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宫廷历史专家向斯联袂推荐;
和同系列的上一辑涵盖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国宝、宝藏,这一系列同样精彩,分别从历代帝王、悬案和考古的角度展开,图文并茂地呈现古时的伟大与玄妙,全方位展现历史中细节的魅力。
全彩印刷、锁线裸背,严谨的内容与精美的插图呈现视觉盛宴。
|
內容簡介: |
考古现场为考古和历史爱好者,利用发现历史的*手方法“考古”通过四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我国历史中国出现的的人类种族、古墓王陵、文字简牍、古都遗址。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我国考古所取得成就的基本全貌,为此特选取了一些意义重大、深具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并详细地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起因、发掘过程、发掘收获以及发掘的意义与影响。通过大量精美的真图,展现出历史的发现者们的*视角,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效,有趣地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并建立起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前世今生。
|
關於作者: |
朱真,长沙市一中历史教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历史教学指导专家,湖南省“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岳麓书社历史教材培训专家,长沙市中小学乡土历史教材编委。
曾获上海市青年骨干教师,虹口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成为上海市历史学科名师基地、长沙市名师工作室成员。
在教学竞赛和教研论文评比中,曾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和湖南省一等奖、长沙市一等奖。
编写多部教材教辅,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刊登发表。
个人独著《三国局中局:诸葛亮》(中国工人出版社)、《一看就懂的大汉史》(中国法制出版社),其中《三国局中局:诸葛亮》一书更由台湾普天出版社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
|
目錄:
|
章 文明溯源:源远流长传千古
元谋人:极具争议的人类始祖 / 002
两颗牙齿改写了历史 / 002
元谋人所处年代之争 / 004
当之无愧的中国早人类 / 008
蓝田人:开始制作工具的智能人 / 011
波折的发掘之旅 / 011
公王岭化石惊现蓝田女人 / 013
陈家窝与公王岭的定代争议 / 014
开启人类制作工具的先河 / 015
北京人: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 / 021
不分国界的考古发掘 / 021
揭开人类进化的神秘面纱 / 023
头盖骨失踪谜团 / 024
古人类生活的“百科书” / 025
山顶洞人:初具社会形态的后期智人 / 028
北京人后人的疑团 / 028
人工取火的智慧人种 / 032
不可思议的装饰品 / 033
人类社会的雏形——母系氏族公社 / 034
河姆渡文化:神秘消失的古文明 / 036
纯系偶然发现的文明源头 / 036
人工栽培“水稻”的发达农业 / 037
先进的木构建筑 / 040
“河姆渡”消失之谜 / 041
仰韶文化:繁荣的中原古文明 / 043
七千年仰韶文化“复活” / 043
蔚为壮观的仰韶文化遗址 / 044
定居生活原来是被逼的 / 045
令人叫绝的仰韶彩陶 / 047
红山文化:女神崇拜与璀璨玉文化的合体 / 049
女神塑像震惊世界 / 049
匪夷所思的玉器加工 / 051
分歧巨大的源流研究 / 052
红山女神竟是女娲!? / 056
西安半坡文化:北方农耕文化的起源 / 058
农业与渔猎并重的定居生活 / 058
半坡文化的代言者——半坡彩陶 / 059
集体墓地与瓮棺葬 / 061
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 / 062
大汶口文化:原始状态下的“阶级社会” / 068
一个偶然引出一支文化 / 068
大汶口人的独特审美 / 069
私有制造成贫富分化 / 070
父系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 071
良渚文化:占据半个中国的“古国” / 075
有望成为中国朝代之首的“良渚” / 075
神秘的玉石来源 / 077
良渚文明的消失疑案 / 081
龙山文化:“青铜文明”的开启者 / 083
意义非凡的“中国考古案” / 083
制陶史上的——黑陶 / 085
第二章 神秘陵寝:长眠地下待人寻
罗布泊小河墓地:“西域文明”肇始者的亡灵城 / 092
异常艰难的发掘之旅 / 092
奇异的生殖崇拜 / 096
出土干尸世界之 / 097
封存不止三千年的墓葬 / 098
西域文明的萌生地 / 099
晋侯墓地:难以摆脱的被盗噩运 / 100
盗墓分子频频光顾 / 100
商周时期的车马坑 / 101
惊现于世的羊舌晋侯墓 / 106
历史文献中的晋侯 / 107
三门峡虢国墓地:名列于中国三大遗址博物馆 / 110
险没于水下的战国古墓 / 110
因灭亡而名垂千古的“虢国” / 111
尘封两千多年终见天日 / 112
罕见的稀世国宝出土量 / 114
中山国王陵:被历史遗忘的鲜虞王陵 / 120
“天书”解读出的神秘王国 / 120
一波三折的古墓发掘 / 121
铭文刻录下的中山国 / 125
曾侯乙墓:举世闻名的编钟诞生地 / 128
6 倍于“马王堆”的“超级古墓” / 128
深没水下的奢华陵寝 / 130
战国遗响惊现于世 / 131
叹为观止的制造工艺 / 136
江陵楚墓:楚国故都光环下的古墓 / 139
干旱下的考古机遇 / 139
越王勾践剑的身世之谜 / 141
陵墓宝藏的主人究竟是谁 / 142
马王堆汉墓:停留在两千多年前的地下世界 / 146
“鬼火”背后的旷世宝藏 / 146
辛追为何许人 / 150
千年女尸不腐之谜 / 151
汉代考古的里程碑 / 152
满城汉墓:堪比帝陵的奢华寝宫 / 154
“守陵”村的秘密 / 154
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 / 157
惊世之作:长信宫灯 / 158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 160
雷台汉墓:天马文化的缔造者 / 166
雷神庇护下的宝藏 / 166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 167
马踏飞燕的主人 / 172
曹操墓:长眠的名震千年枭雄 / 174
质疑不断的墓主身份 / 174
扑朔迷离的曹操墓 / 176
东方首现“羽人” / 177
阿斯塔纳墓地:世界民族演变的历史画卷 / 181
丝绸之路下的瑰宝 / 181
数以百计的千年干尸 / 183
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伏羲女娲图 / 184
西夏王陵:深藏着西夏王国的兴衰史 / 187
神秘王国现身贺兰山下 / 187
几近毁灭的九座帝陵 / 188
真实存在的“鸟人” / 190
明定陵:十三陵被发掘的地宫 / 194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有计划的帝陵发掘 / 194
难书功德的无字碑 / 196
劫难不断的万历帝陵 / 198
第三章 玄奥天书:文明遗迹岁月痕
殷墟甲骨文:商代不再是传说 / 210
慧眼识宝的甲骨文之父 / 210
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 / 212
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 216
大盂鼎铭:西周康王的忌酒劝诫 / 218
命途多舛的宝鼎 / 218
因被劝忌酒而闻名的“盂” / 222
毛公鼎铭:现存长的青铜器铭文 / 224
毛公鼎为何物? / 224
四处流浪的宝鼎 / 225
文学与书法的典范之作 / 230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法古籍的小书库 / 232
污泥中的乱草 / 232
是杂乱的枯草,还是宝贵的竹简 / 234
横空出世的两大孙家兵法 / 235
侯马盟书:晋国政治斗争的记录者 / 242
三家分晋的前奏曲 / 242
莫衷一是的年代推断 / 243
价值巨大的盟辞文献 / 244
睡虎地秦简:大秦王朝辉煌的见证者 / 249
沉睡在睡虎地的绝世秦简 / 249
竹简为何千年不腐 / 251
竹简里的乾坤 / 252
居延汉简:扬名于档案界的“四大发现” / 255
四处漂泊的千年木简 / 255
惊现人间的汉代档案室 / 260
两汉的“百科全书” / 262
走马楼简牍:三国孙吴的官方档案 / 266
深埋古井的瑰宝 / 266
中国古代文献的重大发现 / 268
中国一座简牍博物馆 / 270
莫高窟藏经洞:惨遭多国洗劫的佛经洞 / 272
丝绸之路现佛光 / 272
为避战祸封藏经文 / 274
莫高窟的劫难 / 279
奉先寺雕刻:石雕艺术的奇葩 / 281
皇家开龛造像的伟大工程 / 281
奉先寺的代言人——卢舍那大佛 / 282
盛唐雕塑的典范之作 / 288
贺兰山岩画群:西域先民的生活画卷 / 293
贺兰山的神秘“涂鸦” / 293
少数游牧民族的文化长廊 / 295
濒于毁灭的黑石峁岩画 / 296
第四章 故都废墟:辉煌不再掩尘埃
偃师二里头:初揭面纱的神都 / 302
夏王朝是否存在 / 302
掘不尽的宝藏:二里头遗址 / 303
名副其实的华夏都 / 304
挖掘才刚刚开始 / 307
郑州商城:殷墟文化的源头 / 310
“破烂”中的惊世发现 / 310
重现人间的商代古都“亳” / 311
千年沧桑难掩的繁华 / 316
周原:众多传世名器的诞生地 / 318
礼乐文明的发源地 / 318
青铜器层出不穷 / 319
琉璃河:西周时期的燕国王都 / 326
路边不寻常的陶片 / 326
墓葬区:燕国都城的指向标 / 328
确定北京建城史的大发现 / 333
齐国故城遗址:姜太公子孙的栖息地 / 335
屹立东方 600 余年的诸侯大国 / 335
世界罕见的排水系统 / 336
四大手工业作坊遗址 / 343
齐国历史的大图谱 / 344
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三宝之一 / 346
开发岭南人:赵佗 / 346
中国早的御花苑遗址 / 347
才露一角的南越王宫殿 / 354
隋唐长安城遗址:当时世界上的都市 / 355
隋唐盛世的繁华帝都 / 355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典范 / 360
300 年帝都沦为废墟 / 361
北京元大都遗址:城市文明发展的实物遗存 / 364
今日京城的奠基者 / 364
北京城址变迁的实迹谱 / 367
元大都遗址 / 368
|
內容試閱:
|
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三宝之一
苏东坡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勾起了多少人对广东岭南的向往之情。可是除了岭南的荔枝、岭南的神山秀水、岭南的异域风情之外,还有一件岭南独有的“宝贝”,更是不可错过。这就是人称广州“三宝”之一的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另外“两宝”,一是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二是西汉南越王墓,能和这“两宝”齐名,由此也可看出南越王宫署遗址在后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让时光倒流回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想象着一位横刀跨马的非凡将军,浩浩荡荡地驰骋在岭南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凭借超人的智慧与勇气建立起一座气势磅礴的南越王朝。仅凭着脑海中的想象,这画面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然而更加值得庆幸的是,这座神话般存在了不到百年的南越王宫并没有就此沉没于历史的浩瀚海洋之中,在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从那些残砖断瓦中寻得故事的端倪。
开发岭南人:赵佗
曾评价赵佗,说他是“南下干部人”。这是一句幽默的赞美,但并不是过誉,因为赵佗真的是开发岭南的人。赵佗在岭南名头很大,他曾是岭南的“拓荒者”,同时,也是代“南越王”。
赵佗是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时便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为秦军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14年,岭南正式划进了大秦版图,秦始皇在岭南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并委任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上任后,采取了“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居民至南越,这样既可促进民族融合,又有利于休养生息。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将南海郡尉一职委任于赵佗,并嘱咐他伺机而动,以免受中原祸乱的危害。任嚣死后,赵佗立刻集合军队,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控了全局。终于在公元前204年,赵佗创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
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称为西汉的“外臣”。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所灭。南越国自赵佗建国以来,历经五代君主,共存在93年。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个封建王国,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自中原地区的赵佗,十分重视汉民族的文化,他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赵佗推行的“和辑百越”政策,也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正是从赵佗开始,岭南才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岭南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正因为赵佗的英明领导,岭南的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历史上也流传着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这些也都充分表明了百姓对他的崇敬和怀念。这就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南越王和他所建立的显赫一时的南越王朝。虽然短暂,却足够回味。
中国早的御花苑遗址
南越国遗址中的御花苑遗址是在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南越国宫署御花苑,建筑时间比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要早1000多年,是中国年代早的宫苑遗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园林之。早在1984年,专家们就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电信局电信枢纽大楼工地上发现了南越国御花苑的一个大型的石构蓄水池,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水池347距离地面约8米,是用冰裂纹密缝石板铺砌而成,池壁呈斜坡形,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铺,向南还埋有木质的输水暗槽。石池中散落有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大型铁石柱、铁门枢轴、“万岁”瓦当、绳纹板瓦、筒瓦和铺地印花大砖,还有一段木船桨。据分析,水池可荡舟,池边应该还有石构廊榭或凉亭等建筑。水池中的建筑为国内首次发现的石构建筑,被认定为秦汉时期南越国的王宫遗址。
不得不提的是水池中的95厘米×95厘米的铺地大方砖,如此大型的方砖堪称全国之。而且这样大型、平整、古老的方砖,在烧制时竟然没有变形,由此可见,当时的烧砖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此外水池中石刻“蕃”字、“赀”字和“阅”字,也是在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早的石刻文字。等到1997年时,专家们又在外商计划兴建5l层信德文化广场的地下3~5米处发现了宫署御花苑的全石构曲流石渠。石渠长150米,已发掘4000平方米,是一处人工园林水景。石渠迂回曲折,由西向东延伸,渠底铺满了黑色卵石。东头有弯月形石池,西头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外连曲廊。弯曲石渠当中有两个用以限水和阻水的渠坡,以形成碧波和粼粼水景。石渠还连接着一座大型蓄水池用来引水,并有木质的暗槽出口将水排入珠江,以保持水流长年不断。御花苑曲渠设计科学,建筑精巧,充满情趣,是一处古代山水园林建筑精品。
说到建筑,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架结构或者砖木结构,可是这座我国早的皇家园林却恰恰采用了类似罗马古城的石杨建筑,这在我国秦汉时期的遗址中可是独一无二的。也有不少人因此揣测,是否是在番禺时便已有西方的建筑技术传入中土了呢?答案至今仍不得而知。不过再细细研究南越国御花苑遗址的建筑,不难看出,其曲渠弯流,隔景借景,小巧玲珑,把大自然山水缩微于庭院之间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东方园林特色,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一览无余的人造园林风格。抛开种种疑虑和猜测,我们不妨把罗马的石构建筑技术和东方造园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当作南越国宫署御花苑的独创,这也算是我国建筑早进行中西结合的庭院。
南越王宫殿遗址是南越王宫署遗址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两个部分分别是,上文介绍的南越王宫苑的遗址和2000年发现的城市中心的遗址。南越王宫殿是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年初发现的,王宫的中心是约500平方米的1号宫殿遗址,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0年前两条南越王宫殿的“散水”,1300年前的唐代铺砖廊道,1000年前的四列南汉宫殿的“磉墩”基槽,以及各种建筑结构的遗址。
在1号宫殿遗址的坑底有一行卵石铺就的石带。卵石带的作用是承接雨水的“散水”,所以通常铺在古代皇宫房檐下的地面上。在汉代建筑结构中,以卵石做“散水”是有阶级限制的,如果在宫殿屋檐四周地面全部铺上“散水”,是皇宫的标准,只铺两边是王的标准。从已经发现的遗址现场来看,宫殿北面和东面都铺了卵石“散水”。按照中国建筑对称的规律,尚未出土的西面和南面也应该铺有卵石“散水”。由此可以看出,南越王的这座宫殿是完全依照汉代皇宫的标准建造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畅想一下南越王当年八面威风的盛况了。
目前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宫殿的一角,还不到整个宫殿群的1%,还未露出宫殿的主体部分。从已经出土的部分加以推测,我们可以看出,宫殿形制是模仿西汉的长安城建造的,宫殿中有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1号宫殿位于赵佗城的东南方,其东南面是御花园,很有可能是模仿长安城的长乐宫建造而成。而在其西面的2号宫中的“散水”面上出土的一块陶器残片上印有的“华音宫”三字,这表示2号宫殿可能名为“华音宫”。
在南越国宫殿遗址旁,还发现了南汉国宫殿的遗址。该遗址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在发掘现场西部和南部也各找到其他宫殿的铺砖铺石板地面,做工同样精美。
南越王宫殿刚刚才露一角,就已经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足够的震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不断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彻底地解开这座神秘古堡的面纱,再次回到那个繁华一时的南越王国,重新感受一次它的威严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