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通过对教育政策研究进行国际、历史和跨学科的分析,汇集来自多个学科广受国际尊敬的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打破地域界限和学科界限的同时,向读者展现了当代教育政策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以及各国为应对持续变化的挑战而进行的教育政策研究与教育改革实践,从而为中国的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政策实践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国际上相关国家教育政策研究及实践的交流互鉴。
|
內容簡介: |
两卷本《教育政策研究手册》由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范国睿教授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教授联合主编,汇集来自14个国家49位作者的38篇论文,通过对教育政策研究进行国际、历史和跨学科的分析,向读者展现了当代教育政策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展现了各国为应对持续变化的挑战而进行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
本卷着眼于微观领域的教育政策变迁,着重考察学校与教学情境中的政策和变革问题,全面揭示了教育系统内部的学校组织、教师、课程、教学、评估等多元素间动态互动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当代学校及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最新生态情境。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范国睿,教育学博士,jiaoyu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校优秀教师奖、国家图书奖、上海图书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明远教育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入选jiaoyu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与治理、学校变革与发展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育生态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上卷):本土探索》《从规制到赋能:教育制度变迁创新之路》《教育治理的逻辑:基于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变革》《教育治理的战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未来之路》等著作。
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终身教授,先后获得瑞典于默奥大学(1989)等五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当选俄罗斯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深国际院士(1996)、芬兰科学院赫尔辛基高等研究杰出院士(2004)、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士(2014)。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杰出校友奖(2005)、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研究分会终身成就奖(2008)、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杰出教师奖(2008)、《卡潘》国际荣誉教育学会荣誉勋章(2016)。是近些年来活跃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教育学者,迄今已出版和主编40余本著作,发表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部分成果被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17种语言,对世界教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译者介绍
魏晓宇,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及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内容建构及实施途径研究”等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全球教育展望》等期刊发表《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吗?》《上海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教师知识共享的行为与过程——基于动态性的视角》《论教育的非货币性价值》等论文,相关论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
目錄:
|
目录
导言:变化世界中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范国睿 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1
著作者/1
致谢/1
第一编 学校与教师
第一章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演进态势及撤并标准探讨
……………………邬志辉/3
1.1 背景/4
1.2 21世纪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演进态势/6
参考文献/30
第二章 以教育技术引领学校变革: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拉美教育政策分析
……………………伊内斯·达塞尔/32
2.1 引言/32
2.2 数字技术视角下的教育变革话语:理论分析/34
2.3 行动中的改革网络:阿根廷的“链接平等”案例/37
2.4 结语/46
参考文献/47
第三章 教育治理与学校自主办学:中国中小学的持续变革
……………………范国睿 张琳/52
3.1 引论/52
3.2 研究设计/55
3.3 研究发现/61
3.4 建构与完善学校自主办学的治理机制/71
3.5 结论/78
参考文献/78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
……………………饶从满/83
4.1体系重构时期/83
4.2内涵建设时期/88
4.3振兴发展时期/93
参考文献/95
第二编 高等教育改革
第五章 大学理念及其幽灵:论“被排斥者”的幽灵般回归
……………………丹尼尔·S. 弗里德里克/101
5.1阿根廷大学的新模式/102
5.2大学幽灵与大学政策/110
参考文献/112
第六章 高等教育现代化
……………………眭依凡/115
6.1何谓高等教育现代化/115
6.2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要素/117
6.3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119
参考文献/121
第七章 高等教育扩张对中国台湾高等教育回报率之影响
……………………吴政达 汤家伟/122
7.1 分位数回归模型/123
7.2 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124
7.3 不同科系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127
7.4 结语/131
参考文献/132
第三编 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八章 日本教育政策与全人发展课程
……………………恒吉僚子/137
8.1 引言/137
8.2 为了均衡成长的改革/138
8.3 全人课程/141
8.4 内容示例:课堂活动(2017年8月)/143
8.5 非认知教育的结构化/144
8.6 特色活动的开发/145
8.7 结语/147
参考文献/148
第九章 国家课程为谁而设:韩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政治
……………………金永熙/150
9.1 引言150
9.2 不断变化的国家课程政策152
9.3 国家课程体系对实际学校教育的影响158
9.4 结论:面临的挑战163
参考文献165
第十章 日本的历史教育:日本国内政策中有关过去战争的争议
……………………柴田政子/169
10.1 引言/169
10.2 集体记忆与和解政策/170
10.3 与冲绳岛战役记忆冲突的历史教科书政策/171
10.4 冲绳岛战役教科书问题缓慢而复杂的缘起/176
10.5 结语/181
参考文献/182
第十一章 教育即学习设计:一个跨研究传统的教育探究整合模型
……………………理查德·霍尔沃森 埃里卡·罗森菲尔德·霍尔沃森/185
11.1科学探究/189
11.2实践探究/192
11.3批判探究/197
11.4教育即学习设计/200
参考文献/202
第十二章 中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余文森/207
12.1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207
12.2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210
12.3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类型/215
参考文献/218
第四编 PISA与教育改革
第十三章 理解“PISA只是另一个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
……………………戴维·C. 伯利纳/223
13.1 我们对高质量标准化成就测验和PISA了解多少/223
13.2 关于PISA质量的结论/236
13.3 PISA与其他标准化成就测验在为政策提供有关教师和学校信息方面的局限/237
13.4关于标准化成就测验对政策制定局限性的结论/240
13.5 总结/240
参考文献/242
第十四章 “PISA制造”再探
……………………路易斯·米格尔·卡瓦略/245
14.1引言/245
14.2作为知识政策工具的PISA/246
14.3研究知识政策工具轨迹面临的新挑战/254
参考文献/256
第十五章 21世纪的教育主体:PISA对巴西影响的话语分析
……………………玛西娅·阿帕雷西达·阿马多尔·马夏/261
15.1 引言/261
15.2 方法论与宏观话语/262
15.3 分析:PISA形塑了21世纪的教育主体/265
15.4 OECD官网上的PISA/266
15.5 巴西网站上的PISA/271
15.6 结语/275
参考文献/277
第五编 测评与评估
第十六章 学生学业表现的国际测评:国家政策中基准和实证证据的悖论
……………………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283
16.1理性风格:基准和“实证证据”的配方如何得以实现/284
16.2作为文化实践的数字/289
16.3基准与差异:成为理想的人/291
16.4双重姿态: 对人进行划分的期盼与恐惧/294
16.5“跟我来!”——未来是对不确定性的驯服之认识/295
参考文献/297
第十七章 专门技术的比较叙事:作为教育知识百科全书的国际大规模评估
……………………丹尼尔·彼得松/300
17.1 引言/300
17.2 精英主义框架下的推理范式/301
17.3 国际大规模评估简史/303
17.4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国际大规模评估之母”/304
17.5 OECD——“国际大规模评估的女王”/305
17.6 科学革命/307
17.7 专家与专长/309
17.8 通过数字理解世界/310
17.9 历史的诉求与建构/311
17.10 对物质与思想的控制/313
17.11 作为百科全书式知识的国际大规模评估项目/314
参考文献/316
第十八章 “使多样性可见”的危险:美国教育政策中科学成就的历史考察
……………………凯瑟琳·L. 基尔希加斯勒/321
18.1 重新评价“不可见”的前提与“一刀切”的科学教育/323
18.2 不只是夸夸其谈和歪曲事实:为何要将“面向所有人的科学”作为史实看待/324
18.3 将科学成就作为一种对心态的测量(20世纪初)/327
18.4 下一代科学成就(21世纪初)/332
参考文献/336
第十九章 标准驱动式学校与就业预备式学生之想象——美国联邦教育政策与欧洲教育政策上的跨国转向之比较谱系学研究
……………………约翰·贝内迪克托·克雷斯勒/342
19.1 引言/342
19.2 理论分析/344
19.3 从联邦“不涉足”公民权到基于标准的教育话语(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345
19.4 千禧年之前欧洲的发展(1945—1999年)/350
19.5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真理制度的巅峰/353
19.6 欧洲视角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355
19.7 证据:生产有效知识的新制度/357
19.8 欧洲背景下的证据制度/358
19.9 基于标准的教育制度在奥巴马政府时期(2009—2015年)的进一步推进/360
19.10 巩固一种更加不透明的欧洲真理制度/365
19.11 美国K-12教育与教育政策的话语谱系概要/367
19.12 小结:两地殊途同归/369
参考文献/371
|
內容試閱:
|
导言:变化世界中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自公共教育体系出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进展日益显著。包括“进步教育运动”“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选择”“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终身教育”“智慧教育”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的思考与讨论。现代教育涉及与社会的一系列复杂关系,教育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察取决于我们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100多年前,杜威(John Dewey)在评论柏拉图(Plato,前428/427—前348/347)的教育哲学时指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不相信这样的事实: 教育的逐步改进能造就更好的社会,而这种更好的社会又能改进教育,如此循环进步以至无穷(Dewey,1916/1980:97)。无独有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émile Durkheim)也认为,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要想让一个民族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感受到改变教育体系的需要,就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需要浮现出来,使此前的体系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Durkheim, 1977/2006:166-167)。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观点,杜威告诫我们:“任何时候我们想要讨论教育上的一个新运动,都必须具有比较宽阔的或社会的观点。”(Dewey,1900:20)
社会系统或教育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它的各组成部分在这个系统中共存(范国睿,2000;范国睿,等,2011)。基于此,我们考察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将其置于社会变革的宏观背景下加以省察。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战后恢复、重建以及对社会与教育的重新构想,这些关系呈现出鲜明特征。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开始显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特征。此外,日益丰富和多元的教育政策研究也加强了教育政策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