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1.这是关于光阴也关于爱的故事,这不仅是对我们上辈人乃至上上辈人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亲情的一种归依和顾念,更是在温习那个年代那种最为朴素的爱与恩中,找回我们失落多时的情感。2.记忆有时很奇怪,虽然它看不见,却会蛰伏在每个人的内心。就像,父母那么深沉的爱,你不回望,便难以了解。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选自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的回忆父亲母亲的文章,通过他们朴实的言语和真挚感情的流露,来体会他们的那种思念和反刍之情。这是关于光阴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也终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不不断离开。本书的宗旨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在来得及的时候,去回望一下,父母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于那里。而我们也应该这份亲情的传承中,去回报恩,传递爱。
|
關於作者: |
齐明月,晋阳人士,兴味广泛,朴素自持,温静沉和,最喜朴素人间的烟火生活。嗜好阅读,勤于动笔,对古典文学尤为钟爱,著有文学和情感随笔多部,文笔简练有味。
|
目錄:
|
目录
前言/1
父亲的病/鲁迅/ 1
我的母亲/胡适/ 9
芭蕉花/郭沫若/ 16
父亲梁巨川/梁漱溟/ 21
落花生/许地山/ 24
我的母亲/邹韬奋/ 26
父亲的三年之病/茅盾/ 33
背影/朱自清/ 49
中举人/丰子恺/ 53
我的母亲/老舍/59
父亲的玳瑁/鲁彦/ 67
旅人的心/鲁彦/ 78
母亲的时钟/鲁彦/ 88
滕回生堂今昔/沈从文/ 100
母亲/石评梅/ 110
想我的母亲/梁实秋/ 125
父亲/胡也频/ 130
僚亲/李霁野/ 142
悲哀的玩具/李广田/ 149
望断天涯儿不归/谢冰莹/ 154
守岁烛/缪崇群/ 160
亲爱的父亲/张允和/ 167
苏州拾梦记/柯灵/ 176
旧宅/穆时英/ 185
父亲/穆时英/ 208
种在诬蔑里的决心/唐弢/ 233
父亲的记忆/孙犁/ 238
母亲的记忆/孙犁/ 242
怀念父亲/灵祖光/ 245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253
母亲的秘密/林海音/ 264
婚礼和父亲/吴冠中/269
母亲/吴冠中/ 272
梦里依稀慈母泪/秦牧/ 279
母亲/曾卓/ 288
三松堂断忆/宗璞 / 303
花朝节的纪念/宗璞/ 312
后记/ 322
|
內容試閱:
|
前言
编辑部开会,不知谁说了一句:“出一本写父母的书吧,他们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老师,而我们这一代,好像缺少了对父母的顾念。”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气氛有些沉重,好像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因了某个契机,一下子就戳中了大家内心深处那个最柔软的角落。之后,没有分配任务,大家都竭尽所能地去搜寻相关的文章,一篇一篇地罗列,一篇一篇地翻阅,很多时候,一篇文章甚至被大家读上十多遍,眼睛红了,鼻子酸了,然后叨念:“原来他们是那么的令我们骄傲和倾慕。别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想起他们的好,才想起对他们好。”
这便是我们编纂这部书稿的初衷。
在选录文章的过程中,大家取舍艰难,篇篇都是珍品,篇篇都舍不得放弃,最终,我们决定选录一些上世纪初文学大家的文章,这不仅是对我们上辈人乃至上上辈人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亲情的一种归依和顾念,更是在温习那个年代那种最为朴素的爱与恩中,找回我们失落多时的情感。我们并不是想呼吁什么,只是希望我们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给予我们生命的源头,那里,住着的是一直、从未放弃爱护和牵挂我们的双亲。
儿女大了,总归是要单飞的。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分离,长大的我们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而年迈的他们蹒跚送出好远却不肯转身。年轻的我们总是很不以为然,想着又不是再也不见,何必如此伤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再也不见。
于是,不管我们再怎样离开,都不会有人为我们留恋、挂牵和等待了。
于是,我们哀痛,悔不当初,为什么不肯拿出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为什么不能停下来等一等他们那蹒跚的脚步。
于是,我们才真正明白了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那么我们呢,是否也能及时懂得,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句:不必怕,我们都在呢。
谨以此书作为礼物,在这个春暖的季节,送给我们的父亲母亲,及我们自己。思念还太遥远,让我们在来得及的时光里,给予他们陪伴。
想我的母亲
梁实秋
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入学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功名,但是课子女读书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尝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我的母亲来我家时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务尽瘁终身,不复有暇进修。
我同胞兄弟姐妹十一人,母亲的煦育之劳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母亲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们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怕痒,总是躲躲闪闪,总是格格的笑个不住,母亲没有功夫和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北方的冬天冷,屋里虽然有火炉,睡时被褥还是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头朝外,一排四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叽叽喳喳的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我从小不喜欢喧闹。祖父母生日照例院里搭台唱傀儡戏或滦州影。一过八点我便掉头而去进屋睡觉。母亲得暇便取出一个大簸箩,里面装的是针线剪尺一类的缝纫器材,她要做一下缝缝连连的工作,这时候我总是一声不响的偎在她的身旁,她赶我走我也不走,有时候竟睡着了。母亲说我乖,也说我孤僻。如今想想,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偎在母亲身旁?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我母亲好像是没有时候睡觉。天亮就要起来,给我们梳小辫是一桩大事,一根一根的梳个没完。她自己要梳头,我记得她用一把抿子蘸着刨花水,把头发弄得锃光大亮。然后她要一听上房有动静便急忙前去当差。盖碗茶、燕窝、莲子、点心,都有人预备好了,但是需要她去双手捧着送到祖父母跟前,否则要儿媳妇做什么?在公婆面前,儿媳妇永远是站着的,没有座位的。足足的站几个钟头下来,不是缠足的女人怕也受不了!最苦的是,公婆年纪大,不过午夜不安歇,儿媳妇要跟着熬夜在一旁侍候。她困极了,有时候回到房里来不及脱衣服倒下便睡着了。虽然如此,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到了民元前几年,祖父母相继去世,我母亲才稍得清闲,然而主持家政教养儿女也够她劳苦的了。她抽暇隔几年返回杭州老家去度夏,有好几次都是由我随侍。
母亲爱她的家乡,在北京住了几十年,乡音不能完全改掉。我们常取笑她,例如北京的“京”,她说成“金”,她有时也跟我们学,总是学不好,她自己也觉得好笑。我有时学着说杭州话,她说难听死了,像是门口儿卖笋尖的小贩说的话。
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最好吃的。我的母亲平常不下厨房,但是她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父亲亲自到市场买回鱼鲜或其他南货的时候,在父亲特烦之下,她也欣然操起刀俎。这时候我们就有福了。我十四岁离家到清华,每星期回家一天,母亲就特别疼爱我,几乎很少例外的要亲自给我炒一盘冬笋木耳韭菜黄肉丝,起锅时浇一勺花雕酒,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但是这一盘菜一定要母亲自己炒,别人炒味道就不一样了。
我母亲喜欢在高兴的时候喝几盅酒。冬天午后围炉的时候,她常要我们打电话到长发叫五斤花雕,绿釉瓦罐,口上罩着一张毛边纸,温热了倒在茶杯里和我们共饮。下酒的是大落花生,若是有“抓空儿”的,买些干瘪的花生吃则更有味。我和两位姊姊陪母亲一顿吃完那一罐酒。后来我在四川独居无聊,一斤花生一罐茅台当晚饭,朋友们笑我吃“花酒”,其实是我母亲留下的作风。
我自从入了清华,以后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就少了。抗战前后各有三年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晚年喜欢听评剧,最常去的地方是吉祥,因为离家近,打个电话给卖飞票的,总有好的座位。我很后悔,我没能分出时间陪她听戏,只是由我的姊姊弟弟们陪她消遣。我父亲曾对我说,我们的家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们几个孩子所以能成为人,全是靠了我母亲的辛劳维护。三十八年以后,音讯中断,直等到恢复联系,才知道母亲早已弃养,享寿九十岁。西俗,母亲节佩红康乃馨,如不确知母亲是否尚在则佩红白康乃馨各一。如今我只有佩白康乃馨的份了,养生送死,两俱有亏,惨痛惨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