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芸斋”是孙犁晚年的斋号,在他晚年的文字中,多以“芸斋小说” “芸斋琐谈”“芸斋书简”“芸斋断简”“芸斋短简”等冠名。
《芸斋琐谈》包括“芸斋琐谈”“小说杂谈”“文林谈屑”“文事琐记”四辑,是孙犁谈论文学与人生文字的结集。包括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对小说创作的见解,对散文、通俗文学、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游记、传记文学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写作心得,对自身所经历的文坛风雨的描述等。这些文字,长短不拘,自由洒脱,文笔稳健而不乏犀利,体现了孙犁严肃对待文学、敢于直面现实、无情揭露丑恶的一贯主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芸斋漫忆》是孙犁文坛随感录、创作经验谈。
|
關於作者: |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曾在北平短期谋生,后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任职于华北联大、《晋察冀日报》,从事文学创作和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担任教员。1945年在《解放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受到文坛瞩目,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直至离休。其早期创作清新、明净、亮丽,代表作有《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风云初记》;晚年作品则平淡、深沉、隽永,结集为“耕堂劫后十种”。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1卷本《孙犁全集》。
|
目錄:
|
芸斋谈屑
谈美003
谈妒011
谈才015
谈名017
谈谀020
谈谅022
谈慎025
谈忘029
谈迂032
谈书035
谈稿费038
谈师041
谈友045
谈文学与理想048
谈改稿053
谈读书055
谈修辞058
谈评论060
谈爱书063
爱书续谈069
我和古书072
我中学时课外阅读的情况076
谈“打”079
改稿举例082
实事求是与短文085
谈简要087
谈“印象记”089
文学与乡土092
谈赠书094
谈通俗文学097
谈鼓吹102
官浮于文104
诗外功夫107
听朗诵110
谈死113
谈“补遗”116
谈照相119
照相续谈122
谈自裁125
谈头条128
谈理解131
谈闲情134
庸庐闲话
关于我的琐谈——给铁凝的信139
关于编辑工作的通信142
关于编辑和投稿151
编辑151
投稿155
谈校对工作159
文林谈屑164
文林谈屑之二172
电报约稿172
小说名目173
自然生态174
文字疏忽176
刊物面目177
文章题目178
评论家的妙语179
“复杂的性格”论181
名山事业182
宾馆文学184
运动文学与揣摩小说185
庸庐闲话189
我的起步189
我的戒条190
我的自我宣传190
我最佩服的人191
我与官场192
我的仗义194
文事琐记
风烛庵杂记199
风烛庵文学杂记203
风烛庵文学杂记续抄207
风烛庵文学杂记三抄213
文过——文事琐谈之一218
文虑——文事琐谈之二221
老年文字——文事琐谈之三224
文宗——文事琐谈之四227
“病句”的纠缠230
当代文事小记234
我和青年作家——《文场亲历记》摘抄238
我观文学奖241
反嘲笑244
|
內容試閱:
|
谈忘
记得抗日期间,在山里工作的时候,与一位同志闲谈,不知谈论的是何题何事,他说:“人能忘,和能记,是人的两大本能。人不能记,固然不能生存;如不能忘,也是活不下去的。”
当时,我正在青年,从事争战,不知他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从心里不以为然。心想:他可能是有什么不幸吧,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压在他的心头吧。不然,他为什么强调一个忘字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经验的增加,随着喜怒哀乐、情六欲的交织于心,有时就想起他这句话来,并开始有些赞成了。
鲁迅的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就是要人忘记吗?但又一转念:他虽说是叫人忘记,人们读了他的文章,不是越发记得清楚深刻了吗?思想就又有些糊涂起来了。
有些人,动不动就批评别人有“糊涂思想”。我很羡慕这种不知道是天生来,还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生到头,保持着清水明镜一般头脑,保持着正确、透明的思想的人。想去向他求教,又恐怕遭到斥责、棒喝,就又中止了。
说实话,青年时,我也是富于幻想,富于追求,富于回忆的。我可以坐在道边,坐在树下,坐在山头,坐在河边,追思往事,醉心于甜蜜之境,忘记时间,忘记冷暖,忘记阴晴。
但是,这些年来,或者把时间明确一下,即十年动乱以后,我不愿再回忆往事,而在忘字上下功夫了。
每逢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时,我就会心浮气动,六神失据,忽忽不知所归,去南反而向北。我想:此非养身立命之道也。身历其境时,没有死去,以求解脱。活过来了,反以回忆伤生废业,非智者之所当为。要学会善忘。
渐渐有些效果,不只在思想意识上,在日常生活上,也达观得多了。比如街道之上,垃圾阻塞,则改路而行之;庭院之内,流氓滋事,则关门以避之。至于更细小的事,比如食品卫生不好,吃饭时米里有砂子,菜里有虫子,则合眉闭眼,囫囵而吞之。这在嫉恶如仇并有些洁癖的青年时代,是绝对做不到的,目前我是“修养”到家了。
当然,这种近似麻木不仁的处世哲学,是不能向他人推行的。我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排除一些干扰,集中一点精力,利用余生,做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工作。
记忆对人生来说,还是最主要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记忆就是在前进的时候,时常回过头去看看,总结一下经验。
从我在革命根据地工作,学习作文时,就学会了一个口诀:经、教、优、缺、模。经、教就是经验教训。无论写通讯,写报告,写总结,经验教训,总是要写上一笔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因为能及时总结经验,取得教训,使工作避免了很多错误。但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就谈不上什么总结经验教训了,一变而成了任意而为或一意孤行,酿成了一场浩劫。
中国人最重经验教训。虽然有时只是挂在口头上。格言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书籍有《唐鉴》、《通鉴》……所以说,不能一味地忘。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四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