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肉眼所不能及之处,工具启蒙了思维;双手所不能及之处,工具延展了能力!
本书是一部针对低龄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类大众图书,强调教育工具(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如何利用正确的教育工具来教育孩子。本书案例丰富,针对性强,能帮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家庭教育方法书籍,书中囊括了21种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帮助新时代的父母认识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教育困扰。本书内容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讲述了家庭教育中那些被误解或未发现的教育方法;实践篇则强调在正确地认识了教育方法后,如何将其恰当地应用于家庭教育。书中指出,不当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造成二次甚至多次伤害,所以家长要察觉和摒弃落后的、负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曾经被忽略和误解的好的教育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家庭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看得更清、走得更远。本书试图给家长带来些许启发,让子女教育的旅途变得更加美好和高效!
|
關於作者: |
杨彭嵛,新乡学院教师,2008年追随吉林大学董进宇教授学习研究现代家庭教育原理和方法,深度走访和辅导过1000多个家庭,在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上,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革命??/ 1
第?二?章 转变的杠杆??/ 12
第?三?章 态度的魔力??/ 23
第?四?章 陪伴的温度??/ 37
第?五?章 真爱的显现??/ 48
第?六?章 批评的限度??/ 56
第?七?章 妥协的智慧??/ 63
第?八?章 语言的修养??/ 71
第?九?章 幽默的艺术??/ 82
第?十?章 赞美,灵魂的歌者??/ 94
第十一章 耐心,积极等待中的回应??/ 104
第十二章 提问,苏格拉底的方法??/ 114
第十三讲 思维,看不见的真相??/ 124
第十四章 责任移交的方法??/ 131
第十五章 学习主动的方法??/ 140
第十六章 培养兴趣的方法??/ 148
第十七章 习惯养成的方法??/ 155
第十八章 智力教育的方法??/ 160
第十九讲 情感教育的方法??/ 168
第二十章 自然的选择与方法??/ 176
第二十一章 证实与证伪——科学的态度??/ 183
后??记 / 192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我在坐高铁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发人深省的事情。在我的左后方坐着一位妈妈,她抱着一个小女孩,三岁左右。快到常州的时候,这个小女孩突然开始号啕大哭,紧接着就响起了她妈妈怒气冲冲的声音:“我早就跟你说了,你怎么不听话呢?”出于好奇,我回头看了她们一眼,发现小女孩可能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到裤子上了,这位妈妈正一边给她脱外面的裤子,一边冲着她吼。小女孩在妈妈的吼叫下,止不住地发抖。妈妈看到孩子这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又在孩子的腿上使劲地拍打,希望孩子能够记住这个教训,结果孩子哭得更大声了。
看到这一幕,我感到很心痛。我想,这个孩子并不是简单的挨了打,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伤害。可能这个小女孩一开始只是被水烫了一下,当妈妈的只需要迅速帮助孩子处理就行了。结果妈妈出于教育的目的,不停地打骂。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对于教育方法的选择,太过缺乏有意识的觉察。
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们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每一天都在使用这些方法。区别在于,有的家长在使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在使用落后的教育方法,而有的家长却在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打骂就是一种落后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在这样一个平权时代,孩子的主体性发展这么快,自主意识这么强,用这样一种落后的方法,很可能不但无法教育好孩子,反而更容易伤害到孩子。
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即使付出了再多的努力,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最后我们会发现,教育出来的孩子可能与我们心目中的期望相去甚远。所以,我们教育孩子更需要借助正确的教育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子方法呢?换句话说,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当下的教育困扰呢?我想,那些被忽略或被误解的方法,正在等待我们去认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有意识地思考我们教育中使用的方法是一种觉醒,而这种觉醒有时候也会帮助我们成长。
教子需要诗性和自然,它蕴含着无限的美感与爱意,它是让父母成为父母、让孩子成为孩子的过程。我相信,在科学的教子方法的协助下,我们的家庭教育会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够更高效地支持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希望本书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让大家在家庭教育的路上事半功倍。祝愿各位,教子成功!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革命
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选择正确的教育工具,掌握合理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工具的效率,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教育方法是解决现代家庭教育问题、提升父母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那么,哪些教育方法是先进的?哪些方法是需要父母重点学习的?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的边界条件是什么?如何学好、用好?这些都是需要教育者深思的。
首先,我们要交流和探讨的主题是教育方法的革命。现代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念。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不服从,就打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就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的家长对孩子批评、指责,希望其改正身上的毛病;有的家长会制订严苛的规则,希望孩子养成自律的品质;有的家长通过不断地规范孩子的行为,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这些教育方法不但没有让家长们的教子之路变得有效、成功,反而导致教育生产力低下,效果也大打折扣,最终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如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教育孩子,必然导致我们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异彩纷呈”“形式各异”。这时候教育很容易被影响、被干扰,也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缺失。造成这种教育现状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没有透彻地了解教育的目的。只有我们了解了教育目的的演进,才可能真正地看清现在的教育处境,以及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自身的反观和觉醒,是自我了解的过程。如果把教育主体化,我们不妨看看教育目的的演变。
一、教育目的演变史
1.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保存和传承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资源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人类在那样一个蛮荒时期,积累了很多生产、生活经验,如狩猎的技巧、种植庄稼的经验等。如果这些经验没有传承下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人类的经验、智慧、社会资源以及形成的一些认知,有可能会随着人类生命的结束而失传。
因此,原始社会时期的核心教育目的是保存和传承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资源。于是人类有了文明,社会有了进步,我们的后代直接从前人积累的社会经验和资源中学到了生存的法则,进而生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有变革性的教育意识的觉醒。
2.古希腊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道德、智力、审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在古希腊时期,仅仅靠保存和传承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了,社会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军队要打仗,公民必须强身健体、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诗歌和修辞学的出现让人有了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精神活动。所以,古希腊时期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培养身体、道德、智力、审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公民。在这个时期,教育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所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围绕着这个教育目的,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中世纪时期的教育目的和生活目的一致,是观照人独立的精神生活
到了公元1000年左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精神生活表现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把生活过好,渴望获得幸福感。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之前的教育目的完全以社会目的为导向,忽视了人的精神生活,从而影响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人的精神世界、心灵生活在这个时候提出迫切要求,于是宗教教育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了。影响力最大的是意大利的神学家、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和生活的目的一样,要通过培养道德感、理智感让人获得幸福感。人只有获得了幸福感,他的身体、道德、智力、审美才能更好地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
阿奎纳的思想启发了教育目的的改变,使教育目的第一次观照了人独立的精神生活,观照了人的信仰层面和灵魂层面的诉求。这种改变也为人如何获得幸福的伦理学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4.?16世纪的教育目的是用科学的生活观来指导实践,并且服务于生活
16世纪,人文主义教育开始兴起。荷兰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强调人性本善,他认为不应该用宗教的原罪说把人禁锢起来,而是应该更多地释放人性,主张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明达善良之人。
人文主义教育体系是一种新的、让人充满自由和活力的教育方法,它更多强调让学生不再依赖宗教,让学生学习科学,用科学的生活观指导实践并且服务于生活。
5.?17世纪的教育目的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科学与知识
到了17世纪,教育者发现16世纪教育目的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把科学灌输给学生的实践效果并不如期望的那么好。很多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调用了很多社会资源也无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画》里提出,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不切实际,有悖人性。
所以,这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科学与知识,重视学生愿不愿意学,怎么样让学生更愿意学。不是不停地向学生的头脑里灌输东西,而是让学生自己把这扇心灵的窗户打开,心灵的窗户打开之后,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了。
6.?18世纪的教育目的是顺应人的本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又遇到了新的挑战。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学生都是孩子,我们犯的最大错误是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教育。所以,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考虑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不能忽略孩子的本性。当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孩子的本性相悖时,教育的效果肯定不会好。
这一时期,教育目的开始有了调整。教育开始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开始顺应儿童的天性,开始考虑儿童的成长目的,开始考虑未来人类发展的趋势,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走向有了更长远的规划。
7.?19世纪中期的教育目的是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教育方法都围绕着教育目的进行着革命性的变革,也越来越符合人性。到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教育要让孩子能适应环境,能为未来圆满的生活做准备。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结束,学校的学业结束了,不代表教育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不代表教育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整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为适应社会需要做准备。
8.?20世纪的教育目的是一种内在动机,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长过程
20世纪初,教育再一次获得了革命性的变革和进步,这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带来的启发。杜威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能力让所有人都获得圆满生活,它只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一种内在动机。同时,他还提出教育即生长的学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除了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过程的完成度越高,人类的生活就越圆满。
在这个时期,人类关于教育的认知、对于自身的觉察和反省达到了一个巅峰。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就是促进人持续不断生长的一个工具,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育人自身携带的人性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人类更好地完成生长的过程。
9.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进反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目的开始变得保守,整个教育活动由社会目的来支配。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学生需要考高的分数,需要上好的大学,需要找个好的工作,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这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又退回到古希腊时期,教育出现了迷茫与困惑,前期积累的那些进步的思想就被搁置一旁了。
10.?21世纪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
到了21世纪,这个时期的教育目的用董进宇博士的话说就是培养真正的人。简而言之,教育者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孩子:
(1)学会学习。教育者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让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利用求知欲,从好奇上升到反思;(2)学会生存。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意地解读事物,正面地理解人性;(3)学会发展。探讨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以成长为目标,训练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人文思维能力,文理兼修,让孩子不断发展自己;(4)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二、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了解教育目的的演变史,是希望我们能反省自身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是为人类的生长过程服务的。这个工具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1.教育即生长
教育需要顺应人的天性,帮助人更好地完成生长的过程。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总结了种树的秘诀:顺木之天。让树长得又粗又壮、又高又直不是郭橐驼的能力,而是树自身的能力,郭橐驼只是顺应了树生长的天性。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对今天的教育依然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我们需要意识到,在教育的路上,父母、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必须依靠人自身的能力,即人的天性。所以,教育者要顺应孩子身上的天性,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完成生长的过程。
2.教育即影响
教育即影响是主体对主体原则。以前我们把孩子当客体,认为可以根据我们的意愿把孩子改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教育目的不得不转向的原因是人有主体活动,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有独立的思想。如果主体不愿意改变,心灵上的窗户不打开,你就是讲再多的道理也没用。我们需要意识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两个都是主体,都是自己王国里的国王,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谁也不能改变谁。你不能把被教育者当客体,不能把被教育者物化。教育者只有跟被教育者有一种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影响到被教育者学习的动机、成长的动机,进而使其产生转变。
3.教育即建构
教育要遵循没有输出就没有输入的原则,这是裴斯泰洛齐结合心理学总结的理论。我们给学生的大脑中输入知识的同时,必须考虑输出。如果不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输出,对接收到的信息、刺激做出反应,那么就无法对其继续输入知识。
4.教育即审美
教育应遵循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如果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审美这种美好的情感,整个教育活动就无法完成。教育是审美而不是“审丑”,如果我们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对教育对象没有感情,对他们呼来喝去,想打骂就打骂,结果就是再聪明的孩子也培养不成人才。如果没有审美、没有爱,就培养不出内心向上、向善、有意愿去完善自己的人,也无法让孩子产生道德自律,反而可能会培养出很多破坏规则、仇视社会、仇视制度的人。
5.教育具有缓发性
我们看到的孩子现在的状态是前期的教育结果。即使我们现在调整了教育目的、方式或工具,以上教育也都发生了,新结果的出现也是需要一个缓发阶段的,有可能是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三年以后。所以,教育的最大智慧就是耐心,我们只需做好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事情,然后耐心等待即可。
6.百分之五十的原则
教育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服务人的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生长,教育最多能完成百分之五十的任务。即使我们做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一点弯路都没有走,也最多只能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工作,剩下的一半任务需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得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长大。教育者的经历、经验没有办法复制到学生身上,教育者明白的问题,不代表学生也想明白了,学生要自己完成这个理解的过程。教育者觉得学习很重要、时间很珍贵是没有用的。学生要自己去完成一个富有意义的过程,要独自去面对他自己的人生,从生到老这个过程要他自己去完成,路只能由他自己走。当他没有勇气往前走时,就需要萌发出新的勇气。
总之,如果想把学生教育好,选择正确的教育工具,掌握合理的使用方法,提高使用工具的效率,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
|