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NT$
602.0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NT$
254.0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NT$
418.0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1.二十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职业与自我;
2.德语翻译家冯至经典译本;
3.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录里尔克诗作十八首,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冯至论里尔克四篇,茨威格纪念里尔克逝世十周年的演讲一篇。
|
內容簡介: |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二十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里尔克写给年轻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职业与自我。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录里尔克诗作十八首,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冯至论里尔克四篇,茨威格纪念里尔克逝世十周年的演讲一篇。
|
關於作者: |
〔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 —1926) 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书简,代表作《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译者: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曾被选为或聘为瑞典、奥地利等国科学院院士,并曾获得歌德奖章等。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
目錄:
|
001 重印前言
005 初版译者序
010 收信人引言
013 第一封信
021 第二封信
027 第三封信
035 第四封信
045 第五封信
051 第六封信
061 第七封信
073 第八封信
085 第九封信
091 第十封信
附录一:里尔克作品
098 论“山水”
106 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 (摘译)
119 里尔克的诗
附录二:冯至论里尔克
146 里尔克—— 为十周年祭日作
154 工作而等待
164 外来的养分(节选)
178 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节选)
附录三:里尔克逝世十周年演讲
188 在我们这个时代,纯粹诗人是很少的
|
內容試閱:
|
重印前言
我一向尊敬的
一个在诗的历史上
有重大贡献的诗人
这本小书译于1931年,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十年。那时我为什么翻译它,在1937年写的“译者序”里已经作了交代,这里不再重复。它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正是抗日战争的第二年,印数不多,流传不广,我收到几本样书,当时分赠友人,自己只留下一本。但它给我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回忆。
1939年我到昆明不久,就在《云南日报》上读到一篇关于这本书比较深入的评论,过些时我才知道作者王逊是一位年轻的美术研究者,在云南大学教书,不久我们便成为常常交往的朋友(不幸他于六〇年代在北京逝世了)。1946年我回到北平,听说某中学的一位国文教师,很欣赏这本书,曾一度把它当作教材在课堂上讲授。很遗憾,我并没有得到机会认识他。最使我感动的,是友人杨业治在昆明生活极为困难的时期,曾将此书与原文仔细对照,他发现几处翻译的错误,提出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写在十页长短不齐的土纸条上交给我。这些又薄又脆的纸条我保留至今,但字迹已模糊,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五〇年代,我在仅仅留存的那一本上边,把译文校改过一次。不料十年浩劫,校改本被人抄走,一去不回。
这些年来,先是绿原同志,后是沈昌文同志,他们都找到原书,各自以复印本相赠,同时舒雨同志读到这本书,对译文也提了一些意见;我得以在复印本上再一次从头至尾进行修改,在这里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修改,改正了一些错误,填补了几处漏译,词句间作了不少改动,但仍不免存有六十年前文体的痕迹。
经过六十年的岁月,这本书的内容有些地方我已不尽同意,校改也只认为是一个应尽的责任,不再有“译者序”里所说的那种激情。唯念及里尔克写这些信时,正是他在巴黎与罗丹接触后思想发生变化、创作旺盛的时期;对于我一向尊敬的、一个在诗的历史上有重大贡献的诗人,正如“收信人引言”中所说,这些信“为了理解里尔克所生活所创造的世界是重要的,为了今日和明天许多生长者和完成者也是重要的”。
关于收信人的身世,我在“译者序”中曾说“知道得很少”。现从里尔克的《书信选》(1980年)“收信人索引”中得知卡卜斯生于1883年,是作家,曾任奥地利军官,1966年还住在柏林。——想他现在早已逝世了。
这次重印,附录除原有《论“山水”》外,另增摘译《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中的两段。
《论“山水”》写于第一封信的前一年,即1902年,本来拟作为作者1903年出版的《渥尔卜斯威德画派》一书的序言,但没有采用,直到1932年才作为遗稿发表。
《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是里尔克的一部长篇小说,从1904年起始写,1910年完成。这里摘译的两段反映了作者1902年初到巴黎时生活和思想的情况。
这两个“附录”都是译者译完了“十封信”后在1932年翻译的,曾先后在《沉钟》半月刊上发表过。
1991年12月4日
尊敬的先生:
你的信前几天才转到我这里。我要感谢你信里博大而亲爱的依赖。此外我能做的事很少。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膜的了;同时总是演出来较多或较少的凑巧的误解。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信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我既然预先写出这样的意见,可是我还得向你说,你的诗虽没有自己的特点,但自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着个性发展的趋势。我感到这种情形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首《我的灵魂》里,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还有在那首优美的诗《给雷渥琶地》也洋溢着一种同这位伟大而寂寞的诗人精神上的契合。虽然如此,你的诗本身还不能算什么,还不是独立的,就算那最后的一首和《给雷渥琶地》也不是。我读你的诗时感到有些不能明确说出的缺陷,可是你随诗寄来的亲切的信,却把这些缺陷无形中向我说明了。
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因为那里聚有大量好的或是一部分精美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从中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所以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往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如果从这收视反听,从这向自己世界的深处产生出“诗”来,你一定不会再想问别人,这是不是好诗。你也不会再尝试让杂志去注意这些作品:因为你将在作品里看到你亲爱的天然产物,你生活的断片与声音。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在它这样的根源里就含有对它的评判:别无他途。所以,尊敬的先生,除此以外我也没有别的劝告: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它怎么说,你怎么接受,不必加以说明。它也许告诉你,你的职责是艺术家。那么你就接受这个命运,承担起它的重负和伟大,不要关心从外边来的报酬。因为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连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但也许经过一番向自己、向寂寞的探索之后,你就断念做一个诗人了(那也够了,感到自己不写也能够生活时,就可以使我们决然不再去尝试);就是这样,我向你所请求的反思也不是徒然的。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我还应该向你说什么呢?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归结我也只是这样劝你,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我很高兴,在你的信里见到了荷拉捷克教授的名字;我对于这位亲切的学者怀有很大的敬意和多年不变的感激。请你替我向他致意;他至今还记得我,我实在引为荣幸。
你盛意寄给我的诗,现奉还。我再一次感谢你对我信赖的博大与忠诚;我本来是个陌生人,不能有所帮助,但我要通过这封本着良知写的忠实的回信报答你的信赖于万一。
以一切的忠诚与关怀: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