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編輯推薦: |
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巨匠。
看鲁迅的杂文,就等同与他所处的整个时代对话。
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
內容簡介: |
杂文,也被鲁迅称为“杂感”或“短评”,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而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则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鲁迅的杂文,内容无所不包,他在杂文中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借助杂文完成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开辟了杂文的新天地。本书于鲁迅杂文精中取精,这些杂文在文学上、思想上都极具价值。
|
關於作者: |
鲁迅(188~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小说注重多种文体形式的开拓,对国民灵魂、知识分子命运、中国问题本质的思考等构成了其小说的主体。
|
目錄:
|
目录
前言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论睁了眼看 /
论“他妈的!” /
灯下漫笔 /
所谓“国学” /
无花的蔷薇 /
论辩的魂灵 /
“碰壁”之后 /
“碰壁”之余 /
这个与那个 /
“公理”的把戏 /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
学界的三魂 /
谈皇帝 /
可惨与可笑 /
记念刘和珍君 /
空谈 /
《阿Q正传》的成因 /
略论中国人的脸 /
略谈香港 /
读书杂谈 /
“公理”之所在 /
新时代的放债法 /
革命时代的文学 /
文学和出汗 /
无声的中国 /
铲共大观 /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
革命咖啡店 /
“皇汉医学” /
流氓的变迁 /
习惯与改革 /
我们要批评家 /
“好政府主义”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
以脚报国 /
宣传与做戏 /
风马牛 /
“智识劳动者”万岁 /
“友邦惊诧”论 /
我们不再受骗了 /
论“第三种人” /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论“赴难”和“逃难”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
关于女人 /
谈金圣叹 /
又论“第三种人” /
上海的少女 /
上海的儿童 /
关于妇女解放 /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
逃的辩护 /
对于战争的祈祷 /
战略关系 /
从讽刺到幽默 /
从幽默到正经 /
伸冤 /
出卖灵魂的秘诀 /
“以夷制夷” /
王化 /
言论自由的界限 /
中国人的生命圈 /
夜颂 /
二丑艺术 /
我谈“堕民” /
智识过剩 /
中国的奇想 /
“揩油” /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
由聋而哑 /
男人的进化 /
文床秋梦 /
黄祸 /
外国也有 /
青年与老子 /
女人未必多说谎 /
批评家的批评家 /
漫骂 /
“京派”与“海派” /
北人与南人 /
大小骗 /
古人并不纯厚 /
朋友 /
推己及人 /
玩具 /
零食 /
|
內容試閱:
|
前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斗士,离开了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走向了另一个永恒。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所占篇幅最大。鲁迅的杂文集共16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在这些杂文里,鲁迅以犀利的笔调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鲁迅从1907年(时年26岁)开始发表杂文,到他去世时,整整写了30年。在这30年间,鲁迅的笔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中国和中国人的种种劣根解剖了出来,摆在世人面前。他做这样的努力,无非就是希望国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惯性”这一概念不仅仅是用于物理学,在社会学上一样有“惯性”。一个民族的性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发生重大改变,更何况我们还是一个延续了五千年的民族。在这里,编者以为,鲁迅当年提及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有许多还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鲁迅的当代价值所在,也是编辑本书的原因。
编者从鲁迅众多杂文中精心挑选了那些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篇章,这些篇章对于今人而言,依旧有许多启示意义。编者希望今人在读这本新编的鲁迅杂文选集时,可以出现两种情况:让心地善良之人大呼过瘾,让无良之人脊背发冷。
鲁迅的杂文多数都会在文末标注明确的创作时间,但是本次编辑的这个选集有意删去了时间,原因很简单:删去狭隘的时间概念,才能让鲁迅的杂文更容易体现出现实意义。
空谈
一
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我只知道他们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能逆料的,大概只有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和他们的同类罢。四十七个男女青年的生命,完全是被骗去的,简直是诱杀。
有些东西——我称之为什么呢,我想不出——说: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这些东西仿佛就承认了对徒手群众应该开枪,执政府前原是“死地”,死者就如自投罗网一般。群众领袖本没有和段祺瑞等辈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钩通,怎么能够料到这阴险的辣手。这样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气者,是万万豫想不到的。
我以为倘要锻炼群众领袖的错处,只有两点:一是还以请愿为有用;二是将对手看得太好了。
二
但以上也仍然是事后的话。我想,当这事实没有发生以前,恐怕谁也不会料到要演这般的惨剧,至多,也不过获得照例的徒劳罢了。只有有学问的聪明人能够先料到,承认凡请愿就是送死。
陈源教授的《闲话》说:“我们要是劝告女志士们,以后少加入群众运动,她们一定要说我们轻视她们,所以我们也不敢来多嘴。可是对于未成年的男女孩童,我们不能不希望他们以后不再参加任何运动。”(《现代评论》六十八)为什么呢?因为参加各种运动,是甚至于像这次一样,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
这次用了四十七条性命,只购得一种见识:本国的执政府前是“枪林弹雨”的地方,要去送死,应该待到成年,出于自愿的才是。
我以为“女志士”和“未成年的男女孩童”,参加学校运动会,大概倒还不至于有很大的危险的。至于“枪林弹雨”中的请愿,则虽是成年的男志士们,也应该切切记住,从此罢休!
看现在竟如何。不过多了几篇诗文,多了若干谈助。几个名人和什么当局者在接洽葬地,由大请愿改为小请愿了。埋葬自然是最妥当的收场。然而很奇怪,仿佛这四十七个死者,是因为怕老来死后无处埋葬,特来挣一点官地似的。万生园多么近,而四烈士坟前还有三块墓碑不镌一字,更何况僻远如圆明园。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三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