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我必须重新认识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
“避居斗室,苦读群书,遐想中国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在台湾一片’去中国化’的呼声之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也正如孔子所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就这样,中国文化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本书为台湾学者吕正惠重新认识中国、思考中华文明的结晶之一。他将唐宋文学放入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里进行重新评估,突出唐宋文明为中华文明提供了第二批的文化经典,书中三辑共18篇论文,提出了不少耳目一新的见解。如:韩愈的《师说》的重要性不减于《原道》,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士族为中心的思考模式,确立了由庶族士人担当起师道学统的理据,在文化史上具有摧陷廓清之功。宋诗有宋诗的世界,有资格跟唐诗比肩,取材和形式都比宋词更广阔、丰富,是最能代表宋代文学的,不应该被唐诗和宋词夹杀。在重估唐宋文学成就之大要的过程中,更可见中华文明之吸纳融汇、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特质。
|
關於作者: |
吕正惠,1948年生,台湾嘉义人。台湾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文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历任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台湾现代文学。2006年起担任台湾人间出版社发行人。著有《诗圣杜甫》《第二个经典时代》《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战后台湾文学经验》《楚辞——泽畔的悲歌》《写在人间》《CD流浪记》(以上简体字版),以及《台湾文学研究自省录》等。
主编简介:
徐秀慧,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台湾夏潮联合会副会长。著有《战后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1945—1949)》《跨际的台湾文学研究——乡土、左翼与现代性的反思》《光复变
奏——战后初期台湾文学思潮的转折期》。
|
目錄:
|
001 序论一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017 序论二 中华文化的再生与全球化
029 第一辑
031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052 宋词的再评价
069 东坡《念奴娇》的再诠释
——兼论东坡在黄州的心境
078 被唐诗和宋词夹杀的宋诗
099 唐宋古文
109 古文文气论举隅
119 第二辑
121 武周革命与盛唐诗风
147 论李白诗歌的两大特质
——兼谈李白的出身问题
186 发端于“拟古”的诗艺
——《古风》在李白诗中的意义
208 简论韩愈诗中的“奇趣”
223 《长恨歌》的秘密
——白居易早年恋情的投影
246 元和新乐府运动及其政治意义
264 白居易的“中隐”观及其矛盾
283 第三辑
285 从《诗家一指》的原貌谈《二十四品》非司空图撰
310 重订《诗家一指》
329 南宋诗论与江西诗派
355 中国文学史上的元好问
366 王士禛、沈德潜“辨体”论之比较
387 附 录
389 傅璇琮先生与唐代文学研究
——一个台湾学者的体会
399 悼念傅璇琮先生
406 叶嘉莹先生的两首诗
411 中国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园
|
內容試閱:
|
序论一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一
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以中国而言,最早被列为文化经典的是六经,到了后代又加入了先秦两汉的一些典籍(如诸子、《史记》、《汉书》)。以希腊而言,最早被列入经典的是荷马两大史诗和赫西俄德的作品,然后加入三大悲剧作家以及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以印度而言,先是四大吠陀,后来又有两大史诗。可以说,没有形成文字化的经典系列的文明,都很难被称为伟大的文明,因为没有文字化,文明就很难流传下去。
文化经典最早都形成于代代的口耳相传,这些凭着一代传承一代、靠着背诵和记忆而传承下来的东西,必然是那一文明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到了历史的某一时期,由于书写技术的进步,才逐渐文字化,并经由书写材料(如泥砖、纸草、木片、竹片)而流传下来。经过这个阶段以后,已经文字化的“书籍”就成为某一文明识字阶层的教科书,代代传诵不绝,这样就形成了文化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一文明内部的文化经典,各典籍之间的地位也许会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但其核心基本上会保留不变,如中国的六经和希腊的两大史诗。
即使有了文字化,也不能保证某些文明的文化经典就能永远保存下来,譬如古代的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两种文明,曾经拥有丰富的典籍,却因后来者的不断征服,而为世人所忘记。近代以来,由于考古挖掘的努力,两河文明的楔形文字和埃及文明的纸草才能重现于世。当然,经过考古发现重新缀补出来的文化经典,终究不及文字传承代代不绝的文化经典那么完整。
跟两河、埃及文明形成对照的,是古代希伯来文明。希伯来文明诞生于古代的以色列国,而以色列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常常遭受周边强大帝国的侵略,国家的存在时有时无,但它的经典《旧约》却能靠着犹太教的强大凝聚力流传下来。后来的基督教也发源于犹太教,基督教除了《旧约》之外又有自己的《新约》,《旧约》及《新约》的流传基本上源于宗教的力量,而不是政治力量, 这在文明史上是少有的例外。
二
从地理上的区隔来说,我们可以把人类最重要的古代文明分成三大块:1. 东亚的中华文明,2. 南亚的印度文明,3. 两河、埃及、地中海文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相对来讲都比较孤立地发展(但三大文明区之间还是多少有所联系),而两河、埃及、地中海之间的各文明却彼此紧密交流。两河、埃及以及附近的各文明, 后来统一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可以说是这一地区第一个伟大的综合体。跟波斯帝国形成对抗的,是希腊各独立城邦组成的文化统一体。这个希腊文明内部彼此斗争不已,最后由马其顿帝国将它们统一起来,并且灭掉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后来虽然分裂成马其顿(包括希腊)、埃及(托勒密王朝)和西亚(塞琉古王朝) 三大块,但它们却拥有共同的文明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希腊化文明。后来,在地中海西部兴起了罗马帝国,并吞了所有这些地区, 再加上罗马帝国在地中海西部所征服的北非、西班牙和高卢(现在的法国),就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和东方的汉帝国遥遥相对。
从文化上来讲,罗马帝国和先前的马其顿帝国一样,是传承
希腊文化的。希腊文化所以在希腊政治势力消失以后还能长期存在,就因为统治它的两大帝国在文化上都受到它的影响。
三
我们现在常说,近代西方文化传承了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 其实这是一个太过简略、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说法。罗马帝国统一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形成了希腊罗马文明,这个文明的文化经典,除了希腊人的作品之外,又加上了罗马人(如西塞罗、西泽、维吉尔、李维等)的作品。但是,在公元 2 世纪末罗马帝国陷入长期内战以后,这个文明就逐渐没落了,等到公元 4 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统一帝国,尊基督教为国教以后,希腊罗马文明就变成了罗马基督教文明。我们记得,罗马皇帝朱利安曾经企图恢复希腊罗马文明,但很快就失败,因此他被称为“叛教者”,这就说明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文明力量。等到日耳曼各部落冲进西罗马帝国境内,西罗马帝国崩溃,日耳曼各部落纷纷皈依基督教以后,至少有一千年时间,所谓西方文明其实就是基督教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几乎被忘记了。
就在西方完全笼罩在基督教的势力之下的时候,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屹立了一千年之久。拜占庭帝国使用希腊语,继续传承古代的希腊文明,而且还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大食帝国的伊斯兰文明。现在很少人知道,伊斯兰文明不但传承了古希腊文明, 同时还传承了古希伯来文明。大食帝国的全盛时代不但翻译了许多希腊经典、产生了不少诠释希腊文明的大师,而且他们同时也推崇《旧约》与《新约》。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和大食帝国,古希腊文明有多少能保存下来,是很值得怀疑的。近代的西方很少人愿意承认这一点,好像希腊文明在西方一直绵延不断,这是很少有人揭破的历史大谎言。
一直要到薄伽丘和彼特拉克(15 世纪)的时代,古希腊罗马文明才在意大利复兴起来,并逐渐波及全西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以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并存于西方,成为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方所传承的希腊罗马文明,很难说是同一个文明,因为后者已经加入了基督教的因素,而前者丝毫没有基督教的影子。而且,我们不能说,传承拜占庭文明的俄罗斯文明, 以及继承大食帝国遗产的伊斯兰文明,都不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人。古希腊文明的“后代”有好几个分支,西方人凭什么说,他们是古希腊文明唯一的继承人?
再说,所谓的希腊文明的作用问题,恐怕也需重新考虑。近代西方人把希腊文明吹得神乎其神,认为这是西方人最具天才性的创造,是西方人对人类所做的最伟大的贡献。其实,真相远非如此。根据希腊人自己的记载,以及 19 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地中海文明的发源地是两河流域和埃及,再从这里扩展到叙利亚、波斯、小亚细亚、腓尼基和以色列(希伯来),再影响到在小亚细亚海岸区域的希腊城邦,然后再扩展到希腊本土(我们只要想一想,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和希罗多德都来自小亚细亚沿岸的城邦,即可思过半矣)。也就是说,希腊文明是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影响下的产物,说希腊文明是独立创造出来的,根本站不住脚。罗马帝国时期,帝国东部因为有较深厚的文明底子,所以才能发展出基督教,也才能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继续存在着拜占庭文明,并且发展出伊斯兰文明,还有后来的奥斯曼帝国。这一大片地区本来就是古地中海文明的发源地,在近代西欧尚未兴起之前,其文明力量远远超过西欧,而且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在这个地区,希腊文明只不过是这个大文明圈的一环而已,其作用绝对称不上独一无二。在近代西方兴起以后,西方人为了突出自己,就拉出了一个“远祖” 希腊,并把它无限地抬高。
我们现在所读的人类文明史,不过是近代西方人“创造”出来的文明史。其实,西方称霸全世界(从他们压倒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算起)也不过两百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上,两百多年算得了什么!等到西方话语霸权一过,西方文明发展的真相就会大白于世。西方人所叙述的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近代西方这个一线传承的人类文明史,总有一天就不会再有人相信了。
四
我们略过印度文明,直接从古地中海文明和近代西方文明跳到中华文明。
在东亚这块大陆上,历史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形成了一个后来称之为“华夏”的统一文明。这是中国上古史最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考古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会逐渐清晰起来。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周朝建立的时候,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中国人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固的文化大一统的观念。这个观念还可以往前追溯,应该说,至少从中国历史中的“三代”(夏、商、周)以来,这个观念就已经存在。
我们知道,在周代建立的时候,中国还处在“万国”并立的时代,但周王(周天子)受天命而成为天下的领袖,也是绝大部分诸侯国所公认的。虽然战争时有发生,但周王作为最终的协调者和决断者的地位,很少受到挑战。即使在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已经极为式微,春秋的霸主,特别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仍然以周王的辅臣的身份维持次序,不敢在名分上有所逾越。一直到战国中期,齐国和魏国相约称王的时候(齐威王和魏惠王),周王的崇高地位才完全丧失。周王的权威名分长期存在,说明天下“共主”的观念已经长期存于中国人的心中。没有这个观念的存在, 很难想象先秦诸子都存在着“大一统”的思想,也很难想象秦国最终并吞六国,实现了政治领域中郡县制的大一统(即一般人所谓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我以前一直以为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是大一统思想出现的现实原因,最近和我的朋友张志强讨论,才了解这种想法可能早在三代之前就已存在,而周代的宗法封建制则是这种思想的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体现)。
将中国的上古史和地中海地区的上古史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者的重大区别。以两河流域来说,这里先后出现了萨尔贡帝国、汉谟拉比帝国(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和迦勒底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周边也曾有过赫梯帝国(小亚细亚)和米底帝国(波斯);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国家。最后,整个地区统一在波斯帝国之下。所有这些帝国,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一个接着一个地崩溃,虽然许多帝国的领袖都自称为“万王之王”,但类似于周天子的那种天下唯一的“王”的观念,似乎从没有出现过。
我们再来看希腊地区。希腊城邦其实都是非常小的,他们也会成立各种联盟,彼此打来打去,谁也不服谁。为了维持城邦的“独立”,他们宁愿在内斗中耗尽力气,最后,只好由野蛮的马其顿将他们勉强统一起来。最奇怪的是,即使经历了许多次的、惨不忍睹的城邦联盟战争,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从未设想过“天下一王”的观念。从两河文明到希腊文明,从头到尾就只存在着国与国、帝国与帝国之间的你死我活的争霸战。这似乎是地中海文明的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