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助推“全人”教育发展
黄忠敬
从全球来看,教育正在发生“情感”转向:从认知教育转向非认知教育,从智商教育转向情商教育,发展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政策改革运动。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还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在政策和实践上大力推进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教育越来越超越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价值倾向,超越人力资本理论所强调的教育的经济发展功能,而开始强调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和幸福感的作用。
2018年OECD开展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Study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简称SSES)全球大规模测评项目,着眼于促进青少年非认知领域的发展,旨在测评全球青少年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以及影响这些能力发展的因素,以指导各国政策制定和学校实践。全球10个城市参与了首次国际测评。华东师范大学作为OECD开展全球大规模的唯一中方代表,与苏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首轮测评,对7200多名学生、7000多名家长、3700多名教师和150多名校长进行了测评和问卷调查。2021年9月向全球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的报告,引起了国内极大的反响,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情感”转向,为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改革探索了新的思路。2022年,OECD在全球开展SSES第二轮测评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再次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在济南市开展大规模测评工作。这种持续跟踪研究对原创性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基于研究的学校变革实践也具有重要价值。
超越学科学习,超越知识传授,超越分数评价,关注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培养“全人”也成为我国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我国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强调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育分”向“育人”转变,改革我国目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养”“重知识轻体验”等问题,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格品质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预防和降低目前我国中小学出现的诸多如校园欺凌、暴力冲突、心理疾病、反社会行为等突出问题。为此,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就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在此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前期参与OECD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全球大规模测评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诸多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就成为了本丛书的主要内容,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不同方面展现国内外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具体包括:《社会与情感能力:理论、政策与实践》《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社会与情感能力:案例与评析》等。期待这些成果能够为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广大的教师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