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1.二十世纪全球百佳英文小说第24名!美国现代文学奠基之作!
2.美国现代主义先驱、讲故事高手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
3.这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小说,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去描述畸形社会中畸形人的命运。
4.《温斯堡小镇》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深度阐述、解读人物内心,不断切换视角,角色形象丰富饱满,文字平和而富有诗意,这是一部具有无限魅力的作品。
5.孤独的城市通病之下,学习爱人与被爱!
6.收录多幅珍贵照片,包括舍伍德·安德森手迹!
7.装帧风格典雅沉静,封面烫银工艺,低调大气!
|
內容簡介: |
《温斯堡小镇》又译作《小城畸人》,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教师温格逃离老家来到温斯堡再未离开他的破屋;伊丽莎白渴望外界的新鲜却在犹疑中失掉勇气;爱丽丝渴望爱情也只是在等待中徒耗年华……温斯堡不是畸人的应许之地,而成为他们隔绝外界的马贡多。唯有记者乔治·维拉德逐渐在探索中成长和成熟,打破横亘于小镇的迷锁,坐上离开的火车。“他在那里过往的生活,也成了描绘他生命中梦想的一道背景”。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舍伍德·安德森,美国作家。生于俄亥俄州卡姆登,当过报童、工人等。其作品多以小城镇为背景,描写小市民的惶惑情绪,带有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著有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长篇小说《穷白人》《黑色的笑》,自传《讲故事人的故事》。
译者简介:
张芸,文化研究者,翻译家,中国最早介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译者之一。有翻译作品《宁静的激情》《狄金森诗钞》《寒星下的布拉格》等。
|
目錄:
|
畸人篇 . . . . . . . . . . 1
手 . . . . . . . . . . 6
纸丸子 . . . . . . . . . . 15
母亲 . . . . . . . . . . 20
哲学家 . . . . . . . . . . 31
没人知道 . . . . . . . . . . 40
虔诚Ⅰ . . . . . . . . . . 45
虔诚Ⅱ . . . . . . . . . . 56
虔诚Ⅲ . . . . . . . . . . 70
虔诚Ⅳ . . . . . . . . . . 81
有主意的人 . . . . . . . . . . 88
冒险 . . . . . . . . . . 99
值得尊敬的人 . . . . . . . . . . 117
沉思者 . . . . . . . . . . 126
坦迪 . . . . . . . . . . 143
神的力量 . . . . . . . . . . 147
教师 . . . . . . . . . . 157
孤独 . . . . . . . . . . 167
觉醒 . . . . . . . . . . 179
“怪人” . . . . . . . . . . 191
沉默的谎言 . . . . . . . . . . 205
饮酒 . . . . . . . . . . 214
死亡 . . . . . . . . . . 225
少年老成 . . . . . . . . . . 239
出发 . . . . . . . . . . 250
|
內容試閱:
|
译序
张芸
《温斯堡小镇》(英文原名Winesburg,Ohio)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成名之作。本书著于1915年至1916年之间,于1919年出版。“温斯堡”是一个虚拟的小镇,作者根据童年时代故乡的回忆,塑造出温斯堡镇上各种不同的“畸形”然而值得人们理解和同情的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心理、生活和命运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美国中西部乡村小镇的一道风景。这部小说在写作的风格、内容和手法方面,有着对传统小说的大胆突破,对当时的年轻作家具有深刻的影响,也为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小说出版以后引起美国文坛的轰动,被誉为美国本土小说的一部巨著,至今仍深得广大读者喜爱,影响经久不衰。
其实,在世界各地,《温斯堡小镇》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在书中便说到,这部小说使他的“创作之手得到了自由”。他写道:“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把我离开耶路撒冷时就已经抛弃的东西,或者我整个童年时代一直脚踏、但从未劳神弯腰触摸的大地重新带回给我。”
舍伍德·安德森生于1867年,父亲是一家马具店的老板,家里有七个兄弟姊妹,排行第三。在安德森出世的俄亥俄州的Cadem小镇,父亲以善讲故事闻名,但也因为常常忘情于讲叙他在国内战争的故事而疏忽了生意,继而导致家境衰落,在安德森4岁时,携家搬到俄亥俄州的另外一个小镇克莱德(Clyde)。但是老安德森在那里的生意也不景气,很快就关闭了门面,开始为客人刷油漆供养一家。安德森后来回忆,年幼时帮他父亲替人刷房子,但父亲只顾着讲故事而不管别的,舍伍德将手中的油漆刷子一甩,拂袖而去,发誓再也不要为他的父亲干活。舍伍德的母亲是一位洗衣妇,为了补贴家用,接了邻居的脏衣服到家里来洗熨,之后将衣服装在小篮子里,让孩子们分送回客人的家里。她因操劳过度,加上患了肺结核病,于1895年去世,死时才43岁。舍伍德非常同情他的母亲,为了帮助维持家庭生活,从14岁起就开始打零工,因为他不管什么杂活都干,得了一个绰号“打工仔”。母亲去世后一年,年轻的安德森便离开了家乡,到芝加哥一个仓库里工作。他在那里很不愉快,1899年参军到了古巴,参加“美国-西班牙战争”。在给他的长兄的一封信上,他写道,“我宁肯在古巴得上了黄热病,也不要再在芝加哥的冰冻库里工作”。
安德森从古巴退役回家后的那个夏天,在家乡小镇外的农村做一名雇农,彷徨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长兄的鼓励下,他到附近一所预科学校读完了高中的课程,拿到了高中文凭,之后由学校推荐,到芝加哥的一所广告公司工作,正是在广告公司里,安德森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那年安德森24岁。1907年,在安德森到了芝加哥七年之后,他带着他年轻的家庭来到俄亥俄州的伊利里亚(Elyria)小镇,在那里开办了一间靠邮件卖广告、生产屋顶油漆的工厂。
1912年在安德森的生命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年的11月27日,安德森突然失踪了四天,他对秘书说了一句他觉得脚冷,走了出去,便再也没有回来。他抛下了妻子,三个儿子,家,工厂,不见了踪影。四天之后,有人在克利夫兰一条街上发现了他在不停地徘徊游荡,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他被当成精神病患者送进医院,在医院期间,身体很快恢复正常。后来他曾说这是他故意演的一出戏,谁知道呢?安德森喜欢在生活中扮演戏剧性夸张的角色。他在广告公司做事时,常常穿着大花的衬衫,一只耳朵戴着一枚大大的耳环。对他的同事,他说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尚未出版作品的作家”。也许他是短暂的精神失常,或是为了制造新闻,或是为了给自己摆脱责任而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从这时开始,他走上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他宣布在这场人生危机中,他“找到了自我”。从医院出来,他回到了芝加哥,虽然还是重操旧业,在广告公司写广告,但已有意识地、勤奋地进行创作,并与在芝加哥的“芝加哥文艺复兴”的诗人作家如卡尔·桑布格、戴尔等人联系密切。从1916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温迪·麦法森的儿子》起,他每年发表一部小说,但这些小说并未引起出版界的注意,一直到1919年发表的第四部小说《温斯堡小镇》,才轰动了美国的整个文坛。小说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使他成为当时美国最令人关注的作家之一。
《温斯堡小镇》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读传统小说全然不同,仿佛踏入一道全新的风景。首先,它的形式十分特别。一般的小说是以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为故事的线索,但《温斯堡小镇》却是由二十来个短篇组成的,每个短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除了利弗大夫和伊丽莎白·维拉德两人出现在两个故事里,所有短篇中的人物都只是出现一次,以后再也不会见到他们。唯一例外的是乔治·维拉德。虽然他不是主角,但从书的首篇故事“手”中亮相,到结束“离别出发”的一场谢幕离去,在书中却以配角的身份多次出现。是他把这些短篇中的人物串接起来,因为他年轻、单纯、好奇,勇于探险,于是成了人们倾诉的对象和希望的象征。在一群受到环境隔阂的人群之中,这位年轻的报社记者是他们与外界联系和沟通的纽带。《温斯堡小镇》就像是一个圆圈,读者从“手”的故事里开始认识乔治,然后看了二十来个肖像素描,最后又回到了乔治的故事里。从作者对乔治所接触的人物的描述,对他们的生活的描述,我们观察到了他的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确实,在所有这些畸形人当中,他是唯一一个正常的人,因为他敢于行动,敢于冲破社会环境造成的隔阂,当他离开温斯堡,坐在火车上从车窗往外望,“温斯堡小镇已经在视线之外了,他在那里过往的生活,也成为了描绘他生命中梦想的一道背景”。读者读到此处,怎能不为乔治身后的“背景”而喟叹,为他踏上旅途,寻求生命的梦想击掌叫好呢!
《温斯堡小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比起传统小说,它没有什么对话,也没有太多的情节,而更多的,是作者带着读者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观察他们的生活、忍受和挣扎。表面,往往是一个掩盖了内心的假象,与内在的实质形成鲜明的对照。书中最畸形的一个人物沃什·威廉斯像一个巨型的猴类动物那样的丑陋,但他也曾经英俊和温柔过,与他前妻那名流绅士的家庭比较,他才是真正值得受人尊敬的。露易丝·本特利在外表看来是冷冰冰的,有时候歇斯底里。她年幼时也渴望得到爱的温情,但她注定永远快乐不起来,因为她父亲想要的是一个男孩子,而不是女孩子。伊丽莎白·维拉德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女人,但她起先是将爱与性混淆在一起,后来又将爱与婚姻混淆在一起,把自己困在了失望和悔恨的囚牢里。读过“冒险”的读者,都不会忘记爱丽丝这个年轻女子在孤独中的痛苦与无奈,在过了十一年平淡的生活之后,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里,她终于冒险了,赤裸着身体投奔向屋外的一个行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行人是一个耳朵已经背了的老头子,对于她的疾呼全然听不到,对于她投奔的原委也懵然不知。还有什么比一个女子在雨中裸奔更忘我、更彻底,又还有什么比一个聋子沉默的回应更令人痛心失望呢?
安德森生长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子里,接受过的只是最基本的学校教育,他使用的是简单直白的日常用语。小说行文是平和的,带着一点忧伤,故事中有一些意象和比喻常常重复出现,譬如手、窗户、裸体、房间等。故事也带着虚缈朦胧的色彩,就像描述爱情:“爱情就像是一缕清风,在漆黑的夜里吹拂着树下的青草,你千万不要去给爱情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它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偶遇罢了。如果你想试着让它变得明确清楚,想对它有把握;如果你想生活在大树的下面,以为那里有着温柔的晚风在吹拂,那么你将很快得到充满失望的炎热漫长的白昼,在那被亲吻热情烧灼的柔软的双唇上,留下过往的马车落下的粒粒尘灰。”《温斯堡小镇》有些故事是以格言做结束语的:“在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是耶稣基督,他们全被钉在十字架上。”“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必须在孤独中活着,也在孤独中死去,即使在温斯堡也不例外。”这些警句这样有力,这样沉重,在一个个故事的末尾,它们就像敲响了一记铜钟,让人深深地震撼。安德森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高手,他的故事像散文般的抒情,寓言般的深刻,着意要把读者带进一个虚幻然而真实的世界。
由于安德森生长在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由此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意识。毫无疑问,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温斯堡这些人的畸形,正缘于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畸形。从他们的生活悲剧里,我们看到了宗教狂的结局,看到了人们对于他们所不理解的同性恋的迫害,看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在温斯堡这样一个畸形的小镇子里,人们被生活扭曲,甚至变态,但仍然是值得同情的、可爱的。安德森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局限性和破坏性,他以极大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去描述这些畸形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人性的小说。
《温斯堡小镇》将内容与形式融涵一体,无论是人性的深度,还是风格的独异,都使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独占一席。在出版了《温斯堡小镇》之后,他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还发表了包括《林中之死》《蛋的胜利》等小说集、散文集、诗歌,以及剧本,但除了几个短篇小说之外,都没有《温斯堡小镇》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它所具有的魅力和影响。他后来在广告公司辞职,专业从事写作,搬到东部纽约。他在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住过一段时间,其间热情指导过许多新作家,包括当时还是年轻作家的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在文坛传为佳话。从南方回来以后,安德森在维吉尼亚州的一个小村镇里买了一个农场,在那里自己盖了房子,定居在美国东部。1941年,他在巴拿马旅游,在游轮上不小心吞下插在马蒂尼鸡尾酒杯上的橄榄里的一根牙签,引起了肠膜炎,几天后辞世。享年64岁。
2018.8.4? 休斯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