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此书成书于民国十年,其时军阀割据,党派纷扰,生灵涂炭,国家和民族的前景若何?王桐龄先生诚忧之。他以史为鉴,试图透过历史上纷争、发展、统一的规律,为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贡献一份心力。
为何中国历史上身居高位之人,无论奸佞或贤达,都难逃“党同伐异”的魔咒?为何国家民族的命运,几千年来始终走不出朋党的梦魇?这些沉重的问号,令人掩卷喟叹和深思。
此书感于民国党争,揆诸国史,不凡识见如珠落玉盘,俯拾皆是。
|
內容簡介: |
《中国历代党争史》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剖析,从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各个王朝的盛衰规律,惊心动魄地展示了制度压抑下人性的挣扎和扭曲。
作者将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纷争进行了汇总,包括思想流派的竞争,地域、门阀之成见,以及最为重要的政治上的斗争。全书最后对于历代党争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强调了国民性的问题。
|
關於作者: |
王桐龄,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号峄山,河北任邱人。清末考取秀才,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曾任北京政府参事,后应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先后在北京法政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课。
著译丰硕,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儒墨之异同》《局俭堂诗存》等书,及撰译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师大月刊》《清华学报》《史学年报》等刊物。
|
目錄:
|
第一章 先秦学派之竞争
第一节 南北思想之冲突 /3
第二节 东西思想之结合 法学家与儒学家之冲突/5
第三节 儒学之统一及其派别/6
第二章 汉末钩党之狱
第一节 钩党之狱成立之原因/13
第二节 东汉宦官之恣横/16
第三节 东汉中叶以后之士风/18
第四节 第一次钩党之狱/23
第五节 第二次钩党之狱/24
第六节 党狱之余波及其结果/26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与方舆之见
第一节 古代门第之见之面影/31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32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方舆之见/34
第四章 有唐中叶以后牛李党之倾轧
第一节 牛李党成立之原因/39
第二节 牛李结怨之始/40
第三节 牛党得意时代/41
第四节 李训、郑注专政时代甘露之变/47
第五节 郑覃、陈夷行、杨嗣复、李珏倾轧时代/49
第六节 李卫公当国时代/50
第七节 两党党魁之末路/55
第五章 北宋中叶以后新旧党之竞争
第一节 北宋党祸成立之原因/59
第二节 郭后之废与范吕之争/60
第三节 庆历党议/62
第四节 濮议/63
第五节 神宗变法之动机/65
第六节 新党内阁之成立 陈升之、王安石内阁 王玮、蔡确内阁/68
第七节 旧党内阁之成立 新法之废止 新党之左迁 司马光、吕公著内阁 吕大防、范纯仁内阁/71
第八节 旧党之内讧/73
第九节 新党之复活及其报复 旧党之贬窜 孟后之废 章惇内阁/75
第十节 混合内阁之成立 新党之左迁 孟后之复位 韩忠彦、曾布内阁/78
第十一节 变态新党之出现 党人碑之设立 孟后之复废蔡京内阁/79
第六章 北宋末年之和战论
第一节 北宋对金和战不定之原因/85
第二节 恢复燕云问题 /85
第三节 李纲、 种师道进退问题/88
第七章 南宋初年之和战论
第一节 南宋初年和战不定之原因/97
第二节 李纲、黄潜善、汪伯彦去留问题/98
第三节 赵鼎、张浚、秦桧进退问题/102
第四节 岳飞之狱/109
第五节 李孟坚之狱、王之奇之狱与赵汾之狱/111
第八章 南宋中年伪学之禁
第一节 伪学之禁之由来/117
第二节 伪学之禁以前王学派 与程学派之倾轧/117
第三节 伪学之禁之始末/120
第四节 伪学之禁之取消/125
第九章 明末东林党之祸
第一节 东林党祸成立之原因/129
第二节 明代宦官之专横/131
第三节 明代士风之矫激/135
第四节 东林党之成立及其对他党之倾轧/145
第五节 三案之争论/148
第六节 东林党与魏忠贤之冲突/149
第七节 党祸之结果/152
第八节 党祸之余波/153
第十章 清末帝后党之争
第一节 戊戌政变之原因/157
第二节 德宗变法之动机/158
第三节 德宗变法之成绩 /159
第四节 新政之推翻与新党之逮捕/161
第五节 戊戌政变之结果 /164
结论
|
內容試閱:
|
【试读】
政争之剧烈,党祸之频繁,为有宋一代特色。政治上有党祸,学术上亦有党祸。学术上之党祸,时常随政治上之党祸为转移。政治上占优胜地位者,其学术常为社会所尊崇;政治上居劣败地位者,其学术常为社会所鄙弃。以政治上之实力左右学术,崇拜其人者,并其学
术而提倡之;鄙夷其人者,并其学术而禁锢之。此种局面,实创始于宋,前此所未闻也。北宋政治上之党祸,始于王安石之创行新法,终于蔡京之排斥正人。而北宋以亡,南宋政治上之党祸,始于汪黄之反对李纲、宗泽,甚于秦桧之谋害赵鼎、张浚、岳飞。而南宋以弱,学术上之党祸,始于蔡京排斥元祐诸贤。禁其学说,甚于秦桧之禁绝程学。及韩侂胄当国,反对朱子,并其门人与私淑弟子一同禁锢之,号为伪学,而其祸极矣。盖权相最不满意于清议,书生好持正论,动辄招权相之忌。目为朋党,只能排斥政界诸人,学界之莘莘士子无恙,其主持清议自若也;惟称以伪学,则教育家、著述家、研究家,胥在朝在野,皆包括于其内,而一网打尽矣。兹述其事迹如左。
初,神宗笃意儒学,从王安石议,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增修太学。安石与其子雱及吕惠卿,训释《诗》《书》《周礼》,颁于学官,号曰《三经新义》。主司纯用以取士,先儒传注一切废弃,是为以国力推行王学之始。又罢《春秋》,不列于学官。安石又以字学久不讲,作《字说》以进,多穿凿附会,糅杂佛老。
哲宗元祐中,旧党内阁成立,罢新法,立十科取士法,置春秋博士,禁科举引用《字说》及佛老之书,解经参用诸儒学说,毋得专取王氏,又复诗赋,与经义并行,立为两科。于是王氏学说受一打击。
绍述之论起,罢十科举士法,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除《字说》之禁,复废春秋科。国子监请以安石所撰《字说》《洪范传》及王雱《论语》《孟子》义刊板传学者,学校学子之文靡然从之。于是王学复盛。
徽宗崇宁中,再倡绍述。蔡京当国,罪状元祐诸贤,谓之奸党,禁其学术。毁范祖禹《唐鉴》及三苏、黄庭坚、秦观文集。言者谓故直秘阁程颐邪说诐行,惑乱众听,而尹焞、张绎为之羽翼,诏河南府悉逐学徒,其所著书,令监司严加觉察,是为以国力排斥程学之始。寻以安石配享孔子,位次孟子,追封舒王;子雱为临川伯,从祀孔庙。宣和中,再禁元祐学术。举人传习者以违制论。闽人印造司马光等文集,诏毁其版。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