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內容簡介: |
一般认为,英雄是兼具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共同体中挺身而出、率先垂范,表征着主流文化圈层中的秩序、信仰,乃至价值中心。因符合一般大众的榜样需求,英雄人物广受信赖、追捧和效仿。随着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的快速崛起,英雄主义的启蒙精神不断获得主流价值观的推崇。作为民族价值观传统中最为重要的理想文化范型,英雄叙事的构造贯穿于中国影视艺术变迁的漫漫长河之中。本书借鉴文化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等理论资源,更深入地考察英雄与日常生活、英雄与大众审美、英雄与文化思想之间的阐释关系,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在缜密归纳英雄叙事模式的基础上,从“人民性”立场出发,全景式考察当代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构造与传达。最终,本书希图在民族文化的底色中萃取英雄叙事的时代意义。
|
關於作者: |
战迪,文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荔园优青”培养对象,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先后获得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奖新人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理论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理论奖一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近年来在《文艺研究》《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等CSSCI权威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研究方向:影视传播、数字媒体文化。
|
目錄:
|
绪论 /1
第一章当代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的话语变迁 /12
第一节政治浪漫主义与革命英雄传奇 /15
第二节大众文化的启蒙与英雄叙事的“附魅” /27
第三节文化的博弈与英雄叙事的“祛魅” /41
第四节新主流电影对英雄叙事的重构与日常英雄主义的崛起 /47
第二章英雄叙事的三副面孔:英雄形象、英雄精神、英雄性 /58
第一节作为人物构造的英雄形象 /59
第二节作为价值尺度的英雄精神 /71
第三节作为性格表征的英雄性 /82
第三章当代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的类型谱系 /95
第一节民族英雄与革命英雄:时代楷模的神圣化书写与反思性重建 /97
第二节古代英雄与武侠英雄:民族寓言的坚守与生命意识的考问 /104
第三节改革英雄与创业英雄:社会理想的现实主义表达与超越 /114
第四节行业英雄与平民英雄:日常之善的现代性图景 /124
第四章当代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的美学形态 /136
第一节英雄主题电影的母题意识与故事范型 /136
第二节英雄叙事的悲剧观:英雄末路与英雄气短 /145
第三节英雄叙事的正剧观:狭路相逢与绝处逢生 /157
第四节英雄叙事的喜剧观:价值批判与情感守望 /175
第五章“球土化”时代对中式英雄的呼唤 /184
第一节跨越种族、国家、地域的表意实践 /185
第二节当下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建构机制与路径 /196
第六章当下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的创作症候 /208
第一节小事崇拜与把玩庸常的偏狭 /209
第二节新瓶装老酒:英雄续拍的利弊得失 /212
第三节跨文化冲突中的现实主义选择 /220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9
|
內容試閱:
|
英雄隐于日常生活
常江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很荣幸为战迪博士的著作《从历史中走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撰写序言。
在流行观念中,“英雄”指那些能够在危险情境下与敌人抗争的人物。英雄既可以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也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在我看来,要理解“英雄”的文化意涵,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的符号体系:一是英雄具有的品质,二是英雄面对的命运。事实上,正是这两个符号体系之间持续存在的张力,构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叙事传统。在这一传统中,英雄的品质是相对恒定的,包括聪慧、正直、勇敢等多个维度;而英雄的命运是叵测的,良善的意愿可能会导致错位的结果,个体的纯净有时会加固系统的恶。这种张力——既有可知与未知之间的张力,又有连续与断裂之间的张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悲剧。所以说,文学的英雄叙事的本质,不在于合理化英雄的存在,而在于不断揭示人的局限性和无力感,以及人的意志在历史规律面前的脆弱。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似乎达成了共识。
然而,电影的诞生带来改变。这种以技术进步为物质基础的媒介艺术,让英雄叙事的日常生活化成为可能。好莱坞从其黄金时代开始,就热衷于为特定职业赋予“日常生活英雄”的属性,如新闻记者——这些在进步主义时代就以“扒粪”为自己赢得声誉的理想主义者,成为好莱坞叙事传统中显赫的反抗者,他们孜孜不倦地曝光腐败、揭露真相(《华盛顿邮报》,2017),并最终成功将滥用权力的总统拉下马(《总统班底》,1976);而政客和律师只在很少的情况下被塑造为英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2020)。相对于文学的大众性,电影总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日常生活,这便赋予了电影的英雄叙事一种近乎程式化的社会性。在电影中,英雄不再是宏大历史和命运面前无力挣扎的悲情人物,他们拥有自己的历史,这种历史来源于他们作为社会化的人的自主选择。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给英雄带来新的价值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