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NT$
653.0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NT$
500.0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NT$
296.0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NT$
398.0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NT$
587.0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NT$
347.0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NT$
449.0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NT$
1061.0
|
編輯推薦: |
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一线名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匹配全学段,打通课内外,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写给孩子的科普读物
|
內容簡介: |
《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漫谈科学发现历程的书。作者王梓坤以一个科学家的知识经验和学术视野,纵说古今中外科学发现中的精彩故事和一般规律,横谈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德、识、才、学。本书文笔生动优美,举例翔实,文理兼备,对中小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有很大助益。
|
關於作者: |
王梓坤,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历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jiaowei科技进步奖、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1990年被评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
目錄:
|
序 / 苏步青 / 001
引子——天高可问 / 001
第一编 德·识·才·学
不是“神”灯——德、识、才、学的实践性 / 007
贾谊、天王星、开普勒及其他——谈德、识、才、学兼备 / 009
欧勒和公共浴池——根扎在哪里? / 012
大葫芦和一百匹马——向劳动人民学习 / 015
骡驹与盐碱地——群策群力,大搞科研 / 017
《本草纲目》的写作——搜罗百氏,访采四方 / 019
工夫在诗外——从陆游的经验谈起 / 021
冷对千夫意如何 展翅高飞壮志多——热爱人民,热爱真理 / 023
真理的海洋——谈勤奋 / 026
原因的原因——一谈识:世界观的作用 / 029
倚天万里须长剑——二谈识:科学研究中的革命 / 031
疾病是怎么回事——三谈识:主题及基本观点 / 035
天狼伴星——一谈才:实验与思维 / 038
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谈才:洞察力等 / 040
挑灯闲看牡丹亭——三谈才:善于猜想 / 043
康有为与梁启超——四谈才:方法的选择 / 046
林黛玉的学习方法——一谈学:从精于一开始 / 048
一个公式——二谈学:精读与博览 / 052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三谈学:灵活运用 / 055
涓涓不息 将成江河——四谈学:资料积累 / 057
剑跃西风意不平——五谈学:推陈出新 / 059
钱塘江潮与伍子胥——六谈学:关于学术批判 / 062
斗酒纵观廿一史——读点科学史 / 065
彗星的故事——简谈我国古代的发现、发明 / 067
万有引力的发现——长江后浪超前浪 / 071
第二编 实践·理论·实践
从普朗克谈起——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和逐步逼近 / 077
大自然的无穷性——认识为什么是逐步逼近的 / 080
赵县石桥——科研开始于观察 / 082
此曲何必天上有——巧妙的实验设计 / 085
原始地球的闪电——各种各样的实验 / 087
奇妙的“2”与“3”——谈仪器、操作与资料整理 / 090
走到了真理的面前,却错过了它——谈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 093
恒星自行、地磁异常及生物电——再谈正确的理解 / 096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谈想象 / 099
对称、类比、联想、移植与计算——谈分析方法 / 102
针刺麻醉的启示——谈概念 / 106
“我用不着那个假设”——各种各样的假设 / 109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假设的检验 / 111
海王星的发现——谈演绎法 / 114
物体下落、素数与哥德巴赫问题——再谈演绎法 / 116
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爱因斯坦谈科学研究方法 / 119
电缆、青年与老年人的创造——定性与定量 / 123
华山游记与镭的发现——坚持、再坚持 / 127
胸中灵气欲成云——智力的超限 / 130
苯与金圣叹的观点——谈启发与灵感 / 132
征服骡马绝症及其他——循序渐进与出奇制胜 / 135
能创造比人更聪明的机器吗——逻辑思维与科学幻想 / 139
放射性、青霉素及其他——谈偶然发现 / 141
香榧增产记——对归纳法的两点新的认识 / 144
朝霞国里万舸争流——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 147
|
內容試閱:
|
贾谊、天王星、开普勒及其他
——谈德、识、才、学兼备
有些人学问渊博,但少才、识,往往只能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学淹今古,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他的工作对后人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的怪话,批评他才、识不高,既少创作,又缺见解,终生碌碌,为人作注,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苏轼作《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和利用当前的形势,急于求成,终不为当世所用,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苏轼叹息说:“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因为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但贾谊未尽所能,也是历史事实。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最后才达到目的,这部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见识不高。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方能弥补不足。
1781年,赫歇耳认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实,在这以前,已有好几位天文学者观察过它了。当时流行着一种陈腐的观念,认为太阳系的范围只到土星为止,土星以外,再没有行星了。要打破这种观念,需要革命的卓识和勇气。持这种观念的天文学者因循守旧,他们既不敢、也从未想到应该扩大太阳系的领域,因而总是把天王星当作恒星而不加注意。勒莫尼耶甚至自1750年到1769年间观察它达12次之多,最后还是让它逃之夭夭。见识不高,可为发一浩叹!“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谁又能断定,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太阳系已经到了尽头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