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今天也能用到的中国古代世家智慧 陇西李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清河崔氏…… 无论王朝更替、时代变迁 大家族的存续往往跨越百年,但也在历史的洪流中几经颠簸、消散无形 中国人家国情怀的根源之处 探寻中国世家的历史脉络 文化基因和传承密码
|
內容簡介: |
本书探寻了如琅琊王氏、陇西李氏、兰陵萧氏、清河崔氏等中国历史上对国家兴亡和我们当下现实生活影响巨大的家族。追溯他们的血脉渊源,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解析他们的成败得失。
中国的世家大族虽然历经内外打击,却总是能够顺应历史的变化,不断演进、变迁和迭代。本书通过梳理中国历代世家大族的历史脉络,向读者呈现出了他们传承影响至今的重要因素——家族智慧。也就是家族的自我认知、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体系,以及对子弟培养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样的家族智慧对我们面对当下生活的种种境遇,都具借鉴意义和启发。
|
關於作者: |
唐昊,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美国富布莱特学者,伦道夫-麦肯学院客座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竞争与一致》《中国式公益》,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作为国内知名时政专栏作家,腾讯?大家作者,文章见于《文化纵横》《凤凰周刊》《南风窗》《新京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卫报》(英)等海内外各大媒体。
|
目錄:
|
目 录
前言 中国世家文化的变迁 001
第一章 先秦贵族世家 001
第一节 贵族世家:以礼传家,君子德风 001
第二节 初代贵族:“礼”的塑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022
第三节 晋国六卿:世家内斗与礼法规制的破坏 039
第四节 田氏代齐:先秦贵族世家的绝响 057
第二章 两汉武德世家 073
第一节 武德世家:以武传家,家国栋梁 073
第二节 陇西李氏:名将辈出的传奇家族,文武相济 079
第三节 东汉豪门:从云台二十八将到东汉六大世家,德在武先 089
第四节 扶风四姓:最具代表性的帝国武将世家,长留英雄气概 101
第五节 武德世家如何被门阀士族所取代? 117
第三章 南朝门阀士族 126
第一节 门阀士族:以经传家,簪缨不替 126
第二节 琅琊王氏:王马天下,政治世家 150
第三节 陈郡谢氏:什么是精英?就是关键时刻能够拯救国家的那群人 160
第四节 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源出同门而风格迥异 166
第五节 兰陵萧氏:历史上真实的琅琊榜是怎么回事? 172
第四章 隋唐“五姓七望” 187
第一节 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文武相济,是家族长久之道 187
第二节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世家和君主处不来是怎样一种体验? 200
第三节 范阳卢氏:世家子弟成大儒,学生是刘备,粉丝是曹操 208
第四节 太原王氏与荥阳郑氏:从政治而入文学,家族影响深远绵长 213
第五节 皇权与世家的共生和相杀 225
第五章 宋元明清科举世家 232
第一节 科举世家:以文传家,雅道相连 232
第二节 教育名门:河东裴氏变迁与江西士子崛起 244
第三节?媵明清科举世家:新城王氏与莆田林氏 253
第四节 清代的科举文化世家与军功武德世家 263
第五节 近代四大文化世家:出身科举却学贯中西的家族 275
第六章 近代善财世家 285
第一节 善财世家:富而好礼,继创有道 285
第二节 浙商家族:吴兴沈氏家族的兴衰 292
第三节?媵晋商家族:人才培养、股权设计与产业链思维 303
第四节 徽商家族:成也官家,败也官家 310
第五节 粤商家族:谁人敢为天下先? 318
第六节 不断演进的善财家族传承方式 325
后记 中国世家的传承密码 337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国世家文化的变迁
人,必先以其缘起的过去作为立足点,才能眺望远方。而家族血脉,就是我们最开始的立足之地。所以,关注世家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就是他们传承至今的血脉。在《世家记》中,我们将和祖先一起经历跌宕的命运,探寻那些对国家兴亡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影响巨大的家族,追溯他们的血脉渊源,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解析他们的得失成败。当然,也会发现那些湮没在历史风尘中、属于我们自己的神秘基因。
那么,究竟什么是世家?世家的内涵是什么?
一、真正的世家子弟
2015年3月,山东省济南市一个村庄在兴建工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据考证,墓的主人是一位世家子弟顾忖。墓志铭上写得很清楚,这位顾忖并没有参加科举,而是以世家子的身份被举荐为官,后来成为章丘、临济等几个地方的县令,官声不错。在唐朝那个科举制度已经实行的年代,为何一个年轻人仅以家族声望就可以超越千万科举士子而入朝为官?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何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其实,在唐朝时,顾忖所属家族的最光彩时刻已经过去了十七代人、数百年之久了,也并无多少亲戚在朝,但仍然得到了举荐,还被时人夸赞其风度“年始初冠,远播风猷”。墓志铭中还记载,顾忖后来当临济县令时非常勤政,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并且还很有文采,所谓“懿文与诗”“敦学好礼”。更难得的是其才华横溢又不自骄,“纳忠而柱石不转,交贤而风雨不愆”。这些赞誉之语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那些真正的世家可以长久地兴旺发达,世家子弟在十几代之后仍可为人中翘楚。
顾忖所属的这个在数百年之后仍具备现实的政治影响力的家族,就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会稽顾氏。
会稽顾氏源自越王勾践的七世孙闽君瑶,因辅助刘邦灭楚而在汉惠帝三年(前192)受封为东海王,建都东瓯。闽君瑶封其子为顾余侯,于是其子便以封爵得姓。从汉初开始,顾氏世居江东会稽。
作为多年居于江东的本地豪族,顾氏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为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基础。但问题是,在江东这个才俊众多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的本地士族和外来士族都会公认以顾氏家族为首呢?这就是家族领袖的魅力所在了。会稽顾氏真正崛起是在三国两晋时期。那时顾氏家族里出了两位关键的人物,一是三国时孙吴丞相顾雍,二是东晋时的家族掌门人顾荣。
三国时期,在孙权领会稽太守时,顾雍就是孙权的副手。凭借其过人的才能和与孙权深厚的关系,顾雍在东吴为丞相十九年,治理江东颇有成效,并保持了孙吴政权与江东世族之间的合作关系。顾雍本人持重、谦谨的作风,对其家族门风的形成影响甚著。
到了西晋末年,皇族司马氏避难江东,又是顾雍的孙子顾荣接纳了司马氏和北方士族,带来东晋偏安格局。特别是在顾荣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世家子在为人、为家、为国等方面真正可贵的地方。
首先,顾荣这个人具有一种高贵的善良,能够看到他人的痛苦。这形成了他最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有一次他在朋友家做客,朋友招待他吃烤羊肉。客人们都在品尝美味佳肴,唯有顾荣注意到,那个给客人端烤肉的仆人脸上显露出一种渴求的神色。顾荣询问了这个年轻的仆人,才知道他虽然经常端着羊肉上菜,却从来没有吃过羊肉。于是顾荣就把自己的烤肉让给了那个仆人吃。这在等级观念非常严重的魏晋时代,算得上是惊世骇俗的行为。而顾荣却觉得很自然,只是淡淡地说道:“哪能让天天烤肉的人,不知道烤肉是什么味道呢!”
此后顾荣遭遇“八王之乱”,从北方返回江东,一路上兵匪战乱、艰险异常。而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是有人舍身去救护他,使其转危为安。后来才发现救助他的,就是当年那个端烤肉的仆人。事实证明,善良和尊重比金钱更能够结交到真正的忠诚者。士族子弟的仁爱之心与普通平民的知恩图报,在乱世中相得益彰。对顾荣来说,对他人的宽容和尊重,其实是来自他骨子里的信念,这让他在当时那个乱世深受士族和平民阶层的爱戴。
其次,顾荣具有作为家族领袖和政治领袖的眼光,并非盲目善良的老好人。作为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子,顾荣在洛阳难以避开晋朝波谲云诡的政局。当时恰逢“八王之乱”前夜,每一股政治势力都在拼命拉拢人才、打击对手。很多藩王想要利用顾家的资源,一定要延请顾荣出来做事。而顾荣坚持住了原则,用醉酒的方式一退再退,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最后在北方乱局中返归江南。这显示出他独立的个性和决不随波逐流的意志。当时与顾荣同赴洛阳的其他江东世家子弟,如吴郡陆氏家族的陆机、陆云等人,虽然才能出众,却因投靠了某一方势力,而在“八王之乱”中丢了性命。顾荣凭借出众的判断力,在残酷的政局中全身而退,还利用自己廷尉长官的职位保全了很多人,是非常难得的。
再次,顾荣具有国士之风和大局观念。顾荣退居江南后,北方各大家族才纷纷南迁。此时的顾氏家族在本地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自然在各大家族中取得首要位置。作为江东第一家族,顾氏本可割据一方,但顾荣却主动接引受到战乱影响而不得不南迁的北方家族,并和永嘉南渡后的北方豪族琅琊王氏联合,将司马睿扶上皇位。在这一点上,顾荣显示出其价值观始终未变,即以国家稳定和生民保全为重,眼光超越了那些狭隘的割据派。顾荣的顾全大局,为南北中国士族在建康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
另一方面,东晋的建立也成为顾氏家族发展的一个极好的政治机遇。东晋皇室为取得本地士族的支持,不能不重点依赖顾氏家族,许多顾家子弟就此成为东晋官员,步入政坛核心。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会稽顾氏不但在当时成为名门望族,而且由于家族掌门人的能力和眼光、家族对于国家的历史性贡献,会稽顾氏甚至可以遗泽子孙达十七代人之后,历经千年仍为世人所铭记。
其实,在浩繁的中国古代家族历史上,会稽顾氏的辉煌经历并不算罕见;顾雍、顾荣、顾忖等人作为世家子弟的做派,也是当时世家大族成员教养和见识的体现。回溯以往,几乎每个经久不衰的家族,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这里蕴含着至高无上的家族荣誉感、使命感,以及对家和国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驱动的家族精神支撑着许多世家大族走向辉煌。
要了解世家之所以成为世家的最重要精神文化内涵,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和家族传统的来源。中国古代的家族大多源起于东亚农耕文明。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许多家族的家训中总是要提到家族的传统是“耕读传家”。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也决定了这块土地上人们世代定居的生活方式。在古代中国,一个人如果没有特殊的际遇,很难离开他祖辈生活的土地。绝大多数家族往往在同一片土地上世代耕作,繁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由此便产生了祖先崇拜的家族文化和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
农耕文明下的世家大族要取得会稽顾氏那样的成就,家族内部管理的制度非常重要。因为多代聚居的大家族,必然人口繁杂,事务众多,矛盾重重,家族解体的风险无处不在。所以每个望族都会有家族组织的管理人,在上古叫作宗子,后世成为族长。如果没有宗子或族长,族人之间虽有血缘关系,却无法形成家族组织,家族甚至不可能举行大规模祭祀祖先的活动。而那些分散行动的小家庭,在社会上大概率会默默无闻,更难成为望族。
仍以会稽顾氏为例,其作为江东本土文化世族的代表,自汉代以来就形成了厚德重义的门风。《世说新语》中对于江东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有一个概括,即“吴四姓,张文、朱武、陆忠、顾厚”。这里以“厚”来概括顾氏门风,即《周易》所言:“君子以厚德载物。”多年以来顾氏家族就是以此来管理和约束子弟的行为,并有严格的家规家法,以此教育子弟成才。这一点连当时的皇帝汉明帝都知道。顾雍的祖父顾综曾做过尚书令,汉明帝专门去请教他,并将其当长辈奉养。所谓“袭三代之礼,正月上日践辟雍,严设几杖,乞言受诲焉” 。
东晋以后的世家子弟中流行玄学,但顾氏子弟却因家教严格仍重视儒学,因循汉代的治经风尚。《晋书》中记载,顾荣的后代顾和被朝廷升迁为尚书仆射,但他念在母亲老迈在堂,固辞不受。他被朝廷强留之后,又在母亲去世后决意辞职丁忧。此后多位朝廷重臣,甚至皇帝亲自下诏请他出来,都被他拒绝了。顾和对当时人的“轻忘孝道”是很不满意的。而他自己居丧守孝之做派,完全是一个严正的礼法之士。 这应该就来自顾氏“厚德载物”的家庭文化传统。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为诸侯世家作传,南北朝的门阀士族也被称为世家。这些大家族的共同点都是占据社会高位,并且累代传承。而笔者基于对世家文化的理解,对世家的定义如下:所谓世家,是世代相沿、有着明确的家族管理体系,并且至少连续三代有出色的精英子弟的家族。如会稽顾氏这样的名门世家,正是那些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的中国古代家族中的翘楚。
孔府世家:礼的传承者
春秋时期,不但各个诸侯国贵族阶层内部的权力结构剧烈地消长,各个诸侯国与周天子的关系、诸侯国内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因为,当周朝的分封制延续百年之后,王权与诸侯世家之间的血缘联系逐渐变淡,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会彻底改变。特别是在“周召共和” 之后,周天子地位开始下降。到了周幽王时期,天子被蛮族击败并俘虏,诸侯更加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这种周王室衰微、诸侯斗争加剧、周天子不被尊重的状况,被孔子评价为“礼崩乐坏”。当是时,周礼的调控功能开始下降,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行为违反周礼之处比比皆是。而孔子在这个文化末世的最突出贡献,就是借助儒家学说复兴了周礼,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历代皇朝的政治文化基础。与此同时,在孔子之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孔府世家都成为守护礼治传统的文化家族。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先为商朝后裔。周武王灭殷商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了四代国君,到了泯公共的时代,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也就是宋厉公。而弗父何自己做了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宋国国君公卿本来继承的是商朝国君的姓氏“子”,但当弗父何这一支传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的时候,已经“五世亲尽”,也就是到了分支自立门户的时候了。按照规矩,分支的时候,可以用族长自己的名号,也可以用祖先的“字”,孔氏这一支因为都迁移到了鲁国,为了标识因为宋国华督之乱而死的孔父嘉这一支,就以其字为氏。嘉是孔父的名,孔父是其字。于是孔父嘉的字“孔”就成了氏,孔氏家族由此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