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德鲁克在中国初次出版的作品,
如何利用技术使自己变得卓有成效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德鲁克先生在不同时代所写,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起来的文章集。主要探讨了知识工作者如何利用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所有文章探讨的都是人类过去常常称之为“物质文明”的某个方面,都把工作、原材料、组织、谋生作为“人类的延伸”,而不是物质产品或无生命自然的一部分。作者认为,“文明”始终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文明”范畴内,人类表达自己的基本理想、梦想、抱负和价值观。本书收录的文章有的讲述技术及其历史、有的讲述管理和管理者、有的探讨某种工具(例如计算机),但所有文章都探讨从事工作之人的问题,都涉及人努力使自己变得卓有成效。
|
關於作者: |
彼得·德鲁克小传
(1909—2005)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
目錄:
|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前言
第1章 信息、沟通与理解 / 1
已知的知识 / 5
第2章 管理的新角色 / 23
新假设 / 30
注释 / 38
第3章 工作与工具 / 40
注释 / 50
第4章 20世纪的技术发展趋势 / 52
结构变化 / 53
方法变化 / 60
系统方法 / 67
第5章 20世纪的技术与社会 / 71
前技术时代的文明 / 71
技术重塑社会制度 / 75
迈入人造环境时代 / 81
扩大人的活动范围 / 83
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 84
第6章 管理者的过往与未来 / 88
企业集团即将陷入困境 / 90
多种标准而非单一标准 / 93
评判管理的第一条标准 / 94
人员流动的神话与现实 / 96
小型企业的绩效更卓越 / 98
计算机的主要作用 / 100
最耗时间的岗位将消失 / 103
传统组织结构的未来 / 106
工业关系将越来越尖锐 / 108
第7章 第一次技术革命及其经验教训 / 111
注释 / 122
第8章 长期计划 / 123
注释 / 140
第9章 企业目标与生存需求 / 141
企业行为理论的必要性 / 142
工商企业的生存需求 / 146
工商企业学科的任务 / 151
预算过程的可用观点 / 154
第10章 管理者与计算机 / 157
经验的过时 / 160
知识的效用 / 162
信息新时代 / 163
管理计算机 / 165
超越量化范围 / 166
第11章 技术革命:技术、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 169
注释 / 181
第12章 管理能成为科学吗 / 184
注释 / 192
|
內容試閱:
|
一部文集的各章节应该保持内在一致,全部围绕着一个观点、核心主题或关键要点。尽管本书收录的文章有些写于十几年前,讨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我相信符合上述标准。其中“工作与工具”讨论的是“技术不仅涉及工具,而且关乎人类的工作方式”。实际上,这是本书的基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所有著作的基本主张。
所有文章探讨的都是我们过去常常称之为“物质文明”的某个方面,具体包括人类使用的工具和原材料、人类缔造的组织机构、人类的工作和谋生方式。但所有文章都把工作、原材料、组织、谋生作为“人类的延伸”,而不是物质产品或无生命自然的一部分。假若让我回顾自己多年来的立场,我会说,从一开始我就拒绝19世纪的流行观点,即把人类社会划分为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前者探讨思想和符号问题,后者探讨人工制品和物品问题。相反我认为,“文明”始终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文明”范畴内,人类表达自己的基本理想、梦想、抱负和价值观。本书收录的文章有的讲述技术及其历史、有的讲述管理和管理者、有的探讨某种工具(例如计算机),但所有文章都探讨从事工作之人的问题,都涉及人努力使自己变得卓有成效。
然而作为一本文集,本书理应具备一定的多样性,以有助于解析作者本人的思想,如同棱镜分解光线。实际上,真正令人手不释卷的文集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惊喜,因为研究同一个领域的同一位作者,突然展现给读者不同的形象,探讨相关主题的不同侧面。本书收录的文章聚焦于我长期关注的主要领域之一—“物质文明”,但该领域涉及许多不同主题。在本书收录的12篇文章中,其中5篇讨论技术、技术史、技术对人类和文化的影响。然而,从7000多年前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当时新涌现的灌溉城市孕育了所谓“现代文明”),到试图评估技术在当代的作用,不同主题的时间跨度非常大。除非考虑到技术的因素,并探究人类工具的发展及各个时代对工具的使用问题,否则将无法书写完整的历史,遑论撰写的历史会令人信服。毫无疑问,这不是历史学家一贯的传统立场。迄今为止,仅仅有迹象表明,历史学家开始认识到技术从最早的时期就伴随着人类,并且始终是人类经验、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本书收录的文章都认为,为了建设性地使用工具,技术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历史,必须看到自己及相关学科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与向历史学家强调技术的因素相比,该观点在技术人员中从来都不太受欢迎。
在本书收录的另外几篇文章中,“管理者的过往与未来”把管理者视为当今社会的领导群体。“企业目标与生存需求”把管理视为一项关键的社会职能。这两篇文章都假定管理者在处理工具问题时完全了解手中的工具,并愿意根据需求学习使用新工具。但最重要的是,这两篇文章探讨了下列问题:“我们期望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什么成果?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管理者所在的组织期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成果?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和构成社会的人有权期望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什么成果?”人们关注管理,是由于管理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管理能够提供大量生活物品(生活的数量问题)的能力已经得到证明。
还有3篇文章分别是“长期计划”“管理者与计算机”“管理能成为科学吗”,讨论的是基本方法和技术问题。这3篇文章聚焦于组织内部管理,而不是作为一项社会职能的管理,但一再强调管理的宗旨不是提升效率,而是推动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运转,使其更卓有成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一本普通专著,文集更能体现作者的个性,这正是我喜欢阅读文集的原因。文集应该展现作者的风格、智慧和思想结构。这本文集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唯有读者有资格评判。但我确实希望,1957年以来不同时间为不同目的撰写的这12篇文章能够帮助我和读者建立联系。归根结底,这正是作者写作、读者阅读的原因所在。
彼得·德鲁克
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