时人,因反对外戚梁冀专权被杀。可以这样讲,李固是反对外戚专权的英雄,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历史上是备受尊崇的。毛泽东特别挑出李固来给一些中央的高级领导看,也许是别有深意的!
五斗米道“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
“这里(指《张鲁传》)所说的群众性医疗运动,有点像我们人民公社免费医疗的味道,不过那时是神道的,也好,那时只好用神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约有一千六百年的时间了。”
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领袖,做任何重大的决定都不会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大办人民公社,并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心血来潮,这跟他一贯的思想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而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当年正在阅读《三国志》这部史书则成了直接的诱因。
“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催前浪” 139
“从古以来,发明家都是年轻人,卑贱者,被压迫者,文化缺少者,学问不行。甘罗、贾谊、刘项、韩信、释迦、颜子、红娘、荀灌娘……杨振宁、李政道、郝建秀、聂耳、哪吒、兰陵王。”
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谁也不可能永远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而不变动。“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这一著名的论断,被广为传诵,也被我们铭记在心,因为它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
“现在研究王莽,要拿很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的”
“盖因王莽代表农民利益,不得地主阶级拥护。刘秀则代表地主阶级之利益,方取得最后之胜利。”
王莽到底是书生,是政治家,还是阴谋家?看来很难说清楚了。问题是按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逻辑,王莽肯定是阴谋家。但如果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王莽,那就会出现另一种不同的情景。毛泽东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待王莽,认为王莽“注意农民问题了。因为农民问题最重要者是均土地,而他先节制田地”,这是极有意义的发现,但王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政策使得“地主阶级见王莽所行的政策,诸多不利于己,欲寻一代表本身利益之人,起而代之”,这时,刘秀应运而生了,“刘秀则代表地主阶级之利益”,以“人心思汉”为号召,“以迷惑一般人之耳目”,结果成功了。毛泽东的分析可谓抓住了要害,在我们面前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蜀汉之败,“其始误于《隆中对》”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一般认为,诸葛亮身居茅庐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刘备一问之下,他就能以三分天下的策略相对,历来被传为美谈,也被历代的有志之士敬仰和倾慕。甚至有人说诸葛亮还是一位伟大的历史预言家。然而.毛泽东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这真是一语而翻千古定案。毛泽东不愧是伟大的战略家,可以说,他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缺点和局限给一语道破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诸葛亮的《隆中对》。

“赵充国很能坚持真理”
毛泽东和历史学家周谷城在中南海游泳,出水后休息时,毛泽东手里拿着一本线装的《汉书》,翻到《赵充国传》时说:“赵充国主张在西北边疆屯田,这个人很能坚持正确的主张。他的主张在开始时,赞成的人不过十分之一二,但到后来,他的主张逐渐被人接受了,赞成的人达十之八九,真理要人接受,总要有个过程,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此后,毛泽东也多次提到这一历史事例。
毛泽东借此来说明正确的主张往往要有一个被人认识的过程。那么,被毛泽东大加赞扬的赵充国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对诸葛亮和吕端的概括实在是太深刻准确了。有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这样的人也只能过一种不太坏的小日子而已,但如果想治国治民,那就要大事不糊涂了。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
我们的民族政策是十分成功的,这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那么,这种民族政策的制定与诸葛亮、吕端等历史人物的影响有没有关系呢?看完下面的文章我们自然会对毛泽东灵活运用历史的智慧佩服至深。
郭嘉“这个人很有名”
“三国时候,曹cao一个有名的谋士,叫郭嘉,27岁到曹cao那里当参谋,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cao想他,说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许多好主意就是他出的。”
毛泽东多次讲到郭嘉,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以及当年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期间,在私下或公开场合讲话,都曾举到郭嘉的例子。毛泽东一再谈及郭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启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在碰到困难、不知如何做出决定的时候要多动脑子,要多谋善断,在看似困难的情况下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挥泪斩马谡,这是万不得已的事情”
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克敌制胜,是因为军法严明。”对此,毛泽东评论道:“非杀不可。挥泪斩马谡,这是万不得已的事情。”我们在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诸葛亮执法如山而又极重情义的一面,更为他自贬三级的自责精神所感动,却很少想到他是不是可以不杀马谡,马谡初犯是不是本来就不应该斩,是不是可以让马谡戴罪立功,是不是有可能将马谡培养成具有实际战争经验的大将。对于马谡和诸葛亮,毛泽东的态度是辩证的,从“初战亮宜自临阵”,到“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再到“非杀不可。挥泪斩马谡,这是万不得已的事情”,可以看到毛泽东的科学全面的态度。
“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
“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
主席说:“‘《三国志》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
‘最初陆逊是吕蒙手下的一个中级军官,以后继吕蒙当了统帅。关羽攻曹cao手上的樊城,吕蒙用计骗关羽把全军开到前方,然后轻骑疾趋南郡(现在的宜昌),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关羽将士家眷留在南郡,吕蒙进城办法很好,对他们不但不加损害,还特加照顾,对年老的慰问,对疾病的给医药,对饥寒的给衣服粮食,对关羽的财产丝毫不动。对关羽派来的人很优待,使他和将士家属相会,结果起了很大作用。关羽的将士知道了,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使得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
“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赤壁之战,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二十七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
陆逊在老将军们蔑视小看他、不听指挥的困难情况下,忠厚待人、忍辱负重,不以统帅自居,以谦让得人情,以才智服人心,实在是难得的将领。他对东吴的贡献,不比周瑜小。从以上的点评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毛泽东识人、用人的智慧和眼光,更对我们以后如何鉴别人才大有帮助。
“曹cao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
毛泽东之所以喜欢曹cao的诗,恐怕不仅仅在于曹cao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也不仅仅是因为“曹cao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主要还是因为曹cao“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这与毛泽东的情调极为吻合。对于历史,对于统一,曹cao有大功劳,因此,与之相比,他的文学成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曹cao的“这个案要翻”
“说曹cao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
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曹cao既然无德,其手下怎能谋臣如林,猛将如云呢?一个寡恩薄义之人反能收天下英雄于其麾下,天下英雄岂不是不可理喻了吗?说到底,不是曹cao无德,而是我们不喜欢曹cao之“术”而已!因此,曹cao之奸,并非真奸,你硬要说他奸,那也是“奸”之有道,“奸”之有术,“奸”之有方。忠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何为忠奸,前人说了也并不一定就是定论。许多东西还是要自己重新考虑的。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与“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
“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古亦有之。赤壁之战,曹营号称八十三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
虚夸就容易引发傲慢的心理,傲慢则不能谨慎,不能谨慎就必然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这种不正确的主观态度就会使优势转化为劣势。
“孙权是个能干的人”
“孙权劝曹cao当皇帝,曹cao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cao,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在魏、蜀的夹击之间,孙权能够继父兄之业而自保,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有一定的才能是无法做到。而在其众多的才能中,知人善任应该是最重要的。
在三国史上,人们一般都只重视曹cao和刘备,很少有人论及孙权。但毛泽东读史独具慧眼,多次提到孙权,并认为孙权“是个能干的人”。
刘备是如何“建立一个很好的根据地”的?
“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团结地方干部,依靠地方干部,正是靠着这些政策和策略,刘备才迅速在四川站稳了脚跟;相反,如果采取打击一大片的方针,他很可能会被赶出四川去,即使勉强呆在四川,也会日夜不得安宁。
“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cao就多谋善断。”
显然,这里的刘备已不是多谋寡断,而是刚愎自用了,毛泽东对其可谓极不赞成。但是,上述的这些都是说的刘备性格的一些侧面,刘备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毛泽东说:“尽管刘备比曹cao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刘备用理想的道德规范来处理和维系人际关系。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正如“庞统献策取西川”时他自我总结的那样:“今吾与水火相敌者,曹cao也。cao以急,吾以宽;cao以暴,吾以仁;cao以谲,吾以忠:每与cao相反,事乃可成……”
“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
“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昊,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和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毛泽东思想中的最光辉的精华之一就是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毛泽东正是运用了这一基本思想,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抓住了主要矛盾,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十分善于把握主要矛盾,体现出了极为高超的领导艺术。
司马懿“多谋略,善权变”“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阵往来是十分有意思的,从反面可以证明诸葛亮事必躬亲但拙于用人的性格特点。诸葛亮曾称赞司马懿“大有才能”,对他忌惮三分,但谋略智识毕竟远出司马懿之上,诸葛亮是不会怕他的,只是诸葛亮为人十分谨慎,对他预先加以提防而已。最有意思的是司马懿这一方,他可谓“知彼知己”,深知自己不如诸葛亮,所以处处小心谨慎,虽然没有打败诸葛亮,自己也不至于被诸葛亮打得一塌糊涂。司马懿与诸葛亮真可谓是一对敌国“知己”。

“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
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cao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看到问题所在。曹cao批评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没有头脑。还批评袁绍其他缺点,兵多而分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地虽广,粮虽多,完全可为我所用。”
在这段话里,他说刘备、孙权、袁绍都有书生气,但根据全文的意思可知,毛泽东说的主要是袁绍,并且拿曹cao作对比。那么,毛泽东所引用的曹cao对袁绍的批评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呢?我们且来看看历史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和曾经有过的评论。
淝水之战是“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范例
“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东晋将领的“示弱”、“让一步”是以“进一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利用敌人骄傲自大和求战心切的心理,以“让一步”的姿态请求敌人让出一条路来,然后寻找有利的时机来瓦解敌人,歼灭敌人。应该说,东晋将领谢玄将“让一步”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第三篇
毛泽东读唐宋史的学问
峰峦如怒,波涛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浩《潼关怀古》
做大事要有大决断
“世民常劝他父亲不可固守太原,须要化家为国,李渊大悦,遂起兵直趋陕西,并用种种方法,见悦一般人。如兑钱粮,放二千宫女等。”
历史上有很多因为没有决断而惹来杀身之祸的,如明朝的“靖难”。当时的建文帝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都远不是朱棣的对手,又没有适时地采取正确的策略,仅靠妇人之仁,没有大决断,所以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果。因此,做大事者必须要有大决断,事事优柔寡断,是自取败亡之道。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李世民可以说是天纵英才,不仅勇武盖世,还富有智计。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是很难成功的,他成功的法宝。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在理性的状态下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我们来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工作的。
武则天“简直是了不起”
“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
武则天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皇帝宝座上,给门阀士族势力以毁灭性的一击,使这块板结的土壤开始松动,也给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击,使中国的男人们终于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当众打了中国宗法观念的一记耳光,让中国男人从此不敢忘记中国女人的
威力。
武则天逝去的一千二百多年以后,毛泽东这位创世纪的伟人对她作出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终使含冤千年的武则天得以昭雪!
“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
李白的诗更多的则是体现一种对生命本真的流露和呼唤。无论是自然、怀古,还是酒、仙、梦等题材,在李白那里都超越了一般的意义。有一种挣脱了栅栏和束缚的浪漫,是一种纯粹的心灵的解放。也许,他的有些诗没有让你感受到具体的社会内容,但它直接诉诸自我、诉诸心灵、诉诸人的心理结构的最深层次,使人吟罢无所感而无所不感,无端地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生命的全部、诗的全部才得以千古,也赢得了毛泽东的喜爱。
王勃“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很可以读”
“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
毛泽东对王勃作为年轻人的成就,作为诗人的造诣,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对王勃坎坷的一生,给予充分的同情。王勃的诗文、命运、气节和成就是毛泽东喜欢他的根本原因。
魏徵“懂得片面性不对”
“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历史上又有多少帝王能够“兼听”而不“偏信”呢?
“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光搞现实主义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
古人对杜甫的评价主要是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评论的,毛泽东主要是从阶级立场来评论的。其实,杜甫的诗还是有一定的“人民性”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杜诗的影响几乎笼罩了其后的整个诗坛。
白居易“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
在1972年批判林彪时,针对林彪的阳奉阴违,毛泽东也引这首诗的后四句,用以讽刺林彪,并说明认识一个人要有一定过程的。
读韩愈的诗“可以知为诗之不易”
“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功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
应该说,韩愈的诗歌基本上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开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新的诗境。这种诗境在实质上是要求情中合理,以理显情,将人的情感引向更为深入的理性的思考,并以此建构更为深刻的精神家园。韩愈的诗不仅对中唐诗歌影响甚大,还成为宋诗效法的楷模,并一直影响至晚清毛泽东对韩愈的诗作出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
“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
“农民的脚踩过牛屎,但却比知识分子干净。”“你们从小鲁艺到大鲁艺去,就是外来干部。不要瞧不起本地的干部,不要以为自己是洋包子,瞧不起土包子。知识分子不要摆知识架子。”
柳宗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贬谪以前,上门求教的人就很多,遭贬以后,“蘅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人。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
毛泽东爱读刘禹锡的诗
毛泽东背诵:“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些怀古诗慨叹世事兴亡,深寓历史教训,即景抒情,由情及理,令人叹惋不已。这些诗之所以具有那样大的影响力,还在于它们契合了中国人重自然而轻人事的文化心理结构。自然的真实与人事的虚幻,自然的神圣庄严与人事的卑下荒诞,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短暂,在自然与人事的比照中,透显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题乌江亭》引出的历史人物评价
“项羽尚有一个缺点,从前有一个人在他自杀的地方做了一首诗,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不学汪精卫、张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毛泽东认为项羽是英雄,但有缺点,这个缺点就是自杀。毛泽东不主张自杀,主张“干到底”,表现了革命的韧性,对于那种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说法,毛泽东认为是“迂”。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实践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终走向胜利,充分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李贺为“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谈到要大胆创造,不要迷信的时候说,中国的儒学家,对孔子就是迷信,不敢称孔丘。唐朝李贺就不是这样,对汉武帝直写其名,曰刘彻、刘郎,称魏夫人为魏娘。一有迷信就把我们的脑子镇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
毛泽东熟悉李商隐的诗
“他知我已忘记了,便笑着,自己代我念出,曰:‘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由此一事可知,对李商隐的诗,毛泽东很熟悉。”其中对历代帝王都有讽刺,而对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的揭露与抨击尤为激烈和尖锐,而且在含蓄委婉的抒情中寓有深刻的思致,令人回味无穷。
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李商隐同时的诗人许浑所写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正是此时的真实写照。
傅说、吕望比“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毛泽东是个具有非凡见解的政治家,他不同意欧阳修对马周的这种评价。
毛泽东高度评价的是贞观六年(公元633年),马周给唐太宗的奏折。毛泽东认为马周的奏折是《治安策》后的“第一奇文”,这种评价是极高的。毛泽东把马周和贾谊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他十分重视年轻人才,而他们都是对处理现实问题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为什么说冯道是五代“风俗之坏极”的代表?
“五代纲维横决,风俗之坏极矣,冯道其代表也。宋兴稍一振,然犹未也。”
冯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学”,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场常胜将军,是一部活的教材,他一生的意义也许就是教人怎样做官,用他一生的实践在向人们宣告着官场不倒的秘密:良心丧尽 善于投机。
毛泽东一生反对机会主义者。什么是机会主义呢?机会主义就是没有原则,没有理想,就是见风使舵,就是有奶便是娘。
冯道是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旧政客。毛泽东一生坚持革命理想,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政客,因此,他将冯道称为五代“风俗之坏极”的代表,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也可以叫做不敢说”
“而每一部史书,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
由此看来,毛泽东所说的“陈桥兵变是一次不光彩的政变”,主要是指赵匡胤欺负了人家的孤儿寡母,与人之常情不合,再就是说“黄袍加身”实际上是一个阴谋。
司马迁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生,何也?就是因为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史记》中,刘邦虽然成功了,但还是流氓;项羽虽然失败了,仍不失为盖世
英雄。
“知识分子”为什么“没有出息”
“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没有出息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
宋徽宗赵佶这样的“知识分子”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封建制度把他们送上了皇位,他们又可以利用封建制度来发展自己的爱好,但他们并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和热情,因此,历史上就出现了这样一批“没有出息”的皇帝“知识分子”!
岳飞“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1950年,毛泽东率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毛泽东引用了岳飞“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一句话,向斯大林介绍中国共产党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当翻译告诉斯大林后,斯大林小声地对身边的人说:“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统帅,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
“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金人。”
秦桧是一代奸臣,而且纵奸有术,正因为他有术,才成为千古大奸。他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中华民族所做出的最公正的裁决。历史上的事实确如毛泽东所说的“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但在百姓的心中,秦桧则是罪魁祸首。秦桧虽然不是“主犯”,但也毕竟是帮凶,没有秦桧,也许岳飞不一定会被冤杀。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秦桧并不是皇帝的替罪羊,而是罪有应得!
陆游是“南宋了不起的大诗人”
“试仿陆放翁曰:‘人类今闻上太空,但悲不见五州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需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
伟哉!”
陆游的一生是为恢复中原而奋斗的一生,陆游的诗词必然会引起毛泽东的共鸣。
“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
“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根据毛泽东的性格,毛泽东说他对词的兴趣“偏于豪放”,是不难理解的。事实上,对同样类型的书籍如果读得太久了都会产生厌倦感,因而适时地改变一下阅读的趣味是十分必要的,对调整自己的心情也会很有帮助。这是毛泽东活读史的精髓。
“《水浒传》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也不要当《水浒传》上的白衣秀士王伦,他也是不准人家革命。凡是不准人家革命,那是很危险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
毛泽东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看出了农民革命的历史和必然性,应该说是独具慧眼的。
“逼上梁山”也被毛泽东用来解释中国革命为什么会发生。1964年1月,毛泽东在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自己原先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学教员,是被逼迫成为革命者的。甚至还将水浒故事与革命的组织工作联系。
“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
“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睡不着,哼范词,写了这些。江青看后,给李讷看一看。”
这是毛泽东写的一封家书。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其实我们也可以看看。
第四篇
毛泽东读明清史的学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清】无名氏《临江仙》
“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做得最好”
“元末,朱元璋是一个和尚,平时睡着了常作‘天’字形,郭子兴见而奇之,收为部下,后代郭子兴而起。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以后遂变为代表地主的利益了,故能贵为天子。”
朱元璋的这两大战役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军事上处于的劣势的情况下,朱元璋所采取的策略实际上有点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前四次反“围剿”的军事策略,既不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是逃跑,而是把敌人放进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相机消灭敌人。可以说,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前四次反“围剿”所能采取的最好的军事策略,也是朱元璋当时所能采取的最好的军事策略。毛泽东之所以佩服朱元璋,恐怕有其深层的原因。
晚年朱元璋“应该写得好点”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的晚年)。”
实事求是地讲,朱元璋的晚年有功有过。功劳在于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过错在于杀戮过多,政令过于苛刻。史学界往往注意其残暴的一面,对其积极的一面看得较少,毛泽东提出晚年朱元璋“应该写得好点”。是有道理的。
“海瑞是明朝的左派”
“有人说我这个人又提倡海瑞,又不喜欢海瑞,有一半是真的,右派海瑞说的不听。我是偏听偏信,只听一方面的。海瑞历来是左派,左派海瑞我喜欢。现在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批评缺点,是对的,我支持左派海瑞。”
这样看海瑞。恐怕就有些说不清楚了。那么,海瑞是什么样的人呢?“海瑞是明朝的左派。”如果按当时的分法,海瑞的确是有些左的味道。毛泽东是支持左派的,但彭德怀提意见算不算左?吴晗写《海瑞罢官》算不算左,是不是都不应该支持呢?
康熙有三个“了不起的地方”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应该说,康熙就是依靠这“三大法宝”,才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帝王。毛泽东正是从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汲取了智慧,为成就伟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在毛泽东各个时期的论述中,评价最多的历史人物是曾国藩。这当然与曾国藩是毛泽东的乡贤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曾国藩身上有着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乃至领袖的性格特征,这与毛泽东的性格特征有诸多的吻合之处。因此,毛泽东喜欢曾国藩,就成了情理中事。
“《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
“我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以为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內容試閱
前言
毛主席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泽东爱读史,也最善于读史,他在历史中读出了大学问,读出了大智慧,更读出了中国革命,读出了豪情壮志。毛泽东说: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这是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来读史,以思想家的深邃来考问历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来透析历史,当然也是以诗人的激情来感受历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毛泽东将其称为人类的“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说的是人类的铁器时代,也是人类从自觉开始至今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流,而“流遍了,郊原血”则是对这段历史的精当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毛泽东充满了对不合理的历史的愤慨、对人民群众的悲悯以及改造历史的强烈愿望,充分表现了一位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纸上得来终觉浅,历史是需要用生命来体味的,当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和历史相印证的时候,也就到了鬓发飞雪的年龄了。此时,毛泽东已经进入了“不惑”的状态,不仅对历史充满了感慨,也终于把握了历史,所谓“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已是从历史中走出,不再是历史的奴隶了!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历史的“陈迹”必须扫除,应该让劳动人民走上历史的舞台;“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所谓的“乱臣贼子”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上真正的“风流人物”!
让我们为新的思想,新的时代高歌吧!“歌未竟,东方白!”新时代的黎明就在这歌声中到来了!
在一篇短短的词中,毛泽东追溯了人类的历史,俯瞰了兴亡成败,获得了经验教训,表现了革命理想,这就是毛泽东对历史、对革命、对人生的总结!这就是毛泽东读史的大智慧,大学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谁是历史的后来者,谁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也许,只有那些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毛主席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泽东爱读史,也最善于读史,他在历史中读出了大学问,读出了大智慧,更读出了中国革命,读出了豪情壮志。毛泽东说: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这是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来读史,以思想家的深邃来考问历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来透析历史,当然也是以诗人的激情来感受历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毛泽东将其称为人类的“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说的是人类的铁器时代,也是人类从自觉开始至今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流,而“流遍了,郊原血”则是对这段历史的精当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毛泽东充满了对不合理的历史的愤慨、对人民群众的悲悯以及改造历史的强烈愿望,充分表现了一位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纸上得来终觉浅,历史是需要用生命来体味的,当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和历史相印证的时候,也就到了鬓发飞雪的年龄了。此时,毛泽东已经进入了“不惑”的状态,不仅对历史充满了感慨,也终于把握了历史,所谓“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已是从历史中走出,不再是历史的奴隶了!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历史的“陈迹”必须扫除,应该让劳动人民走上历史的舞台;“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所谓的“乱臣贼子”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上真正的“风流人物”!
让我们为新的思想,新的时代高歌吧!“歌未竟,东方白!”新时代的黎明就在这歌声中到来了!
在一篇短短的词中,毛泽东追溯了人类的历史,俯瞰了兴亡成败,获得了经验教训,表现了革命理想,这就是毛泽东对历史、对革命、对人生的总结!这就是毛泽东读史的大智慧,大学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谁是历史的后来者,谁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也许,只有那些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