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考古两集:高昌砖集

書城自編碼: 391412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黄文弼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5943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9
《 考古两集:高昌陶集 》
+

NT$ 704
《 统计考古 》
+

NT$ 394
《 考古现场:再现消逝远去的古代场景 》
+

NT$ 488
《 敦煌汉文文献题记整理与研究 》
+

NT$ 4080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商) 》
+

NT$ 908
《 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 》
編輯推薦:
【本书卖点】
学术价值:本书是黄文弼“高昌两集”之一,在本书中,黄文弼将1930年在吐鲁番考古期间搜集到的124方墓志全部按年代编排、录文,并附录70方墓志图版。这批珍贵的出土文献,对于研究古代高昌国以及西域历史、民族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黄文弼根据这些墓志作了《高昌国麹氏纪年》《高昌国官制表》,考证了高昌国王的世系、高昌国官制等,弥补了罗振玉《高昌麹氏年表》的不足。内容珍稀:本书是黄文弼重要代表作之一,是1951年版《高昌砖集》的全新再版,也是1951年首版以来的首次再版,重现中国学者最早在新疆考古的重大成果。可读性:本书第一部分《吐鲁番发现墓砖记》生动记述了黄文弼发现墓砖的详细过程,其文笔简洁凝练,语言优美,使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神秘的考古现场气氛。文化性:吐鲁番,古称高昌。吐鲁番出土墓砖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这些书有墓志的墓砖也被称为“高昌砖志”。高昌砖志具有巨大的文物、历史、学术、文化和艺术价值,与同地出土的古文书,乃至敦煌石室文物一起,构建了中国古代西域文化的丰富样貌和成就。艺术性:书中所刊布的墓砖年代横跨5世纪中期的北朝至8世纪后期的唐朝约300余年,其中又以麹
內容簡介:
本书是黄文弼“高昌两集”之一,在本书中,黄文弼将1930年在吐鲁番考古期间搜集到的124方墓志全部按年代编排、录文,并附录70方墓志图版。这批珍贵的出土文献,对于研究古代高昌国以及西域历史、民族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黄文弼根据这些墓志作了《高昌国麴氏纪年》《高昌国官制表》,考证了高昌国王的世系、高昌国官制等,弥补了罗振玉《高昌麴氏年表》的不足。
關於作者:
黄文弼(1893—1966),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
黄文弼先后四次赴新疆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发现了大量的各类遗迹和遗物。他根据这些资料,结合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史料,竭尽毕生精力整理编撰刊布考古报告,并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在学术上取得了丰收成果。
著有《高昌砖集》《高昌陶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

作者小传

黄文弼(1893—1966),原名黄芬,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
1915年,黄文弼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门,1918年毕业留校,历任国学门助教、讲师、副教授。黄文弼在帝制消亡及五四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涌动的特殊时代背景里成长起来,很早就树立起追求新知的信念。在他求学与任教的时期,北京大学国学门人文荟萃,通过与李大钊、胡适、沈兼士、马叙伦、黄侃等人的交往与学习,黄文弼打下了牢固的传统学术根基,也培养了宏通开放的学术视野。
黄文弼最重要的成就和贡献,是对我国西北考古,尤其是对新疆考古事业的开拓与奠基。他一生曾四次至新疆考察。1927年,中国、瑞典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黄文弼以唯一一名中国考古学者的身份加入考查团,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野外考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考古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933—1934年,黄文弼以国民政府*育部考察新疆教育文化专员的身份再赴新疆。
1943年,黄文弼受西北大学委托,随“国父实业计划考察团”第三次赴新疆。新中国成立后,黄文弼于1957年率领中国科学院考古队又一次前往新疆进行考古工作,带动并培养了一批西北考古的后备力量。从1927年开始,黄文弼在新疆考古学领域耕耘了近40年,他的四次西北考察,仅在新疆境内的总行程就超过38000公里,从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一次将足印留在罗布泊土垠遗址、第一次发现干涸的塔里木南河……天山南北几乎所有的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是在新疆考察延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涉及遗址类型最多的中国学者,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新疆考古第一人”。
除了考古工作,黄文弼在文化、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1935年,他以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担任西安办事处主任,主持西安碑林的整理工作。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西北联大、四川大学教授,1942年起担任西北大学历史、边政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担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以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继续从事新疆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1965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黄文弼因其深厚的传统学问功底,又受过新思潮与治学方法的陶冶,在他的西北史地研究中,往往包含着考古、历史、地理、民俗等多方面的综合内容,并且走出了一条守正出新的研究道路,即将考古学、历史学与地理学结合在一起,以考古学实物、传世文献与实地考察相印证的“三重证据法”,从而开创了中国西北史地研究的新格局。
1966年12月18日,黄文弼先生赍志以殁。幸运的是,他生前就已经把毕生研究的心得结集为“三记两集”,即《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高昌砖集》《高昌陶集》,后人又将他的西北考察日记、学术论文编为《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1927—1930)》《西北史地论丛》《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西域史地考古论集》,成为新疆考古、西北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一笔宝贵遗产,焕发出永恒的光芒。
目錄
目 录
一、吐鲁番发现墓砖记? 1
二、高昌国麹氏纪年? 7
三、高昌国官制表? 26
四、墓砖录文 ? 31
图版目录
图版 1 张归宗夫人索氏墓表? 74
图版 2 画承及夫人张氏墓表? 76
图版 3 氾灵岳墓表? 78
图版 4 田元初墓表? 80
图版 5 氾绍和及夫人张氏墓表? 82
图版 6 赵荣宗妻韩氏墓表? 84
图版 7 任叔达妻袁氏墓表? 86
图版 8 麹那妻阿度墓表? 88
图版 9 田绍贤墓表? 90
图版 10 张氏墓表? 92
图版 11 索演孙妻张氏墓表? 94
图版 12 王阿和墓表? 96
图版 13 史祐孝墓表? 98
图版 14 曹孟祐墓表? 100
图版 15 袁穆寅妻和氏墓表? 102
图版 16 令狐天恩墓表? 104
图版 17 任□慎妻墓表? 106
图版 18 赵荣宗墓表? 108
图版 19 索显忠妻曹氏墓表? 110
图版 20 王举奴墓表? 112
图版 21 张买得墓表? 114
图版 22 麹谦友墓表? 116
图版 23 麹弹那及妻张氏墓表? 118
图版 24 儒子墓表? 120
图版 25 马阿卷墓表? 122
图版 26 王理和妻董氏墓表? 124
图版 27 苏玄胜妻贾氏墓表? 126
图版 28 画神邕妻周氏墓表? 128
图版 29 麹显穆墓表? 130
图版 30 张氏墓表? 132
图版 31 买得妻王氏墓表? 134
图版 32 麹怀祭妻王氏墓表? 136
图版 33 麹怀祭墓表? 138
图版 34 画伯演墓表? 140
图版 35 曹智茂墓表? 142
图版 36 马氏墓表? 144
图版 37 索显忠墓表? 146
图版 38 巩氏妻杨氏墓表? 148
图版 39 唐元护妻令狐氏墓表? 150
图版 40 赵荣宗妻赵氏墓表? 152
图版 41 贾羊皮墓表? 154
图版 42 孟氏墓表? 156
图版 43 王皮苟墓表? 158
图版 44 任谦墓表? 160
图版 45 张伯 妻王氏墓表? 162
图版 46 唐幼谦妻麹氏墓表? 164
图版 47 赵僧胤墓表? 166
图版 48 唐舒墓表? 168
图版 49 刘保欢墓表? 170
图版 50 张保守墓表? 172
图版 51 赵悦子妻马氏墓表? 174
图版 52 曹妻苏氏墓表? 176
图版 53 唐耀谦墓表? 178
图版 54 麹延绍墓表? 180
图版 55 赵悦子墓表? 182
图版 56 任法悦墓表? 184
图版 57 唐阿朋墓表? 186
图版 58 王阇桂墓表? 188
图版 59 任阿悦妻刘氏墓表? 190
图版 60 唐神护墓表? 192
图版 61 王朋显墓表? 194
图版 62 孟隆武墓表? 196
图版 63 氾朋祐墓表? 198
图版 64 任相住墓志铭? 200
图版 65 刘住隆妻王延台墓志? 202
图版 66 田庆延墓志? 204
图版 67 翟那宁□母康波蜜提墓志? 206
图版 68 刘土恭墓志铭? 208
图版 69 唐□墓志铭? 210
图版 70 康富多夫人墓志铭? 212
內容試閱
《高昌砖集》试读内容

一、吐鲁番发现墓砖记

吐鲁番在天山南路,西北距迪化六日程。城西二十里为雅尔湖,又名为雅尔果尔。旁有甚深之崖岸,崖东有一平原,泉水涌出,居民散布其上,或居崖下沟中,为吐鲁番富庶村庄之一。
在村庄之西,有古城遗址,颓垣满野,作椭圆形,位于两道甚深之河床中间,隆起平原,遗址即满布于平原上。本地居民称此城为雅尔和图,此二河床在古时本为两河,环流城之两旁,至城之南端而合,故古名此河为交河,此城为交河城。现分四沟,头、二道沟,发源于约干特勒克达克,西南流四十里,经行戈壁,分为二道:一南流为头道沟,一西南流为二道沟,约三十里,至古城之东北隅而合,流于城东。三道沟起自戈壁,南流十余里,绕于城西,至城之南端而与二道沟合。四道沟亦出自戈壁,绕古坟群西,沿土子诺克达格东麓南流至雅尔沟口,而与三道沟合流出口。现均为泉水。出古城北五六里地,而天山之雪水久已不至也。然据《刘土恭墓志铭》云:“东则洋洋之水,南及香香遐岸。”是古时河水甚大,后渐干渴,空存河床,近因泉水涌出,遂恢复古之河流。然当古时水流于甚深之河床围绕故城时,而城上居民吸引之方法如何?当为吾人有趣之研究也。
吐鲁番有二大故城:一在吐鲁番之东南五十里阿斯塔拉,为高昌国都城故址。汉时名高昌壁,为戊己校尉所治。一在吐鲁番城西二十里雅尔湖,为汉车师前王庭所治。晋成帝时前凉张骏置交河郡,高昌国因之,唐灭高昌,置西州,始改为交河县。《旧唐书》云:“王都高昌,其交河城汉前王庭也。”《元和郡县志》亦云:“交河东南至州八十里,汉车师前王庭,河出县北天山,分流城下。”所云州,即西州,为高昌国故都。现据余所发现墓砖,在雅尔湖坟群所发现者书交河,在阿斯塔拉所发现者则书高昌,可证此二城,自古为高昌及交河二城,至唐犹相沿未改。至唐之末业,回鹘占领西州,其名称稍异,然畏兀儿仍受辽封,治交河。余尝于高昌、交河故城中掘拾有旧畏兀儿文残纸,皆足为交河古城至元时尚有居民之证也。至元末分设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万户府达鲁花赤,而交河、高昌二城遂废。今已禾麦离离,颓垣满野,非复当日人文之盛矣。
余于一九二八年二月间,由吐鲁番至库车,虽一度访雅尔湖、阿斯塔拉二故址,然未及详细工作。一九三〇年春,复由迪化南行,补充前年工作之未备。于二月二十四日即抵雅尔湖,次日即开始工作故城,由其填密纤维之颓垣中,在其不同一建筑及发现品,寻出历代居人之地段,即其中部建筑较早,或为北魏至唐之遗址,其北段疑为畏兀儿人所居,因发现有畏兀儿文字,其建筑亦较近也。本地居民告余云:“城之南端有礼拜寺,为伊犁河人所居。”其言虽未可遽新,然审其建筑,当亦不甚远也。
余在北段即畏兀儿人之遗址中工作三日,乃转觅其城中之死者居室,初在其城北即干沟之北古坟区工作,我称为沟北区。此地有沙梁一道,隆起于戈壁中,沿沙梁两旁均有井穴及其死者之遗骨与殉葬品在焉。井口宽约三尺四寸,长约八尺五寸,小者宽约二尺八寸,长为六尺七寸,深亦三尺许,死者尸骨在焉。又尝于穴旁凿一副穴,位置死人。殉葬之物品亦罗列其中,或在头部与足部旁。其物品以陶器为最多,红色泥有柄,若今之把杯,又有红底黑花之陶器,类今甘肃辛店出土之物,疑均为二千年前之故物。犹使余最感兴趣者,即在一坟中,有骨制签四枚,陈于人身两旁,系剖一骨为两半者,阴面并刻划四方花纹,岂古时以此卜吉凶欤?又一冢中有骨矢镞一枚,其形尖锐,以木质为杆,皆足表示其经过悠久之历史者。
余在此略掘十余冢后,又发掘沟西之大坟区,我称为沟西区。地在四道沟与三道沟之中间,显露一大平原,宽二里许,长六七里。弥望平野,古冢垒垒,隆起高阜,或方或圆,表面满布石块,宽广约十三尺,高亦三尺六七,冢前有石块排立成一线为墓道之表示,而其石线之方向,亦即墓门之方向也。尤其使余感兴趣者,即每聚若干冢为一族,外以石线栏之,前开一门,门线长十余尺,表示其为一族一姓之冥居,非他人所能掺入者。而余在此石线栏中,由其界划之清楚,使余工作亦得按其族姓施行发掘之程序,登录亦极加以慎重与严密,深恐有违死者之意而使其疆界稍有紊乱也。当余发掘之初,初用二十人,分为四组,每组五人,工作一冢,以一人为组长,作监察工作,又以二人为掘手,轮流下坑,探取古物,每组每日可得两冢,后加至三十人分五组,故日可得十冢。自三月一日起工,至十七日止工,中间休息两日,整半月,而余之三十五箱古物,即墓砖一百二十余方,陶器八百余件,皆此十余日中之收获也。
至墓室内容,更有趣味,每墓室之前,有一长廊墓道,宽约三尺,长约十八尺,由浅及深,至距地平面约十二尺时,即现墓门,门高约三尺,宽约二尺许,自墓门入,即现宽敞之墓室,宽者约九尺建方,小者亦七尺许,高亦三尺又半。砌土为塌,高尺余,铺以芦席, 死者横卧席上,外有木板栏之,无棺椁。陶器即陈于死者头旁,重叠堆聚,大小至数十件。盖余所掘古冢中,均有陶器,置头部或足部旁,或骈陈身之右侧,形成一线,为两死者之间隔,多少大小不一,要皆当时死者日用器物,死后即以此为殉。墓砖则砌入墓道墙壁中,字面向里,砖皆作方形,泥质,经火烧炼而成者。宽约一尺一寸至三寸建方。表面光平。每砖上或用朱写,或用墨写,或刻字填朱,书写死者埋葬年月日及生时官职,其字迹至现在颜色尚如新书也。又在墓内之墓砖多少,恒视墓中死者之数为差,然至多不过三方,盖一夫一妻或一夫一妻一妾也。犹其使吾人于研究方面发生良好之兴趣者,即每冢中之陶器,皆与墓砖同穴并出。由于墓砖上之年代及死者姓名,而陶器之时代与主人,亦可得互相证明也。
但有一事,而为吾人所注意者,即此若干墓室,何以保存至千余年之久,毫不崩圮,使可宝贵殉葬物品,安然无恙,不受若何之损失?欲答此问题,则当论及此一带之土质,普通沙土固易崩圮,即黑泥土或黄土,若经风水刷洗,亦易使空穴倾塌;此地之土质则不然,皆为有黏性之白土,坚硬若石。吾人工作古冢时,若不得其墓道,随意发掘,虽终日不能进一寸。故余甚佩当时凿墓人之勤劳坚苦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